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种地一条龙

从院里出来,宋祁和欧阳修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刚才看到的铁监产品。搪瓷的各种制品,是他们要卖了回去自用还有送人的,其余油灯、打火机之类,也要买几件。至于蜂窝煤炉,不知道本地没有卖的,最好从这里买几个看好的款式回去。

至于晏殊,家大业大,想的是除了炉子外,还要买制蜂窝煤的机器。炉子买了,没必要买外面的煤球。有了制煤球的机器,自己家里就可以做了。

杜中宵看看天色,对四人道:“诸位相公,这是最后一处地方了,主要是各种铁制农具。现在铁监真正要赚钱,只能靠这些货物。相公们看了,若是合意,回到本州后,可以让百姓前来购买。如果买的人家多了,送个单子来,铁监给他们送货也可以。”

柳植道:“我们正要看这些。前些日子修罢了路,铁监送了来做工的百姓一套农具,这些人甚是喜欢。回去以后,满州传遍,说是铁监这里制的好农具,价钱又不贵。”

一边说着,杜中宵带着众人进了最后一个大院。一进门,众人就被这里摆的琳琅满目的货物震惊了。

刚才看的日用品,其实种类不多,也就是搪瓷制品花样繁多,占了比较大的地方。这里不同,院内搭了几个棚子,棚子下面,小件的产品摆在货架上,大件的则摆在地上,整整齐齐。

一路看过去,从钢针、铁钉这些小件,到菜刀、斧头、钢锯等等,接着就是一整套木工工具。再后面,就是前面发过的镰刀、锄头、铁锨和镢头,之后是铁锅之类杂七杂八的铁器。

柳植对晏殊道:“相公,莫看这些铁器不起眼,却是十分好用,于百姓有大用处。”

晏殊连连点头,他也听手下的官员说过,铁监产的这些比以前的好用多了。特别是铁锨和镢头,有那没有耕牛的人家,用来翻地,也便利得很。地方开沟治渠,方便许多。

到下一个棚了,便是整套的农具。

从翻地的耕犁开始,分成几个型号,摆在地上。紧跟着的就是整地平地的耘耙,接下来的就是播种的耧车。铁监制的耧车与外面的不同,带有轮子,种箱有槽轮,是由轮子带动转起来主动下种,而不是平常的靠着种子重力下种。槽轮的长短可调,由此控制播种量。

几人没见过这种耧车,问过了杜中宵用法,欧阳修一时兴起,双手扶住耧车,口中道:“若是有牛或马拉着,调得好了,我一样可以种地,不下于老农。”

众人一起大笑。耧车改成这个样子,其实跟后世的播种机差不多了,大部分作物都可播种。

跟在后面,则是中耕、培土之类的机器。杜中宵按着印象中的旋耕机,一根轴上装了几个刀片,用牛或马拉着,在田间行进。动力轮带动旋转,实现松土锄草功能。本来怕动力不够,试了几次,只要调得浅一些,其实可行。刀片堪堪打碎土表皮,比人力用锄头的效果差一些,但效率却快了很多。

农是天下根本,劝农是地方官重要工作,即使是晏殊和宋祁,对这些也并不陌生。每到春耕秋收时节,州官县官本就要到田间地头,观看农民劳作,举行仪式。

这个小旋耕机让四人觉得新奇不已,纷纷试着转动,看刀片在地上打起尘土来。种田最费劳动力的环节,就是田间管理和收获。这两个环节解决了,不只是农民劳动强度降低,还可以多耕种土地。

小旋耕机的后面,是水车,就是营田务已经使用的那种。用畜力带动,把水从井中汲出来,到了井口进入管口。有了这样的水车,才能在远离河流的地方,保证灌溉。

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气氛活泼多了。四位知州这么有耐心参观铁监,打的就是农具的主意。能够给治下百姓买到好用便宜的农具,可是一项德政。

小旋耕机的后面,自然是收获机械。排在铡刀前面的,是一台奇怪的机器。前面两个大铁轮,轮子中间一排锯齿,齿非常大,好似猛兽的獠牙一般。紧挨锯齿的是一左一右两个小轮,后面伸出两个长把。

看这机器怪异,从来没有见过,宋祁问道:“运判,这是做什么的?看摆在这里,应该是收获粮食的。看前面有锯,莫非还能割稻麦?”

杜中宵点头:“不错,这就是用来割稻麦的,可比用镰刀快得多了。”

几人听了感到有趣,围着道:“这东西怎么割稻麦?运判说一说。”

杜中宵上前,指着前面的一个铁轮道:“用牛或马拉着走,这个大铁轮转起来,便带着这一排割刀来回摆动,便如剪刀一般。前面的稻麦,便就被割倒,铺在上面。上面这一条会转,把铺着的稻麦送到一边去。后面跟着人,只要把割倒的稻麦打捆即可。”

欧阳修听了笑道:“如此神奇!世上原来还有这种割稻麦的法子。若是用了这机器,一个人岂不是可以割许多亩?收获时节,刮风下雨极易糟蹋粮食,这便好了许多。只是看着怪异,不知能不能用。”

杜中宵道:“这是今年新制出来的,只是用去年的麦秆和稻草试过,并没有下地。”

