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回长安

春耕来临,整个辽东都开始繁忙了起来。

这时候高句丽的百姓们发现,自己一直以为只是会搬砖干活的徭役们,一个个拿起在自己眼中都带着几分稀奇的农具,干起农活来比自己专业多了。

在徭役指导下,带领着他们开始在周边田地开垦耕种起来。

各种各样的生产农具,除了最基础的几个,很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

有牲畜们牵引的曲辕犁,有专门用来育种的培育室,有引导水流进入田地灌溉的蒸汽机。

可以说,一件件的东西都是这么令人不可思议,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大唐人跟他们仿佛有着本质的区别。

甚至对自己能成为大唐人充满了向往,或者说是野蛮对文明的向往。

最让他们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手中各种普通的农具。

这些农具看起来平常,但却都是钢制的,对种地的他们来说,农具好不好,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吗!

当然,最调度起他们积极性的事情,是官府说道了,今年你们能开垦多少土地,那这些土地都算你们自己的土地。

今年不收税,明年收一层,到第三年才开始收三层,当然,今年过了后,土地便稳定下来,不再进行登记了。

所以,这些高句丽的百姓,在今年相当拼命的开垦土地,能开垦多少算多少。

而对这幕,李泰并没有去阻止,甚至有几分鼓励的意思。

因为自己对这个地区的规划,所以这里的土地是不够分的。

不过这种不够分,在自己把徭役们带回长安,或者安排去修运河后,肯定会有空余土地多出来。

但只要按照正常的发展,那终究会出现耕地不够当地人分的情况,因为人多地少就是这里的主色调。

随着商业繁茂,工厂诞生,他们多少会发现种地的收入比不过工厂的收入。

随着产业发展,不论是产业自身对土地的需求,还是地主对土地的兼并,终究还是会形成马太效应,然后当地人要么创业成为富商,要么为富商打工。

至于地主,李泰感觉会更多会成为有地主性质的产业主,多少也算本地资本主义萌芽了。

接下来,应该就是会弄出类似青苗贷一样的东西,迫害更多的农民破产,逼迫农民成为工人,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使得不断让自己的生产产品扩大再生产。

说到这里,原本李泰不理解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这种东西,听起来真的挺不错的。

官府借贷给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还兼有抑制民间高利贷、保护和赈济民户的目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怎么就会有这么多问题呢!

但李泰自己真的主导农业后,又对照自己掌握的金融后,很快便明白,这个政策哪怕推行的官吏能够百分之一百的执行自己的意思,但实际上也是很容易造成百姓破产的。

因为这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金融剥削,而地主对佃户进行收税则是实物剥削。

很重要得是,这东西是在你种下粮食前,就注定了你一定要还多少钱了。

如果粮食欠收,这笔需要收回的款项因为是国家借贷的,需要一分不差的还回来。

所以官吏执行回收时肯定不会管你死活,而是需要硬性回收回来的。

但正常的找地主借贷,今年歉收了,你跟地主说说好话,多磕磕头,乡里乡亲的绝大多数的地主都是会允许今年少收点祖,有的地主心情好,说不定会免了地租。

那种真扒皮三尺,甚至逼死自己佃户的地主,那是真不多见。

因为对地主来说,他们能信任的人多是自己的佃户出身,莫说他们在地主的眼中是仆人,但在更底层的人眼中,说不定他们也算混到中产阶级了。

其实可以看看鲁迅与闰土的关系,虽然能体会到两者的差距,但也是正常情况下,地主与自己佃户的关系,真没到逼死人的地步。

说到底,还是普通人的抗风险能力实在是太小,一旦有风吹雨打,身上原本算不得什么的欠债都会成为逼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古代为了社会的稳定,提倡储蓄,而不提倡借贷。

但如果你盘子足够大,甚至大到不能倒,那么借贷什么的就无所谓了。

因为你很清楚,不论你借了多少钱,只要自己还有偿还钱财的可能,那么不论国家还是银行,都会救你的。

李泰看着眼前还是一片阡陌田野的城市,或多或少已经明白这里的未来了。

“魏王,魏王!”就在李泰心旷神怡时,祖长明却一脸慌张的跑过来。

“嗯?”李泰看着祖长明,神色从容道,“发生什么事了,这天塌不下来!”

