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对袁崇焕的安排

杨三又叩头谢恩,朱由校等他站起来后说道:“杨大侠要加入近卫军,朕能理解你的心情,不过朕倒是另有想法。如果杨大侠能加入锦衣卫,专门在辽东联络各地志士,然后投奔到关内,是不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杨三想了一会道:“臣略通武艺,经十三山之战,才知道武艺在战阵中作用终究有限,如果能在辽东奔走联络,当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臣愿意加入锦衣卫。”

朱由校又问道:“刘秀才可愿意加入近卫军?”

刘伯泽惊讶地站起来道:“陛下,生员手无缚鸡之力,加入近卫军只怕会……只怕会……”

朱由校笑了:“近卫军中也可以有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的,朕将会在军中设立参谋部和后勤部,这两个部门都不用上阵杀敌,是要用脑筋的,刘秀才不是正好很会用脑筋吗?”

刘伯泽听着就有些动心,于是说道:“但凭陛下安排。”

朱由校对赵率教道:“你先带他们去军营吧,明天朕再下旨,卢学士和杨大侠你们留一下。”

赵率教带人退下后,太监宣骆思恭和骆养性进见。骆养性已经在十天前回到了京师,递上了一封请罪的折子就在家里等候处理。

骆思恭见礼后被赐坐,而骆养性进了云台,跪在地上就开始叩头,边叩头边哭道:“微臣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等他叩完头后冷冷地说道:“起来吧。”

骆养性爬了起来,朱由校看着他满脸的泪水,不由得有几分好笑,其实骆养性在辽东做得还不错,只是离朱由校的要求还差点儿,所以他想给骆养性摆下脸子,让他能更警醒些。

想到这里,他继续说道:“骆卿前往辽东,一年有余,刚去之时,就立下了功劳,而辽沈之战亦多有建树,为何广宁之事,竟然成了这个结果。”

骆养性又要跪下,朱由校断喝一声:“站着说。”

骆养性跪了一半,别扭地站起来道:“启禀陛下,臣在辽东窥探敌情,联络辽民,但我们将情报送到王巡抚处时,巡抚大人根本就不理,斥之为荒唐,这样锦衣卫在辽东根本就无法和军队配合,请陛下明查。”

朱由校沉吟一下道:“朕有一个想法,专门在辽东设一个锦衣卫的镇抚司,与南北镇抚司平齐,二位爱卿觉得如何?”

锦衣卫再设辽东镇抚司,等于是对锦衣卫的扩充,对于锦衣卫来说当然是好事,骆思恭还没开口,骆养性抢着说道:“专设辽东镇抚司,则可集事权于一,对于辽事当有极大好处,然臣以为,灭掉建奴之后,当将辽东镇抚司裁撤。”

骆思恭恼火地瞪了儿子一眼,心里气苦,只好说道:“臣也觉得战时可以专设,战后自当裁撤。”

朱由校将两人情形看在眼中,对骆养性更是高看了一眼,这人倒是有些觉悟,但他的想法当然与两人不同,于是笑道:“还未设立,就议裁撤之事,为之过早。既然二位都觉得好,那就这样吧。骆养性升为指挥同知,专管锦衣卫辽东镇抚司,吴孟明任辽东镇抚使,另有杨三本为辽东人,任辽东镇抚司千户,他手下还有些人,让他自己来上报,骆卿给他们安排任职,最少都要是百户。”

杨三上前,与两位上官见礼。朱由校道:“辽东镇抚司,重点是要联络各地辽民,这事杨三他们熟悉,要仰仗他们,或者逃离辽地,或者收集情报,又或是搞些破坏,但重点要记住,我们要以保护辽民为第一要著,救一人强于伤一敌,此点要切记。”

杨三跪倒道:“臣代辽民谢过陛下,臣将会把陛下对辽民的爱护宣扬于整个辽东,使辽人均知陛下对子民的恩情。”

朱由校点了点头,又说道:“卢学士将会从辽南进攻建奴,锦衣卫辽东司在辽南军中专门派两个联络之人,使锦衣卫与军队能够随时沟通,紧密配合,如有不同意见,由卢学士协调,如协调不成,则由卢学士做决定。”

众人一起称诺。朱由校又把前世在电视里看到的一些敌后工作方法拿出来,和他们进行讨论,骆思恭两父子越听越惊,皇上竟然如此精通谍战,语中常常切中要害,两人一起拜倒在地叫道:“圣上天生圣明,臣等拜服。”

朱由校也有些小得意,看来后世的电视也不完全是瞎说呀,坦然地接受了两位的马屁,又再一次强调了保护好辽民的事,才让他们离去。

又一天,朱由校将孙承宗召来。行礼赐座后,朱由校将记录的十三山之行宗卷交与他看。孙承宗慢慢翻看完后,朱由校说道:“袁宁前是孙师弟子,当如朕之师兄,朕本拟让其在十三山立上一功,显露其领兵之才,以后要大用的,不想此一行,竟然是这个样子,假传圣旨,贪生怕死,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如此人才,请问孙师,朕要如何安排他呢?”

孙承宗满脸通红,跪地说道:“都是臣平日教导无方,才使得此子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请皇上让他回籍去吧。”

朱由校扶起孙承宗道:“这个怪不得孙师,回籍倒是不用,此人胆子太大,不可重用,还是让他去做他的知县吧,放在离京师近一些的地方,不要放在边境,不然谁知道他会搞出些什么事来。”

孙承宗道:“臣代袁崇焕谢过皇上隆恩,臣会选择京师附近地方,让他去做些实事,磨炼一番,或可改掉其骄骄之气。”

朱由校笑道:“不要说他了,免得坏了兴致,朕想要孙师巡查九边,看一看大明边军,到底能不能战,如果不能战,是何原因,有没有办法解决,如是无法,朕准备用近卫军逐渐代替各地边军。”

孙承宗点头称是,心中却是气苦。他本来还想让袁崇焕在地方上磨炼一番后,皇上说不定会重新用他,却听皇上如此不悦,心里感叹,袁崇焕这一生只怕是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十一章 军制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炸药包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两百八十章 金字红牌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远洋舰队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两百三十七章 戏剧的宣传作用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两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岛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五十六章建奴来援第三百一十三章 惨胜第七十九章济州岛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两百九十二章 金矿拍卖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两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动之费奇米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税(八)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两百四十六章 雇佣军第四十九章 造币机来了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复河套(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两百五十一章 武装到牙齿的雇佣军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八十一章朝鲜政变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