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

就在朱常洛醉生梦死的时候,南京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整个大明局势的事情。

晨光微曦当中,薄雾笼罩的六朝金陵往日繁华的江边码头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随着山东和北京的局势变化,原本作为长江航运中转码头的南京,是比不上青岛天津以及松江这样的海运码头的,不过随着北方局势变化,这让南京重新焕发了青春,每天天不大亮,码头上便有无数的商船靠岸,甚至还有经过市舶司特许的荷兰人船只,到南京来进行交易,当然这也给了无数依靠码头营生过活的脚夫和装卸工机会,这些人的工钱从一天的五十文银子,直接涨到了一钱,甚至是五钱,直接涨了十倍。

然而今天,几个码头工人看到,在远处晨雾当中一艘庞大的战舰轮廓渐渐清晰起来,他们已经看到了那长长的伸出去炮管和特殊的飞剪式舰艏造型,那是最新的海王级铁甲舰早会有的特殊造型,这让那些满心欢喜想要上前揽活的码头工人有些惊疑不定,这些应该都是南海舰队的主力战舰,理应去打天津这样的南方城市在,怎么来到南京了。

跟普通百姓的惊疑相比,如今南京六部的官员,可就更加不安了,如今北京形势不明,他们南京六部的分量就大大加重了,不过南京六部的人大部分可都是东林党派的,实际上是让北京的大学党给赶出来的,他们看到北京六部和内阁都换了一茬,明显其中有蹊跷,这些人虽然表面上忧国忧民,实际上却也是心中暗喜,您看,刚刚把我们赶出北京城,你们马上就倒霉了。

不过此时朱由崧的军舰突然来到南京港,他的来意是什么?太子挟持了北京六部,难道你就要挟持南京六部?

如今的南京户部尚书正是周嘉谟,与北京六部当中,吏部为六部之首不同,南京六部户部和兵部的权威最重,户部负责征收浙赣湘鄂之地的税粮,这四地的税粮几乎占了大明朝税粮的一半,还有漕运和全国盐引勘合事务,而南京兵部下面则有49个卫所,而其他的吏部,却只是负责南京地区的官员考察,刑部工部礼部原本就不是什么实权部门。

南京户部尚书周嘉谟如今正是南京六部的为首之人,因而南京码头出现了这样一艘战舰,自然是让他们心惊肉跳,不得不齐聚在周嘉谟府中问计,不过此时周嘉谟也是什么情况都搞不清楚,又能有什么法子给他们开解,只能安慰道:“诸位不用担心,不论是谁,我们都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乱,只是懂得官场争斗的这些人,在真正的军队面前,还是显得如此的软弱,不过很快被排出去打探消息的仆人小厮就带回了消息,那小厮不过十三四岁,一张小脸红通通的,气喘如牛,想说话却也说不出来,周嘉谟连忙说道:“不要急,慢慢说!”

等那小厮平息下来,才说道:“老爷,不好了,上岸了……上岸了!”

周嘉谟骂道:“给我说清楚,什么上岸了!”

“皇上!那是皇上的仪仗!”小厮连忙说道:“我看到那码头上有六匹马拉着大马车,我听老爷说过,天子六驾,我看到了上岸的马车就是六匹马拉的,而且马车上都是明黄色的锦缎,绣着五爪神龙!”

周嘉谟脸色一变,那战舰明显是北海王的战舰,这次他居然使用天子仪仗,难道还真要逼迫他们拥他为王,在南京与太子对峙?

“出去看看!”周嘉谟等人鱼贯而出,各自坐上马车,来到中华门前,此时中华门已经聚集了大量看热闹的百姓,不过周嘉谟等人下车之后脸色就更加难看了,他们所看到的仪仗与那小厮又有所不同。

那车辂以明黄色为装饰,圆盖上镶嵌市玉园板,使用青缎幨帷,圆盘垂有镂金垂云,四周贴有三层镂金云版。幨帷用三层青缎制成,每层绣有金云龙羽纹相间。四根金青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四柱上绘有金色云龙。车门垂珠帘,四面各三。云龙宝座四周为朱栏,以金彩相间涂饰,栏内四周布有花毯。两轮各有十八根车辐,以金色镂花装饰。前有两根轴辕,两端分别饰金龙的头和尾。后树有青缎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别绣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苏。

这分明是皇帝玉辂,是皇帝的郊祀车架之一,虽然万历皇帝并不常上朝,但是大朝会的时候,就会将玉辂陈设在午门之外,因此周嘉谟等人对玉辂并不陌生,况且他们都是熟读经书之辈,这等礼仪的知识已然是熟得不得再熟的东西,而且在皇帝五辂当中,又以玉辂最为珍贵,这次朱由崧前来,居然是乘坐这种天子车驾,价值就是大逆不道。

“这些老朱家的子孙,一个比一个混账!”周嘉谟在心中不禁暗骂:“北京刚刚发生了政变,万历皇帝生死未必,太子跟这个北海王,居然一个接一个地要当皇帝,这位被海王可是还有父王在世的!”

