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

北京城中,按照明朝老北京人的习惯,风波过后必然会有大把的人头落地,尤其是以洪武永乐两朝尤甚,日后政策虽然变得有些温和,不过若是触及叛逆的罪名,一般都会大肆株连,这次却有些不同。

在议会和内阁的组织之下,成立了以张维贤为议长的上议院和最高法院,并且制定了将司法权力从地方行政权力剥离出来的计划,而原本的下议院则由魏国公徐弘基担任。建立地方法院,自然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坐立起来,不过杨涟他们却也算是赶上了好时候,议会和内阁都决定,要让他们试验一下这种法院制度。

因为“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这些人全部都是在不公开的法庭当中接受审判,算是保留了他们的颜面,这让一些兔死狐悲的文官心中也好受了些。

等审判结果出来之后,方从哲也不得不重新来找朱由崧,向他请求特赦令,朱由崧说道:“没想到,他们最终还是都被判处了斩刑,夏允彝不过是一个热血学生,跟陈子壮当年还跟张道玄张先生辩论过,没想到连他都被判处了斩监侯!”

方从哲叹道:“那陪审团当中的人,都是北京城里各阶层的人,他们很多人,在北京混乱的那段日子都有亲人受到了伤害,他们要求法官判处斩刑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我们大明对叛逆的惩罚一向都是十分严厉!”

陪审团是朱由崧提出来的一种制度,既然选择了秘密开庭,那么其中的过程根本无法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陪审团就是必须要有的,陪审团制度虽然不算是完美,陪审团当中的很多人并不太精通法律,这就让他们的判断带有了很多私人的感**彩。比如这次,夏允彝以及很多无辜卷入“复社”的文人,他们根本不清楚其中的缘由,却仍然被判处了斩刑。

“人做错了,总要受到惩罚的,即使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之下做错,同样也要受到惩罚!”朱由崧回头从一摞文件当中抽出一张盖着玉玺的旨意,说道:“这就是特赦令,就让他们到南洋去吧,方先生你就告诉他们,南洋并不是什么蛮荒之所,那里的物产甚至要比大明还要丰富,让他们好好做事,如果能够找个由头,我可以完全赦免他们,允许他们回到大明!”

方从哲颇有些无奈,不过既然朱由崧已经下达了旨意,他就必须执行,毕竟如今朱由崧是监国,日后还可能是皇帝。朱由崧虽然大权在握,却尊重方从哲的权力,让他们完全行使行政大权,那么作为首辅也有义务维护君主的威严。

方从哲正待离开,张风府却匆匆走了进来,说道;“殿下,辽东传来紧急军情,辽东重镇抚顺被前些年见过的后金洗劫,人畜损失无数,城墙都被拆毁了!”

朱由崧眼中瞳孔一缩,“后金”这个大明朝的大敌终于露出了他的獠牙了,此时后金仍旧是努尔哈赤主政,努尔哈赤因为年轻时被李成梁羞辱,因此对汉人极度的痛恨,抚顺城既然被打破了,那么其中的汉民除了成为奴隶,就只能变成死人,这种事情在皇太极主政之后,才稍有变化,不过汉人奴隶的位置,终清一朝都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从黄台吉开始,当满人奴才的汉人可以奴役同样是汉人的百姓而已。

“方大人,特赦令就让枢密院派人送到法院去,辽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必须要做好准备,魏进忠,派人将官刘两位辅臣也请到枢密院!”

等内阁三位辅臣来到枢密院之后,朱由崧连忙请他们来到参谋部,张风府在沙盘上,仔细将他得到的军情讲述了一遍,朱由崧问道:“张风府,抚顺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当地督抚就没有反应吗?”

张风府说道:“当地巡抚李维翰也派出了总兵张承荫率一万军队前往追击,却没想到被努尔哈赤围歼,全军覆没,张承荫也死在了乱军当中!后金斩获了大量的军兵器械!”

“混账,辽东最能打的不是李成梁的李家军吗?怎么这次他们没有出兵?”官应震不禁怒道:“张承荫成军不过是一年,原本就是内阁用来牵制李家军的,李维翰怎么能让他们出兵,这次被后金打的全军覆没,辽东可在野没有听从朝廷指令的军队了!”

“李巡抚也曾经派人给李如柏下令,让他出兵,不过李如柏左右推诿,拒不执行!”

官应震怒道:“李如柏这个混账,若不是他们家养出了那个努尔哈赤,如今辽东局势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看他就是拥兵自肥,养贼自重,如今居然对朝廷大员的命令都敢不听,真是反了!”

