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红瓷

即她升为贵妃日,前朝官臣见她恩宠愈隆,便让家眷入宫拜访她。一来她疲于应对,二来圣上不准后宫妃嫔与外朝私下结交。因此对于这些官员交结相约的请求便全推掉了。

近日,言官张聿钧的妻子吕氏入宫来拜访她,集欢接见了她。吕氏在琼华轩和她说了会话,集欢留她吃了点心。吕氏送给她一个定州红瓷。

晚上,圣上来到她的殿中,看到这个红瓷,眸光渐渐冷了下来。他道:“这个红瓷从哪来的?”

集欢道:“张聿钧的娘子吕氏送的。”

圣上道:“你不知道后宫妃嫔禁止与朝官私相交馈?”

“我知道。”集欢道。

她满不在乎的态度惹怒了他,他气道:“你竟知道为何还要这样做!你巴不得谏官弹劾你!”

集欢只淡淡地抛了一句:“这个红瓷我喜欢。”

圣上握着红瓷的颈部,往地上一掷,瓷瓶便化作满地的瓷片。他怒不可遏地看向集欢,她直迎上了他的眼睛。

圣上却转身训斥一侧缄口的侍女,“你们中有人要是敢撺掇钟贵妃私收朝臣礼物,直接杖杀!”说罢,便满身怒火地出了琼华轩。

云束看这一室的狼藉,问:“你又何必呢?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反让你自己受伤!”

集欢立在碎瓷片旁,逆于灯火之下,云束看到她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接着摇了摇头,所言之语亦充满着绝望:“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还怕再失去吗?”

云束突然难过了起来。

次日,陈恩远率十名内侍往琼华轩送十个瓷瓶。天青釉汝瓷、紫蓝铁足官瓷、月白走泥纹钧瓷、玫瑰紫柴瓷……皆是莹润、雅致的上好瓷瓶。

陈恩远道:“圣上说钟娘子喜欢,就让臣从库里取出,今早送过来。”

集欢扫视了一眼,道:“先生替我谢过圣上。云束,给赏钱。”

陈恩远劝止,道:“不了,圣上不让我们收赏钱。”

集欢道:“圣上教出的人自然是清廉的。”说罢,她摆弄了下手中的巾帕,道:“既如此,还请先生把这些东西再送回去吧。”

陈恩远听闻,错愕道:“圣上赏赐于贵妃的,哪有再返还之理?”

集欢低眸浅笑道:“理都是人定的。圣上无缘故送这些东西给我,后宫消息灵通,不过半天便会传至朝堂上。我虽没有主动要,那些台谏官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喜好珍玩物件,求着圣上收集瓷瓶赏赐给我,又对我一通弹劾。与他们相抗这些年,我已经不想再和他们周旋了。”

集欢在极宁殿做御侍时与陈恩远相识。二人身世、经历相仿,之间的交流比其他宫人更多些。

陈恩远喜欢她活泼的性子,遂在她在极宁殿时,教她宫中诸项事宜的安排流程,较旁人更关照她。在这宫里,他们也算得上半个朋友。

陈恩远默作半晌,轻声道:“贵妃难得通透。”集欢坐在雕花木椅上,手肘搁在桌边,道:“恩远,我说的话请你务必传给圣上。”

陈恩远道:“你可以自己到极宁殿和圣上说。”

她一摇头,道:“我亲自去见他,便说不出来了。你转述后,他便会过来。”

陈恩远沉思了片刻,道:“好。”

她缠着手中的巾帕,头也不抬地道:“就说集欢福浅,不堪承其圣恩,圣上赐的礼物太贵重,我……”她吸了口气,手顿了两下,继续缠手中的巾帕,“我不能收。这些东西是身外之物,我要的从不是这些。””

陈恩远除了领十名内侍将精致的瓷瓶原封不动的带回去,又将她的话转述给圣上。圣上不动声色地听着。日落时,他来到琼华轩。

他站在珠帘外,身后是一派昏黄的日色。他问:“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集欢道:“圣上送的礼物太贵重,与国朝崇尚节俭的风气不符,妾不敢收。圣上是国君,要做人民的典范,行事须顺从国祚,不可太在意私情。”

他道:“我喜欢送。”

集欢沉默不语。 珠帘内外皆无声动,一切似落入阒然的空山中。圣上缓缓开口问道:“你是在赌气吗?”

她笑意如波层层推漾,双眼却空洞的可怕,道:“圣上说笑了,妾怎敢与圣上赌气。”

圣上艰涩道:“那你为何这样?难道别人不明白,你也不明白?我…… ”他的心口忽然一阵闷痛,让他不能继续说下去了。

集欢面对着他,企图用言语穿过他们之间早已横生的重重藩篱,道:“我明白什么?是该明白圣上公私明了,默许皇后处死甄司乐?还是该明白圣上为了后宫与前堂秩序,赶走月恒,让她在所有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亦是明白圣上从未将我放在心上,任凭朝官弹劾、咒骂我,却无所作为?请圣上点拨,妾该明白些什么?”

圣上捂着胸口道:“这些都是不得已。集欢你要信我,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她冷笑一声,摇头道:“我竟忘了,圣上会做一切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将柔仪公主下降如此,将靖荣长公主送去和亲亦如此。现如今,对妾所加之的种种,也是出于这一原则。可是,圣上,你可知道,这对于你来说最有利的形势,却使妾坠入痛苦的深渊。”

圣上怵惊,胸口似被外力猛然击中,他犹记得曾有人也对他说过相似的话。他虽贵为天子,却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所爱的人,只能亲手将他在乎的人里的一个又一个推入火海。集欢的声声质问让他尘封已久的记忆重新在脑海中活跃。

圣上内疚道:“集欢,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只要是这天下有的,我都会为你找来。”

集欢道:“我想要皇后之位。”

圣上移开眼睛,道:“你不要与我赌气。你不想要皇后之位。”

集欢道:“圣上不是说妾要什么都能给我吗?妾想要成为皇后,圣上怎么不肯了?”

