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弹劾

第114章 弹劾

没有六部尚书一级的官员带头,也没有内阁学士这样深受皇帝器重、信任的官员谏言,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对朱棣颁布的政策的阻止显得很像是一场闹剧。

虽说人多势众也是一种能够让皇帝妥协的方法,毕竟皇帝哪怕再怎么态度强硬,也要考虑一下什么叫众意难违。

毕竟能和朱元璋一样,把官员的脑袋当韭菜割的,从古至今也就这么一个了。

不是哪朝哪代的皇帝都能跟老朱一样,把朝堂上的官员差不多杀空了,杀到最后甚至没有官员来判刑了,只能判了死刑的官员互相给对方判刑,甚至戴着木枷办公的。

朱棣虽然砍脑袋也狠,却还没到朱元璋那种地步。

但没有朝堂上真正重要的官员出来牵头,中下层官员再多也是影响不到皇帝的决断的。

毕竟中下层官员的替换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的,不说全大明上下多少人等着皇帝开恩科好一跃龙门成为大明官员中的一员,光只是当年朱元璋设立的南京国子监,就有着上千专门培养出来用来做官的人才。

✿Tтka n ✿co

当然,南京国子监如今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个水准另说,但至少朝廷想要找一批脑袋来换掉朝堂上的一部分官员还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不过这样容易造成朝政动荡,所以通常来说皇帝并不会轻易的就砍一大批脑袋,在朝堂上玩消消乐。

即便是朱元璋,那也是有大案才砍那么多脑袋的,平日里洪武朝的官员们也就是日子过的提心吊胆一点,俸禄少得可怜而已。

所以同样,对于官员们来说,他们并不会轻易的采取靠着人数众多来逼宫的策略。

一者是这么做容易惹皇帝不高兴,尤其是朱棣这种雄主,万一真玩翻车了,那可就是真的要三族连连看还是九族消消乐选一个了。

二者嘛,自然也就是成了其实对于官员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逼宫这种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毕竟封建王朝讲究一个君权至上,你过于逼迫天子,哪怕最终是朝臣们赢了,皇帝面子上和心里都过不去的话,他可是会摆烂的。

皇帝摆烂到底有什么恶果,明末万历皇帝为了改立太子的事情和大臣们斗气,几十年不上朝也不办公,最终导致整个大明朝几乎瘫痪,这种事情就是官员把皇帝彻底惹毛了的恶果之一。

而这还是万历水平不行,手上没有刀把子,只拿着印把子,砍不了这些文臣的脑袋,只能不给他们批退休和升职。

要是换了朱元璋和朱棣这种皇帝,怕是又要杀的人头滚滚了。

所以今天眼见无法阻止朱棣颁布新政,这些官员们也都见好就收,没有真的有谁玩死谏或者逼宫,闹得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甚至有一部分人都打算放弃对朱瞻埈的弹劾了,毕竟今天这个气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实在是没有心气去再和皇帝争一场,为的只是扳倒一个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实权的皇孙。 但是有人退缩,也同样有人偏偏杠上了。

今天阻止不了藩王重新领兵,那高低要把蛊惑君王的奸佞妖邪赶出朝堂!

于是一名够资格穿红袍,却又不是六部尚书的官员跳了出来,对着皇帝奏道:“启奏吾皇,臣参奏二皇孙朱瞻埈妖言蛊惑吾皇,以长生邪说迷惑媚上,祸乱朝纲!恳请吾皇远此奸佞,将其发配凤阳高墙,永世圈禁!”

