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

幂率曲线过于青睐少数人,很极端,而且没法依据它去作准确的预测。

约翰·洛克说:“疯子,就是用错误前提进行正确推理的人。”

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大行其道,很多人将“中庸先生”奉为上宾。一厢情愿地假设,金融市场是钟形曲线在起作用……

在华尔街那帮用钟形曲线进行风险管理的牛人看来,次贷危机只可能“几十亿个宇宙轮回才发生一次”,相当于永远不会发生。

印有钟形曲线的德国马克,曾经在短短数年内,由1美元兑换3马克,变为1美元兑换30000亿马克。

在10元面值的德国马克上,长相中庸的高斯先生仿佛在说:“钟形曲线对风险管理无能为力。”

90/10法则

事实上,二八法则只是大致的说法,它并不是精准的比率。

在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看来,这个法则叫作90/10法则更为靠谱。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也认为,在金钱游戏中,90/10法则更接近真实—10%的玩家赢得了90%的钱。以高尔夫球赛为例,所有的职业选手中,有10%的选手赢走了90%的奖金,其他90%的选手再分剩下的10%奖金。

如果我们把二八法则稍作推演,就可以得出更为骇人的结果。

假如你承认二八法则成立,那么在二八法则的那20%当中也存在不平均,即大部分绩效是由少数人创造的。推演的最终结果是,大约1%的人完成了50%左右的工作。这就变成为了90/10法则。

美国“东部赌王”、地产富豪川普甚至表示:“90/10法则或许还会演变成95/05法则,甚至99/01法则—1%的人拥有全国99%的资产。”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商品,90%是“陪衬品”,它们只是药引子。有人曾经作过统计,NIKE的运动鞋,90%以上的款式是“陪衬品”,真正畅销的款式不到10%,却构成了NIKE产品90%以上的利润来源。这就不难理解,企业会对某款产品重点推介,不惜重金投放广告,对有的产品,则任其自生自灭。

它使得世界看上去更加不公平,但这却是现实世界的法则。

假如有人告诉你,两位作者的书一共销售100万册,最可能的情况是一位作者的书销售了99万册以上,另一位的销售还不到1万册。这种情况比每位作者各销售50万册的可能性大得多。

比如在出版界,更可能是98/2,也就是98%的图书销量来自2%的作者。在非虚构类作品中,这个现象尤其突出,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在8000种图书中,20个品种会占据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中国会出现人口超亿的都市吗?

北京、上海、广州在未来30年,会不会出现人口突破1亿的超级都市?这是很有可能的。

一个城镇聚集的人越多,越多的人会把这个城镇当作目的地。大的越来越大,小的仍然很小,或者变得相对更小。

同样,在英语的60OOO个主要单词中,只有几百个构成了英语写作的主体,口语中使用的单词就更少。哈佛大学语言学家乔治·齐普夫发现,英语单词的使用遵循幂律,即少数的字用得极为广泛,另一部分字使用得较多,而绝大多数的字很少被使用。这个观点,即齐普夫定律。

一种看上去占优势的语言,能够很快吸引很多人使用它,会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播,而其他语言则会被迅速边缘化。所以,在北京你有时会遇见这种可笑的情况:一个日本人和一个韩国人,他们比画着手势表示强调,磕磕巴巴地吐出搜肠刮肚得来的单词,用硬邦邦的英语交谈。

“中庸先生”起作用的职业

理发师、牙医、面包师、工程师等,属于“中庸先生”起作用的职业。

比如,我常去楼下的理发店把头发剪短,那里的一般师傅收费15元,总监给我理发收费60元。

无论一般技师,还是总监,他们长期的收入都不具有突破性。或许今天多了个染发的女士,收入略高一些,明天全是男性顾客,收入少了些。但从长期看,是正太分布的、均匀的。

摊煎饼的师傅就更明显了,今天卖120个煎饼,明天卖107个,后天卖123个……收入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浮动。

对于希望稳定的人来说,“中庸先生”掌控的职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它虽然不至于让你一夜暴富,但也足以让你安身立命了。

在《哈里·波特》出版之前,J.K.罗琳只是一个失业的单身妈妈,她靠领取政府发放的救济金维生。《哈里·波特》就是罗琳在哄着女儿的情况下写成的。《哈里·波特》在畅销后,罗琳迅速暴富,成了仅次于英国女王的女富豪。

迈克尔·乔丹曾经有“活广告牌”之称,在1998年,乔丹一年创造出的经济附加价值约为100亿美元。

虽然是同一职业,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收入差异。比如,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技师比普通技师要挣得多,喜欢加班的流水线工人比不爱加班的流水线工人相对也挣得更多。此外,教师、医生、程序员随着能力的不同及市场条件的不同,收入自然也有所不同。但是,像体育界或演艺界那样,个人收入极其悬殊的情况是少见的。

“极端先生”起作用的职业

演员、作家、歌手、画家、运动员等职业,属于“极端先生”起作用的职业。

每一天,都有一张张新面孔来到北京这个大都市,来寻求自己的梦想。他们有歌手、自由演员、画家等。他们大部分都在地下室或者城乡结合部居住,有一些人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在这些行业,收入非常具有突破性。成功者拥有巨额财富,失败者沦为乞丐。

在无数的运动员选手中,超级明星与普通选手收入相差数何止千倍?

