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

原来一直安安静静的沈应奎,说道:“诸位,现在太子殿下的确是站在我们的敌对一面,不过我们又如何保证北海王殿下登上了皇位,就不会对我们的钱财,予取予求呢?”

“应该不会吧?北海王殿下对我们这些商贾一直多有照顾,而且还为我们开办了议会……”这人说道后来,也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下去了,既然如今太子随随便便派一个狱吏出身的汪文言就能够将议会查封,那么朱由崧的手段何其厉害,查封议会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沈应奎看了看四周,对于他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所有的人都有些愁眉苦脸的,可见对于这个问题,他们也是深有感触,沈应奎趁热打铁,说道:“诸位,大明商人此时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因为农业机械的运用,让农田上需要的人口迅速减少,而大明的人口却不会因为需要的人口减少,而自己减少,大明人口会迅速增加,而且还会越涨越快,离开土地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口则会促进我们工商业发展,而我们则在利用这些人口创造财富,实际上朝廷也需要我们承担这些人口,正是因为这些事情,北海王殿下才会召开议会,给我们赋予权力,不过这种权利并不牢固,这是别人送给我们的,如果北海王殿下愿意的话,随时可以收回去,就算是北海王殿下开明,愿意一直让我们把持着朝政,那么等北海王殿下百年之后呢,谁能保证不会人亡政息,张居正的例子可就在前面摆着呢!”

沈应奎一语惊四座,沈应奎的话让周围的人都有些不自在,商贾成为那些官僚的奶牛,想什么时候挤,就是什么时候挤,到现在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千年了,秦汉有吕不韦被逐,大明有沈万三被诛,这可都是因富而招祸的例子。

张维贤和朱纯臣这些有着爵位的人自然不担心,他们原本就是大明王朝的高层家族,不过在座的其他人都是商人出身,虽然有些官方背景,不过朝中风云变幻,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靠山是为自己遮风挡雨,还是招灾惹祸。

几个人被沈应奎的话吸引,不由自主地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沈应奎拳头狠狠地砸在桌面上,说道:“既然王爷已经将权力给了我们,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牢牢抓住,而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在众人深思的时候,王博突然插嘴:“沈先生,如果我没记错,你一向是支持北海王爷的,而且听说沈先生与王爷面前的红人邵杰颇有联系!”

“这有什么关系吗?邵杰是我的晚辈亲戚,不过在此时我们都要万贯家业,都想保住这些家业留给后代,这上面,我们的利益和追求都是一致的,王博王贤侄,我说的没错吧!”沈应奎连忙说道。

王博点了点头,笑道:“沈先生说的是!请继续吧!”

沈应奎说道:“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时机,如今太子和北海王双方对峙,而我们手里除了钱还有米面粮食、丝缎毛呢,这样我们可以给军队提供军需补给,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钢铁,还有打造火枪火炮的工厂,这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如果我们投靠北海王爷,那么北海王就能够顺利地击败太子,如果我们投靠太子,太子则有可能扭转乾坤,原本最好的选择是太子,毕竟太子如今处于弱势,他如果跟我们好好谈判,扩大议会权力,宣昭保证我们的权力,我们应该帮助太子,来抵挡北海王,不过此时既然太子选择了汪文言这些小人一般的官僚,我们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沈先生,你也说了,王爷如今兵强马壮,而且在北海他也有自己生产枪炮和军需的工场,王爷好像没什么需要我们的地方!”一个傻愣愣的商人不禁问道,傻傻的样子让人怀疑他是怎么在商场上混到这种地步的。

“问得好!”沈应奎正待回答,却发现王博笑而不语,似乎智珠在握,便说道:“王贤侄,似乎是早已经知道,不如就让王贤侄来说!”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都看向了王博,这段日子以来王博已经开始代替他父亲王乔行使王家大权,而且凡事都做得井井有条,这让众人都不禁感叹王乔后继有人,此时王博也不谦让,径直说道:“王爷的确是不需要我们靠向他,但是他需要我们远离太子,如果我们支持太子,他就算是想要打赢这场仗,恐怕也得花费个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弄不好还会弄成分裂的局面,这是王爷不可能承受的!”

“虽然有些威胁的意思,不过如今王爷恐怕还真得同意我们的要求!至于人选,王贤侄,你看这次究竟是谁去为好?”

王博笑道:“还是我去吧,这里我的年纪最小,有事晚辈服其劳!”

