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

吴行之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

其中吴行之的压力最大。

因为吴行之是出面,要拆分少府的主力。

不是吴行之与少府有仇,而是吴行之发现,丞相府根本付不清楚少府的欠债。而且吴行之也不觉得这是欠债。

在中国这样的体系下,君王的私库与国库有多少区别吗?

私库几乎是就是特殊的国库。想用的时候多一道手序而已。

而且吴行之作为东雍财政上的大管家,而少府作为东雍最大财源,偏偏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这让吴行之非常不舒服,非常不舒服。

当然,少府之中,的确有很多问题。

朱厚煌咳嗽两声,说道:“许卿,如今经营南都,还需要少府多多出力。”

其实许松还没有说完,不过,朱厚煌这一插嘴,他立即知道不能多说了。

许松的压力很大。

这股压力更多来自许松内心之中的矛盾。

怎么说啊,许松虽然没有什么功名,但也是读书人出身,平时也号一声儒商。所以他对丞相府的要求也理解。

他觉得农本商末,少府的地位绝对不能超过丞相府,如果超过了岂不是纲常紊乱,不过少府又是许松的心血所致。让他平白损失自己的利益,他也不愿意。

所以他用表面的嚣张,掩饰自己的心虚。

朱厚煌安抚了少府的时候,吴行之几乎要跳出来,与许松打擂台了。不过,吴行之知道今日场合不对。

几乎东雍所有的高官,不如文武都在这里,这样的重大场合。擅自行动,吴行之知道即便朱厚煌要饶了他,文武百官也饶不了。

吴行之强制按下心中的躁动,暗道:“等大朝会过去之后,我非要去找殿下说说这一件事情不可。”

“绣衣卫指挥使,吴凤仪上前叙功。”

是绣衣卫,不是锦衣卫。

这一次大朝会有很多方面的调整,比如锦衣卫的名字,虽然吴凤仪所部都是从锦衣卫之中出来的,对锦衣卫还是很有感情的。

但是雍国在这一次大朝会之后,已经变成一个完整的国家了。

有人上奏,很简单是去大明化。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朱厚煌有自立之心,而且东雍与北京的关系太差,甚至有人觉得朱厚煌改名南都就是与对应北京两个字。

朱厚煌与大明对立之心,对很多人来说都不用揣摩。

凡是从独立国家都会想办法消除宗主国的印记,后世东南亚各国的去中国化,就是这样的。

朱厚煌其实也在努力做,比如努力自己培养人才,代替大明过来的人才。他用的体制,不是大明的体制。

只是下面人有些太偏激,甚至要朱厚煌立国,去雍王号,自称皇帝。朱厚煌虽然有这个心思,却没有这行动计划,至少现在没有,全部给打回去了。

不过,东雍锦衣卫与大明锦衣卫最近已经在暗中交手了,朱厚煌总觉得还叫锦衣卫有些别扭,也就给锦衣卫改名为绣衣卫。语出汉武帝的绣衣直指。

吴凤仪上前之后,开始叙功。

也许是刚刚少府令许松弄的不好收场,而吴凤仪的叙功就平淡了许多。

这也是吴凤仪的工作的特点,他总不能说,他在北京安插了多少钉子,最成功的钉子到了什么位置上吧。

吴凤仪自己都不大相信这个大殿里面没有嘉靖的眼线。

比起吴凤仪往大明安插眼线,大明给东雍安插眼线容易的多,谁叫朱厚煌人才匮乏,求贤如渴啊。

吴凤仪坐在少府令许松的对面。两人相对而坐。

朱厚煌说道:“监察御史王九川,上前叙功。”

所有人都一阵骚动。

他们知道朱厚煌命王九川组建御史衙门,但是御史衙门组建之后,一直以来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也没有办,刚刚开始会吸引人们注意,但是时间一长,他们也都不在意了,就当多了一个闲散衙门。

说起来在朱厚煌以身作则之下,整个东雍没有一个衙门没事做,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这就是所谓开国气象。

但是一个闲散衙门,上来叙什么功啊?