“不知车中何人,居然敢用太子车驾!”周嘉谟等人还没等站出来,就看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站出来挡在了车驾之前喝道。

“怎么停了下来,还没到六部呢,还真有人敢挡我啊?”朱由崧从天子玉辂当中钻了出来,不过他身上只是穿了一身蟒袍,并没有穿龙袍,这让那名少年倒是放下心来,朱由崧直接坐到车沿上,道:“你是什么人?我做我的马车,关你何事?”

“在下广东南海陈子壮拜见殿下,如今殿下身为一藩王,却是用天子车驾,于理不合,还请殿下更换车驾!”陈子壮义正言辞,面对周围荷枪实弹的士兵,仍然面不改色。

这倒是让朱由崧十分欣赏此人,看了看四周,不远处就是那身穿朱红官服的周嘉谟等人,于是笑道:“原本我打算是到奉天殿再说的,不够既然人都到了,就在这里说吧!”

“周大人,邹大人,陈大人,皇上在此,为何不过来拜见?”朱由崧高声叫道。

既然被朱由崧点了出来,周嘉谟带着一干官吏来到朱由崧面前,很多人甚至怒视着朱由崧,在他们看来,朱由崧此举无疑是野心暴漏的表现,周嘉谟却平静地说道:“王爷,不知道皇上何在?难不成王爷已经登基?”

朱由崧笑道:“周大人,你也曾经做过吏部尚书,应该是见过我皇爷爷吧?”

周嘉谟点了点头,说道:“虽然皇上多年不朝,不过一些祭祀礼仪还是要参加的,下官自然加过皇上!”

朱由崧索性揭开玉辂的帷幔,将万历帝搀扶了出来,笑道:“既然周大人认得皇上,那么见到皇上为何不跪?”

“皇上?你怎么会……”面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万历皇帝,周嘉谟不禁有些手足无措。

万历帝苍老而沙哑的声音说道:“周卿,这也是天家家门不幸,当日我要废黜太子,那逆子便已经心生不忿,与辽东李如柏和阉人徐诵勾结,那徐诵原本就是通缉要犯,他却一直庇护,以至于没办法将之绳之于法,而且这次居然将京营大军调出北京,发动政变,若不是经枢密院忠良相救,恐怕也已经身陷宫中,只可惜如今北京六部和内阁诸卿都陷入逆子手中,怕只怕……”

实际上在南京担任官职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北京政治斗争失败,而来到南京担任闲职的人,很多甚至还曾经身居高位,因此认识万历帝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还有成敬、郑贵妃等人一起出面,万历帝的身份已经确认无疑。

万历帝在南京重新回到皇宫之后,南方西北等地的省份也都纷纷表示臣服,并且愿意出兵讨伐朱常洛,不过都让万历帝给驳了回去,他明白这次动荡地却是让大明朝廷的威严受损,如果让各省督抚出兵,必然会增加各地方官的权力,而且万历帝也对朱由崧训练出来的军队有信心,因此决定只用京营来收复北京。

然而朱由崧接下来要他宣下去的几道旨意却让万历帝有些疑惑,改革议会,设立宪法,这两件事情几乎是把皇帝“批朱”的权力,收到了议会当中,那身居内宫的皇帝还会有什么权力?

“崧儿,这议会的权力太大, 就不怕……”

朱由崧笑道:“皇爷爷,议会的权力并不是在一个人手中,如果议会变成了口径一致只会鼓掌的议会,那就只是个摆设,绝对不会有任何权力,况且我们皇家虽然放弃了批朱的行政权力,不过却掌握了枢密院,宪法上明确规定了,皇帝是枢密院的最高领导,枢密院各部直属于皇帝领导,这样就足够了!”

万历帝点了点头,突然笑了笑,说道:“只要将兵权握在手中,放弃批朱也没什么不可,我们不管这些行政手段了,正好百官也没办法向我头上扣帽子了,若是民间再民不聊生,那就是他们的责任了!”

朱由崧笑道:“正是如此!”

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十章 东林内部第六章 儿子军师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五十三章 围堵和分裂(下)第十九章 魏进忠的往事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第十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六十六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三)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二章 风波恶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二十九章 亲征辽东(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三十四章 进京面圣(上)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四十三章 庞保入毂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争(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击(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十章 南洋剧变(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二十一章 清荷惊变第六十九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六)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五章 枢密院(中)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二十九章 亲征辽东(上)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章 老丈人颜思齐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五十三章 倒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