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

从嘉靖三年下半年开始的搬迁,到嘉靖三年底,基本结束了。

星城也算建城。

不过这城池还没有命名。

这一座城池,就在中南半岛的顶端,正对柔佛海峡。建立在大块平原之上,虽然柔佛海峡对面有岛屿护卫,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无险可守的。

所以,这座城池城头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墙,二是宫殿。

城墙的建设是垒土包砖城墙。

有三丈高,城墙之上,可以并行四马,数百步就有一炮台,而且城墙曲折。并不是一条直线,从天上俯视城墙,似乎是一个齿轮的摸样,但是更多人觉得是一朵花的摸样,所有这座城池,又有别名叫花城。

花城的建设,从正德十五年开始规划道,嘉靖四年地落成,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

这六年的时间之中,星城主持者换了数人,终于在张翰,徐爱的主持之下完工了。当然很多地方收尾还没有完成,比如说城头的大炮。

从朱厚煌结束日本之战后,发现铁料铜料匮乏的状态之后,东雍铸炮的速度明显的降低了。所以这一年来,东雍造船场又完成了一批东雍型船的建造,但是火炮却供应不少了。

朱厚煌最后却定,先海后陆再城池。

火炮先分配给海军,然分配给雍军,最后再装上城头。

按这个顺序,这座城池需要火炮,好好几年才能弄好的。

这座城池有九个城门,分别对应四面八方。还有一道是水门,可以直接让船入城,但是战舰不行。必须是专门的船只,因为帆船进不去水门。

城池中有一条水渠从西往东入海,这也是方便所有人生活用水,也是一条便利的水道。

不过这一条水渠先进入的不是别处,而是皇宫。

朱厚煌仰慕汉唐的风格,所以整个城池的规模显得大气磅礴,特别是在宫殿的建造之上,特别从日本京都请来不少,营造高手加入。

宫殿并没有在城池中轴线上,而是坐北朝南,正殿是整个城池之中最高的建造,从地势上来说,皇宫所在的地方,本来就是一座小山,但建设城池所需的土方之大,将所有小山挖平了,不过,即便如此,这里的地势也要高于其他城中其他地方。

他们又在这里打一丈多高的地基,从地基上看,这里的高度,与城墙高度相差无几。

整个大殿,都是汉唐之风,从大殿外面的栏杆之上,可以俯视全城。从城池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这座宫殿。

说起功底之大,不得不提起水泥。

朱厚煌一来到东雍就想过弄出水泥,只是数年之后的现在,最终重要发明出来的,当然朱厚煌不是建筑的专业人事,也不知道这水泥与真正的水泥有多大的差别。不过,因为水泥的存在,朱厚煌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得到了应用。

当然了以这个时代的铁价,朱厚煌也用不起,只能在这座大殿上用。

整座大殿之中可以并列数千人,高三丈,并排数十个大柱子。而朱厚煌的宝座,要高地面丈余。可以说俯视全场。

这座大殿,被朱厚煌命名为南斗殿。

本来朱厚煌想命之为北辰殿。

政如北辰。北辰向来是被当做天子来看的,但是朱厚煌虽然权柄很大,但是并不是皇帝,不是天子,还是低调一点好,所以命之南斗殿,与北辰相对,既说明了自己没有不臣之心,又说明了,与天子分庭抗礼之事。

