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泰的请求

第82章 李泰的请求

阎玄邃带着司农寺的官员火速的离开,而李泰则是画了一个圈,大约留下了一百亩看起来涨势不错的小麦以外,其他人则继续收割小麦。

毕竟小麦这种东西跟其他粮食有些不同,它制作成小麦粉,再制作其他的东西才好吃。

要是直接吃小麦的话,那东西就着牛奶都难以吞咽下去。

现在整个农业学府的体系此刻完全运转起来,小麦制作成粉的第一步自然是晒麦子。

基本上在稻子收割的当天或后一天就会把麦子晒干,去除水分便于保存。

然后筛麦,润麦,研磨,制粉,除了晒麦子只能够靠阳光来解决,而其余程序,墨科提供器械,数科进行计量,乐科用声乐鼓舞士气,文科用笔墨记录过程。

各司其职下,这次夏收进行得非常顺利,很快便是完成的七七八八,只剩下那处田地。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太极殿中沉思,哪怕大唐蒸蒸日上,但他依旧还是烦心。

严格来说,今年的确是好年景,尤其是东突厥战败后,长安原本已经破百的粮价也慢慢悠悠跌落到九十文左右。

废话,李泰想要的东西,那都不是李世民能够直接通过亲口许诺就能给的东西,自己就算是提出来想要,给不起那又有什么意义。

此刻李君羡一声令下,这支玄甲军的将士脱掉铠甲,露出健硕的肌肉,手持李泰给他们准备好的钐子。

阎立本也面带笑容道:“圣人有令,臣自然遵旨。”

麦钐虽然算是割麦机发明前算是最有效率的打麦子的器具了,但普通的一个成年男人用这麦钐,一天也就只能打四五亩的麦子而已。

看到李世民身边有这么支精锐,李泰忍不住怀疑李承干到底以什么心态进行谋反的啊?!

这种真是正常人能做到的吗?而且他们这是在收割,不是在杀人啊!

李世民对李泰道,“青雀,你这农业学府真不起啊,小麦能种到三石,真是大丰收啊!”

李泰估摸着自己是不是应该跟阎玄邃打一声招呼,把那一百亩田地的小麦给收了。

平常这时候,只需要朝廷从中挑选一家做个榜样,那就好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一个人抛售粮食,那现在勉强维持的高粮价很快就会崩溃掉。

阎立本在李世民身边道,“见如此五谷丰登的景象,臣怎么可能会没有作画的兴致!”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小麦再放任下去怕是要过了收割期了。

看到这幕,李泰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虽然这些人的确是出自大唐最强的玄甲军,但用专门为小麦研发的器具,几乎一瞬间便是掌握,然后马上寻找到了最适合的使用办法。

但现在看着这些将士一路平推,甚至不到一个时辰,这些田亩上的麦子便被打得七七八八,现在他们已经回过头来捡麦穗了!

李世民满意的看着自己的玄甲军的表现,很快便让戴胄带着容器进行称量。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突厥虽然被解决,但突厥部落的依附,以及安置被俘虏的百姓到幽州都调度了不少的粮食。

到底有怎么样强化的组织力,本来是很难从表面看出来的,但这世界出现了军团天赋。

如果可以,能不能等到明年,我高陵还能够种植出这样的粮食,再赏赐我?”

李世民思索了一下,自然挑中了最是贴心的长孙家,不如就让来做这捅刀的人。

李世民神色从容看着李泰道:“玄胤说,你的麦田大丰收了,所以朕便亲自过来看看。”

“五谷尽满仓,当是好时节,如此景象自是当世最美的风景!”

李泰毫不怀疑,如果玄甲军手中拿着的是唐刀,那收割得就不是麦子而是人头了。

听到李世民许诺下如此的言语,在场官员脸色不由变了变。

就好像是大汉什么时候最强,肯定是埋葬了匈奴的时候最强,大唐什么时候最盛,让所有人都叫自己爸爸的时候最盛。

话语间,李世民已来到李泰的面前,伸出手拍拍李泰的肩膀,说道:“青雀,朕来了!!”

虽然李泰不认为李世民所说的理由这么简单,但既然自己也猜不到是什么,那顺着李世民的意思来操作也就是了!

李世民看着眼前一幕,倒没任何奇怪,对李泰解释道,

比如,李世民取了背后势力的女儿为妃,比如许以家主官职等等。

而李靖的军队现在已回到大唐境内,但这十多万不事生产的粮食消耗依旧存在。

这时候,戴胄带着阎玄邃小步疾走来到太极殿,被李世民宣进来后,两人先对李世民行礼,然后戴胄才对李世民开口道:“圣人,胄有大事情启奏!”