王博此举自然是博得了众人的满意,就算是原本跟他一直不对付的陈家玉也不得不出来赞许几句,毕竟王博这是要去对抗真正有枪有炮的北海王爷,北海王年纪虽小,不过这些日子他做出来的事情,恐怕就算是开国皇帝也不过如此。

沈应奎此时却说道:“诸位,你们别光想着偷懒了,我们也该想想,跟王爷详谈,应该提什么样的条件……”

……

从运河乘船南下,至滨州段转乘火车,不过一天的功夫就来到了济南府,京营的驻地就在济南城西郊,旁边竖着一根标杆上面写着“军营驻地,闲人免进”,而在一座牌坊样的建筑前面,则是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

“好像是很吓人的样子啊,少爷!”身边跟着的小厮,都被这个军营肃杀的气氛给吓了一跳,有些畏葸不前,王博索性让他等在这里,自己上前询问。

“两位是京营将士吧?”王博拱手问道。

那两名士兵抬头行了一个标准军礼,说道:“是的,请问你有什么事情?”

王博说道:“如今北海王爷是不是就在这里,我想见一见他!哦,我是江南商会的王会长的儿子,我叫王博,这次是代表了江南商会和北方的英国公、成国公以及乔文秀乔先生都诸位商界贤达,前来与王爷议事!”

“好的,请您稍等!我去通报一下!”说完,一个士兵仍然保持着持枪肃立的姿势,另外一个人则已经转身跑了进去,这让王博有些意外,原本来到军营,他就准备了一些金豆子,毕竟如今银票已经让汪文言弄得没办法兑现了,只有这种真金白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没想到这些士兵看起来虽然肃杀,待人接物却十分的有礼,甚至是有几分书卷气,这倒是让他感到了朱由崧治军的不同之处,难不成王爷是把军队搞成私塾了?

不一会儿,先前进去的那个士兵便跑了回来,将王博带到了接待室,并且有勤务兵为王博倒上了茶水,虽然是些茶砖掰下来泡成的茶水,喝一口,就满嘴苦涩的茶叶碎屑。

此时一个高大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撩起后摆坐在藤椅上,笑道:“王先生,军营当中一切从简,这茶叶是有些怠慢了,还请原谅则个!”

“您是……”王博看着那年轻人不禁有些不太确定,他的确是没怎见近距离地看到过朱由崧,而朱由崧这些日子成长的也有些太快了,因此认不出来也是正常。

朱由崧笑道:“王先生,你不是刚刚还想找我吗?怎么我来了反而认不出来了?是不是有些叶公好龙的意思?”

王博也没想到朱由崧会这样直接进来见他,而不是让他去觐见,这不禁令他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朱由崧连忙摆了摆手,说道:“王先生,有什么事情,我们就这样说,别拘束,我原本就不喜欢这些动不动就跪拜的礼节!”

王博苦笑道:“王爷平易近人,王某却有些如坐针毡了!”

朱由崧笑道:“习惯了就好,客套话也不多说了,王先生这次来军营,究竟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谈?”

王博也点了点头,说道:“王爷,这次北京城里的太子殿下,倒行逆施,他居然把银行和交易所都查抄了,而我们想要驳回他的做法,却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连议会也查封了,这让江南商会和北方银行的几位股东都损失惨重,所以我们准备全力支持王爷,只要王爷能够答应我们一个小小的要求!”

“什么要求?”若是普通的皇室人员,必然会勃然大怒,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求百姓无条件的臣服于他们,服从他们的命令,什么时候臣子居然敢对他们提要求,不过朱由崧却对这种事情看得十分正常,政治原本就是交易和妥协的过程,既然人家支持自己,那么有所要求也是十分正当的。

王博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们的要求有两个,第一我们需要议会的权力扩大,我们需要的权力扩大是在三个方面,第一从法律上确定议会可以审议驳回内阁提案,第二,内阁每年都需要向议会报出自己的财政结算和财政预算,我们要明白我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了,毕竟我们是为朝廷纳税的人,我们有理由知道这些钱有没有被那些官员贪墨挪用!第三,我们需要弹劾内阁的权力!”

“弹劾内阁?”朱由崧不动声色,心中却有些惊异,这些商人还真是够胆大的,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这可不是自己打算要走的路线,这根本就是英美的资本自由主义,而自己原本打算的是走那种王朝社会主义的路线的,如果议会的权力过大,恐怕之后福利政策的推行就会难上加难,这还真是事与愿违。

朱由崧说道:“弹劾内阁?罢免内阁,那原本是帝王的权力,如今你们可是要从帝王手中夺取这个权力……这么说,如果我答应了你,皇爷爷就只能提名内阁阁员,如果你们不满意,随时能够把他们赶下来?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会答应这个条件?”

面对朱由崧咄咄逼人的发问,王博反而平静了下来,用平稳的语气道:“很简单,王爷心怀天下,王爷也有自己一套治国办法,而我们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了王爷的主张!”

朱由崧不置可否,说道:“那么第二呢?”