王阳明更是心中咯噔一声,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王九川心潮澎湃。

他是在王阳明,戚景通,黄士龙,许松,吴凤仪,之后发言,代表他已经处于东雍最核心的一群人之中了。

当然并不是他在东雍的地位真的到了第六位,不说别的,单单李良钦的位置,就比他高。

只不过李良钦一直在朱厚煌身后站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连座位都没有,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要。

王九川短短数年之内,有一位海外商贾之子,变成了一国重臣。甚至有生之年,有望宰相之位,王九川对朱厚煌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

越发不敢浪费今天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说道:“臣受命以来,六月有余,一心想还诸臣清白,但是今日不得不,臣弹劾丞相府,户部侍郎,工部尚书,------”

王九川一口气,开出一个十几人的名单,凡是提到的人全部在大殿之上。这些人或贪赃枉法,或滥用职权,或着懈政殆政。

王阳明忽然松了一口气,有些事情,悬而未决的时候,是最难办的,当事情真正落下来的,王阳明反而不在乎了。

王九川的名单之中,就有好几个人都是王阳明的弟子。

王阳明也知道他们的本性,早已警告过他们了,但是如果警告有用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去死了。

朱厚煌说说道:“拿下。”

本来在两边当雕像的殿前武士,一个个将提到名单的人拉了下去。

一时间,这些人什么样子都有,有的浑身瑟瑟发抖,一言不发,似乎忘记了该怎么说话了,有的人大喊大叫,说是冤枉。有的要想挣扎,但是哪里是这些精挑细选的殿前武士的对手,不过一会功夫,大殿之上就清净了。

朱厚煌站起来说道:“孤自东雍开国以来,就节俭太祖之弊,以高薪-养廉之策,不管财政多困难,也没有少过你们一份一耗,尔等生住官邸,穿官衣,病则太医,唯独死后自己安葬,而孤每年少则数百两,多则万两之银,不够你们养家小,营墓葬,置产业吗?如果尔等一心为钱而来,就不必来当官。可以去经商,未必没有富甲一方之时,而当官,就人有责任,尔等也是读圣贤书出身的,难道没有一点治国平天下之念。东雍俸禄之高,已经免去尔等后顾之忧。如果再有情弊,就不要怪孤不客气了。”

“臣治下不严,还请殿下恕罪。”王阳明说道。

朱厚煌说道:“王先生日理万机,何罪之有,不过从今之后,刑部司职转到御史衙门吧。”

王阳明心中暗暗一叹,刑部在六部之中,也算是有实权的衙门了,如此转到御史衙门之后,丞相府的权力减少了不少。

不过,王阳明也没有办法。不过他关注的地方不大一样,暗道:“如此刑名大权,监督大权都在御史衙门,御史衙门权力太重,或许将来会有情弊。”

御史衙门就是公检法的集合体,自己抓人,自己审判,还自己稽查。王阳明敏感的感受到其中的不妥当的地方。

对丞相府权力消弱,王阳明早有准备了。

因为王阳明看来之前的丞相府权力太大,甚至到了可以架空皇权的地步上。如果出一个软弱的君主,恐怕篡位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战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四十二章 袭营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五十九章 离别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杨廷和之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七百三十章 杨廷和之死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云海关下三第六十八章 许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顺水师第三百三十五章 郑太后与莫登庸第一百四十三章 转向大员第四百八十九章 铸炮问题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况第七十二章 银子【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镇江第一百八十四章 征蛮三第五百六十二章 东雍近况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托梅的宏愿第三百章 安南终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龙之变六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战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对策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战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七百七十章 与淡目国的交涉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线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袭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征蛮第七百四十一章 杨慎入东雍第六百零四章 升龙围城战九第三百章 安南终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选择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烧赣江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协议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军制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声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三百一十八章 苏禄六第三百七十八章 夺升龙三第五百六十九章蒋氏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姜谋略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师学院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八百七十五章 胜负手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四百七十四章 厦门湾之战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马六甲城下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七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慎走马荐陆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鲜倭乱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十章 长史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桥之战八第一百三十章 邵县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陆之间的交锋第一章 元宵宴第三百九十章 升龙会战四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桥之战十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龙会战第八百七十一章 胜负手六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视戚氏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归来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三百零九章 与敌同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胜负手十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龙城围城战三第一百四十章 金铃铛第二十二章 练兵【3】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声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璁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桥之战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