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

科技进步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朱由校对专利局局长王徵说道:“仔细搜集整理专利,做好分类工作,要让人可以来此处进行检索。不过现阶段最可能来检索专利的只能是朝廷的各个部门。你自己是个懂行的,哪个专利可能哪个部门会用到,你心里是有数的。要积极地牵线搭桥,这是对两方都有利的事。”

王徵是天启二年进士,授直隶广平府推官。天启四年,他继母去世,按律应该丁忧三年,结果皇帝改变了丁忧规定。他的父亲见儿子五十二岁才中进士,如果丁忧三年后就已经五十七岁了,于是要求他只守孝一月。

他与孙元化关系极好,对西方科学很有兴趣,并且早已信教。朱由校向皇帝请求把他调入到兵器局,朱由校答应了,正好要组建专利局,于是调他当了专利局局长。

王徵答应道:“陛下,检索之事已经在进行。臣觉得有些专利可以用于兵器局的,都会让专利持有者和孙宾客进行协商,现在已经有两种专利和兵器局商洽成功了。”

朱由校有些好奇,问道:“这两项专利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与蒸汽机有关?”

王徵笑道:“陛下,不是蒸汽机的,是火铳的。听说是可以连发的火铳。”

朱由校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迅雷铳,那种火铳确实可以连发,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燧发火铳造出来后,兵器局就停止了对迅雷铳的研究。

朱由校认为,在雷汞造出来之前,连发枪终究不可能真的强过单发的燧发枪,所以他现在只想造出雷汞,可惜,他知道雷汞的化学式,却完全不知道如何造出它来。

他才几天没有去兵器局,兵器局竟然开始研究连发火铳了,可见孙元化还是很负责任的。

第二天,他来到兵器局,才知道兵器局要的专利是一种火铳的转向装置,原型还是迅雷铳,只不过一枪击发后,可以利用火药燃烧的能量将下一根铳管直接推动到待发射的位置,而最前面的铳管还是只有一支。他看了一会叫道:“这不就是转轮枪吗!”

孙元化一直端详着皇帝的脸色,一听到他叫出声立即问道:“陛下,什么是转轮枪?陛下会造吗?”

朱由校笑笑道:“没有,朕突然想起了一种武器,和这个有点象。会造也没有用,专利费你还是要付给别人才行。”

孙元化得意地笑道:“陛下,我们连人都招入到兵器局里了,不过专利费我们还是付了他的。”

不过他接着就一脸心痛地说道:“如果陛下会造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用付专利费了呀。”

朱由校佯装怒道:“好呀,原来你们是想把朕当免费的劳力使用,不行,朕也要专利费。”

孙元化笑道:“陛下,天下都是您的,所以您的专利费也是您自己收了的。”

朱由校听到此话,突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书,里面说为什么中国带路党多,一有改朝换代,总会出现大量的汉奸或者带路党。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因为那个国家不是自己的,终究只是皇帝的,一家一姓的。

而欧洲的情况却与中国大不相同,在各种战争中,大量的贵族死亡,其死亡比例远超过平民的死亡比例,就是因为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国家,而且贵族都认为权利越大,那责任与义务也越大。

所以,私有财产保护法要尽快颁布实施。本来朱由校想等到减租和土改完成后再来搞这个事的,但他现在改变主意了,现在就要来把这个想法用律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但是要建立起这个私有财产保护法,前提必须是人身自由保护法,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法律审判制度的完善。在现在的大明国,地方上的案子都是由县令来进行判决的,县丞起协助作用,州里则有通判。而在中央,则由大理寺,督察院,刑部组成三法司。

朱由校想到这里,对孙元化说道:“上次朕说过要保护私有财产,孙卿觉得如何?”

孙元化小心地说道:“陛下上次说过的,臣去英国公家里买印刷技术时也说过这样的话,这样当然很好。一个人的财产如果遭人侵吞,那可以由朝廷帮助他取回来。这样大家就可以放心了。”

朱由校又问道:“那如果是朕想要侵吞他的财产呢?”

孙元化面色大变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陛下想要谁的财产,他就应该乖乖地献上,如何能够用侵吞这样的词呢?”

朱由校听明白了他的意思,皇帝是例外的。只是自己至少在现阶段还是能保证不会垂涎别人的财物,但自己的子孙后代呢?他们能做到象自己一样吗?

立法是必须要立的,但是先要搞好队伍建设,不然光有个法律在那里,谁来保护法律得到实施呢?

但是队伍建设并不是招民工,修铁路。必须具有法律知识,这就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而在吏员学校中,确实有《大明律》等法律方面的学习,但是要建立健全的审理制度,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学习法律的学员,这样才能担任专司审理案件的法官。

而且明朝的法律有些地方是朱由校不大赞成的,但是如果要修改,也是一件非大动周章不可的事。而且这事朱由校又不可能亲自操刀,就算他想,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呀,他前世可只是个高中生。

他想到这里,没有了心思再呆在兵器局,对孙元化说道:“朕有些事,这几天只怕不会来兵器局了。”

孙元化连忙恭送皇帝出了兵器局。朱由校对魏忠贤说道:“今天先生在哪里?”

魏忠贤道:“今日吏部没有大事,徐阁老应该在京师大学堂。”

朱由校道:“派人去京师大学堂请先生到朕的别墅来,如果其它阁员在的话,也一并叫来。”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地考察第四十一章王丙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五十三章戴春风的春风第一章 朱徐初会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五十九章 蒸汽轮船第三百三十九章 驿站第二十四 说礼第六十八章要钱不要官的满桂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粮食储存署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来了第两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学(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战端第八十一章 卢象升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们只是孩子呀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二十九章 初战(一)第三十二章朱由校的思想转变第两百五十章 汉人不得为奴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两百六十二章 追击林丹汗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九十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四)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四十二章 议院(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讲话第一百四十六章 汤九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一百三十五章 剑指南海第两百九十四章 尘埃落定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当官不如为娼,为娼不如从良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极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开启民智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第五十三章 东林分裂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二十六章 京营拉练第三百一十八章 白城会议第三章 哕鸾宫失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两百三十二章 太子上学(五)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七十二章 安南(七)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两百九十八章 纸币发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设化龙城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场第两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动之外喀尔喀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七十章 《铁路法》第八十章 法学院的讲话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第十三章 宝珠的礼物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势的失败第五章 坐着上朝(谢谢第一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特意为盟主加更!)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丝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三百二十三章 激战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来了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两百三十章 太子上学(三)第两百五十八章 拍卖开采权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十二章 攻山第一百一十章签订和约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与分家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东林人不得报考大学堂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三十九章辽东开发公司第一百四十一章 议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