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为国为民”的东林派

听完了来自商社条线和情报条线的各项汇报,又将侄儿郑守宽关于崇明军务和江南产业的多份月报看过后,郑海珠屏退手下,开始整理出使蒙古途中写的诸多札记,归纳要点,准备明日在朱常洛御前的奏对。

临近申末,老秦却带进来一个少年。

郑海珠抬头辨认须臾,笑起来:“宗羲!”

这十一二岁的少年郎,正是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

黄宗羲在五六年前,就因母亲出任郑家书院的校长一事,对郑海珠很亲近,其后在练习八股文章之余,常去书院和火器厂消磨时光。故而,虽暌违经年,今日一打照面,黄宗羲对郑海珠,仍是仿佛见着嫡亲的姨母般,浑无生疏感,甚至还像在松江时一样,唤她“郑姑姑”。

郑海珠问了几句黄家的情形,得知黄尊素和夫人姚氏,一个带着大儿子北上,为官之余替儿子在京师文臣圈子拜师,一个则带着小儿子留在松江,勤勉地管理着郑氏书院,开春又招收了五六十个孩子,连比松江府级别更高的苏州府和杭州府,都有小康的匠人家庭,将娃娃送来入学。

“你母亲真厉害。”郑海珠由衷地赞道。

黄宗羲亦不掩骄傲地笑笑,继而才想起自己的正事:“父亲遣我来请姑姑,他在鹤亭楼,设宴为姑姑接风。”

郑海珠本也有许多天津开关的事要问黄尊素,当即起身,与黄宗羲出门。

边走边闲闲问道:“鹤亭楼,这是京师哪家酒楼呀?做什么菜式的?”

黄宗羲面上闪过一丝古怪的不屑,幽声道:“听伙计说,原本不叫这个名儿,当今天子登临大统后,东林门人常在那里开雅集,店东家就把名字改成‘鹤亭’了,鹤亭,是如今太常寺卿赵公的字。”

“赵公?”郑海珠在黄宗羲顾的马车里坐下来,醒悟道,“哦,就是东林宗师赵南星赵公吧?咳,我还以为那酒楼是做钱塘菜的,所以叫鹤亭呢,因为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上,有个放鹤亭。”

黄宗羲见郑姑姑口吻松弛,并无肃然起敬的意味,也生出一丝畅快来。

虽然父亲黄尊素是不折不扣的东林派,但黄宗羲对赵南星与鹤亭楼,实在没什么好感。

盖因数月前刚到京城时,他随着父亲参加东林派文臣的雅集,席间有人嗤笑徐光启和孙元化的西学乃奇技淫巧,又揶揄黄尊素的嫡妻,堂堂当家主母不在宅中修身齐家,却去给一个商妇做什么传扬西学的跟班。

当场,黄宗羲的少年意气就拱了上来。他带着一股牛犊子的猛劲,呛了对方几句,上首的赵南星却开言,叮嘱黄尊素不可轻视教子之方和齐家之道,以免子侄不懂长幼尊卑的礼仪。

此刻,随父进京后憋了好多火气的黄宗羲,本想与郑姑姑抱怨,东林臣子口口声声“内阁不可成为一言堂”,言之凿凿地“理越辩越明”,怎地连赵公那样的宗师,都会将什么尊卑之礼架在是非曲直之上。

但少年郎再一思量,自己背后对人非议,岂不是和自己讨厌的那些所谓君子在背后议论母亲,也无甚分别了?

黄宗羲遂捺下倾诉的念头,另起话题,兴致勃勃地向郑海珠问起塞外的经历。

如此行了两炷香的功夫,便到了鹤亭楼。

进入二楼雅间,黄尊素向郑海珠致礼之际,对黄宗羲道:“敞着门吧,透气些,这个月令,没有寒意了。”

黄宗羲照办。

郑海珠浅淡地笑笑,附和着“京师就是比北虏之地暖和”的话,心里却和方才观察到的黄宗羲的神态一样,浮上几分不适。

男女大防之类的忌讳,是这个时代无法立即根除的陋习,郑海珠不介意偶尔地屈从,但今日知道了鹤亭楼的渊源后,她感到,黄尊素摆宴此处,显然另有分寸。

隐约有股,在东林眼皮底下议事,以免那些东林同门心生罅隙的意味。

于是,落座后,郑海珠看看斟酒布菜的黄宗羲,对黄尊素道:“蒙古的风土,各部落的明争暗斗,还有这回与正蓝旗的交锋,我路上和宗羲说了不少,回头让他转述给你。黄公,叙叙天津开关之事吧,我猜,工部拨银子慢了点,并非最大的障碍。”

黄尊素已经端起的酒杯,又放回桌上。他熟知对面的女子,素来不拘文士们习惯了的应酬礼仪,但如此开门见山,并且直取肯綮,也着实令黄尊素怔了怔。

“你今天才回京,就有人与你说了?”黄尊素问道。

口气平静,仍带着知交故旧的温和。

郑海珠道:“今天还是明天,没什么分别,旁人来提点的,还是我自己猜出来的,也没什么分别。关键是,你们东林,是否一朝得势,就也和别派的阁臣言官一样,试图左右朝局、摆布圣裁?”

