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越说荒谬,帝指金融

赵承庆不由得冷哼一声,却是指着刘健的鼻子道:“既是替皇帝主宴,如何能屈而居左!本伯受辱不足齿,然尔敢辱陛下,乃逆臣也!”

既然是替陛下过来主宴,哪怕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武将,那亦要堂堂正正居中而坐。

此举不仅是为武将争一口气,更是为了维护皇帝的脸面,凭什么他们武将前来主宴却只能居左而坐呢?

说一千,道一万,这帮文臣可以瞧不起他们武将,但却不容亵渎皇权。哪怕他此次是侍宴而来,那亦应该居中而坐。

结果这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三品官员竟然如此阻拦,且不说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但必定对皇帝不忠。

其实他在南京早已经看清楚这些官员最丑陋的一面,当权的时候或许还要点脸面,在南京养老院全都是想要发挥余热想要捞钱的主。

这……

刘吉等人纷纷扭头望向刘健,发现刘健的话确实不妥。

既然赵承庆代表皇帝过来主宴,焉能坐在左侧,理应是居正而坐了,这是主宴者最应该坐的位置。

“荣恩宴历来如此安排,我看你这是故意前来扰乱祖宗法度!”刘健深知想要压制皇权唯有搬出祖宗之法,当即便灵活运用起来。

“别跟本伯扯这些旧账,而今本伯奉皇命主宴,焉有不居中之理?”赵承庆早已经领教文臣扯犊子的本领,便不打算继续命令道:“继续搬,本伯看谁敢阻拦!”

“你敢?”礼部左侍郎刘健看到真要搬到中央,当即气得上前要阻止。

赵承庆的脸色顿时一沉,对走过来想要阻止的刘健重重地挥出一拳,正好打在了刘健的鼻梁之上。

作为有志于做出一番功绩的武将,自然是要扬长避短,反正自己一打十不成问题,自然是要亮出自己的拳头。

啊?

刘健万万没有想到赵承庆敢动手,当即鼻血飙溅出来,整个人后仰倒飞出一丈远,然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这……

刘吉等重臣看到赵承庆一拳将刘健打倒,顿时不由面面相觑起来。

只是赵承庆固然鲁莽,但刘健还真是白挨了揍,毕竟赵承庆的身份摆在这里,居正而坐同样合理。

王越一直是冷眼旁观,而今看到故人之子有如此表现,亦是不由得刮目相看。

赵承庆虽然是武勋二代,但从小便跟随赵辅在边关历练,加上打仗确实有很高的天赋,所以亦是难得的大明将才。

只是可惜,他的父亲赵辅在朝中受到排挤,最后十年选择了辞官归隐,赵承庆继爵直接被排挤到了南京。

上次在扬州倒是听到喋喋不休的汪直提及赵承庆,从汪直的语气对赵承庆颇为欣赏,此次赵承庆被召回京城恐怕是汪直举荐的结果。

赵承庆看着地上的刘健,显得冷冷地命令道:“本伯奉命主宴,代表的是皇帝。你一个小小的三品官员竟敢上前阻拦,来人,即刻将他丢出去!”

“放开本官!放开本官!”刘健看到两个孔武有力的亲兵一把将他的衣领掀了起来,当即便愤怒地叫道。

只是这两个亲兵压根不搭理,直接将刘健宛如拎小鸡般将人提出去,按着赵承庆的吩咐将人丢出外面。

赵承庆坐到中央的位置上,望向在场的重臣淡淡地道:“本伯奉命主宴,谁还要在这场荣恩宴上生事的?”

“既然陛下要武靖伯主宴,武靖伯自然要居中而坐,我等没有异议!”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不清楚朱祐樘的意图,但亦是表示服从道。

且不说这位武靖伯手段强硬,他们亦是一直拥护皇帝的权威,而今皇帝想要将侍宴改为主宴,他们自然选择接受。

至于是该居左而坐,还是要主宴居中,这亦是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犯不着为了这个事情而争执。

赵承庆看到事情已经平息,这才淡淡地道:“既然如此,那就开始吧!这里的事情结束后,本伯还得进宫复命呢!”

