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商议兵制

只不过,李世民以为的假期,也就只是持续了一天的时间。

不久,房玄龄便端着一叠文件来到太极殿,面带着几分微笑的对李世民道,

“圣人,这是新的政务!”

“前天不是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吗……”李世民看着如山高的政务不由道。

“圣人您不在朝廷一年,积累不了不少政务,而且回来第一个月便病了,所以臣都按照要紧程度给您送上奏章。

昨天听闻圣人一口气处理了近乎以前一个月的政务,想来圣人的身体已经恢复。

所以这些剩下来的政务自然拖延不得!”房玄龄却是郑重的说道。

“朕……病了,再休息一两天恢复恢复吧!”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很是不要脸道。

“病了要休息也是常理,那这些奏章就先放在这里,圣人什么时候病好再处理就是了!”

房玄龄表示,自己不可能逼迫李世民的,但这些奏章自己都端过来了,你还想要自己端回去,那总归是不可能的。

至于这些奏章放在这里,你到底碍眼不碍眼,想做不想想做,反正都是圣人你的事,跟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

毕竟自己现在也就只是小小的司空,怎么敢催促圣人的做事呢!

“你……”李世民狠狠看了看房玄龄,房玄龄低头看地,做出不敢直视的姿态。

李世民无奈道,“这次讨伐高句丽青雀有谋划之功,如今还没奖励,你觉得奖励他为尚书令怎么样!”

“尚书令……”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猛然抬起头向着李世民看了过去。

而与此同时,李世民也看着房玄龄的反应,房玄龄与之对视,双手作揖道,“魏王却有王佐之才!”

尚书令这个职务,在魏晋之后挺常见的,但在进入到隋唐时,便变得罕见了。

真细说起来,隋朝只有杨素认了一年的尚书令,至于唐朝出来李世民以外,只有郭子仪曾经被任免了尚书令,不过,郭子仪被任免后,那也是连连请辞,没当个几天。

所以,其他朝堂不敢怎么说,但在唐朝尚书令这职务,因为李世民当过后,变得有几分不一样了。

就跟他的天策上将一样,基本上成为了绝响,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义。

而尚书令的本质是尚书省的长官,是真正的宰相只能。

哪怕是大唐名义上被称作左右仆射的丞相,在面对尚书令的时候也是要低半级的。

当然如果能力不够很容易被左右仆射架空,但真的有能力,那就从容驱使左右仆射了。

而李世民任免李泰为尚书令,某种程度上来,便这一次征讨了高句丽后,李世民下定了决心让李泰为太子。

只不过,李世民想要挑选一个好一点的日子确定,而让李泰任免为尚书令,就是把自己的意思向着群臣展露。

绝对不是自己努力了一辈子,甚至连高句丽都已经收复了,所以想要找个工具人帮助自己干活,自己想要好好的享受享受。

但李世民对政务的这种倦怠,其他人看不出来,可房玄龄会看不出来吗!

但房玄龄想给李世民劝谏,希望李世民能够好好干活,但却又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劝谏。

李世民作为开国之主,平定了天下,统一了汉土,甚至连高句丽这一块导致大隋覆灭的土地都收服了,而贞观之治不说让百姓多么富裕,但至少政通人和,使得百姓生活安康。

李世民这标准拿出来,古来所有君王如果第一肯定是有争议,但前三终归没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李世民想要休息休息,房玄龄还真的劝不了。

因为大唐的第一硬骨头已经死了,第二硬骨头张玄素因为被太子牵连,还在地方混着。

至于其他文臣虽然也有会劝谏的,但对已经有些迷茫失去目标的李世民来说真不起作用,因为打败了高句丽后,李世民感觉到的就是空虚,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空虚。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逐渐有些懈怠的原因。

因为他觉得自己能干的都干了,接下来自己还能干什么,总不可能跟着杨广一样,折腾百姓,把大唐给折腾没了吧。

所以剩下来的时间多多陪陪长孙皇后不好吗,毕竟长孙皇后的身子越来越弱了。

在李世民打算摆烂的情况下,李泰这工具人冒了出来,对李世民来说自然是好事。

而且近来自己也有几分精力不足,那便让李泰成为干活工具好了。

只不过,任命李泰为尚书令这种事情,肯定是需要更房玄龄这群臣之首商量的。

如果房玄龄反对的话,那李世民也不可能强行通过,毕竟李泰与房玄龄之间如果有裂缝的话,那必然会造成朝廷内部的撕裂,这是李世民不想要看到的。

而事实上,房玄龄到底是非常优秀的官员,同时也是明白李泰到底是要给李世民接班的。

最重要得是,这个时候的房玄龄已经六十多岁了,李世民感觉到精力衰弱,难道房玄龄没有这感触吗!

