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

在目前的市面上,方孔铜钱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私铸无法杜绝,而且这些私铸的铜钱非常混乱,成色严重下降,贬值的厉害,以至于人人都希望将价值高的官方铜钱留在手里,而价值低的私铸铜钱给花出去,就会导致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劣币。

这种情况一旦长期维持下去,其结果就是劣币逐渐增多,最终良币被淘汰掉,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对于目前的宁楚而言,其官方标准的铜钱还没有正式发布,所使用的基本都是前面的私铸铜钱以及清廷的铜钱,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对于宁渝而言,金银币很重要,可是能够正在在老百姓手里流通起来的铜币更加重要,它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从而彻底取代市面上的私铸铜钱。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置换的方式,用铜元将目前市面上的私铸铜钱都给回收起来,那么这个兑换的比例就有一定的说头了,比例低了会亏本,比例高了又无人愿意兑换,十分考验朝廷在这方面的能力与决心。

当然,这也跟铜元本身的价值有关,也就是铜元本身的含铜量,如果含铜量太低,也不会被人认账。

宁渝端详着手里的铜币,低声道:“这枚铜元的铸造费用几何?含铜量又如何?”

“启禀陛下,眼下这枚大楚铜元通重二钱,含铜九成七,再加上白铅、锡等材质制成,可合值钱十二文,一百个铜元可兑换一枚银元。”

恩斯特在这方面的功夫下的很深,这个比例是一个刚好能有收益的比例,而且制出来的银元成色也足够优秀,能够满足日常流通所用。

当然,这个一枚铜元值十二文铜钱,也是根据目前市面上的铜钱而定,由于市面上的私铸铜钱在含铜量上面并不高,因此一两银子大抵能换一千一百文到一千三百文制钱。

宁渝对这些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心里对于这个比例,也还算比较认可,不过还是有一点担心,那就是铜钱尽管在成色上不如铜元,可是十二枚铜钱加起来的重量,却比铜元大上许多,因此在这点上,很多人心里会比较担忧。

不过这终究是没办法一下子解决的,只能在流通中慢慢改变。因此宁渝反倒没有那么担心,他现在又想到了另一个需要担心的点。

“还有一个问题,现如今的一个铜元,相当于过去的十二文铜钱,那像这种十二文以下的买卖,该怎么办?”

毕竟这年头大部分人一天的花费,也就几枚铜钱,像一文钱,可以到酱园店买酱醋油酒各一碗,谓之“四碗一文”。还有米价,最低的时候也是只要五六文就能买一升,也就是一斤半,完全够升斗小民开灶升火。

因此,即便是铜元其实也很难完全贯穿百姓的生活,至少在目前还需要一种更小单位的钱币,来承担一元铜钱以下的交易。

恩斯特想了想,很快就说道:“那就发行辅币,可以发一角和五角的小铜元,以此代替使用,只是辅币在含铜量上不能那么高,否则很容易被人拿去熔掉。”

宁渝轻轻点头,“辅币的成色可以低一些,还有朕会严格打击市面上的私铸行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就流放,这件事必须要严惩。”

“是,陛下。”

在制定了金银币制之后,宁渝针对新币铸造和旧币也下达了命令,首先就是过去设局铸钱的省份,不得再另行自行铸钱,一应铸钱全部出自于财政部与中央银行,至于所有现用各种旧模,应一律即行停废,彻底从源头卡死。

此外,铸币厂每次铸造的大楚金银铜币,均须呈送财政部登记造册,并由财政部随时遵派要员前往稽查,在通过了财政部的稽查之后,才会统一送到中央银行进行发行。

根据恩斯特的币制规划,纸钞在目前还不能作为真正的流通货币,因为还不具备大规模投放的条件,只有在新式金银铜币彻底取代了市面上的其他流通货币,才能考虑作为一种补充,由中央银行进行发行。

针对这一点,宁渝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毕竟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能够先统一币制,将金银铜币变成主流铜币,本身已经很困难,若是在这个阶段推出纸币,反倒会影响人们的信心。

至于铸币本身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铸币机器本身,还有材质配比等方面的问题。

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国的造币技术依然是传统的母钱翻砂工艺,主要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用锡块或其他材质,由人工按预先设计好的钱币形制,以及书写好的钱文雕凿出钱样,即母钱。

