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 远交近攻

《飞刀史评杂论》书友群:66517937(1群)53649265(2群)68995168(3群)83724298(聊天群)

为了您更方便的阅读飞刀史评杂论最新章节,请记住我们的地址: 手机请登录:

秦昭王时期,魏冉凭借拥立昭王的功劳以及与昭王的舅甥关系,深受宣太后宠信,对内独揽大权,总领国政,一生四任秦相,且党羽众多;对外力主向东扩张,利用积极灵活的外交手段,配合正面作战的秦军,屡次击败山东诸国。昭王十四年,白起率领秦军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二十三年,秦国参加燕与三晋结成的合纵同盟,举兵伐齐,大破齐军,几乎灭亡齐国。二十七年,秦军进攻赵国,占领代地光狼城。二十八年,白起攻楚,拔鄢等数城。次年,拔楚都郢,秦国于此设置南郡,楚国被迫东徙都于陈。期间魏冉多有谋划,可谓战绩卓著,威震诸侯,因功被封为穰侯。然而,在击败齐、楚两大强敌后,魏冉醉心于玩弄权术,假借秦国武力专注于进攻齐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跨韩、魏而远征,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此时,一位来自于魏国的说客改变了这一切。这名说客名叫范睢,魏国人,自幼博学机敏,多谋善辩,曾欲求仕魏王,但因家贫无资,只得委身于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后因跟从须贾使齐,被诬通齐卖魏的罪名,险些丧命,幸好得郑安平相助,易名“张禄”,暗地里跟随秦使王稽入秦拜见昭王。召见之时,范睢首先为秦昭王分析了秦国所面临的形势。其认为:秦国四周均有要塞可守,北有甘泉、谷口可守,南有泾、渭二水为限,右兼陇西、巴蜀,左据函谷、崤山,秦军锐士已有百万,战车千乘,百姓淳朴而勇于为国奋战,局势有利时,可出关征讨,形势不利时,则可守关拒敌。秦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勇猛善战的军队,完全有能力去控御山东诸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但是,秦国至今还偏居西隅,霸业未成,实在让人痛心,究其原因就在于秦国战略上的失误。秦相魏冉派军越过韩、魏攻打齐国,这是大大的失策,派出军队少,不足以给齐国造成损失;派出军队多,千里供给,则有损于秦国。如果打算尽量少派秦军,而尽可能让韩、魏出兵拼死攻打齐国,这样实际上只是一厢情愿,于情于理都是讲不通的,只能造成同盟的背离,一旦盟国间关系出现裂痕,越过韩、魏攻打齐国的行为将变得更加危险,非但不能为秦开疆辟土,甚至可能丧师辱国。当今天下,韩、魏两国居于中原腹地,是为天下的门户,秦国东扩必由于此。秦国若想称雄诸侯,以往奉行的传统“连横”政策足以,但若想进取天下,该策略就显得重点不明、力不从心,因此秦国应该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即对距离秦国远的国家,进行拉拢结交,而对距离秦国近的国家,则集中力量去攻击削弱它。如此一来,就可以达到“得寸则王之寸,得尺则王之尺”的效果。同时,范睢为昭王规划出实施“远交近攻”战略的具体步骤:先结合利诱与威慑两大手段,亲附控制韩、魏,借以威服楚、赵,从而迫使齐国亲秦,然后回过头来再消灭韩、魏。如此由近及远,得一城是一城,得一地是一地,逐步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逐步兼并天下。秦昭王对范睢的论断大为佩服,拜其为客卿,共同谋划用兵攻战之事,并且调整国家战略,将韩、魏两国作为秦国东扩的重点。昭王三十九年,昭王用范睢谋,派兵伐魏,攻占怀。两年后,又攻占邢丘。昭王四十二年,范睢又为昭王谋划攻打韩国,首先攻占地处韩国咽喉地带的荥阳重镇,将韩断为三截,陷其处于危亡之中,不得不听命于秦。经过一系列征战,秦国国势越发强盛,山东各国无不畏惧。

范睢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极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绝非寻常说客所能比拟。他深深地知道,造成秦国战略混乱的罪魁祸首正是“权臣太重,假借君权,谋取私利”。法家学派非常注重政治领域中的“法”、“术”、“势”三大要素,认为此三者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基石所在。“法”指法制,即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术”指权术,即国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对抗政敌,以保持自身的权位;“势”指权威,即国君要汇集权力于一身,具有绝对的威信,才能驾驭臣下,统领万民。而这里的“法”是治国的基石,“术”是变通的手段,“势”则是法律最终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反观秦国,商鞅之法已经代表了战国法典的最高水平,秦国因此受益颇多,秦王数代具是明君,权术变通均合乎时宜,此时所缺少的正是君主驾驭群臣、君临天下的权威。故而,范睢根据秦国“枝繁干弱”的缺点,又为昭王献上“削枝固干”之策,逐步剥夺亲贵手中大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王的统治地位。秦昭王对此非常赞同,并于四十一年收回穰侯的相印,强令其回封地养老,遂拜范睢为丞相,封为应侯。接着又将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等权臣贵族逐到关外,同时把宣太后安置于深宫,不准再干预朝政。通过这些变革,消除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于以秦昭王为首的中央手中,秦国政权更加稳固。

范睢入秦之后所献两策,立足根本,意味深长。“削枝固干”着眼于秦国内部,削弱权臣实力,加强君主制中央集权,为秦国最终结束诸侯纷争、完成华夏统一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证。“远交近攻”则着眼于列国形势,主张“文武并用,分化诸侯,由近及远,逐个蚕食”,不仅为秦国击破六国、横扫天下指明了方向,而且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政治势力进行多极斗争的重要策略之一,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正如元代吴师道在《战国策校注》中所讲:“秦卒用此术破诸侯,并天下。”

第一 序言第七 襦葛之战第六 商君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二 秦颂第十五 易经第十六 骊姬乱晋第八 后记第十四 周敦颐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九 桓公得位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十一 长勺之战第二十 后记第七 士人之望第十 管仲相齐第六 商君第二十二 后记第二三 国志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三 荀子第二十二 赵盾弑主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四 老子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十四 泓水之战第二十七 刘备入川第二十三 赤壁鏖战第三十二 后记第十一 纵横天下第十 吴子第十八 长平大战第十四 形格势禁第一 序第三 沙丘变乱第七 取舍第四 大泽狂飙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十 后记解空第十五 东方剧变第二十六 西定关中第十七 远交近攻第十五 心战井陉第一 孔子第四 谋形解空第十二 南举巴蜀第二三 国志第十四 周敦颐第十三 奔袭大梁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九 兖州危机第十八 吕氏春秋第十八三 置晋君第四 谋形第二十四 蒋干盗书第二三 国志第二十五 弭兵之会第二十九 南服越人第三十四 后记第一 孔子第十三 车通三川解空第十 管仲相齐第二十八 进取汉中第二十三 略第二 庙算第十八 官渡之战四第二 帝国斜阳第十四 父子双雄第六三 家分晋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二十 后记第二 庙算第十 汉中对策第五 独霸西戎第三十四 后记第十 汉中对策第十八 长平大战第二十一 函谷封尸第二 帝国斜阳第十六 不战定燕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二十五 暂借荆州第十五 官渡之战一第一 孔子第四 掘地见母第十五 易经第十三 病榻论相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九 孙子演绎法第二十三 略第十七 官渡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