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粮食

皇恩浩荡,皇皇浩荡…

于成龙低头趴在那,心里所想的只有“皇恩浩荡”四字,除此之外,别无他念。

于成龙进来的时候,康熙正在看兵部送过来的一份最新战报,是巴海昨天刚派人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巴海在奏报上说他已经亲率五千八百名八旗劲旅出击贼军主力,欲将贼兵尽数全歼于格尔格萨河。

巴海虽然有过,但若是能替朕平了这吴逆贼军,也算将功补过了,但愿他莫让朕失望。康熙盘算了一下,巴海所带的是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三旗的精锐八旗兵,单这兵力,可顶昔年吴三桂数万大军,现在巴海一股脑带了去痛击贼军主力,虽兵力处于劣势,但料想应该能予敌重创,至不济也可以将贼兵阻于格尔格萨河。康亲王杰书带了两千多前锋、骁骑的精锐出关,盛京也有数千兵力,派一军援救乌拉,解吉林之围是绰绰有余的,待巴海出战战报过来,再决定是否从盛京抽军调往宁古塔。

高士奇在回京路上曾向康熙提议让朝鲜国派兵相助吉林将军新柱剿灭贼军,但却被康熙否了,朝鲜虽是属国,有出兵相助主国的义务,但康熙认为让朝鲜国派兵帮助平叛,有些丢大清的颜面,三藩闹得那么凶时,都未曾让朝鲜出兵平叛,现在不过是些吴三桂的残部勾结罗刹人造反,更无须让属国出兵了。传了出去,倒让人以为堂堂大清无兵可战了呢。再说不是已经传谕给科尔沁亲王沙津让他率部赶赴盛京了嘛,有科尔沁蒙古兵在,更无须属国之兵出战了。

最初的慌乱之后,康熙现在对平乱信心很大,也不似在木兰时那么失态。抬头见于成龙还跪在那,不由笑道:“于成龙,你怎么还在跪着,快起来,来人啊,给于大人赐座、赐茶。”

“臣磕谢圣恩!”

一听皇上给自己赐座赐茶,于成龙心里翻江倒海,感慨不已。有些兴奋的叩头谢恩后,欠身坐下,屁股只挨了半边那锦凳,不敢全落在上面。

“于成龙,朕知道你,也信得过你。你在江宁知府任上做得不错,吏部把你列为京察首名,这是在替朕夸你呢。”康熙的脸上笑容灿烂,语气也是十分和睦,听得于成龙是感恩涕零。

“臣只知忠于王事,兢兢业业,不敢居功。”

“今天朕见你,一是想看看你,说来也有三年没见到你了,朕心里也是挂念着你的。二来是想让你做江苏巡抚,这个差事你看如何呀?”

于成龙连忙起身跪下:“臣谢恩,但皇上这样抬举臣,臣亦喜亦优,恐怕办砸了,有负圣上重托。”

“哈哈…你说得不错,正是要有重托,朕才想到了你。”康熙话锋一转,正色说道:“你到任之后,即要为朕筹措三百万石粮食,并且明年、后年还要多,朕问你,你能办到吗?”

三百万石军粮?!于成龙一惊,连忙说道:“皇上明鉴,全国税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们苦于赋税过重,已是怨声载道。如今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内忧外患俱已消除,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圣上却让臣加税加赋,臣万万不敢奉诏!”

康熙没有不快,看了于成龙一眼说:“你着什么急呢,朕不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这件事难办,朕还不叫你去?朕明白告诉你吧,朕的北征大军惨败,尚阳堡重地失陷,关外现在是贼军四起,西北葛尔丹又起铁骑侵犯漠北诸部,罗刹人也大举南下了,所以朕现在不仅要在关外用兵,还要在西北用兵,没有几千万石粮食,这个仗叫朕怎么去打呀?”

同时用兵于关外和西北?于成龙一怔,失声问道:“臣斗胆敢问圣上,西北用兵是圣躬独断呢,还是听了明珠的主意?”

一听这话,康熙的脸色“刷”的变了:“于成龙,你应该知道,在这些大事上,朕从来不听别人的话,臣子岂能左右了朕。”

于成龙并没有被吓住,沉声说道:“圣上,臣以为,关外用兵乃不得已,吴逆贼军与罗刹勾结,若不早剿,必有大祸,所以臣无话可说。然西北用兵准葛尔却是断然不可,皇上要知道,我大清这几年连年用兵,国库空虚,现在用兵关外已经吃力,再用兵西北,国库如何承担得起。皇上要打仗,做臣子的自然要想法子为皇上筹备军粮,然而这最后还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民徭一旦加重,让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国不宁,又将何以善后?”

“哼,你以为朕没想到这一点吗?”

于成龙的话让康熙有些怒意,不快道:“如今吴三桂旧部在关外造朕的反,罗刹国又大举南下,西北葛尔丹又虎视眈眈。你知道吗?当朕听说贼军尽屠尚阳堡内我旗人子民时,朕的心有多痛吗?现在他们更是肆虐关外,杀我官民,朕贵为天子,难道能视而不见吗?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闹到朕的御辇、令旨都出不了山海关,那后世将如何看朕这个皇帝?又怎样评价你们这班‘清官’呢?”

