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人命最不值钱

吴承鉴从食盒里取出一碗温热的肉糜来,道:“你自己吃,还是需要我喂你。”

“我手又没断。”周贻瑾微笑着,接过肉糜,吃了起来。

吴承鉴为了周贻瑾的病情,专门去学了几招推拿摩按的手法,打开食盒的底层,露出里面的温水来,用毛巾润湿拧干了,先为周贻瑾擦拭双脚,周贻瑾停下叫道:“昊官,让小九来吧。”

这等伺候人的活计,吴承鉴也自知的确做得不好,就将毛巾给了再次钻进来的吴小九,然后给帮周贻瑾轻按双腿——他从跌打名家那里学好了手法,知道怎么避开伤断处,既不至于牵动伤口,又能帮周贻瑾疏通血脉,吴小九擦完了腿脚又帮周贻瑾擦身子,吴承鉴刚好也按完了双腿,为周贻瑾按脚底,问:“脚底有感觉没?”

“有。”周贻瑾这时也吃完了肉糜,一边让吴小九替自己擦背,一边说:“两条腿那地方,这几日也痒得难受。”

吴承鉴却欢喜起来:“那是要好了,你再忍忍。”

他替周贻瑾按完了脚,吴小九这边也擦好了退出去,吴承鉴又来给周贻瑾按肩臂背腰,凑得极近,低声将这段时间以来外头发生的事情一一说了。

摊手五进来的时候,已经带来了一些消息,不过毕竟只是只言片语,这时听完了吴承鉴的话,周贻瑾道:“倒也跟我们之前想的差不多。”

“差不多好?”

周贻瑾笑道:“差不多坏。”他瞥了自己的脚一眼:“更坏一点,如果不是我,兴许你不用上来。”

“别再说这话了。和珅不可能放我在广州,你躲过了一劫,以他的能耐,一定会有别的谋算。”吴承鉴道:“要想不上来,除非我一开始就跑路,带了妻儿老小,扬帆出海。所以不是你拖累了我,是我拖累了你——那个逆案都多少年了?当初该结的都结了,你一个师爷,不在横三族纵三族之列,只沾了一个友字,若是当年刚刚东窗事发的时候也就算了,偏偏又是隔了这么多年,若不是因为我的事情,谁那么无聊把这么老的事情给翻出来?”

周贻瑾点了点头,自此不再跟吴承鉴说哀怨的话了,吴承鉴见周贻瑾收拾好了心情,又道:“我见到和珅了。”

周贻瑾的眉毛扬了扬,显然对这位当朝主宰很感兴趣:“他怎么样?”

“比预想中的英俊,比预想中的沉冷,比与预想中的…可怕!”吴承鉴说:“我觉得,我什么都瞒不过他,怕是也斗不过他。”

说着,便将进和府、见和珅的过程以及双方言语说了,过程不长,言语不多,吴承鉴与和珅的对话不过寥寥数句,周贻瑾却听得心情沉重,脸上神色数变。

吴承鉴先后提出了三个方案,和珅都没答应。

第一句话说什么“求中堂大人高抬贵手网开一面”是单纯的告饶,和珅不答应乃在情理之中。

第二句话开始才算提了想法,乃是求和珅放过自己一家子,具体的条件尽管提。

但和珅没有接话,或者说毫无兴趣,然后吴承鉴只能自己把条件提出来,“吴家愿尽献家财,只求能够家小平安,躬耕度日。”这是表示吴家愿意净身出户、只求保命了。

然而和珅还是不同意,吴承鉴无奈,只好提出自己最后的底线:杀自己、保家人。

只可惜,和珅依旧不满意,至此才提出他的条件:吴承鉴得过来帮他办事。

在外人看来,和珅不但没有惩处吴承鉴,反而要抬举他,这真是以恩代罚了,但周贻瑾却清楚得很:那反而是吴承鉴最最无法接受的。

早在广州的时候,吴承鉴就对大局势做出了判断:和珅必倒——之后的种种决策,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这就是他极力撇清与和珅关系(虽然一直做不到)的最大原因。所以一旦过来帮和珅做事,那就是彻底站在和珅这一边了。

被和珅打压、被和珅迫害,只是近期难受,如果大局真的会如吴承鉴所预料的那样:和珅倒台、嘉庆亲政,那吴家反而有一丝复兴的机会。

相反,如果现在过来帮和珅做事,也许近期会有一点好日子过,可天翻地覆之后,吴家就别想在这中华大地上有立足之地了,若是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舍弃一切、出奔海外了。

周贻瑾听到这里,长长一叹:“你说来跟我商量的时候,他竟然没有杀你…真是异数了。”

吴承鉴默然了。

当日他向和珅开出了要求与条件,和珅一概没有兴趣,然后和珅反过来开出了一个条件,当时已经把意思说的很明显了:我只要你公开站队!

