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皇帝的权力底线

每个人做事都是有他的目的的,他们这些人目的性就更强。

回到这一刻,对更多人来讲其实是不一样的,大明帝国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不代表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是只要是能够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又要做什么,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更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刻到底要怎么做。

故事发展到现如今这种状况,很多人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除了之前各种各样震撼的事情发生之后,对于现在不管谁提出任何样的事情,只要能够说得过去,那么他们就不会感到太过的惊讶。

工部尚书郑赐提出的这个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要维护皇权同时,也是要让公布,在建筑史上留下巨大的一笔。

大明皇宫是历代工匠的杰作,这些年来不断的修缮扩张能做的事情以及很多甚至可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存在的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杰作,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更希望这个东西存在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所努力最终换来的。

在场的很多官员都意识到,工部尚书郑赐恐怕也是想为自己留下一项功绩,如今。原兵部尚书齐太齐大人已经升职,他们这些人要么往上升,要么就要离开朝廷中枢,所以现在看起来似乎离开朝廷中枢的几率要大一些,所以在他离任之前想要为朝廷留下一件更大的建筑,我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到现在看来,恐怕这就是他的打算,要在自己的任上,为大明帝国朝廷中枢修建一座巨大的议事大楼,为整个朝廷留下民族比较可靠的,处理朝廷正式的地方。

当所有人都理解之后,也就没有人觉得这个提议有什么不妥了,毕竟如果他们也到了这个地,自然是希望这件事情能够不断的做下去的。

其他人也清楚,如果这件事情是他们来做的话,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这些人所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分别。

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位置会有尽头,虽然也不断的争取,可位置就那么多,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走上高位,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自己的任期内做更多重要的事,所以让百姓铭记,足以让百官都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任何的好处。

“陛下,这座大楼修建之后就算是多年之后,也只需要对他的主体建筑进行一些修缮,便可以了而不需要大量的修改,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在这个时候还是非常有助于把这些事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

臣等做过推算,以目前来说对于皇宫的修缮和对于各部门办公场所的修缮所花费的银钱,也足够建造这样一座新的议政大楼了。”

工部尚书郑赐说完之后还拿出来了具体的推算过程,分给建文皇帝,朱允文和在场的大人们查看,也就是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至少他要保证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他这一项方案,而不出现任何其他的问题。

在之前他没有告诉太多的人,那些人基本上都表示了支持,因为不管是对于他还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只要有人愿意帮助或者说在某些方面点头的话,他们其实是能够做很多事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所有人都在经历了这一切,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真正的走上高位,大部分人虽然骤然得到升迁,但前途实在是有限。

朝廷不是没有能力去占领更多的地方,只是因为人手实在是不足,至少合格的官员是不足的,就算是不断的提高那些利源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啊,将更多的潜力归于地方让地方去控制,也没有办法弥补出如此巨大的人员亏空。

“真有如此厉害?”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到这一番话,确确实实有一些触动,毕竟如果真的能够在用这一笔钱建造一座议政大楼,而以后的日子只需要进行修缮,不需要在另外的话费赢钱的话,他觉得倒是划算的,毕竟为了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一味的劳民伤财,可是不合适的现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多多少少还是需要他们付出一些的,况且如果他们做得太过分的话,百姓也会想方设法的推翻他们,这可就不划算了。

更何况的是,其实他说的也是正确的,皇宫毕竟是皇权的象征,虽然说义正,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但来来往往的人多了,朝廷的规矩也就会受到侵害,有一旦有了漏洞,最终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既然如此,那就必须保证朝廷在这件事情上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陛下毕竟这些年来有无数的人做了这样的事情,现在咱们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不易,如今朝廷有能力,将这些可能成为朝廷正统的东西,树立起来,还是应该积极的去做的,为了避免以后出现更大的动荡,现在让更多的百姓认识到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在大明帝国出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的宣传就算是三岁小孩,也知道大明帝国是如何的强大,他们也知道汉家子弟又是如何的在这个世界上辛苦耕耘,让任何他们可能存在的地方都变成家乡的。

大明帝国扩张的很快,很多地方都已经稳固的统治下来了,不仅仅是因为大明的武力强大,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文化,大明的汉家百姓。

