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

山长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正好有个问题要请教,附近的迁安铁厂委托我们给他们的矿工进行生产和安全培训,而新村管委会也想让我们给农家进行农事培训,我们不知道应该不应该接受。而且我们学校房屋有限,教学材料都有严格的使用规定,如果培训他们,那么我们的经费就会不足。”

朱由校大为惊奇,看来古人确实聪明,迁安铁厂和新村管委会这就瞄上了学堂,这不就是后世的夜校吗?

他笑笑道:“在你们教师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接下他们的培训任务。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晚间,而且不是免费的,管理费,房屋使用费,教学材料费,教师讲课费,夜间照明费都要由他们提供,而且注意下,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山长道:“这个倒是没有问题,我们可以义务教他们,而房屋是学堂的,也就是朝廷的,大家为朝廷做事,那些就不用收了,最多收点材料费补足我们的经费就行了。”

朱由校对随行的几个人问道:“你们觉得要不要收钱?”

客氏和段英都不说话,魏忠贤道:“虽然都是为朝廷作事,但朝廷范围太大了,铁厂和管委会少出了钱,这少出的钱最后能落到朝廷手里吗?再说,学堂的先生免费为他们上课,这样并不公平呀。”

朱由校伸出大拇指道:“虽然你读书少,可是说到明白事理,那可比很多大臣们都要强呀。理就是这个理,不要相信义务奉献,这不靠谱,不要说什么都为朝廷,这更不靠谱,简单点说,办事了就要有报酬,这是最靠谱的,必须收钱,这次回去后,制定一个章程,就叫做夜校章程吧。”

魏忠贤赶紧道:“这个校字要避讳才行,不如就叫夜堂?”

客氏道:“或者叫作晚堂。”

朱由校怒道:“避什么讳,以后要规定,除了父祖的讳要避以外,其他的讳都不用避。夜堂晚堂什么的,别人还以为是青楼开堂会呢。”

魏忠贤道:“可是皇上是天下臣民君父,也在避讳之列呀。”

朱由校这才发现,人聪明了其实也不见得就是件好事,比如现在魏忠贤就堵得他无话可说。

客氏连忙打圆场:“要不重新想个名字好了,大臣们那么多,想个合适的名字有什么问题。”

几个教师在旁边听得冷汗直流,不是说微服私访吗?不是要装不认识吗?这几个人说的话,难道不是明明白白显示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了吗?

山长小心躬身道:“山长,如果就叫做夜间培训学堂,您觉得如何?”他不敢称呼皇上,于是就按照在京师大学堂的规矩称朱由校为山长。

朱由校想了一下道:“这名字也行,下次再说吧,你们先挂什么名字都可以。对了,上次师范学堂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各学堂注意选拔一些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你们收到了吗?”

山长回道:“回禀山长,学堂收到了,通知说,还有自然格物器械方面有兴趣的也要注意,这些学生会先集中到府城里进行考试,合格的将会送到京城再考,考取了的直接选入研究院,没有考取的会进入吏员学堂或者师范学堂。”

朱由校道:“考取研究院的学生,推荐的学堂和教师会给予奖励,这一条在通知里说了吧。”

山长道:“是的,一个学生奖励学堂一百块钱,推荐教师也是一百块钱。”

朱由校算了一下道:“那你们选一个学生,推荐的人就有一百多块钱了,这个办法你们觉得如何?”

山长小心地说道:“我们觉得,教学如此斯文之事,却用金钱来衡量,会不会有些……”

朱由校大笑道:“你的意思是有辱斯文吧。没有钱,你哪里有饭吃?我们不要把钱看得太重,但没有钱那是绝对不行的。世界上大多数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而我的目标就是让大家都习惯用金钱来衡量。你认真作事,那当然要有奖励,这样才是正确的。”

其实山长他们私下里都对通知里的奖励很感兴趣,大家都尽心地发掘自己班级里的聪明学生,当然大家不仅仅是为了那奖励的一百块钱,更看重的是奖励本身,是教出了优秀学生的喜悦。

朱由校又说道:“以后我们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类似于官员的考成法,你教学生的人数,学生合格的人数,发掘有特长学生的人数,这些都会成为考成标准。你们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大家都是初级学堂老师,而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考评,达到标准的就可以晋升为中级学堂教师,甚至可以成为高级学堂教师。你们的薪酬也会与你们的教师等级挂钩。简单一句话,奖勤罚懒,按能力拿酬劳。希望诸君努力。”

山长和教师们一起躬身道:“请山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为三代之治的实现而努力。”

自从朱由校给京师大学堂的学生们划了一个三代之治的大饼后,很多学生有了一个狂热的梦想:大明一定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行甚至超越三代之治,我们一定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而迁安新村的教师们体会更深,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迁安新村的幸福程度应该能够媲美三代之时了,所以觉得让整个大明都变成迁安新村一样,是完全有可能的。

朱由校点点头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教育,如果每个农民都知道如何提高作物产量,一亩地就算多收十斤,放到全国,那可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可以解决很多的人粮食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礼义廉耻,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犯法,那么多人去做一些我们明显认为不妥当的事,大明就会成为一个君子之国。”

“所以,朝廷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现在学生学费全免,教师的待遇也非常优厚。但世上人太多,难免会有一些人做出一些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因而朝廷准备出台一部法律,就叫教育法。”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九章 练新军(一)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六十六章 玻璃镜子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银行(二)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两百二十四章 倭国的劳工输入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击第两百二十七章 新年祝词第四十四章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练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风的演讲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历法实施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两百九十九 科举与文化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八十章 天启二年的殿试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长的科学研究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税(十)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两百零七章 收复河套(十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结局(上)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六十九章蓄势待发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八章 孙屠夫的第一击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三百五十三章 从欧洲到美洲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引子(主角不会重用东林党,更不会重用圆嘟嘟)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一百七十二章 路通天下(二)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三百一十二章 孙抚民的失败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两百五十二章 攻占雅库茨克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军队修铁路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两百六十九章 十年纲领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