王博索性也豁出去了,直接说道:“我们需要确定个人财产不容侵犯的法度,个人犯罪,可以判刑斩首,不过不能抄家,当然我们也希望日后国家法律在株连方面有所改变,毕竟正是因为株连,才让太祖皇帝名声受损……”

朱由崧摇了摇头,笑道:“你们啊,你们的这些要求,我都能够答应,不过你们别忘了,你们只是想到了在大明律上面建立这种条例,却没想到法律上的条文也是可以修改的,就算是今天我答应了你们,等日后我另行找人将其改掉,你们又能奈我何?”

“有这么无赖的吗?”王博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朱由崧却道:“别以为我再跟你说笑,就算是我不会这样做,那么日后的帝王呢,他们下旨修改法律条文,岂不是再简单不过了!”

王博也不禁一惊,是他们想得太过简单了,不过王爷主动提出来究竟是什么意思?王博不禁疑惑地看着朱由崧,朱由崧却笑道:“不用怀疑,在我看来,大明朝的政治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之前大明朝的财政不足,百姓都无力赈济,实际上也是因为没有你们这些人的参与和纳税,才导致这样的,既然你们选择了纳税,那就有资格参与国家治理当中!而帝王虽然被人称为天子,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凡人,如今国家正在向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商业当中,日后甚至会达到整个大明人口的两成,三成、甚至是五成以上,而这种工业化国家的管理也越发复杂,一个人根本没办法,也没那个能耐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工业化帝国,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制度!”

王博此时也对朱由崧的思维吸引住了,只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治国方法,他虽是商人,不过已经是一个大商人,任何国家政策的改变都会对他产生莫大的影响, 因此他自然想知道朱由崧的真实想法,不禁询问道:“那应该如何,才能够做到?”

朱由崧说道:“很简单,第一设立上议院和各级法院体制,上议院由精通大明律法的老牌法官和名望学问俱佳的学者组成,由他们负责制定和修改律法,不过他们的律法修正案必须要经过下议院的审核才能予以通过,第二则是建立一个法上之法,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皇族与你们百姓签订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日后将成为我们大明存在的基础,任何法律如果违反了这个法上之法,那就等于无效!”

王博说道:“可知这都是没办法马上做成的事情!”

朱由崧微微一笑,说道:“我可以在这里就跟你签订一个契约,你应该早已经准备好脚本了吧?”

王博脸上颇为尴尬,不过仍然拿出了一份文件,朱由崧查看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只要再补充下就可以了,不过同样的我也需要你们配合我做两件事情,第一是盐政的改革,第二则是陕西的赈灾和移民,这两件事情,如果你们同意,那么一切都好说!”

若是在之前,让议会达成这两个吃力不讨好的提案,议会上肯定会让反对声淹没了,不过在此时王博却十分干脆地答应了朱由崧的要求,因为他们得到的东西,要比失去的多得多。

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之后,朱由崧马上就开始了修筑从济南到北京的铁路,只要铁路一通,所有的重装备和人员在一天之内就能够运到北京,而且可以马上投入战斗,这的确是一个好法子,而且是步步为营的方法,实际上却是在逼迫朱常洛放弃京城和皇位投降,毕竟朱由崧也不想要一个打烂了的皇城。

与此同时,朱由崧也打出来“忠君诛逆”的口号,当然他提出的忠君可不是对朱常洛而言,朱由崧发出的檄文当中,明确表明了万历皇帝消失的蹊跷,要求派遣名望清高的名士会同三法司一起查处此案。

发出檄文之后,各地的督抚和按察使布政使还在观望,不过山东、河南、山西甚至是遵化永平附近的州府地方官也都纷纷支持朱由崧的,至于其他的官员,朱由崧也并不担心,按照明朝的制度,他并不怕体制内的官员有甚么异心。

对于朱由崧的咄咄逼人,朱常洛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韩庚和汪文言抓壮丁来扩大禁卫的人数,而老百姓知道了朱由崧步步紧逼,没人愿意当这个禁卫,就算是抓到了人,也没有枪支弹药和军需补给。

商人手里有粮有布,有枪支弹药,不过就是不卖给北京城的禁卫,即使招再多的禁卫,也只能拿着木棍跟人家相斗。对此朱常洛已经无计可施,他能够做的就是趁着这段做皇帝的日子,今朝有酒今朝醉,纵情尽欢!

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结局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九章 图穷匕见(中)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十六章 马六甲条约(下)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九章 北海之变(下)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七章 议会政治(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十九章 魏进忠的往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二十章 兄弟阋于墙(中)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十九章 魏进忠的往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三章 高筑墙广积粮(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七章 新大陆第四章 九千岁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二章 风波恶第十二章 摆钟风波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长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七章 议会政治(上)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五十八章 面试与遇刺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十三章 方氏长子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四章 枢密院(上)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八章 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