在有了母钱之后,就开始利用母钱制作泥范,然后用取出雕母,在面范和背范上开出浇口、直浇道和分浇道,接着依次将制作好的面范和背范合箱,用绳捆定,再逐箱进行浇铸溶好的铜水,等到冷却后,就开箱取出铸好的母钱,进行打磨整理。

该工艺从隋唐流行至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是让宁渝比较郁闷的事情,因为这没有什么更好的改进趋势,但是已经不能满足与眼下的铸钱需求了。

而根据恩斯特介绍,欧洲目前都是机器制币,主要有两种制币方式,一种是冲压,一种是碾压。

所谓的冲压制币,就是通过一种螺旋压制机,用来代替传统的锤制工艺。这种机器其实也就是人力扭动机器上方的螺杆,让一个模具降下来撞击安放了币坯的另一面模具,从而实现制币,但是这种制币方式依然需要大量人力,因此目前并不算流行。

眼下的欧洲,更流行碾压制币的方式,也就是将模具雕刻在两个平行的圆柱形滚轴上,然后利用滚轴将条形币坯碾压成型,再将碾压完成的图形从条形币坯上切割下来,通过这种工艺可以大大加快了铸币的速度,碾压形成的图案也更加清晰均匀,钱币看上去也就更加精美了。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优势,现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在使用这种技术,像造型精美的大型泰勒银币就是用这种方式铸造的。后来为了更好的发展这种技术,还通过水轮机来驱动碾压,从而提高产量。

当然,这种技术也不是完全没有劣势,主要是因为它是通过两个滚筒碾压出来的,铸造的钱币容易出现一些弯曲,此外,两个滚筒间的同步率必须严丝合缝,如果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压印的图案错位。

“陛下,以当下的造币技术而言,臣更建议选择使用水力碾压造币的方式,能够快速大量实现造币。”恩斯特轻声道,对于眼下的宁楚而言,急需在短时间内造出大批量的新式货币,以便于完成旧式铜钱的退场。

可是,对于宁渝而言,这并非是最好的措施,他缓缓摇摇头,轻声道:“恩斯特,眼下蒸汽机的研发十分迅速,已经进入最后调整阶段,到时候如果将蒸汽机应用到冲压制币技术上,是否可行?”

“蒸汽机!”

恩斯特眼睛一亮,他很快就明白了宁渝的意思,连声道:“陛下,您简直就是个天才!眼下冲压制币效率纯粹是因为人工的缘故,若是能够用上蒸汽机,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大批量制币,而且冲压出来的钱币是不会出现弯曲的问题,错印率也会大大降低!”

宁渝脸上带着一丝微笑,这就是蒸汽机的魔力,只要能够利用起来,它能够给很多行业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有了蒸汽机,才有了工业时代的一切!

特别是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通过蒸汽机冲压制成的货币,是传统的铸造技术所无法伪造的,可以说只要用这种工艺制造的钱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不需要担心会有人进行伪造,可以有效防止伪币在市面上横行。

在这一系列都定下来之后,新的币制经由皇帝的诏书,通过内阁向全天下颁布。当然由于制作时间问题,正式发行日定在了下半年的七月初一,到时候任何人都可以持有铜币、银两、黄金等前往兑换。

当然这一次的改币行为说起来也很正常,因为任何一个皇帝在登基之初,就要开始铸造自己年号的新币,像宁渝这样拖到了第二年的着实不多,因此这件事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真正引起波澜的,除了新式的金银铜币的颁布,还有几条法规,其中一条是金银管制条例,即在标准金银铜货币发行后,日常交易中不可直接使用金银进行买卖,而是需要通过去银行兑换成货币,才能实现交易,其兑换比例为一两白银兑换一元银币,一两黄金兑换一元金币,其中兑换比例随金银比较浮动。

其次便是传统的方孔铜钱,在新币发行后一年内需要前往兑换新式货币,其中十二文铜钱可兑换一元铜元,一千二百文铜钱可兑换一元银元,一枚银元可兑换一百枚铜元。一年时间到期后,传统方孔铜钱彻底退出市场。

对于这一条,很多人虽然感觉怪怪的,但是也没有太过于反对,因为在他们的生活当中,银两使用起来很麻烦,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兑换反而会比较简单,至于其他的还没有什么想法,毕竟新式货币还有很久才会发行。

.......

