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

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

高季辅倒没在燕王府多待,只喝了这一杯茶水,从李泰手中拿到这份计划书后便离开了。

因为高季辅跟李泰间,真没太多私人情感,公事聊完自然就走人了,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但高季辅拿着这份计划书,神色中却充满了凝重。

高季辅知道自己拿得这份企划书,就是一份相当烫手的山芋,应该怎么样跟那些世家说,更是个头疼的事。

因为高季辅看着这整个企划方案,不得不说燕王制作得相当精细。

至少在自己看来,只要钱粮到位,燕王的这整个工程肯定能执行下来。

但问题是,这钱粮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是持续整整二十年的持续投资。

当然,李泰已经进行了拆解,前期因以小麦推广为主,整个工程也就五年左右。

粮食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五年的时间,应该能够彻底实现整个计划,到时候继续推广棉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只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些世家看到好处,接下来就不需要李泰再去逼他们了,单单是他们自己就会想办法的扩大再生产。

毕竟两个州县联合起来进行这么一个几乎有着二十年规划的大工程,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页纸张上就是沧州的未来。

说实话,他不是内政人员,虽然也干活,但没真正切身的体会过李泰的能力。

八百里加急把这封信送到杜如晦手上时,实际上整个河北也未必安稳到哪里去。

听到这话,在一边替代王珪的魏征倒从房玄龄手上接过这份文件,看了看后道,

“这工程进程图倒非常有意思,一眼便能清楚明了的看完整个工程。

若让下面的官员强行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怕底层的百姓会起鼎沸之势!”

因为李泰打算复制天津修运河模式,等到冬天时,便要征召徭役修道路了。

不过德州与河南相邻,有杜如晦在,不论是什么恶劣的局面,杜如晦能稳住局面。

什么时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应该怎么做,如何安排,都挺详尽。

实际上华夏这一片土地上,对范例的重视程度算是相当重视的。

真以为分给幽州政府的这一部分真这么好拿。

自己给朝廷一份那是税收,至于你一个幽州官场不把幽州世家给安抚好了,自己分给幽州政府的这一份钱,你们能拿得安稳。

想一想现代社会,哪怕中央想要整顿吏治步步如履薄冰,就知道房玄龄的能力到底是何等的恐怖。

但燕王显然会做人,知道要把肉给分出去,甚至自己莫名其妙的坐上这分肉的角色上。

就在几人一边处理内政,一边闲聊的时,却有一名八百里加急标志的文件送过来,过来送文件的官员更大声道,

“燕王弄出来的很多东西,其实效果上都很不错。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来的这份图,不免感叹,“若天下官员都像燕王这般令人省心就好了。”

但现在因为缺少劳动力,发现《草种计划》能带来大规模的黄牛,现在一个个可是积极得不得了,大把大把的钱砸下来,深怕错过这机会。

毕竟真要吃独食,幽州世家就算不明着跟自己作对,但时不时下下黑手,自己也头疼。

就在这时候,李泰的这一份详细而全面的计划,已经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朝廷。

“山东、河南三十多州受大雨侵袭,大水淹没堤坝,坏人庐舍,死伤无数。”

“燕王建立农业学府开始,所有的徭役都是他自己培养的。

这些人能够识字,也懂得数学,不过这样的人就算是做小吏都绰绰有余了,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徭役。

某种程度上来说,《草种计划》也如此,一开始李泰推行草种计划,世家一个个的推三阻四,甚至跟自己说好的卢承基都带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卫氏让自己下了台。

所以,哪怕朝廷同意了这件事情,李泰做起事情来到底没把朝廷完全撇到一边去。

“计划很好,但人手不够!”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图纸,对魏征解释道,

“我们做计划,自然方便,但真正落实到底层,我们做出来的计划就会发生变形。

但有什么办法,自己能够蹭上就不错了。

毕竟自己机会是给了的,但能不能上这一趟车,就看幽州世家自己的了。

不过高季辅明白,这件事情怕是有得磨了。

万事开头难,但高季辅也沉下心思,找一个又一个的世家去谈。

“算了,还是不学燕王了,原来的徭役方式也挺好的。”魏征听到这话题果断选择闭嘴。

“……”魏征听到房玄龄的话愣了愣,倒是没有想到房玄龄会有如此评价。

毕竟再困难有贞观二年甚至三年的时候困难?