“圣人病重,长安来信让您快点回长安!”祖长明连忙对李泰道。

“什么?!”李泰听到这话,不由自主的退了一步,然后马上上前,拿过祖长明的信,看了后,沉声道,“马上准备船支和马匹,我后日便启程回长安!”

“遵命!”祖长明听到李泰的话,连忙答应了下来。

李泰的神色有几分严峻,或者说,李泰感觉李世民好像不是今年死的啊!

毕竟贞观年表好像到了二十几,自己老爹肯定还有好几年的命!

难道说,因为完成了高句丽的收服大业,大喜之下,身体出现了问题?

李泰心中带着几分的疑惑,但不论怎么说,李世民既然生病了,那自己也就只能快点处理了这里的事,快点回去了。

说实话,对李泰来说,自己留下来更多的是表示自己能够干活。

但现在情况紧急,那也就只有先把计划交给王真儒,让他帮忙自己把这些规划落实下来。

不过应该做得规划自己都已经做好了,甚至留出了一部分的盈余,能让当地顺势发展。

而李泰跟自己的手下一一说清楚后,便马上带上自己的亲卫仪仗,便乘坐船只到幽州,带上自己的女官,就直接向长安而去。

等到自己到达长安时,大概也就花了半个月左右吧。

这时候的长安歌舞升平,反正没有一点点李世民要驾崩的样子。

见到这一幕,李泰微微松了一口气。

李泰去汇报自己回长安的消息,回到家里洗漱沐浴后,便第一时间去皇宫。

等到李泰来到太极殿时,却见李世民正在正常的批阅奏章,哪里像有什么病的样子。

“你这次倒回来挺快啊!”李世民见到李泰,略有感怀道。

“阿耶,儿臣听闻您龙体欠按,自然披星戴月赶回长安,如今见阿耶您龙马精神,这提起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李泰看着李世民微微松了一口气。

“算你懂事!”李世民倒也笑了笑道,“不过只是乍暖还寒偶感风寒而已,吃了孙思邈开出来的药,休息了一周左右,便是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了。

不过,你回来了正好,最近正好有几分的精力不济,这些奏章你看着批阅也就是了!”

“遵令!”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倒也不敢推迟什么,很快内侍便是给李泰送来了座椅,然后李泰便在旁边开始对这些奏章开始批阅起来。

李泰拿过了一份奏章,“因为持续一年的战争,导致长安物价集体增高的事宜”。

“谁上的奏章啊,格局也太小了,怎么也应该放眼全国吧。”李泰心中嘀咕看了一样署名是长安令,好吧,这是对方职责。

不过,这个对于李泰来说就简单了,李泰先提议物资分为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因为李泰已经完成了“炭米油盐酱醋茶”这几样几乎都算得上是封建时代必须品的储蓄,尤其是长安洛阳幽州余杭这四个地方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只要这四个地方没有问题,靠着驰道与运河那国家主要交通城市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于非必需品,那就需要多多寻找替代品。

比如说丰富水果的种类,吃不了苹果吃梨子,吃不了梨子吃橘子。

甚至如果有需要,广州那边的荔枝,李泰表示都能弄来,不过只能是糖水罐头的模式。

同时李泰表示,对糖水罐头这种能摊薄水果成本的模式,可以尝试着在当地建厂生产。

只不过,这样对广州那边甘蔗的需求量就又是要增加不少。

这份文章处理了,便放在一边,然后李世民便让内侍拿过来看看。

看完李泰所写的内容,李世民猛吸一口凉气,心中不知怎么腾升起,“此子恐怖如斯!”

没办法,在李世民的眼中,李泰拿过了这一份文件扫了一眼,就像学霸早已知道解题思路,拿到题目就开始做起来。

洋洋洒洒几百字,扩大视野,提升格局,讲解思路,举例措施,甚至更以此提出新的赚钱方式,这难道还不让人感觉到恐怖。

最重要得,这东西还有可执行性,因为有钱赚,下面执行得人怕积极性还很高。

而等到了李世民看完后,却见到李泰又放下了一本奏章。

李世民又是拿起了一本奏章看了起来,这是薛延陀今年遭受了雪灾,所以希望能够向大唐借粮的奏章。

基本上这种奏章薛延陀每年都会过来,多少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三竿的心思。

而李泰则表示,“借粮是可以的,但大唐才刚刚打完了战争,挤出粮食去救助薛延陀也有些困难,不如薛延陀以牲畜与马匹以合适的价格来交换。

另外,看看哪个皇子最有可能继承薛延陀可汗的位置,只要不是这皇子的人,其他薛延陀可汗的皇子派人过来交涉,都可以尽力促成这件事。

顺路借助这机会,派遣些农业学府的人,主动教授他们种草,教授他们畜牧业。

毕竟,现在的种草技术已经成熟了,是应该要传播出去了。

薛延陀的夷男可汗年龄也大了,我们也要开始准备做好接收薛延陀的准备了!”