只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抓住这个前往辽东的机会,像自己父亲那般大破建州女真,从而因功封侯。

宴会很快正式开始,只是居中而坐的赵承庆确实显得碍眼。

生活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天下人都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现在最耀眼的竟然是一位武将。

这种心理落差,终究还是会让一些新科进士感到难受。

只是这个安排是来自于皇帝,哪怕他们真的有所不满,且不说根本轮不到他们反对,他们亦不能反对。

王越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却是知晓而今的皇帝早前声称要军事强国并非虚言,而是一直在慢慢地推动这项国策。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最佩服弘治的一点是:少说话多做事,总是能够将自己说过的话贯彻始终。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文臣的地位还会进一步降低,但他却仿佛看到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

美酒佳肴摆到案上,旁边的乐声奏响。

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虽然此次殿试的主考官是弘治,但在场的读卷官亦是“功不可没”,所以新科进士自然是要进行感恩。

其实这哪里是要感恩,不过是找一个由头,从而抱对方的大腿罢了。

在大明的官场中,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是抱团的人多了,那么这个群体很容易变质。

刘吉是一个性情很随和的人,面对新科进士的敬酒,亦是笑呵呵地接受下来。

只是十分可惜的是,虽然是有“恩”,但谁又敢在殿试跟皇帝争学生,自然不可能因此而缔结师生关系。

在几个荣恩宴的礼仪结束后,便来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

能够考取进士功名都不是傻子,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种表现自己的机会,便纷纷像孔雀开屏般,有人吟诗,有人作词,亦有人秀书法,却是想要博得大人物们的关注。

榜眼钱福确实是社牛,当场便作了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好诗!”

“此诗当广而告之!”

wωω ✿ttka n ✿CΟ

“呵呵……此诗怕可以传世矣!”

……

刘吉等官员看到钱福的诗作,顿时像是捡到宝贝般,当即对这位新科榜眼纷纷夸赞道。

钱福对自己的才情极为自信,发现刘吉看自己的眼神颇为深邃,顿时有一种自己即将飞黄腾达的感觉。

虽然坐在中央的赵承庆确实碍眼,但随着酒量下肚,新科进士越来越放得开了。

大家重点的敬酒对象并不是内阁次辅刘吉,而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和吏部尚书李裕,前者是他们名义上的恩师,后者则是掌握他们命运的人。

尽管取得进士功名,压根不需要为“就业”担心,只是哪怕最低的知县,亦有着高低之分。一些偏远的县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而最好的去处自然是江南富庶的大县。

不过亦有一件不太开心的事情,按说他们通过会试便能跟王越缔结师生关系,但他们所有人的门生刺都遭到了拒绝。

“恩师,学生今日能高中榜眼,皆幸您会试录取,在此恳请收下学生的门生刺!”靳贵出人意料地掏出一份门生刺,显得十分诚恳地呈交道。

“对了,门生刺啊!”

“我怎么没想到在这里送门生刺呢?”

“哎,真是猪脑袋,给姓靳的抢先了!”

……

在场的新科进士看到靳贵的这一个举动,当即后知后觉地拍自己的额头,心里顿时懊悔自己为何不携带门生刺前来。

在通过会试后,他们纷纷前往王越的府上递上门生刺,想要跟王越正式结成被官场认可的师生关系。

只是这个事情出了意外,王越压根不收门生刺。

现在王越出席在这里,而他们已经成为了新科进士,现在借着这个公众场合表明心意,王越定然会顺水推舟收下他们的门生刺。

靳贵隐隐听到后面懊悔的声音,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他现在是堂堂的新科探花,这一张门生刺送到王越手里,便是第一个投帖的门生,地位便能一举超过前面的状元刘存业和榜眼钱福。

论孝,他不及刘存业;论才情,他不及钱福;只是论到为官之道,他自信可以碾压前面这两个白痴。

“呵呵……恭喜王总宪喜得良徒!”礼部尚书徐琼见状,便是道喜道。

王越深深地望了一眼跪在面前的靳贵,而后环视在场的新科进士及重臣道:“本官是大明的臣子,奉皇差主持会试审批试卷,优取劣汰矣,能通过皆因汝等多年求学所故,何来师生名分?因科试而缔结师生,此乃官场之陋习也!”

此话一出,像是重重地打了所有词臣的脸上般,甚至是带着回响。

自从大明实行科举取士后,官员和考取功名的考生产生了命运的交集,得势的官员可以顺理成章地收下一大帮门生。

县试,知县跟考生缔结师生关系。

府试,知府跟童生缔结师生关系。

院试,一省提学跟生员缔结师生关系。

乡试,乡试主考官跟新科举人缔结师生关系。

会试,这最有含金量自然是新科进士跟会试主考官缔结师生关系。

……

正是这种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利益共同体。最终的结果是老师在朝堂做贤臣,学生则在地方压榨百姓向老师送冰儆、炭儆和别儆。

王越终究还是王砍头,心里始终装的是华夏的百姓,而不是什么朋党。

虽然现在收下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做弟子,他在朝堂便有了一席之地,但最终还是抵住了这份诱惑。

更为甚者,他的矛头指向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官场陋习,明明只是尽着自己职责批阅试卷,结果竟然有了师生的名分。

“恩师,饮水则思源,依木则思荫;一冠、一组,安所非老师赐也!”靳贵没想到仍会遭到拒绝,很快便按着一贯的说辞道。

王越却是冷冷一笑,显得义正辞严地道:“你们拜师无非是想要寻靠山!只是自古朝廷之害便是朋党,本官已上疏于皇帝,请其惩治此等官场陋习!”

