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刑罚世轻世重

等朱由校来到别墅时,徐光启,叶向高,孙传庭竟然都在。朱由校奇道:“孙卿竟然有时间来京师大学堂?”

孙传庭笑道:“正好今天公事处理得差不多了,听说研究院有些课很有意思,想来听听学点东西。”

朱由校点点头道:“确实,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今天朕想到了一个问题,有很多困惑,想要来请教叶师和先生,你也听听,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孙传庭道:“跟着陛下,臣能学到更多东西。”

朱由校没有理这个生硬的马屁,说道:“朕觉得我们的朝廷结构有些不大合理,想要专门让一个部门负责审案子,可是一时又找不到那么多会审案的人,众卿可有教我?”

叶向高问道:“陛下,如今审案有三法司,可以互相监督,这不是比一个部门审案子更好吗?”徐光启和孙传庭也觉得是这样,不明白皇帝为什么想要一个专门的部门审案。

朱由校道:“三法司审案,只是在京城里才会有。三堂会审,确实可以互相监督,但也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大家都不想担责任,或者互相之间有不同意见,往往是以官职高低为准,这个不好。而在下面就更差,专职审案的只有通判。县里就只有县令审案,县丞协助,这不好。县令一般是进士出身,学的是文章诗词,又如何能精通法律呢?”

叶向高道:“下面也会有巡按御史,他们也可以审案的。不过陛下所说,倒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官员,只知道诗词文章,对于民政一窍不通,更不用说审案了。小民受了冤屈,确实无处可申。”

徐光启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专门让一个部门来管理审案,然后这个部门在各府县设置机构专门管理审案,让县令之类的官吏不再管理审案的事情?”

朱由校道:“就是这个意思,朕的意思是让大理寺负责审案,都察院监督,刑部办案,三者各负其责。大理寺则在各省,府,州县都设立分支,这样就是所谓的垂直管理。”

几人很快就明白了垂直管理的意思,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叶向高问道:“既然陛下有这个想法,那就颁布圣旨,不就可以了吗?”

朱由校道:“光颁布圣旨有什么用呢?审理案件的人从哪里来?”

叶向高奇道:“原来不是有审理案件的县丞,通判,巡按御史吗?让他们都归入大理寺,然后派到下面不就行了吗?”

朱由校道:“这些人不专业,朕想要在吏员学堂先培养一批专门学法律的学员,然后再设置这样的机构,但是又觉得我们的律条有一些应该要修改才行,这样一来,要花大量的时间。朕粗略地算了一下,修改法律就算一年,学法律的学员就算三年,那也至少要四年的时间。而朕想越快实现这种制度越好,所以这个矛盾不知道如何解决,才来问众卿的。”

叶向高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求全求好的意思。但臣以为,我们可以先改组机构,同时修改法律,招收学员。以前大家都是用县令审案,也没有出多大的漏子,难道这四年就不行了吗?”

徐光启也说道:“陛下,不要太着急,大明虽然有些问题,但总体上是好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辽东局势,我们的近卫军也在不断地成长,这就保证了整个国家的安全。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太急其实效果不一定好。臣等垂垂老矣,但看着我大明一天天变得更好,心里都很欣慰,陛下春秋鼎盛,必然会将大明打造成一个胜过汉唐的大帝国,何必要急在一时呢?”

朱由校有些不好意思地一笑:“是呀,朕心里很急。总想着一觉醒来,大明已经变成了朕希望的样子。年轻人还是沉不住气呀。”

叶向高笑道:“年轻人胜过老人的正是这一点,有冲劲,有想法,老臣等当初也曾年轻过,那时也想着要协助先帝将大明打造成一个国泰民安的帝国,结果却处处碰壁。慢慢地心就淡了下来,天幸在老臣等花甲之年,还能遇到陛下这样的明主,实在是大明的邀天之幸呀。”

孙传庭深有感触地道:“陛下登基不过四年多,而我大明在各方面都有着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进步,实在是天佑大明,降此圣主呀。”

朱由校笑道:“又来了。那就如叶师所言,下次的大朝会上听听大臣们的意见,然后进行改制。这大理寺在各地的分支就叫某某府州县法院,这样的名字应该可以让民众一目了然地知道它的功能。里面的官吏就叫法官如何?”

在下一次大朝会上,各个部门都报告了这一周时间里的基本情况后,朱由校说道:“朕准备将有些部门的职责范围调整一下,想听听众卿家的意见。”

孙传庭出列道:“大理寺专门负责审理案件,并于各省府州县设立分支机构。刑部负责缉拿凶犯,提供其犯罪证据。都察院负责监督大理寺与刑部,防止有枉法之事。”

众臣一听,这是明显地削弱了刑部的职权,而增加了大理寺的重要性。以前虽然大理寺卿,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与六部尚书拿称九卿,但一直都是弱于六部的,这样一改,就显得比刑部更重要了。

朱由校道:“所谓审理案件,指的是大理寺根据刑部提供的证据,按照大明的律条来给人定罪。他们只是判断此人是否犯罪,应该根据其罪行给予何种惩罚,这就要求他们非常熟悉大明律条。而我大明律条包括《大明律》、《明大诰》、《问刑条例》、《明会典》等。如此繁多之律令,他们都要熟悉,坚持按律审判。”

“而朕以为,可以将所有的律条重新进行编纂,制定出新的《大明律》,此事交由翰林院办理,但我们的法律中有一个原则,朕认为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那就是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六十章 减租遇到了新问题第四十九章近卫军的初次失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镇东和抚东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功行赏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七十六章台湾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两百五十六章 修铁路的人有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变东林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两百零三章 收复河套(八)第二十七章 初到辽东第十三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三十六章 野猪皮要发疯第四十七章撤海州辽民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四十三章 战成 都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九十二章协从军第三百二十九章 哈萨克汗国屈服第三十五 户部尚书第三十六章 东林应对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二十二章 茅元仪的妾室第七十八章 失广宁第两百三十八章 对蒙古的分化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朕要微服私访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五十五章 开会第九十七幕府来援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诏第十五章 赏灯赏月赏宝珠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两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觉华岛之战(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四章又遇见你第二十六章 搞定东江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鸡笼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九章 顺天府减租第五十九章陕西巡抚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两百五十四章 雇佣军二旅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战第四十二章 败奢寅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直隶平地运动第六章 检举箱第一百零七章奇货可居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一百零二章养廉银第五章 锦衣卫第两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来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肃王第七十章谈判(一)第三十七章总参谋部的熊先生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六十五章天子门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龙江将军第一百章 多铎进京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十二章 挑选军官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贫穷第九章 一月平教乱第两百四十七章 林丹汗归降第三章 大饼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七十三章廉政公署第一击(二)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宫内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两百八十七章 缅甸归顺第七章 农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税(五)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东江第一百三十章 失败的伏击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荡漾魏公公第两百七十五章 攻下旧港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服察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