“当啷”一声,黄宗羲的筷子落在桌上。

小少年实在没想到,始终笑吟吟的、面带春风的郑姑姑,就在刹那间,说出这样重的话来。

黄尊素瞥一眼儿子,与其说愠怒他的失礼,不如说在犹豫要不要立刻让儿子回避。

“回避什么?”郑海珠轻声道,“宗羲又不是娃娃了,很快便是在考场里写策论的年纪,听听国事之争,也无妨。”

继而又转向黄宗羲道:“当初,我身陷鞑子之手,是你娘给我的竹刻,指引着你爹爹救回我的命,我眼里,你爹爹不仅是同僚,还是兄长一般,故而就算在这个什么鹤亭楼,我叙起话来,也不会藏着掖着。”

黄宗羲不敢接腔,心里却舒坦。

他这个年纪,顶厌烦被当作乳臭未干的小儿。仅凭这一点,郑姑姑就比那帮老夫子,更叫人愿意亲近。

“好,”黄尊素看着郑海珠,轻叹一声,缓缓道,“那我便与你直说,天津开关,难处确实,不仅仅在于向工部请款。”

……

“工部的脸再黑,有都察院的杨总宪脸黑么!”

翌日午后,干清宫西暖阁中,天子朱常洛提到天津开关时,从面色到语气,都比昨夜酒楼里的黄尊素,不善多了。

以赵南星、杨涟这两位礼部与都察院的东林派为首的文臣,反对天津开关的理由,皇帝朱常洛转述的版本,和同为东林派的黄尊素转述的版本差不多。

焦点无非是,天津比登州离京师还近,倘使放开海禁,鞑子混在商船里怎么办?倭寇混在商船里怎么办?敢言开关者,置京师九门的防护于何地?皇帝竟然同意这样的提议,同为东林派的首辅叶向高,竟然不上奏反对,同为东林派的黄尊素,竟然不决绝地推辞,大明危矣,危矣!

“危过来,危过去,最后成了,朕听信商妇之言,比给褒姒放火逗乐的周幽王,还昏聩!”

朱常洛说到最后,不顾九五至尊的克制和风仪,将茶盖子在书桌上叩得叮当响。

被赐坐于东首的郑海珠,其实并不喜欢此情此景。

或许大部分接近顶层权力核心的臣子,会对皇帝竟然对他们如此直率地吐槽政见不合者,甘之如饴,视作皇帝更看重自己的表现,简直受宠若惊。

但郑海珠,更愿意,此际身边就有杨涟站着。

彼此不必乌头赤脸,光明磊落地辩一辩国策政务的利弊。

207章 见面(上)第377章 你们礼部干的好事173章 明荷海战(五)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个心定之人198章 裂痕142章 我留下她第308章 满桂144章 入辽(上)269章 这样的是非精还不赶出宫去第367章 前夜第403章 预判你的预判第401章 老“朋友”古力特149章 赫图阿拉(下)第387章 公公与我,一同为国除害吧第364章 领了任务的乐师第431章 分兵会宁第341章 在下袁崇焕第十章 复仇的少主第382章 设套第二章 过路将军第351章 骆驼炮架第414章 “户部额真”穆枣花第403章 预判你的预判第九十九章 燃烧的花车(下)第312章 又要开打了第八十九章 要红茶不要绿茶(上)第335章 我来缝吧(完)第一百章 蚕神的惩戒(上)第101章 蚕神的惩戒(下)第428章 哥萨克156章 抚顺保卫战(四)第三十四章 我大松江的棉布165章 我要去见许心素第十三章 方向不对第315章 雪原上的绞肉机(上)189 落户崇明岛第113章 她不是我拴的小猫小狗第353章 嘴炮爱国241章 诏狱往事(中)第407章 客印月的决定第386章 全新的认知260章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启蒙第四十四章 救风尘(下)第404章 昌平的戏可以开唱了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三十六章 我要绣她们180章 咦第七十四章 绯红为王第371章 夜访184章 智囊团第九十九章 燃烧的花车(下)177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二更第429章 激战第九十一章 毛文龙的分红166章 谈判(上)第335章 我来缝吧(完)176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一更224章 铺设子公司专营珠宝246章 辩杨涟(上)第441章 去洛阳第十九章 锦绣满屋第十六章 上岛第二十六章 又遇马将军第二十一章 救你第九十八章 燃烧的花车(上)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270章 南朱?第115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430章 完第四十一章 蛛丝马迹第299章 重新洗牌为将来(下)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148章 赫图阿拉(中)256章 因材施教228章 王府赘婿(下)第305章 出塞(下)第430章 完第385章 工作放松两不误第391章 “头皮痒”终于登场了第381章 哭,是最没有用的第433章 觉得自己是大聪明264章第322章 泻药与止泻药274章 喜鹊胡同的晋商136章 御史朋友也交上第441章 去洛阳151章 栽赃(下)第364章 领了任务的乐师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后一张脸面第322章 泻药与止泻药176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一更第十九章 锦绣满屋第四十八章 尼姑杀人了195章 穿越神器(上)249章 摊牌第103章 石出第四十二章 相识虽新有故情第十四章 我只劫这位郑姑娘第八十章 血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