这……

刘吉等官员看到王越竟然如此抨击朋党,更是已经上疏向皇帝提议惩治科考师生,不由瞠目结舌起来。

如果这种攻击出现在其他时候,王越肯定会被满朝的官员直接喷死。

毕竟这种通过科试缔结的师生关系,正是清流官员能够抗衡皇权的重要保障,而词臣更是这种关系的最大受益者。

不说是当权的词臣们,哪怕地方的小小的知县都会极力拥护这种缔结师生关系的形式,焉有不痛恨王越之理?

所幸,现在朝堂给词臣的土壤越来越少,反而是皇权越来越强,致使这个陋习还真有可能被整治。

只是任谁都没有想不明白,明明已经是这种制度的最大得益者之一,能够堂堂正正收下六百零三名进士官,但王越竟然想要推翻这个制度。

“真的……好刚啊!”

徐鸿等新科进士看到王越如此表态,虽然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望向王越的眼睛已经绽放出光芒。

“朝廷要是多几个王越,岂有不兴之理!”赵承庆从小便钦佩王越,而今看到王越直指官场陋习,不由得暗暗感慨道。

弘治二年的荣恩宴出现的变数实在太多,以至在许多年后,亦还有人津津乐道。

荣恩宴的第二天,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需要到鸿胪寺报到,进行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学习朝会、筵席、祭祀等官场礼仪。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一届的进士还会立进士题名碑,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都刻在上面。

正当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进入鸿胪寺的时候,京城突然爆出一则重磅消息:都察院、户部、刑部和顺天府衙联合行动,封查在京的所有当铺、钱肆和钱庄。

第139章 收网行动1第364章 铭窥世道,静妃多动。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后宫憎狐!第36章 床暖有香,尔雅事君第425章 贼不在外,帝欲亲征江南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后一钓第476章 五百万两的真正意图第355章 帝亮重器,斩头有声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498.第496章 白象暴死,明旗飘扬第210章 东海新督,有刑凌迟(求保底月票)第36章 床暖有香,尔雅事君第264章 悍臣还朝,喜有双至(月票3)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第148章 百世之谋,起于硅步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第351章 宋金可期,黑袍再现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18章 帝有谋略,润物无声第186章 十三豹赵虎初显弓威第426章 宋澄的解题思路竟是找女人第293章 大内索弓,汉城尚文第461章 帝血江南,尔香求血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归舞台第120章 扬州梦第111章 夜有巨银,之清通天。第197章 奸党?抄家(求月票求订阅)第14章 有帝弘治,昭告天下第52章 黑化就会变强?489.第487章 命中注定般的东西相撞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36章 床暖有香,尔雅事君第121章 缩绳隐田第550章 南宫有禁,帝国有忧第104章 弘冶抓贪,杀人诛心第407章 世间再无家家皆净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赏罚第459章 运河暗雷,帝迷姑苏第173章 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217章 春种恶果,祸于南端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338章 君臣佳话,万安有礼第158章 仁寿有月,王越奏官第282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斩五连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杀王512.第510章 一个来自整个日本的阻力第128章 真凶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303章 举国磨剑,扬我明威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510.第508章 土佐七颗牙齿被打碎了第93章 崇文清官,刑牢有请第396章 皇帝这是唱哪一出?第105章 同盟翻脸,王子称汗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510.第508章 土佐七颗牙齿被打碎了第17章 外朝内廷,忠奸难辩第226章 谁掌乾坤,勤劳致富第77章 案情扑朔,工部择才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订阅求月票)第166章 谢天谢地,严刑峻法(求月票)第181章 最高决策会议定策辽东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408章 这个数字连朕都不敢相信呢550.第548章 聋瞎贵后,终现演技第347章 滑官难治,何破国危?第330章 帝欲取金,风浪有阻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第22章 糊涂有福,帝王不庸第419章 皇帝这是要轰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26章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0章 废储旧事,暗藏玄机531.第529章 西欧路断,奇才命薄第104章 弘冶抓贪,杀人诛心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368章 狼崽锋芒,眼白心黑第554章 深宅大院多龌龊事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树千获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231章 皇帝大婚第86章 科道营救,王相独支521.第519章 谁是那个背后捅刀之人?第70章 余波2第470章 预言成真,帝国动荡第292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212章 武勋遇雨,武举朝阳第66章 陛下,臣没教啊!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496.第494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第328章 十月归途,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