四月份的京城,天气阴沉不定,就如同人心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与此同时,在直隶和山东却开始流传着一则谣言,即雍正皇帝继位不正,当初康熙皇帝在临行前,其实是嘱意将大位传给十四阿哥允禵,可是却被老四暗中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以此谋取了大位。

谣言传得是有鼻子有言,甚至连当时参与的哪些人都说出来,什么隆科多擎天保驾,什么张廷玉修改遗诏......这些东西在真正知情人眼里,自然是不值得一提的笑话,可是在民间却有相当大的可信度。

实际上这还是康熙年间夺嫡之乱的后遗症,几个皇子明争暗斗,却是把明面上的遮羞布都给掀了,因此哪怕雍正是堂堂正正继位,却依然有很多质疑,以至于这种阴谋论大行其道。

当人人都以为,自己知道的才是真相时,结果往往会变得更加可笑而可悲。

若是放在过往,这些谣言自然不会对雍正有什么影响,可是眼下随着雍正的开垦满洲令和削除八旗铁杆庄稼,以及摊丁入亩等措施的铺开,却成为了许多有心人实实在在攻击雍正的工具,他们冀图于抹黑雍正得位不正,以此否定雍正的一切。

“嘿嘿,哥几个你们得明白,他老四得位不正!为了当这个皇上,他害死了咱们旗下多少人,如今更是已经入魔了,说是为了跟南边斗,可实际上都把刀子都用到咱们旗人爷们身上了!”

几名穿着不俗的汉子,此时正围坐在一起,说话是一名脸上带疤的汉子,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如今他老四还要把咱们都赶回满洲去,好让他坐稳这个位子,这是在削除我八旗在关内的根基!”

“就是,前面招收了那么多汉人进八旗,眼下又让咱们这些真正的八旗回满洲,他老四打的是什么主意,真当我们旗人看不出来?”

“哼!他也着实小觑了天下英雄!”

旁边的汉子们纷纷鼓噪起来,他们原本都是京营八旗里的骨血,可以说打出生开始就在这京城里,都是享受惯了的主,如今不光不能享受了,还被人一纸诏书打发回满洲,这让他们心里岂能服气?

脸上带疤的汉子眼见得众人群情汹汹,当下便低声道:“几位兄弟,你们得明白,这天下原本是咱们大将军王的!可是他老四欺大将军王当时还在外带兵,将遗诏给改了,否则有他什么事?”

一说到这个,更是引起众人的一片唉声叹气,也不乏有人愤怒不已。

“若是大将军王当了皇帝,咱们八旗怎么会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罪?他老人家是最懂咱们八旗的心了,这天下就是让老四这种人给嚯嚯了!”

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八十七章 得加钱第一百五十章 伤亡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业第一百零六章 游击战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视制度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扫干净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八十五章 战前第五百八十一章 颠覆俄罗斯帝国第两百八十章 兵围江宁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国之道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一百三十七章 触目惊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旧碰撞第五百七十七章 进军星星峡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七十二章 扩军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政改革第三百一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来使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国的余晖第五百五十五章 战前准备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还没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敌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二百九十七章 离心离德第七十三章 再见崔姒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兰阅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别执行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让领土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战桐城(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战起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与败第二章 奴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五百六十八章 战漠北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对刺刀第三十三章 后患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二十章 汇通钱庄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还有六十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祯第三百六十四章 陈采薇有喜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亲征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风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层第六十四章 战起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绿营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来个大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康熙(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长枫岭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战桐城(中)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零八章 摊丁入亩第二百六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二章 奴才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决战之死中求活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战练潭镇(七)第二章 奴才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师大战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三百六十章 咱们中计了第七十章 震动天下第四百九十九章 黄河清,圣人出第二百五十四章 岳钟琪的野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决战之大战宁锦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占江宁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梦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三十八章 资本力量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宁危局?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十六章 密谋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战,我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