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风波恶

朱由崧拿起一块糕点,智脑却突然发出了警告,这糕点当中含有慢性剧毒成分,虽然一次毒不死人,但是长期服用却仍然会导致心脏衰竭,最后死状与心脏病变无异,朱由崧看了看花新蕊,应该不可能是她,至于自己的母妃邹氏就更不可能了。

看来回到了南京皇宫当中比之北京更加险恶,不过想想也是,原本在北京李太后病逝之后,自己的祖母郑贵妃也就是如今的郑皇后已经是一家独大,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她的地位,因此北京皇宫当中风平浪静。

而来到南京之后,万历帝和郑皇后对这些宫斗都有些意兴阑珊,不想去管,因此后宫当中也就迎来了他的新主人,原本的太子妃姚氏邹氏都是朱常洵的原配,后宫的规矩是母以子贵,姚氏无所出,因而居于正妃之位,却不争宠,而邹氏孕有二子朱由崧和朱由榘,马敏儿入宫之后,也孕有一子朱由桦,虽说现在朱由崧的地位稳固,不过马敏儿却不怎么甘心,因此在宫中争宠,这就让南京宫中风波不宁。

这些事情朱由崧在北京在山海关已有耳闻,却没想到一回到南京就遇到了这么一份大礼。

花新蕊看了看朱由崧拿起糕点,却不动了,不禁问道:“殿下,这糕点不和你胃口吗?”

朱由崧摇摇头道:“不是,新蕊姐姐,你说这些糕点都是从母妃那里送来的?母妃这些日子身体还好吗?”

“太子妃娘娘的身体还好,只是二殿下的身体却一直很弱,最近甚至呕出血来,宫里甚至有人说……”

朱由崧说道:“说什么?直接说无妨!”

花新蕊这才说道:“有人说是因为殿下的命格太过霸道,占了太多的福分,以致于让二殿下折福!”

朱由崧冷笑道:“胡说八道,既然二弟身体不舒服,那么我就去看看,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朱由榘作为朱由崧的二弟,如今也有十一岁了,前些日子刚刚被封了王爵,但是因为身体虚弱谁也没有提出就藩的说法。朱由崧对朱由榘也不怎么了解,甚至还不如跟朱由校的情分深厚。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崧就来到了邹氏的寝宫当中,因为朱由榘的身体虚弱,邹氏都是亲自照料他的起居,朱由榘也是住在这寝宫当中。

“孩儿拜见母妃!”朱由崧正要行大礼参拜,邹氏却看到朱由崧不禁笑道:“母子之间,那么多礼做什么,我听你父王说这些日子你在北方做的不错,着实是为我们大明皇族争了口气!”

此时旁边的珠帘被人掀开,一个穿着明黄蟒袍的小孩子在宫女的搀扶之下走了出来,一边咳嗽一边说道:“母妃,我听说皇兄来了,咳咳,我早听说皇兄年少英武,在北方又立下了大功,着实令人佩服!”

朱由崧看了看这个朱由榘,脸色腊黄,身体干瘦单薄,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朱由崧小时候也见过他这个兄弟,那时候朱由榘还是一个胖胖的婴儿,却没想到越长大,身体却越发差劲起来。

不过朱由榘的谈吐倒是不凡,与朱由崧言谈之间引经据典,可见其博学,邹氏笑道;“你们两兄弟先谈着,我去给你们准备午膳!”

“皇弟,你把手腕拿给我,我给你把把脉!”

朱由榘奇道:“皇兄还会把脉?”

朱由崧笑道:“在战场上跟军医学的,只是粗通而已!”

朱由榘依言将手腕伸了出来,朱由崧将手指搭在上面之后,边装模作样的看是切脉,实际上他哪里会什么切脉?不过是利用智脑来探查朱由榘的身体而已,而智脑得出来的结论果不其然,一来是因为朱由榘原本体质就偏于虚弱,二来则是因为那种慢性毒素。

跟邹氏身边的宫女交流之后,才知道邹氏因为年纪大了,惜福养生,对于那种甜腻的糕点并不怎么热衷,不过朱由榘却最喜欢这种甜食,因为送到寝宫来的糕点都带有那种慢性毒成分,因而也就造成了朱由榘如今虚弱的体质。

因此朱由崧直接向邹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母妃,皇弟身体这样弱,也不能一直拖着,不如就让他跟我去,我来治他的病如何?”

邹氏奇道:“太医院的人都没办法治疗榘儿的病,你就能治?”

朱由崧笑道:“太医院的人都把皇弟当成皇子皇孙,却没把他当成病人来看,自然没办法把皇弟的病治好,不过我就不同了,放心吧,母妃,几个月之后我就还你一个健健康康的小皇子!”