不过整个皇宫之中,也就这一座南斗殿可以看了,后面大殿根本没有建造,大片的围墙将整个皇宫位置给圈了起来。

但是皇宫之中,其实是什么也没有的。

只有几座院落,其他的空旷的可以跑马。

因为财力的问题,朱厚煌用心建造的也就是前宫,当然了前宫并不单单是南斗殿,南斗殿前面是一大片广场。

一片广场是朱厚煌用来校阅军队时候用的。从这片广场上看南斗殿,最为壮观不过,非壮丽不足以重威。而在南斗殿正对面,就是丞相府。

丞相府建筑没有大殿,但是层层叠叠的院落,却也说明了这是东雍的要地。而在广场之西,却是枢密院。枢密院东边,乃是御史府。

以这个广场为中心,大大小小的衙门都在这一带落脚,还有府学。

当然现在不叫府学了。这是雍国太学了,乃是东雍府学一分为二,精华都被朱厚煌带过来了,剩下的人继续大员,不过却变成了雍南府学了。

整个城池之中,也就这一点建筑物了,其他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空地。

朱厚煌搬来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不过,从十月左右,朱厚煌搬进了南斗殿之后,整座城池也渐渐有了生气。首先,李良钦做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向西进军,剿灭了百十个部落,将整个平原地带全部控制正在手中。

之前,东雍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不行,只不过占据,沿海岛屿乃至沿岸一些土地,除却更多的土地却是控制在部落酋长手中的。

沿岸的一些屯田,不过仅仅能供城池修建劳工奴隶口粮而已。更多的什么也供应不上了。

所以,朱厚煌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开始控制土地,甚至分出军队,强迫被俘虏的土人屯田。

朱厚煌对这座都城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一带可以说是南洋的中心,四通八达,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四面进攻的时候容易,可以当做也个出击的基地,但是坏处,就是别人来进攻你也很容易,所谓的争地是也。

不过,朱厚煌有决心,以此为中心统合整个南洋,创建一个大国出来。但是朱厚煌即便有信心,他也有所准备。

所以新都城的城墙坚固之极,可以称得上一座要塞了,即便被偷袭,也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朱厚煌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都城填满。

他首先下命令,将让东雍各级官员将家眷全部搬到新城过去,甚至特别命令安南方面,将那些地方大族,全部搬迁过来。也算是消弱地方豪强的一种办法。

各地方管理纷纷这样照做。

比如吕宋徐家,古晋的前渤泥皇族,乃至于占城一些反对的占城贵族,全部被迁移过来。

一些扎根澎湖的海商家族,乃至于汪直也将汪家迁到新都。

其实朱厚煌这一道命令固然消弱了地方豪强,但迁到新都城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新都城是未来东雍的中心。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虽然损失了现代的利益,但是将来前景却不可限量。

这样一来,新城之中也微微有些人气了。

朱厚煌站在南斗殿之上俯视全城,此刻已经是夜幕降临的时候,有许多星星点点的灯光点起,也不知道是灯光,还是星光。

朱厚煌下旨了一道命令,改星城为南都。并召集各地大员来南都,召开雍国第一次大朝会,时间就定在嘉靖四年正旦。

一时间横岗雍国的官场都变得沸腾起来。

朱厚煌从来务实,不喜欢样子货,所以东雍大事,一般是朱厚煌召集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定下来了。大朝会什么从来没有过。

而且大朝会本身就充满了野心的行动。

如果说雍国在东雍的时候,不过是一草台班子的话,而这一次大朝会的召开,说明东雍从一个草台班子变成一个正常的国家了。

从正德十三年,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鲜倭乱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五百八十章 再战升龙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东雍近况四第八百零五章 奴隶法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内与细川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来第二百五十九章 万锐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矿第八百六十二章 宁波现状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协议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龙会战十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七十一章 银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学的种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军?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响四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来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禄情况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七十六章 对马岛之战六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归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战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姜谋略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雍之战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六百六十一章 日本黑锅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乱之加剧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仪的野望二第四百八十七章许松的解决办法第八百七十三章 胜负手八第三十章 宣府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设之死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群岛之战四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胜负手完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四百零七章 科学是什么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线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战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群岛之战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宁王之乱之安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师学院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战事八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爱我 陆公杀我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七百五十八章 亚齐人在行动第五百五十八章 郑绥的选择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桥之战十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许栋之死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训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台湾海战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乱的平息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龙会战十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后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内与细川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雍王之政第八百二十七章 东雍之战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爱我 陆公杀我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战事八第二百八十一章 东雍财政危机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后第七百三十二章 杨慎的行动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章 豹房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升龙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负手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来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八十八章 宁波城下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胜负手十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计划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