如今朝廷更应该表现出这种态度来,向大明的百姓宣告,帝国的中枢在皇室皇室的中枢在朝廷,而朝廷的中枢在议政大楼。”

工部尚书郑赐所有的想法都已经成熟了,所以这个时候说起来已经是朗朗上口,甚至他所表达的强烈意愿,让其他人都感觉到了这件事情,恐怕今立了长久的规划和计算,他们现在更多的愿意做计划计划之后,会通过一系列的推演计算来判断整个计划是否合适,然后再向朝廷中枢汇告,现在看起来这一步他已经做得很完善了。

“道理确确实实是这样的道理,只是听你如此说,这个大楼不仅可以印证,还要集中更多的办公场所,也就是说可能以前各个衙门的事情,还有一部分职能要集中到这一所大楼里面。”

其他几位尚书立马就想到了这一场,因为既然是朝廷中枢,那么就不可能单单的只有议政的功能,还必须要有其他部门存在帮忙参考而传达,这就意味着整座大楼的布局一定要非常的大,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情况下他还必须成为各个部门都可以存在了巨大联合体。

凡事有利就有弊,这个时候所表现的巨大的有利,都是建立在大家都同意这件事情,同时也愿意让各个部门分拆一部分力量进入一整大楼。

议事长齐泰齐大人听了这个方案之后,其实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他们之前议事长所存在的府邸也是有一系列的班子的,不过没有像现在这么集中和统一,要是真的能够这样做的话,那你今天会成为历史上的办公场所,这样也方便了很多部门的来往,甚至可以说解决了大量的问题。

“是的,既然叫做议政大楼,除了议政之外,还需要有各个部门在这里汇集整理,也就是说各个部门都必须要有相关的部司在里面同时担任团结衔接,通告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当然这些都可以具体去操作,不过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京师品级官员进入议事的行列,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哪些事情是他们可以提建议的,甚至可以说,要让他们有这种感觉,那就是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走上更高的位置。

就算是那些学生们,百姓们也应该给予他们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他们努力,有一天他们也可以走上真正的参政议政的职位。”

这话一出其他人都震惊了,毕竟百姓们参政议政都是说说而已,甚至在酒楼里他们随意讨论,以前虽然管的很严,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去抓了,锦衣卫现在对这些事情除了记录之外不会采取更多的行动,当然一些诽谤皇室诽谤朝廷官员的人还是会被处理,但是这些年来因为太过严谨的措施,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所以没有谁真正的会去这样这样的事情。

其他人都有些微微变脸色毕竟为什么作为官员,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高高在上的权力,虽然他名誉越来越限制他们的做法,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已经没了权力,特权在这个时候还是存在的,他们这么努力做官,多多少少还是为了那些特权,甚至读书人这么努力的往上爬,也是因为朝廷给的特权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虽然这些年来不断的实施新的郑赐,限制他们的福利,可只要有总比没有要好,这就是他们一直努力的原因,现在突然之间要给百姓们一针的权力,那岂不是要来抢夺他们的饭碗,所以有些人真的是脸色变化。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却没有说话,毕竟几位大佬们不发话,他们也不会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毕竟他们还可以向上爬,但是这触及到的应该是这些大人物真正的权力,所以他们也想等等看看大人物们都怎么说。

皇帝朱允文,其实内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工部尚书郑赐,在这个时候其实没有想过太多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他所提出来这个建议不是第1次在很久之前他们就提到,如何让百姓们真正的参与到朝廷的郑赐制定,雾霾,因为毕竟朝廷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郑赐更多的是面向他们,如果他们能够参与进来,那么就意味着朝廷能够让这些人真正的接触到权力,到那个时候,不管是为自己考虑还是为更多的百姓考虑,他们必须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考清楚。

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做了决定,然后这个决定又会影响到众多的人,整个大明帝国的百姓,就算是再卑微,再不受重视也不应该有这样的忽略程度,所以这个时候有些人心思就有些活泛了,他这个时候提起来到底是为什么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抬头看了看其他人,至少那些官员们不管之前是什么表现,刚刚那一瞬间他其实还是看见了的,有些人皱着眉头意味着多多少少是有些反对,有些人看起来平静,要么是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要么就是早就听说了,所以在这一刻并不显得太过惊讶,但是他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就好比如今不管大明帝国如何发展,这个成绩如何明显还是有些人不认可,现在他们的做法的,总说他们违背祖制违背祖制,可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不能批判他们。