那可是外有强敌,内有蝗灾,现在区区水灾而已,就算这一次的水灾规模几乎是空前的,但大唐一定还是能把这水灾给治理了。

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计划书上面有着幽州刺史与沧州刺史的印章,知道李泰已经跟沧州刺史完成整个计划了,所以把这份计划书送到朝廷来。

这是大事,但在内政厅里面的众人却也不见多少的慌张,马上便行动起来。

应以这个作为范例,以后朝廷建设工程,都要这么的讨论一下才合适。”

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太费钱了,也就燕王这无中生有的人,能够驾驭得了他们。

到时各种的御寒物资,以及修路所需要的钱粮,都需要在十月份前准备好。

因为这一次的合作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范本,从此也算是有例可依了。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情,只有杜如晦能够去最快的处理好!

说实话,如果换一个皇帝,单单凭借杜如晦手上的这一封信,已经足以让房玄龄罢相了!

至于,高季辅怎么样把这些幽州世家安抚下来,又怎么样让幽州世家出钱,那就看高季辅自己的本事了。

最重要得是,这项工程启动资金,还要这些幽州世家扣来出,希望他们有钱吧。

我们啊看看也就是了!”房玄龄倒是坦然的说到这里顿了顿,开玩笑道,

“说实话,我有时候在想,燕王若是隋唐交替之时便已成年,有燕王给圣人筹谋军资,怕没有我们这些人出头的机会了啊!”

所以燕王必须要重金让他们留下来!

шшш Tтká n ¢ ○ 看着这信上只有左仆射的印章,马周明白,因为事情紧急,这件事情没有走流程,但房玄龄也没避。

“我们马上启程!”杜如晦抬起头,看着马周倒是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

他身为幽州长史,说什么也要代表好官府,把地方势力给安抚好吧。

但魏征是知道自己面前这个看起来在开玩笑的房玄龄的能力的。

“还没有谈价钱,他们要求每天三餐中至少有一餐要有肉!”房玄龄无奈道。

尤其显然李泰又有大动作了,那明年再次缺少佃农,几乎是必然的事。

虽然前些日子刚到德州,正在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推进《漕运计划》。

比如说刘秀指洛水为誓,他真守住了誓言,有此范例,接下来人们不说对誓言深信不疑,至少不会再明着违背誓言。

房玄龄马上便写了一封信,盖上了左仆射的印章,让八百里加急把这封信送到杜如晦手上,让他先别管运河了,先去把河南的水灾给稳住才是大事。

整个贞观一朝的行政机构就是房玄龄一手构筑起来的,他上台后把整个大唐中央朝廷的官员直接压缩到六百多人,反而让整个机构运转得丝滑无比。

但这些专门服徭役的人,居然倒是先过上了,一时间魏征都不知道这算不算盛世来了。

李泰也没废话,因为李泰知道这绝对是一个辛苦活,不过李泰定下死时间,那就是十月份前,钱粮必须要送到天津来。

不过杜如晦看到这份从朝廷送过来的八百里加急时,脸色却是难看起来。

说实话,这种事情,以往的朝廷是完全没有过的。

房玄龄不由感觉到庆幸,还好杜如晦去梳理大运河了。

所以,与其自己白白在这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还不如把这件事给推给高季辅好了。

所以魏征明白,房玄龄的话语中有几分玩笑味道,但也对李泰的内政能力感觉到钦佩。

想办好这件事情总归要有人出钱,虽然看燕王的态度,燕王能把这些份额都吃下来。

当初的高陵徭役,我也想要在大唐普及开来,但问了问价格之后,就放弃了!”

