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丰收时

思想宣传的威力,朱元璋已经领教过了,但是毫无疑问,还要有强大的实力,要在战场上能打赢对手,才能让这些设想落到实处。

这也是老朱没有放张希孟远去的原因所在,他必须开始筹划,跟天完的大战了。

别看天完这个国号挺搞笑的,但是他们的实力却是一点不差,甚至可以用悍将云集来形容。

在彭莹玉死后,徐寿辉是名义上的皇帝,在他手下,有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大将赵普胜,陈普文,欧普祥,杨普雄,项普略等等人物,自然也包括倪文俊手下的陈友谅等人。

随便拿出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论起综合素质,这些将领丝毫不比老朱的淮西诸将差。

甚至由于战争经验丰富,他们还要比淮西诸将更加凶悍难缠。。

这一点从常遇春和张定边的碰撞就看得出来。

如果天完单纯强大也就罢了,可问题是他们雄踞长江中游,向上已经派明玉珍打进了巴蜀,向下,他们抢占了安庆,同时又把洪都给拿走了。

加之天完又攻取了抚州,形成了横跨长江,由北到南,长达千里的对峙前线,彼此犬牙交错,形势非常复杂。

老朱急需跟张希孟等人一起,商量出一个妥当的策略。

“当下最关键的地方, 无非就是安庆和洪都……夺回安庆, 等于在长江之上多了一道屏障,可以阻挡天完水师顺流而下。攻取洪都,就有了向天完腹地插刀子的跳板,这个情况还是很明白的, 只是这两处, 都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

张希孟也很无奈,安庆那边, 有赵普胜, 还有张定边,绝对是易守难攻, 而洪都这边,更是有陈友谅在。

这家伙虽然参加红巾很晚, 但是崛起飞快, 而且用兵打仗, 手段高明,绝对是一个劲敌。

“主公, 这两处都很难打, 如果非要选择, 我觉得应该是洪都。”

“为什么?”朱元璋问道。

“道理有二,其一, 我对咱们的水师还是不那么自信,想要击败天完, 只怕难度不小。其二,我们的优势还是对农民的吸引,如果能拿下洪都,整个鄱阳湖周围的百姓都会站在咱们这边。有了这些鱼米之乡, 必定势力大涨, 再去跟天完斗,也就把握十足了。”

朱元璋认真听着, 总结道:“先生的意思,就是扬长避短?”

“没错,主公英明!”

老朱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咱们就需要调动精兵强将, 做好准备, 力争万无一失。”

定下了调子之后,接下来就是集中资源,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也是李善长的主要使命。

面对老朱的要求, 李善长咬了咬牙,“上位,目下臣能筹集八十万石粮食,另外还有八千套铠甲,三万匹牛马牲口。”

这个数字让朱元璋不是那么满意,“就不能更多一些?”

李善长咧嘴苦笑,“上位,咱们的粮食,还是以淮西为主,而且为了支应刘福通北伐,我们前后送去了五十万石粮食,另外又给了方国珍二十万石,最近为了雇佣他的船队,还给了十万石……虽说粮食不少,可也架不住这么使用。眼下最大的指望,就是江南的夏粮,如果能丰收的话,就能调拨更多。只是臣也不熟悉江南的情况,今年还是第一年,成效如何,只有收上来才知道!”

朱元璋回想渡江以来的事情,其实还不到一年,池州、太平府、金陵这些地方去年秋收有了些成果,论起粮食产量,比淮西要丰富不少。

但是其他的州府还不清楚,加上他们对江南的农业还是缺乏经验,的确只有收获之后,才能知晓情况。

朱元璋思忖再三,终于道:“粮食还是一切的关键,李先生务必要全力以赴,既要征收上来粮食,还要防止贪墨侵吞……私自盗窃入库粮食,拿粮食酿酒,全都要严惩不贷!咱不在乎砍几百颗脑袋……你明白吗?”

李善长悚然一惊,朱元璋杀机四伏,已经是昭然若揭。

李善长也清楚,不能出错,不然他的地位可就保不住了。

“上位,臣再三思忖过,臣有个提议,能不能给各地粮长授官?”

“给粮长授官?”

“对!”李善长笑呵呵道:“在淮西的时候,就有地方富户主动运送税粮,上位也说过,要给他们官职。臣觉得如今更应该发扬光大,干脆提拔一些运粮及时的粮长,让他们进六部,至少给个侍郎,派到地方,担任知府,知州……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有下面人积极送粮,才能府库充沛,应付大战,军粮无虞。”

朱元璋听到这里,微微颔首,给官做他是舍得的,侍郎一级,虽然很高,但也不是不能给。

“李先生,吏治是咱们的根本,粮长可以为官,但是必须先到学士院,接受考核,总不能一个字不认识,只是因为送粮有功,就只能担任高官吧?”

李善长立刻点头,“上位思虑周全,这么办最是妥当了。”

和朱元璋商量妥当,李善长立刻向各地发放公文,告诉地方,全力配合税粮征收。能够按时运送税粮的粮长,可以觐见上位,择其中才华出众者,入学士院,担任要职。

这道命令下去,江南江北,各个地方,全都动了起来。

不管什么时候,能当官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要知道虽然老朱举办了科举,但是想通过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科举考试授官不高,这次可是有希望担任侍郎一级,等于直接进入了高级文官行列,岂是寻常!

