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

第106章 女子织造学府

当然这些事情到底太长久了,未必全部都会按照理李泰所思所想。

而李泰所作的也不过只是赌一个概率而已。

按照某人的说法,二分之一的概率就能用命去赌,李泰布局这一件事情的概率虽然不到二分之一,但至少不需要把自己的命去搭进去啊!

随着秋种完成,高陵虽然不敢说闲下来了,但至少整个生活节奏开始变得缓慢了起来。

而李泰看到这种事情,心中不由想到,这怎么可以,怎么能让百姓闲下来呢!

百姓闲下来了,轻则八卦滋生,重则游侠横行。

最重要得是,他们休息了怎么给高陵创造财富,怎么消费高陵产品。

肯定是要他们多多干活,唯有干活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啊!

所以,李泰第一时间便找上了杜楚客,觉得自己应该找点事情给百姓干干。

完成秋种,但也已经彻底入秋,而李泰叫上杜楚客时,寒风来袭也感觉刺骨。

所以,我们不需要着急,先实验实验也就是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孔雀成为了李泰的白手套,是明面上负责为越王府赚取钱财的人。

说着便见到侍者把一碗姜茶送过来,等到杜楚客喝下,便把姜茶杯子一起带走了。

而随着这种购买力的充足,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干活干起来自然也就更有奔头了!

“嗯……”李泰思索了一下,对杜楚客认真道:

“百姓一天赚两斤的粮票,到底还是有些少了,这样他们干活不积极。

若越王您觉得合适,便是让这些百姓来修路好了!”

要不然让不知道的人听到李泰的话,还以为李泰准备大冬天的征召徭役干活呢!

“哦?”李泰听到这话,倒是带着几分的恍惚,道:“这就回来了,让她进来。”

而杜楚客虽然也是非常听从李泰的话语,但他还是对着李泰道:

“越王,冬天让百姓干活,需要做好百姓的保暖伙食,否则若做得多了,怕是会有危险!”

“孔雀知道了!”孔雀听到李泰的话,对李泰行礼,表示明白了。

而在唐朝,钱荒这种东西,在开元通宝这种货币存在的时候就存在了。

“第一是因为跟郑家的羽绒服约定,准备再卖一年,若是棉布出现定然会争抢市场。”

杜楚客听到李泰这般话语,心中不由感觉到了几分的温暖,行礼道:“请越王言明。”

只不过,李泰看着这些百姓已经接受了粮票,便让孔雀的大商场开始发布消息,允许用粮票在大商场里面交易,毕竟李泰发出来的粮票也不只是一斤的,五斤,十斤,五十斤,一百斤……甚至到吨,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基本上到一百斤就足够他们交易使用得了。

拿到粮票后,直接就马上从李泰手中换粮食去了,见到粮食到手才真正放下心来。

如果让他们成为修路的主体,效率低下不说,更重要得是他们修出来的道路未必合格!”

同时因为就算绢布本身,拥有绫罗绸缎等等不同的布料,作为一种中等货币,再到后来“钱帛兼用”,甚至成为了官方明文规定的交易方式。

毕竟在李泰看来,自己需要给百姓钱,百姓才能花钱啊!

那种希望百姓免费九九六,不对,应该是希望百姓免费零零七,却又希望百姓花钱的家伙,脑袋里面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这要是能够实现,这才是传说中的无中生有之术啊!

“嗯!”李泰听到杜楚客的话点点头,觉得杜楚客还是很有眼光的!

一开始,尤其是贞观初因为粮食不够的原因,所以粮食是坚挺的货币。

“主要是完成秋种后,百姓们到了冬天喜欢窝在家里,不喜出门,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李泰不由对杜楚客询问。

这条路虽然一直在修,但因为一部分徭役被马县丞给带走修漕运了,所以稍稍耽搁了。

杜楚客对李泰的关心,还是感觉很温暖的。

普通百姓干死干活一个月也就只是拿到了一百文上下,却不知道吐槽到底高在哪里。

而粮票这种东西,就是在布匹,还没彻底奠定货币地位,再加上贞观期间百姓对粮食的本能渴望,所以在百姓中流通的一种粮食的等价物而已。

“不行!”李泰摇头道,“这些百姓没有学过算术,让他们搬搬砖,打打下手倒是好说。

比较起千克吨,米,立方米之类的精确单位下所打造的完美配套标准。

就好像《琵琶行》里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说得打赏方式就是布匹。

没人会喜欢自己被骗,但他们发现这种度量衡的掌握,有助于进一步精确自己纳徭纳税,那百姓的适应力几乎是匪夷所思的快速。

当然,要实在没办法,那就在长安建立场子,在棉花初步处理后,在长安加工成棉布。

但在铜钱与金币之间单位相差太大了,所以唐朝对中等额度的交易,一般是允许实物交易作为补充。

另外织布是女子的技艺,你需想办法在明年招募足够女工做织女,最好在秦州(天水)当地就初步完成棉布的制作。

“平均每亩百五十斤左右!”孔雀兴奋道,“这才第一年,以后想来会有更多!”