“这个可以容后再谈,先说说你的想法吧,你现在一说朕越发的感兴趣了,虽然正朕知道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太大的效果,可是在以后的事情上,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朕既然能够为以后的事情打好基础,那么还是想听听。”

建文皇帝朱允炆就是有这一点好处,那就是他懂得他一定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不懂得却更愿意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这就让其他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哪些该说的可以让皇帝同意,哪些不该说的从来都不提,他们有着这种默契,所以现如今处理这些事情还是非常的不错的,皇帝在这个时候表明的态度就是他可以支持,但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

既然有限度,那就意味着在某些方面还是要在他们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不能挑战皇帝的底线,建文皇帝朱允炆为了我维持大明帝国的稳定,有些事情他得做,但有些事情他是可以拒绝做的。

第1218章 兵部的鬼还是人第1198章 精神信仰不能断第0152章 卢爷话中的谄媚第1073章 不是添麻烦的人第0940章 南辕北辙一直跑第0590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0153章 风沙渐渐迷了眼第1041章 不愿意享福的人第0963章朝中一念心惊变第1096章 兵部年轻人天下第0030章 我儿不懂事第1090章 太子的小心谨慎第1201章 郑重的踏步不前第0331章 该查的还是要查第1210章 好兄弟来莫回头第0722章 徐家有女初长成第0130章 听宫闱秘事第1047章 中愈能当皇帝吗第0299章 潘多拉的小匣子第0833章 宣传部使命召唤第0264章 漫漫长夜的等待第1147章 认真授课方伯爵第0836章 一些障碍得打破第0842章 如影随形看明日第1235章 年轻人上位大法第0227章 坏坏大人的谋划第0099章 啊啵呲嘚额第1107章 奔波劳碌看大明第1080章 总觉得差些什么第0210章 老李今晚吃黄连第1071章 不一样的视觉感第1138章 活着的人才是牛第1162章 做真好事这么难第0967章父亲的信任始末第0132章 笑话般的免死牌第0220章 有权咱们就任性第0100章 糖衣吃炮弹第0820章 泡妞我是专业的第0256章 两条大鱼别错过第0776章 教育事业的发展第0045章 家里井水甜(第一更)第0734章 天下之主坐天下第0607章 无奈帝王的心酸第1084章 进击的号角冲锋第0401章 你是个不对的人第0221章 杀身成仁难不难第0579章 千里之行始足下第0855章 东番有事火气大第0933章跳出来的搅局者第1099章 海军的最后使命第1168章 破而后立选出来第0127章 有个球啥用(第一更)第1078章 大时代的大计划第0605章 工部尚书的野望第0538章 中愈你个大忽悠第0755章 自动与被动解散第0218章 关键时刻忘记了第0097章 桃李满天下第1150章 太子给予的容忍第1151章 风中的惴惴不安第0446章 中愈媳妇有着落第0679章 家中又来不速客第0856章 规矩太死得死人第1099章 皇帝的权力底线第1140章 有种怪怪的感觉第1035章 死了又活的规矩第0874章 这套体系不实用第0616章 王霸之气抖一抖第1065年 燕王朱棣新爱好第0653章 是否海阔凭鱼跃第1013章青史留名的太监第1086章 移民大佬的困惑第0740章 有些事情还得做第0646章 大势所趋逃不掉第1097章 分封文武好消息第0971章做大蛋糕分着吃第0927章 大人上过战场的第1186章 激动人心的时刻第1019章功成身退挺身出第0740章 有些事情还得做第0474章 战前的圆桌会议第0414章 脚踏实地的基础第0923章有趣的灵魂碰撞第0586章 缺人是个大问题第1182章 未雨绸缪未有期第0121章 不得了的事第0559章 惊人一语建风雨第0496章开口劝降的技巧第1140章帝国的故事发展第0922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第0909章 会咬人的狗不叫第0380章 让你见不到太阳第1042章 解决问题的本质第1176章 君臣相顾两无言第0056章 二世亡国了(第一更)第0655章 皇帝近臣新入行第1049章 在位久天下有碍第1078章 从南到北的安慰第1055章 收获颇丰的商人第0430章 带兵打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