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殿兴有福?

第19章 殿兴有福?

堂堂太子每日里在秦淮河上泛舟垂钓,毫无疑问的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关注。

这里毕竟是大明朝的京城,秦淮河又是天下第一的风流场所,往来的达官贵人并不少,其中自然有认识朱高炽这位太子爷的。

再加上朱高炽本身就没打算隐瞒这件事,行事虽然不算高调,但他每日坐在船头,胖胖的身形还是很显眼的。

于是乎太子爷因为被皇上免了监国之职,心情忧愤之下整日泛舟秦淮的事情很快就成了这金陵城里的又一大新闻,和之前朱棣大军回城在御街遭到刺杀一事一起成为了百姓和官员讨论的热点。

然而作为被讨论焦点的朱高炽,依旧我行我素不管不顾的和朱瞻埈一起每天都去秦淮河钓鱼听曲。

“瞻埈,你说你爹我天天这么在秦淮河钓鱼,真的没事吗?”朱高炽对于这件事虽然能够理解朱瞻埈让他这么做的理由,但到底是儒家士大夫教出来的太子,多少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好:“万一你爷爷那边……”

朱高炽的话还没说完,朱瞻埈便猜到了自家胖老爹到底是怎么回事,冲他笑着问道:“爹啊,是不是有人跟伱说什么了?让我猜猜,该不会是某些闲得蛋疼的文官来劝谏你,太子应当勤于政务,不可纵情享乐,不可沉迷美色之类的屁话吧?”

“呃,这怎么能说是屁话呢?为君者本来就该勤于政务,不可沉迷美色,以免耽误……”朱高炽赶忙解释,他并不觉得文臣的劝谏有什么问题。

虽说朱高炽从小并不招朱棣喜欢,但到底是朱元璋钦点的燕王世子,所接受的都是最正统的大明皇家教育,即便北平的燕王请不来最顶尖的老师,却也至少是学识渊博的当世大儒。

朱高炽自认为自己从小到大无论德行操守,都还是无可挑剔的,符合儒家所说的明君典范。

也就只是这段时间,在朱瞻埈的说服下每天跟着他来秦淮河钓鱼听曲,算是给自己放了个假,对自身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了。

而且即便如此,朱高炽每天在秦淮河干的也就是听曲和钓鱼,并没有什么腌臜的其他事情。

然而朱瞻埈却有些嗤之以鼻的说道:“所谓为君者当勤政爱民,躬行节俭、虚怀若谷、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其实都是屁话,这些东西都只不过是儒家那帮子士大夫想出来限制皇权的罢了。

为君者最重要的一条便是稳固皇权,只有皇权稳固,皇命传达上下通透,无论是乱命还是圣命都执行无误,这才算是做到了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

因为这样,作为皇帝的意志才能贯彻到帝国的每一个地方,而不是被文人士大夫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统治这个国家的是皇帝,不是士大夫,要是皇帝都按照士大夫的意思去治国……呵呵,赵宋倒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东华门唱名的才是真男儿,结果呢?

还不是连圣人后裔的孔家都对金人和蒙元俯首称臣,甘愿被发左袵?”

“不可胡说!你这话要让人听去了,少说要治你个大逆不道!”朱高炽赶忙阻止朱瞻埈继续说下去,同时还朝船舱里看去,怕刚才朱瞻埈的话被船上的歌女听去了。 这几天他们天天在秦淮河上泛舟钓鱼,船舱里也一直有歌女唱曲,两父子之间的谈话是很容易被人听去的。

然而朱瞻埈却摆了摆手,示意自家胖老爹不用紧张:“放心吧爹,他们听不到我们在说什么,你我之间的交谈只有我们两个人能听到。而且我说的这话如何算大逆不道?

儒家之所以想出那么多所谓的明君典范和听上去很有道理的劝谏的话来,为的就是限制皇权,让皇帝不能够随心所欲。

至于说孔家给金人和蒙元称臣,斑斑青史写的明明白白,还有谁敢抵赖不成?哦,他们倒是没有抵赖,而是干脆奉蒙元为正统,说什么蒙元统治中原也是天命,所以他们披发左衽给蒙古人当狗不是汉奸。

孔夫子要知道自己这帮徒子徒孙敢整出这么一出,怕不是要气活过来,好好收拾这帮不肖子孙。

说起来当年太爷爷洪武帝是怎么捏着鼻子认下这什么狗屁‘殿兴有福’的?我可是记得咱们老朱家在蒙元的时候全家都饿死了,就剩太爷爷一个了吧?”