江家就非常看重这一次的征粮。

他们家本是做木材家具生意的,就在几个月之前,他们得到了一笔大活儿,由张希孟主张的兴学开始了,一次就像江家订了两万套座椅板凳,价值超过十万贯。

江家做生意不少,但是这么大的一笔,还是头一次见到。

尤其让江家意外的是,按理说会有人索要好处,层层扒皮,想尽办法,巧取豪夺。这才符合过去的经验。

而且他们也听说了,朱家军对商贾并不是那么友好。

起初江家还忐忑不安,但是真正接下来订单之后,他们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朱家军对兴学这事格外重视,的确多次派人过来,但却不是为难他们,而是询问是不是需要帮忙,原料够不够,人手够不够……跟官府打了多年交道,能帮着解决麻烦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让江家意外的是,朱家军这边,打钱非常痛快,基本上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克扣拖延。

跟朱家军做生意,竟然比跟一般的商人还要顺畅。

当然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按照规矩,缴纳商税。不过由于这是给学生订的,税率也不高,只有百分之五。

一单生意下来,足有两万贯入账。

老爷子江源非常感叹,“朱家军不愧是王者之师,要我说,这天下早晚是朱家军的,能跟着朱家军,必定可以飞黄腾达,光耀门楣。”

江源看了眼儿子江柯,就对他道:“这一次粮长的差事,你务必好好干,给你争取下来,可不容易!”

江柯连连点头。

粮长这个职位,按照朱家军的规矩,一般都是由田多,丁多,税粮多的富户担任。

江家是商贾之家,钱虽然不少,但是土地并不多,在均田的时候,他们家只上缴了不到一百亩。

要说丁多,江家也不挨着,江源已经六十多了,只有一个儿子江柯,还有个小女儿,严格算起来,只有儿子江柯算是成丁,老头已经可以除去丁籍了。

由于土地不多,自然税粮也不多。

从哪个角度来看,江家都没资格成为粮长。

不过江家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做木材生意,掌握了一支车马行,有牲口,有马车,还有一些车夫。

税粮可是实实在在的粮食,需要长途运输,哪怕是富户人家,也未必承受得起!

因此一旦起运粮食,除了粮长家多出牲口车辆之外,普通的百姓家,也要派青壮帮忙,长途搬运,非常辛苦。

江家向本区内的老百姓承诺,只要让他们担任粮长,可以不征用民夫,全都是他们江家负责。

不光是运输,也包括损耗,总而言之,他们会顺顺利利,把粮食送去金陵。

靠着钞能力,总算抢下了粮长差事。

自从夏粮收获开始,麦浪翻涌,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到头。

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动人了。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均田了。

土地属于自己,粮食也是自己的,只要交够了田赋就可以享受丰收了。

江家人也是见多识广,但是老百姓争抢着主动缴纳田赋,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许多百姓都多交了一些。

因为他们都清楚,路上的损耗还是很大的。

“江少爷,辛苦你了,可务必要送去金陵,送给吴国公啊!”

江柯抱拳,“请乡亲们放心,我一定安全送到。”

一万两千石粮食,悉数准备妥当,江柯亲自负责装车,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就在连夜忙碌的时候,一个民夫拿着火把,不知道怎么就碰到了拉车的马。

吃痛的马立刻拉着半车粮食飞奔,正好撞在江柯身上,不但把他撞倒了,而且车轮还从大腿压过。

咔!

骨头断裂!

江柯疼得昏死过去,而在失去意识之前,只剩下一个念头,坏了,天亮就要出发,他的腿断了,老爹年纪又大,自己又没有兄弟,难不成让小妹江楠代替自己去金陵吗?

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风破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胜而归第一百八十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七百七十一章 闹到中书省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六百九十章 师道第八百九十五章 统一货币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师来投第四百五十九章 强大的后勤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讲话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军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军大都督第八百四十三章 马和三宝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反贼立传第二十三章 真龙入海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难为和尚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过考试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张士诚,降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外新策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赢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标战李相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负少年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来,不许跪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顽强的朱英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乐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三百五十二章 烧出新乾坤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十八章 大帅丢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零九章 双胞胎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卫司惹祸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处死二侯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七百八十九章 驸马牵连其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竞争,才有突破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六百九十三章 请张相为学生复姓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学习大明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书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脱垮台了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贵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谋反第四百九十一章 亲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团圆第六章 论守城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诰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番外篇:爱钓鱼的老张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边第六百八十六章 济民学堂的人样子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论第十七章 炮战又赢了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们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题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报捷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夺一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决战第五十四章 杀出来的公道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达第三百二十三章 脸都不要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玺不如金印第四百六十六章 总动员第六百四十八章 辽东大捷第四百零一章 群贤毕至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们赢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证第一百五十章 菩萨兵来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复和州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圣贤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开禁酒令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们的第一课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偷袭!第八百一十章 张承天的生意经第四百零六章 国公第八百零三章 印钱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