正是这种事情从没经历过,所以朝廷实际上对于这一件事情也是有着相当大关注。

“很贵?有多贵?”听到房玄龄的话,魏征好奇道。

区区水灾,虽然遍及的地方多了一点,但对早就已经锻炼出大心脏的朝廷中央来说,这又有什么问题。

毕竟,天天有肉有蛋的生活,就算是魏征自己也都没过过。

“燕王有钱有人!”房玄龄略带着几分茫然,又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房玄龄与魏征两人听到这话,脸色不由变了变,但也马上派人让李世民过来。

虽然还是需要李世民过来处理,但房玄龄已经思考要不要先把物资运送到洛阳了。

面对李泰下达的死命令,高季辅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跟着世家不断的交下去。

但偏偏出现了一个司马懿也学着刘秀来一个指着洛水为誓,结果他不但毁诺了,而且后代还当街杀皇帝,最终家族还成皇族了,直接刷破了一个时代底线。

毕竟今年的水来得有些太多了,不过有杜如晦在整个运河沿岸的资源调度起来,再加上自己这些日子一直都在修运河,对当地水利设施倒也准备充足有惊无险,没出什么大事。

毕竟人的本性是追名逐利的,谁也无法避免,只要有好处,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会扑上去。

杜如晦还真没想到,河南那边居然出现了这么大问题!

马周看着杜如晦看了信件后,脸色便严肃起来,却也从杜如晦的手上接过信件查看,知道是河南等地发生了大洪水,需要杜如晦前去主持大局的信件。

“既然如此,为什么燕王可以这般做?”魏征听到房玄龄的话倒有几分的疑惑。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上来的计划书,还有一分配套的令人一目了然的工程进程计划图,几乎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全部一目了然。

“嗯!”房玄龄点点头,回答道。“倒也不都是天天吃肉,不过没肉的那天至少有蛋!”

而面对李泰已制作好的利益分配方案,以及自己需要摆平的幽州大大小小的世家,高季辅也感觉到头疼。

像农业学府,像是赛马场,像是港口的器械,甚至就算这些高陵的徭役也是。

因为李泰把事情都商议好,投资拉到,计划书做好,朝廷唯一负责的就是公证,但即使如此,李泰还是派六百里加急把整个补全完善的计划书,送到尚书省来给房玄龄过目。

毕竟运河迟点修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大水若是处理不好,怕是后患无穷。

因为贞观年间什么发大水的事情,实在太常见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都别多说了,继续砸钱增加黄牛产量就是最正确的了。

毕竟贞观以来什么场面没有见过!

这次不就是一场大雨引发了一场遍及山洞河南三十多州的大水嘛。

“啧啧啧……”魏征听到这话,猛吸了一口气,道,“他们在高陵也这么吃?”

而李泰也知道自己在幽州地界,想要完全撇开幽州世家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这就去安排去河南的船只车马!”马周对杜如晦回答,便是马上动身出去。

“不,我们北上!”杜如晦跟马周斩钉截铁道。

“北上?水灾在南边啊!”马周听到了杜如晦的话,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但钱粮人手在北边!”杜如晦说道,“没有钱粮,我们谁也救不了!”

(本章完)

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256章 李靖的碾压第470章 光箭雨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327章 西域的谋划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418章 警告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245章 洛阳开发计划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72章 集装箱第378章 新的标杆第477章 被盯上的高句丽第112章 马周回来了第171章 殿中对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29章 薛仁贵行动中第339章 传播第498章 顺利的伏击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36章 成为县令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162章 巡查体系第402章 覆灭高昌第270章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356章 明心见性第527章 战争的终结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81章 大丰收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359章 薛仁贵的急袭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371章 李泰的仁慈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53章 嚣张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534章 风雪前的准备(继续一更中)第380章 年节礼物的发放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165章 坠马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19章 制作手套第489章 各国的举动第442章 万象神宫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30章 世家的根基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541章 徭役们的福利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242章 折冲都尉第406章 贞观十五年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339章 传播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143章 邀请冯盎第18章 与郑凤炽的交易第91章 量化百姓价值第345章 点金术的力量第382章 巨舰抵达(阳了)第306章 李春第118章 与潘师正论道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478章 启动高句丽的计划(今天一更,不用第483章 房玄龄复职第166章 巴掌第31章 火种计划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312章 王珪的直爽第153章 嚣张第382章 巨舰抵达(阳了)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2章 扑灭蝗灾第515章 登陆平壤沿岸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99章 杜如晦来访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462章 谨小慎微(今天一更)第264章 机会第443章 口无遮拦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