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换和平

“下邦使臣阿也比.阿杜拉参见大唐皇帝陛下,愿陛下青春常在,大唐千秋万岁。”长庆殿内阿也比朝着李玄清行了大礼,然后献上了此次前来朝贡的礼单,一切都按照皇家礼仪司公布的礼仪一丝不苟的行进。看得出来他是很用心的,而且这几句话用唐言说的也很好,听着有一股长安本地的韵味。随着大唐帝国的统治日渐巩固,李玄清让教育部在抓紧制定统一唐言发音,开始朝着语言规划化的道路迈进。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直支持,甚至不少人称赞此举可以和当年始皇帝书同文的壮举相提并论。只不过李玄清这一举动是为了方便帝国通知区域越来越大之后各式各样的方言是屡见不鲜,李玄清甚至有时候都分不清这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方言,所以才让教育部制定了这个计划,并且今年年初颁布了《大唐帝国唐言规范统一大纲》,以长安本地方言为母语蓝本,全新规范了数千个常用字的发音,并且将这个时代的拼音方法进行了改进,组织语言学家编撰了一部简单有效的拼音规则和方法。由此也逐步开启了语言学这个全新的概念。

不过此时阿也比却神色凝重,在将朝贡规程走完步入李玄清的夜宴席位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道:“皇帝陛下,小臣今日前来大唐,除了朝见陛下表达我国阿拔斯国王对于大唐皇帝的敬意之外,还是有一事相求,请皇帝陛下务必恩准。”

阿也比的这种急切的态度让张建忠和王守田两人相视而笑,在场的众人当中他们两个才是今晚的主角,但是没想到的是在这夜宴之上对方就如此的急切,只怕大食国内真的到了一触即溃的边缘了。

“也好,你说吧。”李玄清点了点头,他原本打算举行完夜宴再说,毕竟不管怎么样,自己的夜宴是招待大食使臣来朝贡的,原本没打算在上面说什么。但是既然阿也比等不及那也无所谓了。

“启禀大唐皇帝陛下,阿也比恳求陛下能够出兵帮助我国渡过难关,抵挡大秦帝国对我国的侵犯。”阿也比也知道在国宴的时候说这些不合时宜,但是国内形势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之前从拜占庭万里迢迢东来长安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他甚至都不知道此时国内到底有没有出现变故?阿拔斯还能不能压制住局势爆发等到自己从大唐搬回救兵。作为如今大食事实上的内政首相,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大食目前的危亡局势,在持续大战之后,大食国内几乎所有的产出都全部调到了前线供给军队,国库所有的钱财也都拿出来作为军费使用,而国内百姓根本无力去救助,甚至连带着阵亡将士的抚恤都没有足够的钱财去发放。也就是他联手阿姆杜拉封锁了国内通往前线的消息,不然的话只怕前线的数十万大军会立时崩溃。如果单单是钱粮的话那么他阿也比还能想办法去东挪西凑,毕竟阿拔斯除了是大食帝国的皇帝陛下同时还是天方教的哈里发,君权和神权同时集于一身的他能够随时抽调宗教的教产来暂时填补国库的大窟窿。现如今的大食帝国内部如果说哪个势力还能有余力来贴补国库,那就只有天方教了,各地教宗有多少财产别人不知道阿也比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有把握说服阿拔斯下令暗中抽调教宗的财产来临时填补国库亏空,帮助帝国度过经济难关,再不济依靠教宗的力量全力安抚民众将这种矛盾往后压制也能给他腾出手的时间。这些都是阿也比最担心的问题,他此时此刻最担忧的还是大秦人的咄咄逼人。他不清楚拜占庭已经被拿下了,但是依靠着对阿姆杜拉的了解,对方肯定有能力占领拜占庭。但是目前大食帝国的战略应该是收缩而不是往前推进,是有能力修养自己的元气。阿也比不同于大食帝国的其他高层,长期浸润民政加上这些年基本上都是他在主导和大唐帝国打交道,他学到的最多的就是国力决定对外国策。可是如今大食帝国历经大战之后,几十万伤亡之后,大食帝国甚至已经抽掉不出更多的青壮年来补充兵员了。本族之中几乎所有的兵源都全部消耗殆尽,如果再继续抽调的话那大食民族只怕要面临灭种的危险。可是如果不从本族抽调兵员,依靠外族组建军队,一旦失控带来的恶果只怕更加遭到,巴格达的大食帝国光辉会立马被这些外族人组成的军队彻底推翻。所以对于阿也比来说,只有借助大唐才能够帮助大食帝国稳住局势,挡住大秦帝国的不断攻击,至少在西面挡住对方的兵锋。也只有这样,在东面占据了优势之后大食人才有喘息之机,才有修养的机会。