2009年中国名人榜,该榜单结合中国大陆地区文体娱乐界明星们的曝光度和个人收入进行分析和换算,并给出最终排名。姚明年收入3.6亿元位列该榜单榜首。而另一方面,有些运动员能维持日常开销,有球打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超级巨星的唱片发行量可以达到超白金数字,无名歌手可能连灌录一张唱片的机会都难找。随便问一地铁里乞讨的卖唱歌手,有几个没有成为明星的梦想?

“极端先生”掌控的职业,虽然有可能一夜成名,但更多的可能是喝西北风。当年麦当娜为了在纽约谋生,从事过各类工作。她在商店当过店员,做过舞蹈演员,当过人体素描模特。她在自己的传记中回忆,为了充饥,她甚至曾在垃圾箱里找食物吃。她宣称自己曾在被丢弃的“汉堡王”纸袋里头找到东西吃,时间大概为1980年。

麦当娜赌赢了,如果她输了,不过是纽约夜总会多了一个籍籍无名的脱衣舞娘而已。

你具备成为“超级巨星”的条件吗?

诚然,超级明星们有着优秀的禀赋,也不乏勤奋。但是,仅靠能力、勤奋等传统思维已经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有人认为,他们是媒体推波助澜制造出来的商业工具,这个说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关键在于能够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递减。

边际成本表示当产量增加1个单位时,总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地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生产得越多,成本越低廉。

类似于CD、图书、电影、电视节目等产品虽然早期的成本高昂,但追加复制的边际成本却相当低廉。

然而,这种收益递增理论只是出现在类似于演艺界、出版界、体育界等行业里。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超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由于需要增加投资设备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发生平均生产费用增加的收益递减理论。如此,制造行业的商品不具备成为“超级明星”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必要条件就是:易于传播。

很久以前,留声机没有发明的时候,到处都有民间说书人,现在已经很少了。少数几个说书人就可以长期占领主要媒体,逼迫那些靠街头或剧场、按照表演次数收费的艺人改行。

能够向许多消费者同时传播,这是成为“超级巨星”的第二个条件。

理论背景:胜者通吃的社会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主人将要远行到国外,临走之前,他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委托给他们保管。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5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第二个仆人2个塔伦特,给第三个仆人1个塔伦特。拿到5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5个塔伦特。同样,拿到2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2个塔伦特。但是拿到1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账。拿到5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5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5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5个。”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同样,拿到2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2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2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2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最后,拿到1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就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里,我回来时能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1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5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他已经拥有10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20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莫顿首次将这种“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又叫“累积优势”,也就是从过去的成果获益的优势。

社会学家罗伯特·法兰克教授在《赢家通吃的社会》一书中指出,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游戏规则往往都是赢家所制定的。

微软在IT领域的垄断地位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微软的操作系统十分流行,它也是胜者通吃的典型,假如每个人都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就会少了很多兼容性的麻烦,很多人选择它,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微软的产品,而是因为它被广泛使用。有很多软件开发商声称自己的产品在性能上超过了微软的产品,这也许是真的,至少在某些环节是这样,但人们还是会普遍采用微软产品。

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14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4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1)第1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19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2)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4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1)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7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2)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5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23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1)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4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1)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2)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13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3章 风险悖论—谨慎和大胆,只是一体两面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17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2)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22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2)第23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1)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11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2)第14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1)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6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1)第28章 九重幻象—认知与决策偏差(1)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2章 锚定理论—随意却有效的参照暗示(1)第27章 满意指数—快乐与满足的最大化(2)第1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20章 均值回归—可媲美万有引力的一个发现第1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2章 损失厌恶—丢失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7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8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1)第19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2)第14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1)第10章 懊悔理论—懊悔规避与寻求自豪(1)第9章 心智分账—挣到的100元大于白捡的100元(2)第6章 禁脔效应—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1)第24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2)第5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2)第23章 正态分布—钟形曲线的妙用与滥用(1)第21章 小数法则—样本大小与统计结论(1)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15章 乐观偏见—自信、自负与拖延(2)第18章 窥测天机—风险探索简史(1)第5章 参照效应—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