听到朱瞻埈说旁人听不到他们说话,朱高炽又看了一眼船舱里确实如此之后,这才放心了些许,但听着朱瞻埈的话还是对他劝说道:“殿兴有福可不是什么狗屁,这番解释可是把咱们老朱家坐天下的大义和名分定下来了,不然的话咱们老朱家是造反得的天下,别人会觉得咱们能坐这龙椅,他们也能坐,到时候天下就不安宁了。

所以当年才会有‘首倡必谴,殿兴有福’这个说法,你太爷爷当初也不太想认这个,但不认不行啊!大义的名分还是很重要的。”

“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就是被儒家拿到了大义的坏处,你顺着他们的意思来就没有大义的名分。”朱瞻埈摇了摇头,但还是对朱高炽劝说道:“不说这个了,倒是爹你该给爷爷上个折子,让他给南孔一脉封赏,奖励他们当初迁居南方,不事蛮夷的气节,另外还要派锦衣卫去查一下北孔在曲阜当地鱼肉乡里的事情,想办法把衍圣公的爵位给南孔。”

朱瞻埈的这条建议让朱高炽顿时一皱眉,他自然能想得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和好处,只是他还是对朱瞻埈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孔圣一脉关乎天下安危,轻易动不得啊!”

“孔圣一脉当然轻易动不得,但有重要的理由,也就可以动了。”朱瞻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折子,递给了自家胖老爹:“这几天我找人查了一下咱们大明的赋税,发现有很严重的问题,具体的内容我都写在里面了,就不细说了,爹你只要知道我列出来的问题不解决,我大明百年之内就会有亡国之危。”

首倡必谴,殿兴有福,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个造反的是罪人,而能够平定天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无罪。

刚好解释了老朱是造反起家这件事的法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继承宋朝法统,没法管理北方的问题。

承袭元朝的法统,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掌元朝的疆域。

总的来说这套东西还是有他的作用的,但毫无疑问这套东西从现代的角度来说着实有够恶心人的

(本章完)

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238章 顺天府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27章 倭国金山352.第349章第251章 4K章节第70章 气运罗盘第164章 倭人集结第147章 天津卫第225章 日月所照355.第352章 诛神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第242章第70章 气运罗盘第181章 最穷藩王第278章 返程之议365.第362章 收获第148章 种水稻第236章 郑王侧妃第114章 弹劾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第12章 乾元壮髓膏第286章 蓝琪儿寻夫第223章 招降第212章 策马扬鞭第196章 计划335.第332章 种地?越种越穷第217章 班师回朝324.第321章 招募第168章 宁王借兵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88章 定身术第63章 天下岂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54.第351章第182章 没兴趣第297章 飞回大明第66章 玉药和俗务第241章第125章 瓜分倭国第37章 开炉炼药第72章 罗盘造价第45章 荒唐的朱瞻基第151章 仁川登陆第314章 召见徐滨第296章 收服阿青336.第333章 开放海禁364.第361章 青鳞领军第183章 还朝第162章 福冈城下第42章 教授武艺第61章 朝廷的信誉第129章 郑和舰队第83章 疲兵之策第210章 庆功第22章 皇帝召见第44章 女反贼孙若微第236章 郑王侧妃320.第317章 张氏教子339.第336章 郑王庶长子朱祁钧第51章 诏狱里的人才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203章 出征第68章 长生久视之道第115章 真龙现身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203章 出征319.第316章 偷师学艺第146章 海上第144章 不修王府323.第320章 锦衣卫第62章 夜谈第2章 朱家麒麟子第233章 解缙还活着吗第15章 袖里乾坤第133章 海上强军363.第360章349.第346章 朱瞻埈抵达第184章 一百万两白银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192章 龙女传法第147章 天津卫378.第375章 大军回京354.第351章360.第357章 金丹九转第134章 小琉球国第273章 4K,二合一第64章 副将358.第355章 “净”天地第300章 后续安排351.第348章 交趾战事328.第325章 云南沐家第168章 宁王借兵第274章 准备大婚(4K)第132章 国运增长第283章 大地轮回第182章 没兴趣第237章 骑马第286章 蓝琪儿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