圣上道:“你再提别的要求……除了……这个,其他的我都能答应你。”

集欢坚持道:“我没有其他要求,我只想要皇后之位。”

圣上嗫嚅了半天,道:“我…我做不到。”

集欢不作声,只静静地站在珠帘后。

圣上缓缓向外走,语气一如既往地平和:“我还有很多奏折要批。先走了……你……好好休息。”圣上走到门口,回头一望,却发现集欢的身影已经不在珠帘后。他转过头,终是一个人走出琼华轩。

嘉和二十年,江北大旱,田中作物久不逢甘霖,悉数枯死。各路监司上报中央,圣上下旨开仓赈灾。但朝中机构冗杂,官员就赈灾具体措项争执不休。为此,赈灾粮自上而下运送到各路府花了近一个月。由于地方官员众多,赈灾粮辗转多手,层层扣取,分到百姓手中仅一碗薄粥。由于江北厢军因地方军资吃紧,几月未拿到例钱,却瞧见监司诸官佳肴锦衣,心生不满,便联合部分饥民发起叛乱。

各监司不敢上报中央,只得私下镇压。眼看镇压不成,便商议将厢军月钱分发给他们。厢军得偿所愿,反叛的斗志荡然无存。饥民见到鼓动者被策反,大失所望, 遂半数饥民齐上路府衙门逼迫地方长官交出震灾粮。这一消息传至汴州,圣上立即下令革除江北监司的职务,另派京官前去代职。京官大济饥民,这起反乱就此被压制住了。

此时,朝堂上,翰林学士站出来陈说这次江北叛乱与参知政事的新政相关。前不久,因为平定暴乱提供策略,苏寅恪被圣上提拔为参知政事。他察觉到国朝机构相制过甚的弊端,便向圣上提议要进行新政,改变这一弊势。虽过半朝臣极力反驳,但圣上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令他拟出新政纲目让他过目。苏寅格列出新政条例后,给他观看。圣上揄扬不止,命他全权主持这场新政。

刚实行两个月,就引起升朝官不满。翰林学士作为反对的一员,借此次契机,阻止新政的继续执行。翰林学士提出后,其余升朝官皆附议不迭。圣上原本想以“日后再议”的借口搪塞过去,徐玮、陶玠、韩时平等人却执意让他当下作出决议。他满心窝火,不得已受制于这群言官。此时,陶玠悠悠暗声道苏寅恪阶位陟升太过巧合。圣上微微敛了目光,道政策变动恐殃及国本,由他斟量后再作定择。

他回极宁殿处理奏折,言官谏臣反对苏寅格新政的奏疏堆叠成山。他们明显都是提前备好了,不过借此契机来知会他一声。奏章上那些大同小异的陈陈条条让他无奈且疲乏,难道那帮谏臣就这么容不得改变?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他们的奏折上皆提到苏寅格的政策太过激猛,不适应当下国朝相对安稳的局势。可他们并未提出中和的方法,只是在朝堂、表书中想方设法的抨击支持新政的官员。他发觉到苏寅恪新政中的可取之处,如裁撤虚置官职,改革兵制,太学定量招收外域诸生。他虽知会有人反对新政,不过借此击打一番,让他们知道他能够放弃先圣先祖制定好的规制,去摸索出一套符合国朝运作的新法。

他如今却感到这条路依旧是叆叇无光。

第二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一节 夜访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三十七节 交锋第十七节 三愿第十节 献舞(2)第十四节 归家第六节 丢玉(2)第十八节 东宫第十六节 金橘第十六节 金橘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五节 画生第三十八节 求官第十三节 诞子第四节 集欢(2)第十一节 烟火第二十二节 推却第十二节 有孕第三节 集欢(1)第二十六节 夜雨第二十二节 探病第九节 故人第二十四节 论画第十三节 御侍第九节 故人第二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一节 夜访第三十一节 窃物第七节 处罚(1)第二十八节 议亲第二十二节 探病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八节 上香第九节 献舞(1)第十三节 诞子番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贰)第二十一节 妾室第二节 帝后第十节 献舞(2)第二十节 越史第二十五节 国丧第十四节 归家第六节 丢玉(2)第一章 灯火将尽 第一节 魏宫(1)第三节 醉语第十三节 御侍第三十三节 离间(2)第四节 藏钩第十九节 毓璃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二十三节 来谒第二节 帝后第十七节 三愿第三十五节 红瓷第三十五节 红瓷第十八节 发冠第十三节 御侍第三十一节 窃物第九节 故人第二十节 越史第三十节 贵妃第二十节 轮转第三十八节 求官第二章 当时只道是寻常 第一节 夜访第二十五节 幼悟第二十三节 来谒番外 十年生死两茫茫(贰)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一章 灯火将尽 第一节 魏宫(1)第十四节 恩宠第二十二节 推却第十三节 御侍楔子 国灭·繁华歇(壹)第八节 上香第二十五节 幼悟第十九节 解释第三十九节 花朝第三十七节 交锋第四节 集欢(2)第二十六节 夜雨第十八节 发冠第二十五节 幼悟第六节 丢玉(2)第十六节 金橘第二节 离阁第十五节 车轿第二十六节 太子第二十二节 推却三十四节 委蛇第二十六节 夜雨楔子 国灭·繁华歇(贰)第四节 记忆第十七节 安寿第二十一节 妾室第二十九节 宫变第十五节 车轿楔子 国灭·繁华歇(壹)第十七节 三愿第十节 上元第一章 灯火将尽 第一节 魏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