见有人发动,原本都准备退缩的一些官员见状又跪了回去,甚至心里觉得今天这膝盖就算是不要了。

毕竟之前没阻止成功皇帝颁布新政,现在又要弹劾皇孙,事情闹到这个份上皇帝肯定不可能轻易就处置了朱瞻埈,这事也多半不是一时半会能过得去的。

其他人没有参与其中还好,还能坐在位置上吃赐宴,但他们这些奏事的,可就只能跪在这了。

尽管在大明朝朝臣奏事其实并没有需要下跪一说,毕竟大明不是满清那种把大臣都当成奴才使唤的玩意,但官员们有的时候在表示决心,或者向君王恳求一些什么的时候,也还是会下跪的。

就好像现在,这些官员跪下,也仅仅只是表明他们弹劾朱瞻埈的决心。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这群文臣在耍赖,这种下跪更多的是一种“皇上你不管臣就不起来”的无赖。

所以朱棣看到这一幕脑壳都疼了,刚才他已经连续两次压制文臣们的劝谏,君王该有的威仪都展现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于情于理也不好再继续强硬下去。

因为皇帝也讲究一个事不过三,真一直强压,对君臣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影响和挫伤。

这也就导致朱棣其实并不怎么想管这件事,更想把这件事甩给太子。

于是朱棣便看向了朱高炽,见胖儿子正大快朵颐的吃着他面前的赐宴,虽说堂堂太子不至于弄得油渍斑驳毫无吃相,但面对这种群臣弹劾皇孙的场面,太子爷还吃的正香,怎么说都不太合适。

朱棣感觉自己脑门上的火烧的有点旺,咳嗽了一声对着朱高炽问道:“太子爷,这大臣们弹劾你家老二,伱怎么看啊?”

“儿臣坐着看。”朱高炽回了一句非常灵性的话,随即转头看向了坐在他身后的朱瞻埈,见朱瞻埈也吃的正香,于是敲了敲他的桌子说道:“儿子,有大臣弹劾你呢!”

面对朱高炽的提醒,朱瞻埈这才放下手中的筷子站了起来,走到了朱棣面前行了一礼之后说道:“恭祝爷爷中秋佳节快乐,孙儿前些日子得了一匹好衣料,刀砍不伤、水火不侵,穿在身上冬暖夏凉,还能避尘驱蚊,端的是件好宝贝!

所以特意找了尚服局的姑姑为爷爷做了一件龙袍,作为礼物在此中秋佳节献上,还请爷爷笑纳,不要嫌弃孙儿的礼物微薄!”

说完,朱瞻埈便拍了拍手,自然有早已等候多时的宫女将做好的龙袍献上。

(本章完)

第252章 曲阜县令361.第358章第132章 国运增长第32章 想学武的朱瞻基第60章 户部衙门第52章 募兵第303章 真龙出关第285章 倭女内斗第91章 你将来也是要就藩的第266章 抄家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第6章 皇帝封赏352.第349章第273章 4K,二合一第246章 时代变了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221章 都家班第43章 朱瞻基想练兵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270章 龙女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2章 朱家麒麟子331.第328章 借兵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310章 不值钱的人命第169章 检地第289章 虚无僧第244章 全城大索324.第321章 招募第154章 世子李褆第263章第159章375.第372章第127章 朱高燧的心思第69章 人道封神第109章 大宴仪第87章 朱瞻基的质疑第98章 化龙丹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280章 返回福港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31章 东宫的老虎371.第368章 小兵卫第218章 夜话商税355.第352章 诛神第80章 朱棣的心思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140章 眼界不够开阔第21章 朱棣的恼怒324.第321章 招募第206章 勿兰忽失温318.第315章 郑王党第166章 龙珠第312章 知无不言第37章 开炉炼药第153章 朝鲜的廷议第155章363.第360章第215章 榷场第261章 徐妙云第16章 太极拳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217章 班师回朝第32章 想学武的朱瞻基第114章 弹劾第191章 通缩与通胀第193章 岷王世子第161章 对马岛第287章 刺杀蓝琪儿第109章 大宴仪第290章 神社第16章 太极拳第167章 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第221章 都家班第65章 人道气运第122章 造船第43章 朱瞻基想练兵381.第378章 对错之分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119章 龙女多情第133章 海上强军第126章 征倭方略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342.第339章 银子和黄河第16章 太极拳第134章 小琉球国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175章 迁徙和分地第123章第85章 贬为马前卒第56章 筹措资金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闲话储位第295章 南海龙王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301章 继续闭关第253章 深夜拜访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66章 玉药和俗务第58章 官员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