“阿也比阁下,我大唐在贵国和大秦开战之初就已经说过,不会介入你们的战端之中,时至今日,实际上我大唐最终还是偏向你们大食的,毕竟和大秦比起来,我大唐和贵国还有腓尼基运河在合作开凿。”张建忠见到李玄清看向自己,从坐席上站起来摇头道:“当初我大唐外事部颁布大唐的态度时,阿也比阁下也是赞同的。如果我大唐贸然介入泰西局势,这让大秦会怎么看我大唐呢?岂不是要让他们觉得我大唐是言而无信之国?那可是用皇帝陛下的名义发布的对外诏书啊!”张建忠一番疾言厉色的话让阿也比脸色大变,张建忠说的这些他自然清楚。当初不论是大食还是大秦对于大唐的表态表示赞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害怕大唐贸然介入泰西事务从而削弱两方当中任意一方的力量,在他们的印象中,自己和另外一方不论谁赢都可以但是不能两虎相争的时候旁边还蹲着一位。但是当初的这种设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全部破碎,大秦固然是没有被打败,自己本国却被拖到了崩溃的边缘。亡国的现实和以后的隐忧相比,阿也比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现实。所以在张建忠说完之后他就急切道:“小臣知道大唐的态度,自然不敢玷污皇帝陛下和上国的名声。所以小臣此来是带来了另外的办法,保证不会让陛下的颜面受损。”

“哦?阁下已经有办法了?”张建忠没想到阿也比早有准备,这一下他反倒是摸不着头脑了,转头看了看王守田道:“既然阁下这么说,那还请直言,但是本相要要言明,如果阁下的办法不能保证大唐帝国和皇上的名誉,那么本相不能保证帝国能否改变国策。毕竟事关帝国对外政策改变,不能贸然改弦更张。”张建忠虽然把话说的很死,但是听在阿也比耳中却不啻于福音,所以急忙走到李玄清前面的丹陛之下,跪倒在地道:“小臣明白,启禀皇上,是这样的,小臣来之前我国阿拔斯陛下就已经指示小臣,如今下邦不堪战乱,受损严重,已经无力应对和大秦的争端,为了确保大唐在阿非利加洲的利益,为了保证运河能够长久的为两国百姓服务,愿意将运河及其周边的埃及行省土地全部赠送给大唐,运河只有在大唐帝国手中,才能够避免被大秦人所趁,也最能够保证两国的根本利益。”

阿也比的话语声虽然不大而且还带着急切,但是说完之后全场所有人都是鸦雀无声,甚至坐在一边原本只是按照礼仪参加的王厚纯等人都目瞪口呆,都被阿也比以及大食帝国这么大的魄力给惊着了。直接送出去一个行省,这么大的土地是绝对不迅速帝国内部的大省面积了,但是在阿也比口中却似乎担心自己不愿意接收一般。阿也比的话语和在场所有人的惊诧李玄清倒是若有所思,坐在他旁边的巧兮也是忽然微微一笑。夫妻俩都明白阿也比此举的真正用意。在已经挡不住大秦军队从西面进军之后索性将这块夹在大食本土和大秦西面军队之间的土地送给大唐。这样一来大秦军队再进攻埃及的话那就等于是在攻打大唐帝国了。这样一来必然是引起大唐对于大秦的仇视,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驻守在埃及境内的大唐军队肯定会直接投入战争将大秦军队赶出去。这样一来大食本土就能够免受西面的攻击,而北线大不了让阿姆杜拉从拜占庭撤到小亚细亚及中亚细亚地区,将这部分土地牢牢守住,这样一得一失之间,大食帝国也就等于换了块领土而已。虽然在阿也比看来埃及的位置比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要重要得多,但是时至今日的话也顾不得其他的。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波斯都督府境内训练的大食新式海军也让阿也比看到了新的希望。只要熬过这段时间,自己的海军就能够通过运河进入地中海作战,只要打掉大秦帝国的海军那么就算是隔着埃及又怎么样?在地中海只要大唐海军不出手,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学大秦帝国那样跨海重新夺回突尼斯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就是,地中海的范围又不大,还不至于挡住一个帝国对外扩张的脚步。