现在有一个极好的工具人,自己为什么要拒绝!

所以,李世民与房玄龄两人默契的对视了一样,双方都露出了满意而真挚的微笑。

而李泰则按照李世民的命令,来到了卫国公府去找李靖了。

这时候的卫国公府可是喜气洋洋,毕竟不论是李德謇是海军统帅,还是苏烈出自卫国公府的名下,至少在这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所以不论李德謇,还是苏烈都得到了不错的封赏。

至于李德謇,经过了他努力的奋斗,大概就是以后能够无忧无虑的继承卫国公的爵位,只能够说是可喜可贺。

不过即使如此,李泰来找李靖时,李德謇也只能在一边陪坐。

“魏王!”李靖看起来更苍老了几分,不过精神劲头看起来却相当的兴奋。

不过想一想也正常,毕竟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把自己的本事全部继承下来,但多少也算子承父业了,对李靖来说,实在没什么不满意的了。

“见过卫国公!”李泰看着李靖,倒也是主动行礼,沉声道,

“此次我是受到了阿耶的嘱托,前来向您请教军事问题。

但面见卫国公却仿佛望之苍茫大海,一时间不知道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说起了!”

“哈哈哈,魏王过奖了,李靖不过星辰,圣人才如日中天。

若此次讨伐交给李靖,未必能如同圣人主导,魏王谋划,干净利落破灭高句丽收服辽东!”

李靖很谦逊的对李泰道,“不如我们便是从复盘高句丽之战开始,魏王觉得,大唐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李靖自然是知道,李世民让李泰过来是为了什么,但这种事情也不好直接砸在李泰身上,一点点引导,一点点讲述,把事情给魏王说清楚也就是了。

“改进吗?”李泰微微皱眉,开口道,“就我现在所发现的,至少有三处地方需要改进!”

“哦?”李靖听到李泰的话,倒是带着几分的好奇,说道,“魏王看来有哪三处?”

“一是我感觉大唐的士卒的基础素质有些跟不上时代了!”李泰开口说道。

听到了李泰的话,一边的李德謇听到了李泰的话,充满了迷茫,大唐的基础素质差吗?

感觉对上任何人都是碾压吧,怎么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李靖听到了李泰的话却眼前一亮,心中却也不得不感叹,魏王这眼光就是精准。

不过,李靖却也没有解释,而只是生出了手来,对着李泰做出了一个细说的手势。

李泰点点头,一脸认真道,“首先是云气,这一次讨伐高句丽,高句丽出现了云气,这实际上是很让人措手不及的。

如果不是领兵的是阿耶,英国公这等顶尖统兵之人,说实话,单单是高句丽的统帅着有云气的士卒时,我们大唐的部队很危险了!”

李靖听到李泰的话也是赞同的点头,所以大唐的军制改革才会提上日程。

而李泰继续道,“高句丽虽然平定,但不论北疆的薛延陀,还是西域的西突厥,都不算是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尤其是这些地方距离大唐本土的距离说不算近,这让大唐不可能投放大量士卒参与。

所以必须要修改现有的兵制体系,让哪怕少量军队也能产生云气,至少在这问题没解决掉前,我并不觉得现在的大唐适合投放力量到薛延陀或者西域!”

“嗯!”李靖也是赞同的点点头,却是沉声说道,“你觉得应该如何去做?”

“府兵制在这种环境下已不适合时代了,大唐需要一种新的兵制。

在人数少的情况之下,拥有较为强大的组织力与意志力,通过说意志力与组织来弥补人数上的不足,让哪怕数量较少的部队,也能够诞生云气。”

李泰道,“也就是需要有专业军人,武卒!!”

李靖很赞成李泰的话语,心中思索着自己整理出来的募兵制雏形,心中想着果然英雄所见略同,跟自己同水平的人聊天就是舒服。

李靖脸上流露出满意笑容,继续引导道,“那魏王您对建设新的兵制又有什么想法?”