邹氏笑道:“你从小就有主见,把榘儿交给你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朱由崧首先将朱由榘带到了江采萍的医馆当中,如今江采萍不但是医馆的医师,更是医科大学的教师,她不但继承了李时珍的衣钵,而且还开始研习朱由崧提供给他的现代医术,这让她的医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俨然是天下第一神医的样子。

经过江采萍的诊治之后,朱由崧到也放下心来,慢性毒的成分倒是不难解,开过解毒药散,服用几剂之后就能够痊愈,关键还是朱由榘原本的虚弱体质,这让江采萍有些投鼠忌器,对此朱由崧也有办法!

南京郊外的一处空地当中,有一座用白色的大理石和钢筋围栏建成的庄园,不过没有丝毫的美感,完全是方方正正的建筑,里卖弄则不时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喊叫。

“皇兄这是什么地方?”因为刚刚服用了解毒药物,因为药力的发作而显得身体更加虚弱的朱由榘看着眼前的奇怪庄园,不禁问道。

朱由崧笑道:“皇弟,这里就是少年军校,今后的几年你都要在这里度过,你不是想要成为大将军吗?在这里你就能学到行军打仗的知识!”

朱由榘的眼中冒着星光,说道:“真的吗?”

朱由崧嘿嘿一笑说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他在心中却暗自说道,不过在这里也要承受根据年龄阶段制定的最大限度的训练任务。

现在的皇家少年军校起源与北海的孤儿训练营,不过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陆大的附属学校,而且各个卫所长官的子弟也都纷纷进入学校学习,如果最后没办法毕业,就没资格继续担任卫所长官。

而后来,一些想要在朝廷出人头地,有没有念书天份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军校,其中还有很多家族的庶子,而这次朱由崧将朱由榘送入军校更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后来朱由崧在改革藩王制度的时候,也将那些藩王世子庶子统统扔进了军校当中,这让人以为皇家少年军校实际上就是培养皇家子弟的一个学校,因此为了跟皇家子弟结交,很多家族也都派出了自己的子弟加入军校,而少年军校也就成了大明贵族世家子弟必须要经过的一道坎,如果迈不过去,甚至连接成爵位的资格都没有。

皇家少年军校由乔丰秀担任校长,从中挑选有资质的孩童交给他们天生拳和三皇炮锤拳。天生拳对于强身健体那是最有效不过了,而且在军校当中,跟人交流接触也比总呆在宫里,跟人勾心斗角要强得多。而且朱由榘不是一直羡慕朱由崧能够在北疆纵横驰骋吗?他要是也想上战场,至少得学点东西。

对于投毒的事情,朱由崧并没有张扬出来,而是首先向朱常洵通报了此事,毕竟自己有些地方已经做得有些让朱常洵不满意了,他并不想引起父子对抗,因此他有必要跟自己的父王朱常洵交流一下,而且宫中投毒毕竟不是小事,作为马上要登基的太子,他也有权利知道。

“你认为是谁干的?”

朱由崧说道:“父王,有些事情不必说的太清楚,以父王的聪明才智怎么会不知道,如果太过放任身边的那条毒蛇,就会对自己的亲人造成伤害!”

朱常洵叹道:“崧儿,你果然长大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处理吧!”

这种宫中秘案的调查必须是秘密进行,秘密调查进行的不算是太过顺利,因为事情必须从宫中察起,所以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安全局一开始成立就是独立于明朝各个情报机构之外,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总算是有了些头绪。

对方的下毒既不是在御膳房也不是在太子妃寝宫,这两个地方都太容易被察到了,因此他们选择了在途中投毒,原本宫中送膳是有规矩的,途中是不允许打开的,而对方却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中途打开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送膳之人虽然被灭口了,不过那下手的人却被抓住了,那人正是马敏儿的心腹宫女红玉,自己的心腹作出这种事情,真实情况已经昭然如揭。

不过令朱由崧沮丧的是,朱常洵仍然选择了包庇,只是将罪责推到了那个宫女红玉身上,而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朱常洵也就要登基了。

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六十五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二)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二章 壮岁旌旗拥万夫(下)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四章 九千岁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四章 九千岁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九章 议会政治(下)第五章 以贸易之名第四章 东瀛来朝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二章 发展计划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十八章 北海擒龙(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三十四章 机构改革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二十章 乔家大院第三十一章 亲征辽东(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五章 我恨君生迟(中)第十七章 北海擒龙(中)第二十一章 兄弟阋于墙(下)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四十七章 军力对比(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续)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击(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动(下)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第六十四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一)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六十章 福王情敌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十八章 黄粱一梦为君王(五)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终)第二章 智脑婉儿第十五章 徐光启的迷惑第五十一章 骑兵武器(下)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五十四章 赚钱的股票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三十一章 对日本的纵横捭阖第十九章 腊月宫变(上)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第八章 成婚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间富贵花第四十一章 邵氏后人第五十六章 股票涨了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三十章 烽火连三月(下)第四章 九千岁第十六章 北海擒龙(上)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十七章 铁路布局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