这是杜中宵突发奇想,按照记忆中收割机的样子,制了割刀出来,做成这样一台收割机。高碳钢淬火之后,是制割刀的合格钢材,铆在刀杆上,旁边用偏心轮把转动变成往复运动,就制成了简易割台。杜中宵拿不准的是,用牛马带动的动力轮,能不能使割刀顺利工作。季节不对,没法下地实验,只能让人找了麦秆稻草来,重新栽到地里,一点点试得合适。专等麦收时节,到附近的田里,试着割麦。

如果这收割机成了,农活最重要的瓶颈便就解决了。能用收割机,不只是提高效率,多种地,还能在最关键的双抢时节,尽快把粮食收获,从而种下一季作物。缩短了收获时间,稻麦轮作的地域就可以大大向北推进。现在稻麦轮作主要集中在两浙两淮,是因为那里比较温暖,水稻收获和小麦播种的时间相对较长,收获播种两不耽误。时间缩短,中原很多本来赶不及的地区,也可以一年两季了。

杜中宵并不知道,历史上收割机就是从马拉开始的,结构基本如此。他只是把印象中的收割机尽量简化,做成了这个样子,反着推回去,回到了收割机最开始时的样子。蒸汽机带起工业革命,从而促进了钢铁工业大发展。反哺回农业,大量的农业机械都是在蒸汽时代出现了雏形。

一个小旋耕机,一个马拉的收割机,让四位知州非常兴奋。本来他们想从铁监买的农具,不过是锄镰锨之类,却不想还有这种稀奇东西。如果用得好了,天下农人都受益。

收获了自然就是铡切,把麦穗跟麦秆分开,可以省却无数力气。铁监制的铡刀,看着寒光凛凛,有些吓人。整个刀片都是钢铁,可不像有些地方木头包个铁片那样寒酸。

跟在后面的,是水稻打谷机。人力蹬踏,带动一个大木斗里的铁齿旋转,把伸进去的稻禾上的谷粒脱出来。下面还有一个风机,把碎草吹到一边,稻谷落到下面的器皿里。

现在打谷,同样是这样一个斗,用人力摔打,而后借助风力清选。这里用铁齿代替摔打,明显省力了许多。更特别的是下面的风机,几个叶片旋转,吹出风来,极是方便。

这是铁监高炉鼓风用蒸汽机的副产品。不用蒸所机,杜中宵也想不起旋转的风机,用人力的时候还是用的风箱。用蒸汽机,自然是这叶片旋转的风机更合适。这思路一开,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

打谷机的后面,是碾米机。这时候的米多是舂出来的,或用水力,或用人力,随吃随舂,其实很方便。谷子可以长时间保存,米则不可以,对于家庭来说,这机器其实没什么用处。但铁监人口众多,食堂靠人力舂米过于烦琐,便制了这机器出来。同样是靠人脚蹬,用一组铁辊碾米。这机器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军中可以携带,大米做军粮方便多了。

依杜中宵的想法,还要制出小麦脱粒机来。可惜按着印象中的结构,试验了多次,总不成功。哪怕是铡了之后,只从麦穗上的脱粒,漏脱的也是极多,根本不能使用。或许要等以后,做出大型用蒸汽机带动的来,一次一次复脱,才可以使用。

这里展示的农具,从耕种到收获,包括田间管理,一应俱全。如果有员外愿意下本钱,把这里的机器买一套回去,就可以建处农场。实际上铁监就用这些农具,在附近建了一处两千多亩的实验农场,专门试验各种农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应改进。对于铁监来说,很长时间要靠这些赚钱。

从头到尾看完,四位知州站在中间,看着棚子里整整齐齐的农具,一时说不出话来。

第134章 惧其不来第16章 好大的雪第37章 接待第76章 天生神将第157章 不可松懈第164章 商量第62章 心累第17章 出战第19章 走访民间第113章 迎接第18章 给你放个烟花吧第103章 杖毙第68章 入城阅兵第153章 穷途末路第16章 布置第37章 钱的问题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15章 国之重器第27章 善后第34章 大势第29章 夜战第59章 巧遇第87章 轨道第196章 专卖店和储蓄所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1章 垦田第130章 交接第151章 进城第85章 幽州是灾区第21章 契丹来客第54章 炮轰甘州第70章 试炮第68章 有好酒第39章 古矿洞第159章 琳琅满目第195章 毕昇后人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153章 鬼谷口第221章 朝廷来人第61章 力敌第148章 杨家将第243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下)第34章 面比肉贵第101章 好心第107章 大同府第64章 形势逆转第68章 有好酒第26章 突发大案第176章 占领高昌第191章 合围第21章 逃出生天第163章 夜议第129章 产业规划第210章 韩琦到来第168章 使节第117章 无路可逃第7章 御史台案第181章 开店第152章 诸事皆难第36章 帅司所在第51章 各有封赏第149章 农事第17章 通判要来了第16章 好大的雪第22章 难题第80章 柳暗花明第107章 我有什么办法?第243章 百炼钢化绕指柔(下)第189章 被围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216章 三策第139章 没有道理第205章 抓人第178章 进攻焉耆第119章 故人蒙难第198章 定期储蓄第135章 准备出击第112章 对牛弹琴第198章 内部复杂第257章 偶遇第26章 围堵第21章 员外请客第89章 赚钱第一第68章 入城阅兵第115章 出乎意料第120章 谨慎为上第84章 实在听不懂第180章 奇人第144章 开拓两湖第136章 坚守原地第70章 商场开业第174章 大炮主义第47章 随你喜欢第2章 脚店和酒楼第64章 不吓你们第90章 十三郎第76章 偏头寨第10章 马大官人第41章 差强人意第49章 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