“从事情进一步的溯源,为什么武卒会取消,又或者说为什么府兵制会在魏晋南北朝时由出现一直到我们大唐的时候盛行。

这就不得不提到东汉末年地主武装力量掌权,从而一步步侵蚀东汉王朝的力量。

府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地方武装力量再次做大的问题。”

李泰说到这里心中默默吐槽一句,但再优秀的军制遇到BUG时那也没任何的办法。

就好像秦国军制出了白起这个怪物,一战刷满功勋,然后永不言败,什么军制都会破产。

比如说大唐的府兵都跟着李世民打过胜战,这就让李渊想要制衡李世民时,发现上面将领可以换,但下面的兵,还是只认李世民的。

当然,面前这位叫做李靖的,实际上也是有成为这样存在的潜力。

但谁让李世民先定鼎了北方的战争,而且还是老板的儿子,这两个身份,让李靖哪怕有这样的潜力,在影响力上也完全竞争不过李世民。

所以他果断在朝堂上乖乖做骑墙派了。

“其次,府兵制度百姓除了甲胄,其他的战争物资多数都是自行筹备,最大限度下降了朝廷的负担与成本,这就让国家想要调度他们征伐远处国家,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

“最后,府兵制配合均田制,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田产纠纷,有利无主荒田开垦,对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以及对土地兼并客观上进行遏制,都是长治久安的政策!”

李泰说到这里,神色严肃道,“所以想动府兵制,就必须要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

否则只军事上的单纯提升战力,却会给大唐遗祸无穷啊!”

说实话,李泰并不算是说空话,因为府兵都是退役老兵,他们占领的土地,就算是世家大族想要占领,也都只能等到天灾人祸,否则正常情况就算是世家想要夺老兵手上的田地,那也是要掂量掂量,老兵狠起来会不会直接跟你家拼命,毕竟这关乎田啊!

而实际上府兵制配合均田制,不说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但与世家贵族之间相互制衡,能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只要皇帝脑袋正常,把这平衡把握好,实际上府兵制不会这么快崩坏的。

但问题是,偏偏武则天上位了。

武则天虽然在人们口中一直在吹她打压世家,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她打击的是以关陇军事贵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扶持得是庶族普通地主。

而普通地主上位后,他们没有士族地主的地位与特权,无法建立部曲制度,采用得更多的是佃农制度,所以他们对于均田制的蚕食与破坏更强,他们需要更多的佃户。

如果府兵制老兵没办法转职成庶族地主,那就必然会被庶族地主所破坏侵蚀,成为佃户。

而武则天更支持这种举动,因为这增加的是自己的政治基本盘,削弱李唐的政治基本盘。

所以府兵制与均田制毁灭,肯定是符合历史的进程的,但这么快毁灭,只能说武则天上位干得实在太漂亮了。

听了李泰话,李靖原本想要拿出来的募兵制陡然放了回去,一脸正色道,

“魏王高见,那魏王觉得,这些事情应该怎么解决呢!”

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547章 春风化雨第246章 进步神速第260章 李泰的决定第419章 杜荷第159章 棉布第42章 什么是钱,我没见过钱第54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第26章 建设商铺第491章 序幕的拉开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495章 邀请李靖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111章 拉拢鸿胪寺第421章 茶叶之利第45章 难民出现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4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36章 成为县令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74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208章 贞观的年常第90章 方便之门第274章 魏征的建议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178章 杜楚客的专权第241章 理所当然第225章 毕业学生的分配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80章 达成一致第169章 顺水推舟第423章 糖衣炮弹第518章 军功经济第51章 李泰的准备第323章 头疼的李世民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344章 翻天去吧第142章 岭南地区的小计划第53章 捕鱼第395章 李泰缺人中第199章 第一百九十九 专业画大饼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65章 战报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548章 成为太子(大结局)第247章 出兵吐谷浑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体面人第524章 交锋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90章 方便之门第517章 苏烈的战术计划第172章 刘神威归来第531章 辽难运河第508章 李世绩的谋划第365章 我们才是最强的第311章 茶园的建议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84章 帝国的执行力第313章 粮票第186章 偶然的发现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64章 胜利第305章 魏王的老师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244章 众人商议第145章 僚人叛乱第43章 开会中第207章 计划书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505章 新神农第205章 钱粮的问题我来解决第64章 胜利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296章 偶遇第333章 吐蕃的到来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352章 赠妻第10章 两文钱第207章 计划书第374章 武媚努力中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470章 光箭雨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315章 钢铁城第333章 吐蕃的到来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299章 病来如山倒第221章 观风使至第526章 高延寿的挣扎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们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