以和珅的地位来说,吴承鉴连续几次推三阻四,以至于他几乎用强地将人逼上来,到了这份上了,和珅还愿意不计前嫌,只要吴承鉴能识时务,可就这样,吴承鉴还不当场答应,那就是很没诚意了,从和珅的位置看下来,吴承鉴的抉择是该杀的——拖延,就是不忠!

所以周贻瑾说和珅竟然没有杀你,乃是异数。

吴承鉴这时已经按完了,搓了搓手,说:“我这次见了他以后,更确定了一件事情,他这个人万事皆算利害,不是因喜怒而杀人的人。在他那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金钱与权势,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周贻瑾把衣服穿好了,一边说:“若是这样,那他现在杀你,的确不是时候。”

“嗯。”吴承鉴道:“总得把宜和行的产业都盘过去,然后再动手。我连续几次惹恼于他,结果他都一点情绪都没有,不恼我,不怒我,决断不带一丝情感,所以你和我的性命,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现在有价值的是我的钱,我的能力,以及宜和行的作用。”

“杀人只是一刀,但要把你的钱、你的人、你的产业都弄到手,却就不容易了。”周贻瑾沉吟着,说道:“他之前必定已有所布局,就不知道要多久。”

他是吴承鉴的谋主,但更倾向于官面上的、北方京城的一些事情,对宜和行内部运作的了解,远不如吴承鉴自己来得深入。

吴承鉴道:“我手里掌握的财富,可多也可少——如果以抄家灭门的方式,就算掘地三尺,所得也不过数百万两,而所失将是十倍以上。而且那数百万两的抄家之资,最后能进国库的,怕只有几十万两。和珅是当国多年的人,又精通商事,这个道理不用别人告诉他,他自己就明白得很。”

周贻瑾到广州多年,颇知十三行的运作,知道吴承鉴手里握有的财富不只是钱。

如果和珅决定抄家,风声一动,群兽扑上,在抄家队伍到达之前,吴家最有价值的产业——如福建茶山、广佛店铺、通海大船、诸省商队等等就能被瓜分殆尽,这些都是“生钱之物”,价值简直无法估计。此外如交叉债权等,马上会被人隐赖,经营多年的国内商贸体系、海外商业线路也会瞬间崩塌——这些就是纯粹的损失。

至于抄家队伍到达之后,欺上瞒下必不可免,钦差要吃一层,总督、监督、巡抚这些本地高级官员要吃一层,知府、知县这些父母官要吃一层,胥吏衙役要吃一层,经办人员要吃一层,还有本地的黑帮团伙、地痞流氓,家里的恶仆刁奴,都要趁机来分一点残羹冷炙。

如果和珅派了旗兵去监督,旗兵还要多吃一层,一层又一层吃下来,原本数百万的家产,能有几十万入库就算多了——就是那些在北京抄家的案子,主官都控不住各级官吏,更别说远在广州的吴家了。

所以价值上千万的吴家产业,一旦抄家,最多能榨出数百万的财物,而最终入库者,百不及一。这无论是对大清朝来说还是对和珅本人来说,都是一笔很不划算的烂账。

吴承鉴道:“所以,在和珅将损失减到最小之前,他还不会杀我。”

周贻瑾道:“但以他的处事习惯,也不可能等到你入府见他之后,他才开始动手,应该远在你入府之前…不,远在你来京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布控了。啊,不不,应该是更远之前,我被诱捕入京,便是这个行动的一部分。”

吴承鉴道:“要想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最好的,自然是产业由甲到乙的转移,就像当初我们潘、吴、卢、叶吃掉蔡家一样,另外最好还需要有个家族内部的人,承继起其中难以转移的一部分,比如蔡士群承继起蔡家,这样便能将损失减到最少。”

“嗯…”周贻瑾道:“现在吴家的情况,最好自然也是潘、吴、叶联手从外部进攻,同时吴家内部再出状况,那么潘、吴、叶三家攻于外,吴家内部再有人发作于内,内外夹攻,就能把宜和行给拆分了。潘、吴、叶吞掉部分产业,然后再将这些产业,设法转给和珅,金银之类抄归国库,那样一来,吴家的产业和珅能吞到一半,粤港的商业元气也能保留,还有保住了粤港的元气,那些能够生钱的体系才有最大的价值——这是对和珅来说最好的情况了。”

他们两个说话的声音都很低,但吴七就在牢门之外,这些事情他又多旁观甚至亲历过,偶尔听漏一两句,前后一串还是能弄明白,突然之间,他就想到了吴承鉴来京之前,吴家内部的种种变动。

当时满吴家的人,都把焦点聚集在叔嫂纷争、二房争产上,现在听了吴承鉴周贻瑾的对话,吴七不由得额头冷汗直下!

