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

朱由校大笑道:“朕知道你和他关系好,不用在这里假装嫉妒。不过,他本来就应该要忠心。”

魏忠贤立即说道:“三十多岁的年纪,圣上将他选拔入内阁,统管全国兵马,他当然应该忠心。就象奴婢,得圣上如此信任,如果竟然敢有任何不够忠心之处,那一定会受全天下人唾骂。”

朱由校又笑道:“朕也知道厂臣忠心,你不用表,朕心里也明白的。走吧,我们去兵器局,朕要专心搞实验去了。”

随后的日子里,朱由校真的就开始埋头进行实验了。而新的课本正在由叶向高组织人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章节都交由朱由校审定后再定案。准备在天启五年春季用于全国的新式学堂。

而针对寡妇再嫁和贞洁牌坊的争论还在进行着,看这架势,在天启五年之前,支持再嫁派只怕还是不能占据上风,不过王承恩汇报后,朱由校毫不以为意,先让他们吵着,新的观点显然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反正圣旨已经颁布下去了,寡妇再嫁如果受到阻挠,可以自己鸣鼓喊冤(这种可能性太小),也可以由锦衣卫巡查人员直接告到当地官府,将阻挠者抓去一顿板子打下,几十块钱一罚,自然也就乖乖地听话了。

至于贞洁牌坊的发放问题,那就更简单,所有的贞洁牌坊发放,必须由通政司审定,锦衣卫查实,那就断绝了地方官员串通作案的机会。

而近卫军新兵轮战的工作也在有条有理地进行,后金现在已经龟缩到了辽沈的小块区域内,不断地派使者来向大明求和,甚至愿意重新称臣,退回边墙以外,只希望朝廷能够先给予米粮,以供搬迁。

内阁来请示皇帝,朱由校笑道:“告诉他们,同样的错误大明不会再犯,除非奴酋自缚,解散军队,交出武器,让近卫军接管辽沈。否则都给朕打回去。”

努尔哈赤又如何会愿意自缚来朝,更不可能解散军队和交出武器。见骗粮食的方法不起作用,更加加重了对汉民的压迫,使得更多的汉民通过锦衣卫的帮助逃往了辽南。

至于黄克缵,才刚刚来到南海。他将经略府建在台湾岛的大员,先熟悉南边水军的情况,准备进行海军的改制。

而孙承宗已经前往宣府镇,就任综理宣大山西陕西军务总督。

由徐光启主理的修订历书之事也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审定阶段,应该可以在天启五年前完成。

朱由校的来到,确实让兵器局的各项研究都有了一定的进步。不是因为他懂,其实对有些东西的了解,他现在已经远远比不上专门研究的学生或者工匠了。但架不住他前世学的东西先进呀,他虽然不精通某一项,但他知道事物的发展方向呀,所以偶尔提个建议,那是一提一个准。兵器局从孙元化三人到普通工匠,都对皇帝陛下佩服得五体投地。兵器局已经有传言说,皇帝是天上智多星下凡,无所不知,无事不晓。

是的,这时候《水浒传》早已成书,而且流传得比较广,智多星吴用的名字许多人都听说书先生讲过。虽然皇帝当然应该是天上星宿下凡,但现在的皇帝陛下如此的聪明,只有用智多星下凡才能解释。

朱由校听到汇报后,倒是不大在意,不过《水浒传》已经成书两百多年的事他倒是才知道。前世他是看过《水浒传》的,里面的英雄好汉的行径看得他热血贲张,恨不得大声叫好才行。直到朱啸天和他谈了一次话后,他才对《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有了一些别的看法。

当时朱啸天是这样对他说的:“对水浒里的人物,你要辩证地看,比如宋江题反诗里说,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要报仇,就要搞大屠杀,老百姓和他有仇吗?凭什么要血染浔阳江口。”

“为了赚秦明上山,宋江设计冒充秦明把青州城外数百家百姓全数杀死,房屋放火烧毁栽赃陷害给秦明,秦明的老婆孩子都被官府杀害,不得以只有归顺。这是英雄应该做的事吗?这些事哪一条称得上好汉所为?”

当时朱啸启反问道:“宋江确实不怎么样,但象武松,李逵,鲁智深这些人不都是好汉吗?”

朱啸天笑道:“你仔细看一看,他们可有滥杀无辜的情况?武松杀的张都监全家都该死吗?李逵劫法场时杀死的百姓都该死吗?鲁智深如果没有滥杀无辜,圆寂时留下的偈语做何解?有一句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宋江伪善而且阴险毒辣,手段卑劣,这样的人下面会有多少好人,可想而知呀。”

“我们中国人常常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如果生活不如意,官府腐败,就会认为,皇帝和大臣们都是好的,而坏的是下面的小官。这种想法我想皇帝和大臣们应该是很喜欢的,但事实绝对不是这样,皇帝和大臣如果都是好的,那下面的官员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正是因为朱啸天的这一番话,使得朱由校穿越后一直想的就是要当一个好皇帝,管好大臣,这样皇帝和大臣都不是坏人以后,下面的官员也相应的不会坏到离谱。至少从锦衣卫,东厂,廉政公署,经济调查局的反映来看,他这个皇帝当政的时候,官员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的情况,至少比爷爷万历帝在位时要好得多。

他现在想到的是,后世大家都对水浒英雄持赞赏的态度,少有象朱啸天这样看法的人,那现在的人也应该差不多。那么可不可以发动一下,开展一场正确认识水浒英雄的大运动呢?

通过这场运动,一是可以让大家意识到,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二是可以化解人心中的戾气,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三是可以引起大家对宋朝史实的重视,促进宋朝历史的研究,进而到各朝历史的研究,给后世留下详细的史料。

各种求,谢谢支持!如果你喜欢《水浒传》,那我告诉你,我也喜欢。

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让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六十八章商量对策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二十章 大丧事第十六章救兵来也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二十章辽东第一大侠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二)第两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学(五)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来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远交第五十二章卢象升的应对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宁愿对你不好第两百四十四章 开始谈判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二章 抢功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二十七章京师大学堂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十二章 橡胶与大洋洲第一百零二章 避讳之争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六十三章一封信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第三十九章 交税光荣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五十六章 孙屠夫的第二击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三百四十二章 还有这么穷的地方?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华多俊才第十七章 币制改革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葩家长第三百五十五章 铁道连通两洋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十三章 传教士(一)第四十四章 败奢军第十五章 铁路与立法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十八章 情浓第五章 哭太庙第六十一章 征途是大海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两百四十一章 汉蒙联手第八十章济州岛(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四十七章 准备战斗第二章 抢功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九十五章 多说无益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两百二十二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下)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九章布局海上第两百七十四章 进攻亚齐国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二十三章 京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