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

五月十八日,研究院新开科目的考试开始了。本来毕懋康以为来考试的学子不会太多,因为终究只有两科。不想最后竟然参加考试的有六千多人,绝大多数都是来参加文史科考试的。

当他将情况报告给皇帝后,朱由校大感兴趣,决定扩大文史科的招生人数,新开一个国文院。

而这个国文院的院长,则成了一个香饽饽。叶向高就对这院长之职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他的学生孙承宗则认为老师年纪大了,应该好好享福,还是由弟子服其劳的好。

这两位大佬在前,其他人虽然有些胆寒,但还是通过各种手段,比如通过魏忠贤,或者王承恩,向皇帝表示,自己也很愿意当这个国文院的院长。朱由校看到王体乾呈上来的名单,十多个名字,竟然还包括刚刚从登莱回来的袁可立。

朱由校笑道:“乱弹琴,袁师接着要回登莱的,也在这里凑什么热闹,难道要朕换登莱巡抚。”

王体乾也笑道:“袁巡抚本来是到兵部述职,听说了国文院的事以后,嚷着现在登莱已经是安如泰山了,自己也想好好过过教书育人的日子了。”

朱由校道:“不行,登莱换人朕不放心,你去和袁师说,再呆三年,等建奴彻底平定后,就让他来京师大学堂,想当什么随便他挑。”

魏忠贤笑道:“圣上,其实奴婢觉得袁师倒不是真的想当这个院长呢。”

朱由校点头道:“朕明白,袁师上次要从登莱建一条长期航线,直通朝鲜进行贸易,被朕拒绝了,他这是在闹情绪呢。没办法,现在朝鲜的商业都是由军队后勤管的,朕也没办法让登莱插手。对了,厂臣,你把烟叶种植的事交给登莱吧,上次不是说山东那里适合种烟叶吗?这样也可以平复一下袁师的怒火。”

魏忠贤道:“圣上,上次已经把烟叶种植的任务交待给永平府了。”

朱由校道:“没有关系,永平府的依然不变,再对袁师说,登莱能够产多少烟叶,我们就收多少烟叶。”

魏忠贤急道:“陛下,到时候卖不出去,可就积压坏掉了。总还是要给个数量才行,就象永平府,我们给他们的数量是一年五千担。”

朱由校嗤笑道:“五千担,你看你搞五万担能不能卖出去,你太小看这东西的威力了。你只要算一下,全国的男人一多半都会抽烟,那一年是多大的量。放心收购,不过要注意质量,你们的烟厂还是加紧造机器,盖厂房,招工人吧。”

五月三十日,阅卷完毕后,共取了文史科四百多名学生,杂科一百名学生。而这时国文院也正式成立,院长是叶向高(挂名),具体负责的是右春坊中允钱谦益,他是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文采不错,倒也合适。

国文院又分为文学班,史学班,戏曲班。而张岱和凌濛初两人,一个进了史学班,一个则进了文学班,算得上是得偿所愿。

至于国文院的教师,那就真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阁臣中的孙承宗当然算一个,还有工部都水司主事吴炳,太常少卿阮大铖,右中允周延儒,内阁中书姜云龙……只要是有文名的或者是精于戏曲的,都被叶向高收罗了进来。

朱由校对文史戏曲倒是没有多大兴趣,只不过是先把人才收在里面,以防一日要用。但杂科就不同了,他将一个个学生都叫来询问专长,结果很满意,发现了几个对机械制造有天赋的学生,直接把他们塞入器械科,让他们去帮助改良蒸汽机。而且还有两个学生擅长于套印技术,被他派去研究印刷机去了。

而同时进行的的考试是武进士考试,但名字改了,叫做讲武堂招生考试。考试分成武术,器械,军事知识三项,由孙传庭亲自监考,结果呈上去后,朱由校选择了三项皆优秀的考生一百多名,以及前两项特别优异,第三项一窍不通的七十多名,共两百人,加入讲武堂。

五月二十八日,讲武堂正式开学了。山长当然是朱由校,副山长则是孙传庭和卢象升,只是卢象升在辽东,所以实际负责的是孙传庭。

各部队抽调的军官共有两百多人,所以讲武堂第一期学生共有四百二十八人。在拱极城旁边的讲武堂,进行了开学典礼。

朱由校来到台上准备讲话时,全体学员都站了起来,孙传庭大叫一声:“敬礼!”学员们齐刷刷地举手,朱由校看着这整齐的队伍,心里感慨道,这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武力班底了,我也是校长了。

朱由校回了一个礼,孙传庭叫道:“全体坐下,聆听陛下训示。”

朱由校走到铁皮喇叭前,说道:“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是讲武堂开学的日子。为什么讲武堂会很重要呢?因为讲武堂和以前的武学是完全不同的。朕要在讲武堂里,培养出新式的大明武官,一种与以前的武将完全不同的武官。”

“很多学员也许会发现,在讲武堂的门外,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让很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贪生怕死朕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大家都不是想要为国效力,从而升官发财吗?”

“那为什么要挂这么一幅对联呢?因为朕以为,军队应该是国家,人民的保护者,我要求你们,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护国保民的事业,今天在这里开这个讲武堂,唯一的希望,就是创造出一支新式的军队,来保护中国,保护中华民族,将中国的疆域扩大到我们能看到的地方,将中国的文化推广到我们能到达的地方!”

“所以这副对联是朕对你们的希望,朕希望你们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有力的保护者,用你们手中的剑,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取得生存的空间,为我们的文化传播保驾护航。”

各种求,谢谢支持!抄袭了黄埔军校的对联,希望大家不要反感。

第三百零五章 对宗教的管理第九十六章海湾之战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将军曹文诏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十五章 年前杂事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二十三章迁安新村第两百七十章 严峻刑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四十章辽南有变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二)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两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四十六章 苏州抗税(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十二章读书可以明理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五章 锦衣卫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两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矿第三十八章 以血还血第两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第八十二章 对女真的分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六十二章兵器的进化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四十六章计划有变,要守海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细则》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十章 减租行动在继续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两百一十六章 殷地安(一)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两百三十六章 《忠贞大将军》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盗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七十七章 捕鲸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八章 孙屠夫的第一击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两百八十四章 夜战惊魂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一百六十八章 沟通松辽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二章 抢功第五十五章奴酋的自卑第一百二十三章 追击与反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