“也许能残留下几分本能,但没组织力,那就没有军团天赋!”李世民点头。

“阿耶过奖,今年能够收到三石的小麦,与其说是青雀的功劳,

还不如说阿耶三年蛰伏,覆灭东突厥,为我大唐挣来了国运,从而使今年风调雨顺,高陵才会有此丰收。

而戴胄带着阎玄邃跑前跑后,亲自把这数据记录统计,然后对着李世民说道,

“回禀陛下,这百亩田地小麦,每亩最少两石八斗,最多三石一斗,的确是大丰收啊!”

“嗯?”李世民见来了的两人,此刻心中充满了问号。

现在高陵小麦丰收的消息已经足以冲击这个本就是摇摇欲坠的粮食市场了,那么李世民自然不想要把李丽质给卖掉了。

当然,战场上瞬息万变,不是组织力强就能够角逐出胜负的。

不过数量越多,军团天赋就越难显露!”

不论是李靖率领唐军回长安,还是第一笔秋粮的收割都会打破这平衡。

其次就是今年虽然是好年景,但一年中只要第一笔的粮食还没来到市场上,那么物价相对来说就会维持一个相对平衡中。

别得不说,看现在玄甲军手持麦钐刷刷刷收割麦子,两列纵横一路横推,不见半分杂乱。

而实际上,这次来收割的人不是李泰安排的人手,而是李世民一直以来的亲卫军玄甲军。

唯有实打实的用拳头打赢对手,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一切器具在他们手中,他们都能飞速的掌握。

看起来好像让人感觉很蠢,但台面上的实力越强,那人心的凝聚力就越强。

什么扮猪吃虎,什么韬光养晦,这都是弱者才会去做的事情。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不自觉的露出了几分得意笑容。

我想不止是高陵,我大唐今年定然是个大丰年!”

李世民说什么,那就是什么吧。

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在这时候反而摇头道:

毕竟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到底种植小米为主,秋收没到来,第一笔粮食无法注入市场,那么这平衡根本就不会被打破。

当然,作为背后捅刀的家伙,会被世家嫌弃,但朝廷也会给予这背后的政治势力利益。

李世民道,“所谓军团天赋,到底是依托组织力的!”

哪怕能够逞凶一时,也注定埋下了毁灭的祸根。

“阿耶,今年的小麦能种到三石,的确有几分机缘巧合。

此刻,李世民开口道:“此次青雀你可是立了大功,可是有什么要求,阿耶都实现你!”

可以肯定,一支有军团天赋的军队绝对比没军团天赋军队的组织力要强。

“战场交锋,他们的亲卫也都是拥有军团天赋的精锐,如果只是单枪匹马的话,一支三五百人的精锐自然能将他们擒拿!”

只要他们还没班师回归,那就不算真正结束了这场战争。

戴胄听到李世民这话松了一口气,看着李泰的目光即是疑惑又是略带着几分的佩服。

“军团天赋是什么?!”李泰强忍住这种不适,却是开口对着李世民道。

李世民带来的大臣们此刻对着李泰行注目礼,第一次发现越王这么有做媚臣的潜质!

虽说李丽质肯定会嫁给长孙家的,但如果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李世民也不会把女儿贱卖。

他们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掌握了麦钐的使用方法,然后又前后交错排成两列,仿佛推土机似的,开始收割起田地里面的麦子来。

因为这些豪商背后有着豪族,甚至世家,谁都知道第一个偷跑的人会赚到最大的利益,但从此以后这个豪商也肯定会受到其他世家的联手抵制。

所以,这种直接展露出自身实力的方式,才是一个大国的方式。

“……”李泰看着眼前一幕却有种不知怎么吐槽的感觉。

自己一直以为自己在大唐古代,但转眼间,自己面前便出现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让自己有种换了画风的感觉。

却没想到,这时候的李世民身边带了戴胄、李君羡、阎立本,以及阎玄邃来了。

李泰就这么沉默的乖乖跟在了李世民的身边,不得不说,看到李君羡带着玄甲军展现出来的纪律性与组织力时,李泰第一次见到了古代精锐的冰山一角。

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以及相互制衡的骑虎难下,这些屯粮的豪族又不愿意开仓卖粮。

而李泰见阎玄邃这一走就走了一周时间,那是半点消息都没传递过来。

当然弱者想要成为强者,那种像是司马家的窃国背刺什么的方式,肯定是得国不正的。

戴胄更是准备开口,但李泰却先他一步道:

但无可否认,通过这直接了当的展露实力,也是以势压人的一种手段。

“你光说好话可不行,怎么也要画一幅好风景来!”李世民对阎立本道。

所以对于李泰的称赞,李世民还是虚心的全部接受了!

