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创业维艰

经过几排相似的高大房屋,晏殊等人越走越是心惊。这些房屋里,大多都是跟刚才的地方做着同样的事情,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机器,多少人?他们看得出来,机床几乎全部是用钢铁制成,制做这些,就使用了多少钢铁?为了把生产出来的钢铁消耗掉,铁监就差用钢铁来制造房屋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到了一座大房前,杜中宵道:“诸位相公,前面制的零件,都是在这里装成蒸汽机。我们进去看一看,就知道那机器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说完,带着几人,进了这座明显比其他建筑高大的房内。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面中间是一条轨道,上面每隔一段距离摆着一台机器。这条轨道两边各站了一排工人,工人身后,又各有一条轨道,上面摆着货架,放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从进入的地方,并不能看出蒸汽机的影子。只见一个巨大的底座,是用生铁铸成,旁边的工人忙忙碌碌地向上面装着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两个人一左一右,手中拿着个本子,来回巡查。这里装好了,便一起发一声喊,推到后面。一路走下去,几乎都是如此。除了每个工位装的零部件不一样,布置几乎一样。

一路走下去,晏殊等人慢慢明白了前边看过的地方在做什么。那是生产零部件的地方,最后会运到这里,一件一件装到底座上,最后成为完整的机器。

这是流水线,绵延将近一里,到了最后,从那边出去的就是完整的蒸汽机。

杜中宵刚开始并不想做流水线。起码的常识,流水线虽然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但投资巨大,生产的产品型号单一,仅适用于产量巨大的产品。蒸汽机现在并没有成熟,后续修改会有很多,现在建流水线难免会有巨大的浪费。但另一个现实,是流水线需要的机械设备由于功能单一,结构简单许多。现在铁监的机械生产,就是建立在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生产工具上,流水线是不得已的办法。

如果在平时,这里远没有这样热闹,大部分的工人都被抽去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四位知州来,铁监攒了些日子的零部件,满负荷生产,给他们看一看。现在生产的也不是火车用的蒸汽机,而是小型的铁监使用的型号。火车用的蒸汽机复杂得多,多少日子才能凑够一台的零件。

快要走到尽头,看着铁轨上一大排机器,晏殊问道:“运判,似这般一年能产出来多少台?”

杜中宵道:“回相公,如若不停,一日五个时辰可出二十台。”

柳植奇怪地问道:“为何只做五个时辰?我看你这里,工人轮换,昼夜不停也可。”

杜中宵道:“相公,只要有人自然可以,但是到了晚上,没有灯啊。”

在工厂里面,油灯的亮度是不够的,晚上必须停工。杜中宵也记得几种亮度特别高的灯,什么煤气灯、电石灯、乙炔灯,可惜废了好多精力,一种都没有制造出来。

欧阳修道:“一日二十台,已经不少了,一年就要六七百台呢。铁铺的路,能走多少台车!”

听了这话,杜中宵不好意思地道:“相公,这些机器不是用在火车上的,是铁监使用的。若是拉火车的车头,一天一台也有些勉强,一年只能做一两百台。”

欧阳修听了,问道:“这样难做吗?我看你这里,不知多少人多少机器做这件事情。如果一年只有一两百台,那一台要卖多少钱?”

杜中宵道:“若是火车,差不多要十万贯。其他的就便宜,从三五百贯到两三万贯不等。”

这个数目报出来,四位知州面面相觑,好一会不说话。他们在铁监里走了一圈,知道这东西必然便宜不了,但却没想到会这么贵。以火车论,一年一两百台,就一两千万贯了。朝廷一年税赋才多少?田税商税什么都算上,也不过几千万贯。这还只是铁监产品的一部分,所有产品一年要赚多少钱?

看了众人表情,杜中宵笑道:“这是按产出来的货物都能卖出去算的,实际哪里有可能?现在铁监生产的货物,卖出去的十不足一,赚的钱除了本钱,就建这些东西了。近一年时间,除了把冶炼钢铁和生产这些机器的地方建起来,可以说一文钱都没有赚到。”

晏殊正容道:“运判,只要你把这里建起来,做的东西好,自然会卖出去。现在不赚钱,不表示以后不赚钱。过个两三年,铁监这里说不定真能赚出几千万贯钱来。”