“乖乖,你才刚刚从高句丽回来吧,你看到了这奏章就准备收割薛延陀了?”

李世民看着李泰的目光充满了迥异,自己这个儿子的野心比自己想想的还要大!

而自己才刚刚的看完,李泰便又是批阅了一份奏章,放到了李世民的身边。

李世民拿起来看看,是有关长安城这些年下来人流逐渐增多开始变得拥挤,尤其是十字路口,到了中午时很容易拥挤起来,前进不得,退后不得。

而李泰的提议则是现在的前后分道,留出专门给加急的特殊道路,然后采用现代的交通灯模式,创造就业岗位,安排信任疏通道路,然后让徭役进行维持秩序,执行下来并不难。

时间久了百姓习惯了也就好了,至于有达官贵人行车,那就要看交通员的眼光了。

毕竟这是充满人性的交通灯。

说实话,李泰的各种政策处理之快,看得李世民有几分目瞪口呆。

在李世民看来很多政策需要斟酌,再斟酌,深怕自己处理的不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但对李泰来说,很多现代不起眼的规定,那就是古代千年智慧的积累。

就算是自己身边没有例子,自己回忆历史,对照着看一看,很多政策的优劣,自己都能做到心中有素。

毕竟不论是民间小事,还是涉及整个大唐的事务,只要这些人提出来,那李泰对历史,总能够找到方法。

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一些自己想不到的办法,那就力大砖飞,靠自己的财力强行解决。

等到自己身边这一叠奏章全部都完成了七七八八后,李泰不由伸了一个懒腰,身上的骨头甚至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阿耶,您这一天工作的确辛苦,久坐更是伤身,您开始要找些时间,练练箭术才是!”李泰不由感叹道。

李世民的眉头不由一挑,道,“今天晚了,你在皇宫里面歇息一晚,明天早上去给你的母后请安,然后就给我去找卫国公,就说我让你去找他的!”

“哦?嗯!”李泰听到李泰的话语,点头道,“青雀遵命!”

李世民看看这几乎与人同高的一叠奏章,不由深吸一口气,开口道,“把这些全部送到门下省,交给宋国公!”

很快,内侍便过来把这些东西给送了下去。

“青雀,意外的有些好用啊!”李世民不由摸了摸下巴,“一天处理了朕一个月要处理的政务,朕是不是能玩一个月了……”

还完债了,我以后终于能安心做一更兽了,呜呜呜呜

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90章 方便之门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177章 盐场发展中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54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第78章 杜如晦的决定第29章 图书馆第367章 大非川之战第113章 与太仆寺的合作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329章 江南的茶园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94章 证道法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308章 天下第一围棋大会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318章 渔业的发展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97章 发展正常的幽州分校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细第485章 分封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281章 阎家第291章 风雪中第397章 月饼制作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123章 人口承载极限第7章 马周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164章 幽州的成果第160章 托付第393章 李靖的建议第56章 玩真的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228章 回来的岑文本第266章 河湟谷地的规划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175章 晒盐法第317章 称心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288章 医行走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98章 杜如晦踩坑了第307章 褚遂良的麻烦第235章 李世民的询问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304章 尚公主的条件第90章 方便之门第372章 下山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238章 吐谷浑来袭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2章 李泰的请求第23章 汇聚学府第510章 李泰的提议第202章 五月无事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94章 制约第547章 春风化雨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们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514章 被劫掠的辽东城第454章 将变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13章 奖赏第9章 与窦静的合作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236章 悠闲的长安生活第430章 重开丝绸之路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153章 嚣张第86章 心黑第489章 各国的举动第511章 计划的实施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62章 突袭第496章 抵达幽州第294章 面见李靖第96章 吕才的坚持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282章 令人头疼的材料学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353章 称心之死第92章 熬出头了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