毕竟不论是自己最终决定征讨东突厥,还是选择李靖作为统率,无论怎么说,这次东突厥败亡,自己多少有个三分功劳啊。

最顶尖的国家往往讲究得是王道荡荡,当它只能够通过煽风点火,阴谋诡计来维持自身霸主地位时。

李泰听到这话到底明白了几分,强行用自己的理解去看军团天赋,那就是组织力具现化。

“哈哈,玄胤我们好像来得不是很巧,你看着些麦田,都已经被收割了干净,光秃秃的!”李世民略带着几分可惜道,“原本还想要让立本画图的,现在看起来怕是没得作了。”

毕竟这可是圣人亲口所说的奖励,李泰居然没有一点点心动的意思。

真正强者那就是强就是强,说打你那就没理由的打你,会让你绝望得觉得这世界只有外星人才能制裁得了它。

“以组织力为依托,也就是说,离开了军队就没了?”李泰好奇道。

一百亩田,一一称量过来,李世民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耐心的等待着戴胄的结果。

“玄甲军的天赋便是掌控。”

不用怀疑,它肯定衰弱了。

你这收割小麦的器具不错,不过这么简单的器具对玄甲军掌握起来也非常简单。”

但李世民希望粮食继续下跌,却跌不下去了。

“哦!”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略带几分调侃:“明年若没如今年般丰收可就没奖励了!”

“算是通过组织力把某项军团本能或者技巧放大吧!”李世民道,

“不过因为以组织力为依托,所以至少要三五百人起步,上不封顶。

“丰收好,丰收好啊!”李世民的嘴角倒是流露出了几分的满意的笑容。

“吴国公、翼国公、宿国公等悍将与那军团天赋的将士交手,是否也会受制?”李泰道。

说实话,到了这时候,大唐这些商人基本上都已清楚,想要高粮价是维持不下去了。

“阿耶,你怎么来了!”李泰的目光看了一眼戴胄和阎玄邃,恍然大悟道,“是阎少卿。”

而自己也顺手做个人情,把长乐许配给长孙家,李世民此刻心中腾起了一股子想法。

李泰面对李世民,道:“阿耶,我想要得是天下百姓能够做到温饱。

这是高陵第一次种植出三石的粮食,是巧合,还是技巧,这并不是定数。

如果高陵明年种出的粮食依旧能到达三石,那阿耶能不能授予传播农学的学生农官资格。

让他们深入田间教授百姓种植小麦,让天下百姓也能多打一点糊口的粮食!”

(本章完)

第501章 降维打击的后勤体系第76章 流外官第524章 交锋第540章 隐藏在计划之下的计划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13章 奖赏第94章 制约第156章 冬日第346章 接收物资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运兵速度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71章 漕运税收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471章 身铸薪柴第429章 卑路斯再临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206章 秉烛夜谈第89章 小小的牧草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72章 集装箱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第62章 突袭第428章 受伤的人第220章 高句丽的特产第100章 心黑第328章 大唐的道门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第283章 长乐完婚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384章 吐蕃的命运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5章 鸭蛋王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514章 被劫掠的辽东城第436章 考进士第350章 李世民的安排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157章 张玄素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211章 传信第474章 令人绝望第189章 迷茫的高季辅第509章 反向伏击第460章 入宫第181章 河东卫家第43章 开会中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余波第57章 不能笑第155章 学员入岭南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167章 尽心国事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444章 儿子,时代变了第61章 李靖的伪装第524章 交锋第100章 心黑第486章 政治的延续(今天一更)第492章 战争会议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第232章 时光的残忍第269章 吐谷浑平定第330章 寺庙第506章 世间良将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538章 安东都护府第466章 改革的风险第306章 李春第497章 渊男建入局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觉悟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520章 神通难敌天数第372章 下山第237章 胜之不武第188章 兴修运河第3章 初见窦静第16章 郑凤炽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546章 军议结束第419章 杜荷第440章 各自谋划中第268章 高原反应第214章 与刘仁轨的商议第240章 李世民努力中第458章 叛乱终结(今天一更)第418章 警告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276章 李渊驾崩第108章 阴谋的余波第457章 横推(今天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