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

朱由校念完以后,众人都沉浸在一种奇特的氛围中。大家都不敢作声,生怕一作声就会破坏这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意境。

张岱被碑文中的意境所震撼,半晌后问道:“陛下,这碑文在哪里,是哪位贤者为谁撰写,如此深邃而独特,隽永而清新,学生想去瞻仰一番。”

朱由校支吾道:“这是朕听人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而告诉朕的人已经不在了,所以名字和地方都不知道。”

张岱倒是不疑有它,遗憾地摇了摇头。朱由校不想他们太过关心这事,连忙说道:“朕说这些是希望各位卿家在以后和朕讨论问题时,不要想着迎合,而要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得朕知道,天下人到底是如何想的。朕刚才听了大家对《水浒传》的看法,都有道理,那朕就总结一下。”

“这本书总体来说,写得不错,刚才各位都承认这一点。但关于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看法,朕觉得还是有商榷的余地的。第一个就是滥杀无辜的问题,水浒英雄为了自己的一切,可以完全无视别人的福祉甚至生命,想杀谁就杀谁,各种阴险无耻的手段层出不穷,这一点会让一些没有足够分辨能力的读者受其影响,甚至会去效仿。”

“第二个就是官逼民反的问题,首先朕是同情官逼民反的,象水浒传里的林冲造反,那确实是逼不利己。但是还有很多人,就说宋江吧,他一怒杀人,自然有律条管他,他不想受律条限制,因而造反而出,可没有人逼他哟。”

“第三个就是对宋江等人的评价,一个组织,如果首领都有很多道德上的污点,那这个组织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一点要让大家明白,上梁不正下梁才会歪,那种上官都是好的,只是下面搞坏了的情况有没有呢,有,但绝对不是主流。下面的官员很坏,那么至少他们的上官没有管好他们,那也好不到哪里去。”

“结合刚才各位卿家的意见,朕就总结出这三条。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那就是如何消除《水浒传》的不良影响,朕想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水浒传》定本,由你们几位卿家负责对这本书进行审定,评论,以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影响读者。二是创造出更多的话本杂剧,宣传对生命的尊重,宣传对基本人伦的尊重,以消除这本书的影响。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众人听到是这么回事,倒是有些兴趣。因为《水浒传》的文学价值,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如果能够点评一番,制成定本,那可是在历史上都能留下偌大的名声的。至于话本杂剧,正好都是这些人比较擅长的领域,自然也有兴趣写出一些能传世的作品。

冯梦龙道:“臣一直喜欢臧否书中人物,对于评点《水浒传》之事,臣愿意附于骥尾。”

凌濛初也表示出相当的兴趣,不过其他人倒是对点评《水浒传》没有什么想法,反而对创作出其它话本和杂剧颇有兴趣。

最后综合大家的想法,由冯梦龙,凌濛初负责点评《水浒传》,取两人名字中的各一个字,名为初梦轩主人。其他人组成一个文学社,周延儒提名为圣恩斋,被朱由校否决,最后张岱提名的日月堂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被确定为文学社的名称,由周延儒为总管。

朱由校道:“这个文学社团,大家可以广为宣传,有一些熟悉的擅长话本杂剧的人也可以拉进来,不一定要限定在国文院内。”

吴炳道:“前南京兵部主事范文若长于写作传奇,可以进入日月堂。”

朱由校奇道:“前?现在任何职?”

吴炳道:“因父丧丁忧,已去职归家。”

朱由校道:“那正好,吴卿可写信与他,告诉他,他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免费为他出版,而且还可以按篇幅长短及卖出数量多少给予一定的润笔。”

吴炳惊问道:“免费出版还给润笔?陛下,这可没有先例呀。”

朱由校笑道:“先例总是会有人开的呀。”

吴炳道:“陛下,如果有如此好事,根本就不用组织人来写话本杂剧。人写出一本书,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能够出版面世,将房屋抵押后借贷出书者不知凡几,只要在报纸上将此消息一发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拿着话本杂剧蜂涌而来。”

朱由校道:“真的会这样吗?那按吴卿所说,日月堂就只需要选择我们需要的书,然后审定一下内容,就会有大量的书为我们所用了?”

众人都道:“陛下,确实如此。”

朱由校大手一挥道:“那好,正好我们的印刷机正在试验,这事就这样定了。周卿,你们日月堂就专门负责审定别人的作品,一是主题不能太偏,二是色情描写要有节制,当然作品质量要高,我们一起印出大量好的作品,教化世人,引人向善。”

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由大明翰林院主导的日月堂印书社,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征集好的诗文集,话本小说和杂剧。不需要作者出钱,而且会根据作品卖出情况,给予一定的润笔。如果不是自己创作,是前人所做,但市面上并无相同的出版物,也可以由日月堂免费出版,并付持有者润笔费用。

这则消息果然如吴炳所说,一时大量的士子,带着自己或者别人的作品,来到京城日月堂要求出版。周延儒不得不将国文院的学生借来进行审稿,并不断催促兵器局,快些将印刷机成品推出来。

而兵器局在接到朱由校进行印刷机研制的任务后,孙元化就去京城最大的书店万书坊,约见他的东家,要求把万书坊买下来。不想万书坊根本不鸟他,一句不卖就端茶送客了。孙元化找到王承恩,然后才知道万书坊是英国公家的产业。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三百零六章 围攻府衙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币制第一章 心脏与手足第四十五章 《水浒传》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三十一章东林再驱方从哲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三章 大饼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三章 大饼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决定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国有必伸之理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八十五章 孙得功之死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百五十四章 使团归来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两百四十九章 雇佣军的组成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四十四章先下盖州第四十章 内阁的冲突第五章 锦衣卫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两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学(六)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八章 进展第八十五 另一个屠夫的产生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一百二十章 觉华岛之战(上)第一百零一章 毕业典礼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五十一章 专利第一案(一)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十五章 年前杂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区第三十三章东林分裂迹象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八十八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赌博第两百一十章 收复河套(十五)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税(九)第三十八章杨嗣昌的后勤策略第七十七章辽东大败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三章 大饼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十八章 情浓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学生们(一)第五章 哭太庙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获第八十九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八十七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一)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银行(一)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闭城大搜第三百四十八章 占领鄂木斯克第三十二章 经抚之争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体第四十七章 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五十一章建奴恶毒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七十一章谈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