杜中宵当然知道再过几年,铁监的产品能销出去,别说一两千万贯,近亿贯说不定也能赚到。但天下的钱有多少?不可能全天下的钱都到这里来。要想正常发展,全天下的经济体系都要重整。现在铁监最大的价值,是提供重工业基础。其他好卖的消费品,提供现金流让铁监运转。

十万贯贵不贵?实际不贵。一辆火车就按六千石的运力,以汴河的长度,加上路上补给休息,一日夜绰绰有余。一月九万石的单向运力,一年就有一百多万石。现在一年漕运六百万石,不过是六列火车而已。为了这六百万石漕运,沿线十几万的纤夫,许多处中转仓,还有专门的江淮发运使,许多漕船,成本高得多了。火车比水运速度快得多,中转仓并不需要,许多环节都可以减省。这个价钱还贵吗?

说到底,火车可以方便货物流通,方便交流,形成更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市场发育得越成熟,火车的价值越大,铁监这里的生产能力才能发挥出来。市场没有形成,这就是个大玩具,现在说值多少钱都是虚的。

现在铁监面临的困难,是外部市场没有打开,这些壮观的工厂,更多是自娱自乐。赚不到钱,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也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铁监给他们房子住,发着比外面零工高一点的工钱,人人都心满意足。就连那些技术工人,一个月也没有几贯钱,天天绞尽脑汁没日没夜乐呵呵的。等到发展起来,你再看,这样的待遇根本就留不住人。

潜力如此大的铁监,知监苏颂才几品官?京官中的最底层而已。等到真一年赚几千万贯了,完全不可能是这个极别,不是两制以上官员你都不好意思过来。

杜中宵的心中自有一副铁监未来的蓝图,但现在说出来,徒惹人发笑,便干脆不说。等到下年用铁路把襄州和开封府联结起来,不用自己说,人人都会认识到这里的价值。

四位知州只是被铁监的工厂震撼,对铁路的价值,却并没有什么概念。杜中宵说卖不出去,几人感叹一会,便就做罢。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急也急不来。

看着工人沿着轨道推着装好的蒸汽机离去,杜中宵道:“这里是现在铁监最值钱的地方,不过也是产出来的货物最不好卖的地方。诸位相公,我们去看看铁监产的其他东西,就不如此无趣了。”

欧阳修笑着点头:“正是,正是。这些机器只见其大,见其贵,却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自然就会无趣。其实我们到这里之前,见的铁监货不少,无一不是大有用处。”

第26章 围点打援第121章 家事第257章 偶遇第178章 富国强兵第34章 青台镇第168章 安抚第2章 脚店和酒楼第221章 贾逵出兵第77章 祸福自招第69章 打出去第46章 民乱第131章 京城来使第18章 买空卖空第11章 乱起第64章 谋划第190章 无路可退第7章 审案第32章 不许看第41章 张驰有度第243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下)第40章 模范村庄第115章 四面合围第27章 一命换一命第37章 白纸做画第76章 人心惶惶第8章 派人第209章 编制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45章 康员外的烦恼第241章 保值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48章 高朋满座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58章 暂且忍耐第140章 拒绝第218章 用尽全力第101章 各怀心事第154章 避风驿第80章 洞房花烛夜第63章 欠债还钱第23章 多调人来第138章 布置第35章 来客第144章 开拓两湖第50章 粮草第153章 外戚第211章 风雨欲来第154章 再见陶十七第90章 别有任用第52章 禁地第109章 献不献城?第90章 自去收埋第25章 地斤泽第121章 在此一举第117章 襄洛铁路第9章 培根固本第146章 谁知从前第64章 形势逆转第21章 逃出生天第209章 编制第28章 难题第42章 聚饮第142章 巧遇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67章 意外第121章 回归第162章 不如离去第30章 谁敢告他?第44章 奇兵第40章 大臣议战事第136章 再次挂帅第197章 不欢而散第269章 毙敌城外第58章 临行之言第74章 炼钢第45章 乾宁军第113章 大势所趋第167章 本是练兵第216章 三策第8章 两难第45章 邪教第163章 过蒲昌第55章 传颂天下第191章 集议第45章 时移世易第194章 截断归途第37章 白纸做画第55章 自寻烦恼第59章 重骑立功第29章 奏对第188章 风云汇聚第49章 诸多不足第28章 也是狗官第203章 给钱第2章 同年第52章 一败再败第147章 初战告捷第60章 无商不富第40章 不进则退第179章 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