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

原有的近卫军已经有四成多都获得了刺杀二级勋章,这次扩军以后,朱由校强调,所有的正兵军官都必须是获得了刺杀二级勋章的人,这也让士兵们明白,要想当官,多拿饷银,那你先拿到刺杀二级勋章再说。

而军官的勋章等级使得士兵对军官更加服从,在战斗中就更能发挥出集体的力量。

将士兵们安排好以后,卢象升带着赵率教,李承先,鲁之甲,杨三,刘伯泽等人进了城,朱由校要接见他们,了解第一手资料。

建极殿后的云台是一处三楹小殿,与乾清宫仅隔着一道乾清门,是平日接见大臣的地方,今天朱由校在这里接见众将,已经算是大大提高了规格。

众人行礼后,朱由校命赐坐。卢象升大大方方地坐好,其他人却都局促不安,王承恩道:”都坐好了,不要君前失仪。“

朱由校道:”大家不要局促,赵卿你先把情况说一下吧。“

赵率教立即跪倒,朱由校道:”不要动不动就跪倒,站直了,别叭下,说吧。“

赵率教爬起来,满脸通红,说道:”草民跟随袁佥事和李游击前去十三山,共带兵六千人,在前屯遇到鲁游击安置辽民,袁佥事命鲁游击带兵两千跟随,就一共有了八千兵……“

朱由校打断他道:”暂缓,赵卿为何自称草民?“

赵率教跪倒道:”陛下,草民本来是辽东副总兵,辽阳城破,草民潜逃而去,于是丢了官职。“

朱由校道:”你起来吧,前罪已罚,鲁游击,你本来是去安置辽民的,为什么要跟随袁佥事去十三山?“

鲁之甲站起来说道:”袁佥事说陛下要他节制关外各部兵马,前去十三山,小的不敢不从。“

”朕并未给他节制关外兵马之权,你怎么竟然就相信了他的话?“

鲁之甲跪倒在地,说道:”臣要看圣旨,袁佥事不让,并威胁要杀臣,臣不得已,请陛下恕罪。“

朱由校问道:”赵卿李卿,鲁游击说得可是真的。“

赵率教和李承先见不是事,也跪倒在地道:”当日袁佥事确实如此说过,臣等也不知他是否有旨。“

朱由校哼了一声,说道:”都起来吧。赵率教,你继续说。“

赵率教打起精神,将一路上过程说了一遍:”……李游击与草民带领四千兵马前去十三山……“

朱由校又打断道:”你们有八千人,为何只去一半到十三山?“

赵率教道:”袁佥事说要在宁远守城。“

”守城要四千兵吗?“

”当日李游击亦曾如此说,袁佥事说要保护他的安全,所以就留了四千兵。“

朱由校看向鲁李二人,二人拼命点头,表示赵率教所示无错。朱由校面无表情地说道:”继续说。“

赵率教被打断了两次,原本想为袁崇焕讳,有些地方模糊过去,现在却不敢再这样,于是老实地一五一十地说完:“……袁佥事不听,坚持要带青壮一起回山海关……袁佥事要带兵攻击西面的建奴,却大败而回,青壮也被冲散……袁佥事欲要杨大侠带他夜半突围……袁佥事从敌军中间缝隙插过去,却遇到了卢学士带的近卫军。”好不容易说完,总算是松了一口大气。

朱由校一直没有再打断他,听完后,一个个点名问道:“可有遗漏?”众人皆说没有。

朱由校心里很烦,东林党吧,原来在教科书里看到了简单的介绍,现在发现其实好象并不是那样的,而袁崇焕他一直把他当成一个民族英雄来看的,但现在听众人所说,只怕也不大正确。

假传圣旨,可以说是事急从权,甚至说他为人机变,那倒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袁崇焕这一点最要命,历史上他杀毛文龙就是矫诏。),但是贪生怕死,好大喜功,听不得正确意见,这几点在朱由校看来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再联系到以前他说的“一人独守此”,朱由校决定,这个人不能重用。心里骂道:“金大侠,你误了朕呀,好在还不甚深。”

于是他笑笑道:“三位将军为了接回我汉家同胞,英勇作战,辛苦了。”

三人齐声道:“臣等不辛苦。”赵率教更是喜极而泣,终于,自己可以不用自称草民了。

朱由校道:“李鲁二位将军本来已经有了职司,那就加一级回辽东经略帐下,赵将军可愿意来近卫军?”

赵率教大喜跪倒:“臣愿加入近卫军,为陛下斩杀建奴,还我汉家江山。”

朱由校道:“起来吧,如果要进近卫军,这叩头的习惯可要改掉才行,近卫军不准叩头的。”

朱由校转而对杨三说道:“杨大侠在十三山,组织我汉儿抵抗建奴,又安然将他们带回到关内,实在是功莫大焉,朕要谢谢你们呀。”

杨三跪倒就哭:“陛下,辽东子民盼天兵如饥儿望乳,大旱望雨,陛下派来大军,接我十三山汉民,应该是我们谢谢陛下呀,请陛下容草民代辽东汉儿叩头谢过圣恩。”说罢连叩了九个头,声声震响。

朱由校急忙下来,将他扶了起来道:“可恨国内事多,明军战力不济,来迟了,朕有错呀。”

杨三又要跪倒,朱由校拉住不放,杨三只好站着说:“陛下,十三山以外,辽东汉民均盼天兵,请陛下垂怜。”

朱由校点头道:“如今国内诸事已安,朕将派兵前往辽东,解救我汉家百姓,杨大侠大可放心。”

杨三说道:“草民不敢当大侠称呼,草民愿意加入近卫军,一起进攻辽东,请陛下恩准。”

朱由校让他坐下,然后说道:“朕听过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杨大侠如此行径,还称不得大侠,又有谁敢称大侠。”

这话说得杨三心潮澎湃,跪倒在地道:“草民谢过陛下赞誉,愿为国为民,不负大侠之称。”

朱由校笑道:“很好,以后平了辽东,朕要专门给你立一块匾,上面就写上辽东第一大侠,让大家都知道,到底要如何才能称得上大侠。”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一百零七章 身体发肤论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两百零二章 收复河套(七)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二章 抢功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一章 朱徐初会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察里津和喀山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两百一十一章 收复河套(十六)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四十二章刘兴祚第十九章 对降将的处理办法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长子继承制第九章布局海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复河套(三)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两百八十九章 打开交流之门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两百一十四章 收复河套(完)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一百零八章 论孝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十九章 对降将的处理办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二十一章 红丸案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一百二十二章 觉华岛之战(下)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六章 检举箱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三十章 初战(二)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