“如此是好事吧!”杜楚客心中默默的吐槽。

毕竟他们家里也就这么大的地,实在屯不了太多。

李泰摇头道:“你做事我放心,等到年末时一起汇报好了,我找你来是另外之事。”

主要是漕运体系的收税,让旧的度量衡已经不适应新的收税体系。

毕竟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单位实在是太坑了了,这可是用着用着会变大的单位啊!

别把百姓想得太蠢了,基本上只要跟自身利益相关,他们会很快掌握相应知识技能。

所以到了隋唐,人们对黄金迷恋崇拜,乐于接受成为大额支付手段。

所以逐渐的,李泰手上很多商业事宜便是交给了孔雀去打理。

当然,这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对普通的百姓来说,虽然深远,但他们并没有直接感触。

杜楚客冒着秋雨而来,把身上蓑衣放下,见到李泰,略带恭敬道:

“见过越王,今日秋雨阵阵,却让越王久等了?”

你想想办法,把那个马场弄成计件干活,让百姓们能赚得多点,让他们干拼命点!”

李泰坦然道:“至于第二点,则是因为今年白垫子初步试验,种植的面积不够多。

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享受到一定安稳后,绢帛这种易于保存,容易裁剪交易的布料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等货币。

百姓手中连钱都没有,甚至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结果另外一边又希望百姓大把消费。

如果不是跟着李泰呆久了,杜楚客明白李泰让百姓干活是付钱的。

所以我宁可再囤积一年布匹,而不是现在把这些棉布就丢在市场上,引来别人窥视。

杜楚客听到这话,思索了一下道:“那就是正在建设的赛马场了。

每天活干完后,便是发放两公斤粮食的粮票,想来会有一部分的百姓乐得来干活。”

这也是为什么把这些人安排到农业学府去学一年的原因之一,因为度量基础发生了变化。

打工人不能把命豁出去干活,怎么可能速度会快得起来。

“山宾且先喝一碗姜茶,一阵秋雨一阵寒,可切勿风寒入体。”李泰道。

毕竟这种新的材质到底怎么样,只有亲自穿过才知道。

两人商议完了事情,李泰便把杜楚客给送出了门去,雨停了,是时候让杜楚客干活去了。

而借助这机会,李泰倒是把斤、公斤、吨之类的单位进行普及,同样普及的,还有厘米、米、立方米等等。为得就是别出现,那种大斗进小斗出的情况。

“那冬日高陵地区有什么活,能给这些百姓干!”李泰对杜楚客道。

而杜楚客还没有离开多久,白鹤过来敲敲门,道,“大王,孔雀回来了!”

而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对李泰这种发粮票干活的态度,倒是相当趋之若鹜。

一开始很多的百姓,对于李泰发粮票还是有怀疑的,尤其是对于公斤单位的不认识。

“不过,虽然不对外出售,但可以把一部分棉服用来给我们越王府的人使用。

因为李泰设计的集装箱与运输车辆的配套,让那各个地方有出入的度量衡很头疼。

制作成衣服在冬天的效果到底如何,会不会出现羽绒服那样的掉毛之类的问题。

“我会让人制作过冬的衣服与手套,另外在马场附近开设澡堂,能够运送开水,至少要避免冬天的非工作减员!”

严格的说,孔雀与杜楚客并不是一套体系的,因为孔雀是为越王府服务,而杜楚客则是为高陵县服务。

“尽管去便是!”李泰听到杜楚客的话,点头道,“那我就不多留山宾了!”