“报,辽东祖大寿上书,要求朝廷调拨粮饷!”官应震刚刚说完,正好就有一个枢密院的工作人员前来递交文书,官应震一下子将祖大寿的上书抓了过来,打开一看,却不禁怒道:“我看李家,还真是要反了,你看肯他们说的些什么东西!”

“……后金猖獗,我等军力有限……恐山海关亦不可保……还望朝廷及监国大人早日调拨粮饷,及三十万支步枪,五百门火炮以及弹药,使我军将士可奋勇杀敌,而无后顾之忧!”

刘一燝也不禁摇摇头,说道:“李如柏狼子野心,如果真给了他,恐怕危及朝廷,我们朝廷也不过是二十万京营士兵换装了步枪,要是给了他三十万,那么他们李家岂不是要压朝廷一头,只是如果不给,李家故意保存实力,恐怕辽东局势糜烂,朝廷如果失去了辽东……”

原本大明失去辽东也无所谓,不过如今北海的农业机械开始引进,大明本土也涌现了很多制造农业机械的机械厂,毕竟如今大明朝的钢铁产量节节攀升,下降的钢铁价格,让制造这些机械也有了赚头,在加上收割机、播种机并不是什么太过复杂的机械,大明朝的这些农工巧匠只要测量一遍,将其中的尺寸记录下来,就能够山寨出性能与北海所产的机械相差无几的农用机械,在机上当地运费上优势,反倒是将被还的农业机械竞争了下去。

大量使用农业机械,自然让各地大量新的土地开垦了出来,不过仍然有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对此朱由崧定下来的方式是移民,自从税制改革以来,地方官已经不在阻碍农民移民去寻找出路,移民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方式。

不过移民总需要大量的土地,况且大明朝当中的移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数千万总是有的,因此朝廷绝对不会放弃辽东这样一个水土肥美的极佳移民地点。

最后刘一燝说道:“照我看,朝廷不能全给,也不能不给,就给他们三万步枪,火炮给他们十几门就算了!”

官应震一听不对,说道:“刘大人,难道你想要跟李如柏妥协?如今李如柏敢胁迫我们,日后他就敢造反,现在跟他们妥协了,他一定会得寸进尺,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方从哲也说道:“此事的确不可,大明从来都没有朝廷跟边军妥协的先例,此事绝对不可!”

见三人争执,朱由崧摇了摇头,说道:“山海关总兵是谁?”

“回殿下,是李成梁的三子李如桢!”张风府连忙回答道。

朱由崧说道:“李家的人?怪不得李如柏会这样有恃无恐呢!那就下令让李如桢让出山海关总兵的位子,听说戚金的病已经养好了,而且此人练兵有方,颇有当年其伯父戚将军的风范,那就启用他作为山海关总兵,并且带领他伯父旧部上任,如今山海关的士兵则调入京城,重新整编!”

“李如桢带兵并无疏漏,怎么能罢免他?殿下,此举不妥!”刘一燝连忙劝道。

朱由崧冷笑道:“谁说要罢免他了,只是换防而已,让李如桢去担任吴淞总兵,可比当山海关总兵轻松多了!”

山海关作为关内门户,必须要有得力而且信得过的人担任,朱由崧绝对不可能让李家的人继续把持辽东的军权了,这山海关总兵的位置只是一个开始。

方从哲他们还在争论要不要答应李如柏的条件,朱由崧已经开始着手削权了,朱由崧一开始就信不过辽东的那些官僚和军将,特别是李家,他们与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家组走得太近了,就像是二十世纪初的奉军,其中遍布敌军的眼线,要靠他们抗击敌人,根本不可能。

而且辽东军阀也有自己的打算,当年朝廷在大凌河调集了戚家军最后的精锐,跟满清八旗苦战的时候,那些人却无动于衷,甚至在八旗营里出现了大量的炮手,向戚家军开炮,那时可不是孔有德投靠之后,满清八旗哪来的那么多炮手和大炮?辽东的军阀在这上面极为可疑!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才让辽东变成了大明朝的泥潭,因此朱由崧才准备另起炉灶,绝对不会依靠辽东当地的李家军。

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击(下)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八章 成婚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五十四章 国家农场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四十三章 庞保入毂第一章 雨中秋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二十七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下)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争(下)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测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四十九章 暗潮汹涌(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见的福利第六十七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四)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四十四章 铁路公司(中)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三十八章 王朝社会主义道路第四十三章 铁路公司(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击(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议(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叶赫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上)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十四章 高筑墙广积粮(中)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七章 矿山事故调查第五十章 骑兵武器(上)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七十章 诸子重兴(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二十六章 老唐当官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四十二章 东林贱人(下)第六十七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四)第十五章 马六甲条约(上)第十八章 徐光启的圣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