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纪年

而徐光启等三人的想法却又有些不同,徐光启最早接触西学,对西方的知识体系和人文思想了解颇深,他深刻地认识到,真正会对大明,对华夏文化构成威胁的只能是西方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儒家文化进行修改,使之适应这个新的世界,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孙承宗则是认识到了儒家的一些局限性,特别是这两年在南方和西方人打交道,体会更深,他觉得儒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而孙传庭想的就很简单,皇帝这些年所做的事,最后都证明是做得很正确的。现在的大明比之万历年间,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以他这样的年纪,能够进入内阁,这可是天下难寻的恩典。这样的皇帝,他当然是要奉为明主,愿意为其爪牙的。

当然,三人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其实都知道,再如何圣明的人,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保证每一件事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那已经不是人了,那是神。孔子生于几千年前,对于有些事物的理解显然是不可能全面超过今人的,再说皇帝又不是想将儒家连根拔起,那就没有问题了。

朱由校既然已经占了上风,自然也想把气氛搞得活跃一些,于是说道:“说到这里,朕倒是想起来一件事要与各位卿家商量,那就是修改历法之事。现在历法用起来有些不大方便,而且因为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处死,因而使得历法不准,万历三十八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便预报错误,当年本由徐阁老主持修历,后来不了了之。”

徐光启道:“当日确实开始了修历,但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引传教士入内,所以最后就修不下去了。”

朱由校点点头道:“而今修历已经重新开始,依旧由徐阁老主持,除了传教士,我朝亦将会有多名官员参与,研究院全部天文班学生和部分数学班学生也要参加。朕想到的是一个问题,甲子纪年方式太过麻烦,一般的百姓根本就不懂,所以想比拟西方,对了,朕问过徐阁老,按西方算法,现在算是西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我们也可以搞一个中元多少年呀。”

徐光启道:“陛下,西元元年指的是天主教中圣子诞生那一年,那我们的中元元年应该如何指定呢?”

叶向高不高兴地说道:“西元这种纪年方法,又如何比得上我们的方法来得好。何必要学蛮夷之法。”

朱由校摇头道:“不然,西元这种纪年方法是要说明他们有圣人出,以圣人出生之年为元年,西方有他们的圣人,我们东方的圣人可比他们出生得早。”

叶向高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道:“聪慧圣明无过于陛下,老臣心悦诚服!”

方从哲连忙道:“叶师只是因为一时没有明白陛下的意思,所以才会有此表现,请陛下见谅。”

叶向高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前后反差太大,有失君子之风,心里稍稍有些惭愧。但一想到孔子的出生竟然可以成为纪年的标准,那心里的火热一时如何按捺得住。

他跪倒在地道:“陛下,老臣厚颜,请陛下当老臣前面讲的话全是胡话。以至圣先师为纪年之事,实乃我大明,乃至于华夏至大之事,也只有陛下如此天生圣明之人才能想得出来,臣冒犯陛下,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连忙上前扶起他道:“叶师之心,朕如何不知。为弘扬我华夏文化,叶师与朕其意相同。朕又如何忍心责罚于叶师呢?”

方从哲道:“陛下,叶师之言,虽然有可原谅之处,但其出言无礼,而且前后反复,有失人臣体统,不责罚不以警戒后人,请陛下三思。”

方从哲之所以要皇帝处罚叶向高,只是不想此事留在以后再起波澜,趁着现在皇帝得偿所愿,心里高兴,将此事在这里就划上一个句号,日后就不用再担心。

朱由校也明白他的意思,沉吟半晌道:“既然如此,那就罚俸吧,三个月,如何?”

叶向高道:“老臣谢过陛下厚恩,臣以后一定小心谨慎,不敢再有负圣恩。”

朱由校点点头道:“新的纪年之法,朕的想法便是以圣人出生之年为中元元年,又称公元元年,按此法,先生,今年应该是多少年?”

徐光启回道:“以圣人出生之年为公元元年,那今年就应该是公元二千一百七十六年,而按西元来算,今年应该是西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我们比他们早了五百五十二年。”

叶向高脸上呈现出迷醉的表情:“圣人出生竟然比西人的所谓圣人早了那么多,我中华文化果然是远远强于西方。”

朱由校道:“我中华文化长于修身,对自身品德的要求比较高。而西方文化则在应用方面强于我们,所以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朕的意思是将西方优于我们的方面也加入到中华文化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全面超越西方文化了。”

徐光启不待叶向高两人反对就开始赞美道:“我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古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今有陛下引进西方机械制造,我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有望,臣谨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其他人也一起道:“臣谨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朱由校道:“所谓奇技淫巧之说,严重阻碍了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朕准备要反对,但需要各位卿家出主意才行。”

孙传庭道:“奇技淫巧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本来是说纣王的。臣以为若将之只指无用之玩乐之物,庶几可以改变一下大家的看法。”

叶向高道:“无用玩乐之物如何界定?臣观西方所制之自鸣钟,精巧绝伦,走时精准。这样确实可以称之为玩乐之物,但其实却有大用。若要反对奇技淫巧之说,只有将之全部打倒才行。”

各种求,谢谢支持!历史上叶向高其实是一个比较早就支持向西方学习的儒家大佬。历史上就记载了他对西方望远镜的赞赏。明朝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顽固不化,他们的很多想法观点其实比起三百年后的思想解放运动都要激进一些。

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七章白莲教乱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零四章 粮食方面的新问题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一百零四章谈判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七十七章颜思齐的野望第两百六十一章 围剿雇佣军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八十九章准备攻打萨摩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八十二章进攻前的准备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九十章初战萨摩藩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两百五十七章 修铁路的钢也有了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两百八十三章 东枝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第十四章 独断专行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一百三十三章 嫡长子继承制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五十章 专利法颁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华人哭不如外族哭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七章朱徐再会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三章兵仗局第两百零八章 收复河套(十三)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九十一章讲道理的白健森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一百一十章 中体西用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欧洲方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六十章四面困辽东之蒙古第两百五十九章 铁路改变生活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两百八十五章 血战东枝第两百零九章 收复河套(十四)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四章 移宫案余波第一百四十九章 黑峪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一百四十一章 贫穷是万恶之源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六章科学实验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欧洲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十四章 丁忧与夺情第九十六章海湾之战第一百五十七章 虾夷和苦夷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第十一章碧云寺游记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两百一十九章 殷地安(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桥第一百一十五章杨涟也会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