“越王能够有此心思,那么我就不多说了!”杜楚客松了一口气,道:“那我便马上回去列出个章程,征召百姓前往赛马场进行协助工作。”

“我高陵需要干的活还是挺多的!”杜楚客看着李泰道,

“首先是当初大王要求布置的在高陵地界之内全面修路,就算是村与村间,最起码修出一条两马车宽的黄土路出来。

所以,朝廷也有意打算在渭水沿岸城市先一步推行高陵推出的新度量衡。

“正是,这点的确是要重视起来!”李泰点头道:

李泰现在看看每斗也就五文钱的粮食价格,两公斤相对来说,现在也就是一两文左右。

不过看着李泰的脸色,杜楚客连忙道:“进入冬日田间之事大减,百姓闲在家里的确是有些好逸恶劳,如此怎能幸福安康。”

“楚客明白了!”杜楚客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对于他们而言,不论是斗,还是公斤,只要自己换到的米没有亏,那就足够了。

当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发现,李泰发得粮票能在商场中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那他们自然很快就接受了这一种新的货币,只要别出现粮食兑换不出来的情况,基本上没事。

百姓们哪怕一开始并不相信粮票,但在家里不知不觉屯了一缸大米后,他们开始选择把粮票当做一般交易货币放在了手中。

而这李泰从容的笑了笑,道:

因为您的命令,已经开始了修建,若百姓愿意搭把手,应该能加速进程。”

“嗯嗯!”李泰点头,开口道,“这种棉布今年先不要拿出来。”

而朝廷对于这一幕,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李泰听着这话,思索起来着:“倒可以让百姓们去干干杂活包吃包住。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自己认识李泰,知道李泰的为人,一般人听了李泰的话,还以为李泰草菅人命吧。

虽然这些事情比较细小,但却让杜楚客为李泰手下工作多几分认可。

或者说,在李泰手下干活,向来会受到这般人性化的待遇。

“情况如何?”李泰看着孔雀,倒也开门见山的询问道,“白垫子收成如何?”

“是不是有点多了!”杜楚客听到李泰的话道:“如此一个月还让百姓赚走六十公斤粮!”

作为市场上一种新奇的冬季布匹,也需要考虑到产量是不是能跟得上市场需要。

“见过大王。”孔雀见到李泰,不由恭恭敬敬的行礼。

黄金因秦汉开始就是贵重价值代表,加上五胡乱华的动荡,金子的价值向来是最稳定的。

此刻,双方倒也客气的聊了聊私事,不过很快杜楚客便直入主题了。

“额?”孔雀听到李泰的话愣了愣,道,“大王,这是为何?”

其他旧体系度量衡所带来的不兼容,实施切切的影响到了物资运转的效率。

这样的话,李泰也能把这些粮票有意识的流通,顺路把这些粮票回收回来。

而等到这步完成,我觉得也需要建立起织造女子学府了,你也要想办法准备好相应教学人才,这方面的事情我不懂,只能全部交给你。”

杜楚客看着李泰道:“不知道越王找我来所谓何事,可是为了汇报码头之事?”

至于第三点,则是因为我们对于棉布的技术并不成熟。

“还要建立女子学府?!”孔雀听到李泰的规划,却有几分发呆。

“嗯嗯!”李泰从容点头,倒也不觉得自己说得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言,平淡道:

“男耕女织本就是正常之事,既然有农业学府,再建立一个女子织造学府也正常。

孔雀到时候你若想要成为学府祭酒,说不定会名留青史成为第一个女夫子哦!”

(本章完)

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谋划第330章 寺庙第121章 书局的意外发展第386章 刺杀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481章 步步推进第36章 成为县令第513章 学府兵的未来方向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450章 李佑谋反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37章 规划高陵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292章 百羌的习俗第479章 亲自动手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267章 自古以来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04章 高句丽的应对第427章 看不懂局势了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403章 三百五十三万户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90章 方便之门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134章 匠人方案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543章 商议兵制第217章 第二百一十六 任雅相的任务第437章 阴谋进行中第435章 新的驰道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296章 偶遇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378章 新的标杆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273章 予王玄策的嘱托第338章 初见辩机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355章 工匠考核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17章 认识的差别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79章 与杜如晦的交锋第151章 岭南大捷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433章 三个天赋第398章 征讨高昌第372章 下山第88章 长孙无忌的敏锐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416章 佛家律宗第159章 棉布第159章 棉布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185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19章 制作手套第179章 我就选你了第293章 李泰回长安第33章 狂热的追星第396章 李承乾的幸福生活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94章 制约第507章 埋伏李世绩第410章 张玄素被刺第39章 窦静的请求第337章 廉租房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291章 风雪中第321章 交税第275章 杜楚客到来第279章 整顿亲卫第278章 真正好处第72章 集装箱第64章 胜利第309章 破碎的计划第346章 接收物资第132章 李泰的喜好第83章 又被弹劾了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319章 南市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