这话问得突然,也问得很有分量,于成龙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说话了:“为了不让关外旗人和各族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担此重任。因为你是清官,加赋加税,百姓虽有怨言,还不致于造反,换个贪官去,就不行。当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赋税,百姓们也会骂你的。可是,你身为朝廷大臣,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还要考虑到朕的难处!考虑到大清的难处!”

听到这里,干成龙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训得对。臣目光短浅,不识大体,求圣上宽恕。臣勉受圣命,尽力而为之。”

“不,不能尽力而为,而是一定要办好。告诉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选出不少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古之明训嘛,能做到这点并不难。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吗?‘明’臣,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分忧,为君父分忧,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亏这才是明臣!”

说到这里,康熙迈步走到于成龙面前,将他扶起:“朕重用你,你就得回报朕,朕现在需要粮食,没有粮食,难道叫朕的将士们空着肚子和贼兵厮杀吗?朕告诉你,你办得成也得办,办不成也要办,总之,朕要你在三个月之内将三百万石粮食运到关外去,不然,朕吃不安睡不宁,你于成龙的日子也不好过,知道吗!”

“臣明白!”

康熙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成龙还能说什么,神情凝重的重一点头:“皇上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这三百万石军粮臣一定如期运到关外去!”

“好,这才是朕的好臣工!”

康熙知道于成龙答应下来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当下轻松不少,前番为筹措北征大军粮食,关外各地已被搜刮一空,现在又要平乱,关外已无粮食可用,只能从关内调粮。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去年刚遭了天灾,粮食欠收,不要朝廷救济就不错了,哪里能指望得上,所以眼下只能从富庶的江苏调粮了。而军粮所需甚大,有相当一部分是康熙替日后出征葛尔丹的大军所备,因此由江苏一省摊派,百姓必然负担沉重,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要将于成龙提为江苏巡抚的缘故。他官声好,素有“清官”美名,由他去做这“恶事”,百姓纵有不满,也断然不会闹事。

叮嘱于成龙一番征粮的事情后,康熙便准备让他退下,却见于成龙突然又跪了下去:“皇上,臣还有事要奏!”

“噢?”康熙见他神色肃然,不由问道:“何事?”

于成龙将头抬起,朗声说道:“臣要弹劾明珠!”

........

求红票与收藏支持,谢谢。

第一百零四章 征服之血(三)第五十一章 为朝廷分忧第一百七十六章 老瓜贼与天地会(上)第十八章 大逃亡(三)第一百零二章 征服之血(一)第十六章 朝鲜公主(求收藏)第二百五十章 大义杀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三步兵联队(三更)第八章 相伴进京第八十三章 来得是条大鱼第八十九章 水晶之夜(二)第七十六章 奇袭北京(七)第二十九章 不遵军令者杀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羊野人(下)第三章 不冷不热第八十四章 啃不下也得啃!第七十章 拉人头来有重赏第二章 杀人淫威第六十章 最后的疯狂(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才戴梓第二十章 镇压第十六章 朝鲜公主(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来得是条大鱼第五十一章 刀枪不入(下)第二百三十一张 取财有道第八十三章 血色京城(四)第三十九章 伪军的伪军第二十三章 永平府官差第六十一章 退婚书第五章 追逃第九十五章 强征扩军(六)第十三章 突击强化第三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十二)第四十四章 清原保卫战(二十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一个老人与辽东铁骑第三章 犯官子弟第二百零二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二十三)第三章 宁古塔第一百章 强征扩军(十一)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第一百六十七章 台前幕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一章 强征扩军(十二)第一章 焦山驿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一)第七十一章 留辫不留头第九十六章 水晶之夜(九)第二十章 遣返宁古塔第六十一章 赎骨(中)第十二章 狗肉(求红票)第一百四十五章 定远作战(十九)第四十八章 莫名其妙第一百七十四章 巴克桑(二更)第二十三章 清原保卫战(一)第三十七章 清原保卫战(十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次彻底的洗劫第四十六章 御门听政(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解人之忧(上)第二十九章 刑犯第七十二章 万事开头难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三十)第十八章 开花炮弹第九十四章 强征扩军(五)第十五章 酷刑(中)第六十四章 御驾亲征(中)第六十七章 通州大营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外篇)第二十八章 爱钱如命的才子第四十二章 训话(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十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额尔古纳城破第八章 血肉父母所赐 衣冠祖上所承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羊野人(下)第十一章 受激(求红票)第五章 追逃第一百六十四章 冯家的婚约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粮(一)第十二章 尚阳堡暴动(五)第五十二章 保定屠官(上)第四十三章 巴海之死(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台前幕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紧锣密鼓第一百二十六章 建设(四)第八十九章 兔儿岭之战(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静的尼布楚第一百四十四章 定远作战(十八)第三十一章 临时扩建第九章 高士奇第四十七章 夺取瑷珲城(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扯他娘的满汉一体第四十九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五十章 定远作战(外篇)第六十二章 南下!南下!第十九章 兵进宁古塔第五章 绿营接收(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次彻底的洗劫第四十章 尼布楚援军的覆没第四十九章 五万两第二百二十四章 总结与整编(中)第二百零九章 杜吉根思克会战(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