他可万万料不到,一场看起来只是吴家家庭内部的叔嫂纷争,背后竟有可能牵扯到当朝军机大臣那里去!

再想想蔡士文的下场、蔡士群的崛起,吴七不由得一股冷意从足底直冒起来,原来粤海商战,竟是残酷如斯!

蔡士文之败死、蔡士群之得利,原来早被“上头”安排得明明白白,根本并不是坊间所猜测的那样:是由于二蔡与吴承鉴的仇与亲所导致。

吴七从小自己觉得自己聪明,会恪守下人身份地伺候吴承鉴,也一直认为是因为自己忠心本分,可现在他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有机会把自己放在昊官的位置上…那自己一定会被吃得渣都不剩的!

牢房之内,吴承鉴说:“我大嫂少经外事,所以不小心也着了人家的道。可幸亏她心中对我有真情,就是这份叔嫂之情,破了外人引发吴家内乱的企图。”

叔嫂争端能够顺利解决,表面上看是靠着吴承鉴的谋略,其实更关键的是蔡巧珠与吴承鉴之间的真情,这才是整个棋局最宝贵的地方——如果他们叔嫂之间的深层次信任少了半分,吴承鉴就不敢真的彻底放权给蔡巧珠,而蔡巧珠也不会释疑之后又都把吴家的大权还回来,那么吴承鉴的这场图谋便无法进行,最后还是不得不走向拆分宜和、或者彻底压制大房的不归路。

“另外还有一个对我们极有利的地方。”吴承鉴继续道:“启官这一次,只怕也不会随和起舞了。”

周贻瑾的眉毛扬了起来——这可是一个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吴承鉴将自己临离开前,潘有节的动向说了一遍后,周贻瑾就更确定了。

都是在十三行里翻滚倒腾的人,能爬到四大家族的位置,不管是潘还是吴,是卢还是叶,谁不是每一个动作下面,都隔着七八层才收藏着自己真正的心意呢。

而周贻瑾则凭着那只言片语,思维就穿透了那七八层的掩藏,直刺潘有节真正的目的:“不容易啊!”

周贻瑾吁了一声,“原来…他也不看好和珅了。”

第二百零三章 周贻瑾失踪第一百九十四章 义庄那人第六十五章封帘宴第二百三十四章 剃头换衣第一百七十五章 逼父第四十九章护孤第一百一十三章妯娌之势第一百一十二章开战否第六章重病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烧十三行第一百二十三章红货第七十五章谢家仓库第二百二十一章 恩断义绝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心第一百三十九章番夷炮轰事件第一百六十二章 蔡士群的建议第八十九章夜香仔第一百四十三章筹款造船第一百二十四章不是偶遇第二百五十一章 吴承鉴的母鸡论第七十六章提款第五十六章叶家之姝第一百一十三章妯娌之势第二百零七章 两全之策第四十七章保侄第一百一十二章开战否第九十六章三娘的选择第一百四十一章初二回门第二百三十四章 剃头换衣第八十九章夜香仔第一百零三章红颜知己第一百一十五章资源再配置第二百一十二章 逼你选择第二百五十章 临盆第一百一十一章吴老病夫欺人太甚第二百零二章 道歉第一百零三章红颜知己第七十章逼债第二百三十九章 启官教子第九十四章金钗传承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心第六章重病第二十二章后院第二百一十五章 爆发第二百三十五章 跪等第二十九章这个贵人是谁?第九十七章相见非时第九十六章三娘的选择第一百四十四章护身符变索命咒第一百四十二章三礼第二百零五章 蒸汽机第一百五十一章 挤兑第二百四十二章 买命第五十三章抓内奸第二十三章借钱第一百二十章 和好第五十五章疍家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才是鱼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功园之会第一百三十三章佳人嘉客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功园之会第八十四章定局第一百一十六章日天居会议第六十一章第二次投筹第二百四十八章 重酬重酬重重酬第八十三章刘全第四十六章跪求第一百九十六章 旧缘第十一章初布局第一百零七章好久不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跪等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行入京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烧十三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启官教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芝兰当道不得不锄第八十四章定局第九十一章位势的上升第二十章佛山陈第五十五章疍家第二十九章这个贵人是谁?第一百一十六章日天居会议第二百一十六章 巴掌第九十二章家风门风第二百三十七章 人命最不值钱第五章惊变第一百六十六章 再见刘全第一百四十三章筹款造船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呼塔布求救第一百八十六章 茶谈第七十章逼债第二百零六章 小病攻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蔡家第十六章众兽分食之局第一百零七章好久不见第一百八十四章 两个提议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件件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