李玄清朝着张建忠使了个眼色,后者立马心领神会,上前道:“皇上,微臣认为阿也比所言确实可以避开此前大唐对外国策之要害,但是这毕竟涉及到军政两方多部门的事情,不是夜宴之上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的。微臣建议,国宴之后,由内阁牵头,外事部主导,总参派人参加和阿也比阁下制定一个详细的谋划,然后上呈皇上预览。”张建忠这句话虽然没明着说同意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让阿也比一阵欣喜,所以在李玄清最终点头之后这件事也就定了下来。

在国宴之后,王守田的外事部立即和阿也比举行闭门商谈,在持续了一天一夜的字斟句酌之后这份后来被称为“土地换和平”的《大唐帝国接收大食帝国埃及行省及其腓尼基运河等条文备忘录》就横空出世了。条文内规定,从双方签订条约之后起,大食帝国所属埃及行省所有土地及其城池等全部赠送给大唐帝国,运河所有权也全部移交给大唐所有,大食仅保留四成的收益权。双方东部边界以运河为基础,双方运河以东一百里以外的土地重新划定疆界。而大唐在接过这块土地之后也表示将向大食提供三百万石粮食在内的约计四千万唐币的接济,并且约定,大唐不得允许第三方利用埃及的土地来进行攻击大食帝国的行为,算是直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阿也比从大唐这边挖了四千万唐币的各种物资援助也让他大松一口气,三百万石粮食虽然远远不足以弥补国内的亏空,但是在他的设想之下,只要前线的部队能够撤回来进入防守那么自己就有其他的办法来将国内的局势缓和下来。所以这份协议算是大大出乎阿也比的意料,毕竟在他来之前他是打算好了直接将埃及送出去的,毕竟这埃及的土地虽然看起来庞大,但是在此时的大食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守住,而且这其中还要大唐帮助对抗大秦,实际上算是有些算计大唐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王守田这一次一反常态并没有在这些上面斤斤计较,反倒是要求阿也比尽快组织运输队运输物资,大唐帝国目前已有的运力已经无法支持向大食运送物资了。

阿也比自然是想不通,王守田将这份协议送到李玄清手上的时候,早就等在他旁边的所有人都是击掌相庆,徐天翔和王厚纯更是高喊着马上通知西征军指挥部,立即在埃及亮明旗号,将大秦军队打回去。

“大哥哥,挖到一块宝地了。不过你下一步如何肢解大秦帝国呢?”旁边的巧兮虽然满面笑意但是还是坐到他身边笑道:“这个可不好操控啊,他们的实力比起大食要强大得多。”

李玄清眼光一凝,随即转头看着身后挂着的大幅地图,那块后是熟悉的土地,自己终究是要下手了,这一瞬间李玄清竟然是有些恍惚,连带着巧兮都看出了他的脸色那股神色变化。

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险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战(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军政临时会议第四百一十一章 瓮中捉鳖(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漠谍影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礼第三百六十九章 收拾民心(下)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一百五十三章 沧州之战(二)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五百五十章 黠戛斯建国(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三百七十章 诸教隐没(上)第二百零八章 首发之战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二)第一百零六章 成亲大典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十九章 突击强化(一)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联盟第三百一十七章 丰灵铁路线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业布局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军的最后(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连环布局(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后腿第三十章 长安之战(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复河西(六)第一百九十章 组建海军(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五十三章 天策建府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后腿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士政的宝藏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战(中)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复第三十五章 将不过李第六百零二章 十万劳工开运河(下)第五百零九章 狂飙突进(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阗国灭(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场屠杀第三百三十四章 汉化政策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险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风云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计划第五百一十五章 疯狂的教徒第五百三十九章 内部发展第十章 自创武功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帜(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战(上)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战端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云级的威力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经济刺激计划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触即散第二章 贺兰山遇险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战(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观战团回国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复广州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旧交替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战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币结算圈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阗国灭(六)第一百章 关中发展(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一百六十七章 铁路动脉(中)第六十一章 西进战略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灭西洋海盗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锅第二百三十三章 军政临时会议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承前启后(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后的争夺(上)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击战(上)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十四章 三年学艺(下)第七十三章 一年赌约第八十三章 疲敌之计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难干(四)第一百七十五章 契丹之殇第四百七十章 俱毗罗之战(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钱庄改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计划第一百五十二章 沧州之战(一)第四十二章 丰州新政(中)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战定高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