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灭之,吾不喜此词

这套江南陈学的体系,在后世看来是颇为矛盾,因为一方面,江南陈学确实是构建在当初陈止建立的陈学的基础上的,很多要点,甚至能在科举陈学中找到迹象。

但真正诡异的地方在于,这江南陈学和北方陈学比起来,明明是一样的句子,却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释,而且往往与原意天差地别。

最惊人的是,甚至还有那语句的解释,本身就是用来反驳那句话的,后人观之,亦不免叹为观止。

不过,综其所述,也并非是毫无根源的,仔细追究起来,其实能看得出来,那些解释的语句,更多的还是处于江左士族的名家之口,只是通过张冠李戴,包装了一层陈学的皮,用意宣扬罢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盖因随着陈止越发强势,那科举的根基慢慢打下来,既得利益阶层出现并壮大,这天下间的规矩慢慢就有了变化,想要推行学问,单纯靠着反驳陈止的学说,已经是站不住脚了,而且也毫无意义。

但江南士族又自诩为正朔,不愿意在这方面被比下去,这才慢慢发展出了这种畸形的陈学。

相比之下,那剩下的三大陈学,却要老实的多了。

其中有一家算是最为特殊,乃是脱胎自佛门,算是佛门的求生之举。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院子大典的《佛论》一卷。

陈氏的一卷佛论,论述佛家历史,条例分明的将佛门的诸多主张都给罗列出来,更要命的是,在这卷诞生的时候,其实这中土的佛经翻译,还在进行之中,很多内容并没有流传过来。

所以那时候,因为这卷书,虽然佛门也有了裂痕,可到底还靠着几位高僧的威望,勉强镇压得住,便能捏合在一起。

只是事情发展到后来,随着众人对那佛经流传之地越发了解,翻译的佛经越来越多,这内里的诧异就越发明显起来。

不仅是舶来的佛经有着诧异,就连这中土人对佛经的理解,都逐步出现了偏差,各有所重,几宗逐步显现就是最直接的后果。

这样的结果,直接促成了佛门势力在南方的衰落——倒不是信佛的人少了,而是可以信的佛门多了,以至于分化了政治力量,不仅无法拧成一股,甚至彼此之间还相互排斥。

而算是致命一击的,正是陈止《佛论》一卷中所写的诸多细节、历史,一点一点都被证实,最终无形之中,居然让陈止这个佛门大敌、割据一方的枭雄,得到了对佛经、佛门的解释权来,以至于很多寻常的士人,乃至江南名士,在得到一篇佛经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去请教大师咨询,而是要先翻开陈止的基本佛评,一一对照,最后才能确定其中价值。

这种解释权的易主,可以说是非常要命的,让佛门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影响力,而更大的影响,却还是随后的一些事,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那佛门最后为了能够传承下去,不得不将那陈氏之学的语句拿过来装点门面,发展到了后期,更是每每陈学有什么新的研究出现,他们佛门便第一时间将之借鉴过去,用以翻译佛经之言,可谓精巧。

而除了这特殊的一家之外,那余下的两支陈学,在此时都比较普通,乃是在民间流传,其中在北地流传的一支,主要是面部在冀州、兖州、徐州、青州、司州之地的。

因为这些地方没有官府组织起来的大规模科举,也不具备实际运用的机会,于是就变成了纯粹的学问研究,并且慢慢朝着河洛聚集,论影响力并不大,之所以会被后世总结出来,与其他几支并列,却是因为这一支传承,在后世这一派系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样的还有那关中和蜀地的一支。

这两支很多时候,甚至被归为一家,但比起北地散支,这关中、蜀地因为相对闭塞,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少,其实更为低调,是到了横渠、三苏的时代,才逐步崛起起来。

此乃后话,就此终结。

却说几年时间,几大陈学慢慢充盈各地,逐步发展壮大,各自引领了道德文章,那北地的纷争也见见有了分明。

在承景四年,也就是建嘉七年,公元三二零年,石勒身死,石虎入邺城,尽屠石勒子嗣,自立大赵天王,然后颁布了一套新的律令,要求领地内的汉人,尽数要剃发易服,否则便要抓捕起来,便是世家子弟也不例外!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谓影响重大,迅速激起骚乱,并且逐步蔓延到了赵国全境,很多人私下里,都说石虎这是昏了头。

只是却也有那明白人。

“几年内战征伐,虽然赵国南边的土地损失了不少,但石虎却是借此操练出了一支强军,手握重兵,而且他也是借此要震慑境内的异心之人。”

佟海在邓恩面前禀报,如今这位特务头子,已经取代了苏辽,为整个玄甲军境内,最大的地下秩序观察者。

“但是此人却将那聂道仁留了下来,显然还是有心要借助佛门势力的,看起来佛家怕是已经投靠了石虎!”

说完判断,他便等着北地霸主,那位看起很是儒雅的陈止给予吩咐。

陈止淡淡一笑,说道:“佛门自是投了新主,否则邺城不会这么快就被攻破。”

“既然如此,那是否还要观之?”佟海问了一句,但心里却已经有了答案,所以接下来就说道,“那石虎现在也算小有势力,留着倒是可以抵御南边的王敦,而且他虽然立足不稳,但手下的兵马……”

“灭了。”陈止却站起身来,很干脆的说了一句,“这石虎可以灭之。”

佟海不由一愣,在他看来,幽州已经埋头了这么多年,自是有理由继续下去,不由请教缘故,期待着陈止给出一番分析。

但陈止只是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不喜欢剃发易服这个词,所以不想让这事发生,更不想让以后的人觉得可以效仿,今日既然他石虎敢提出来,我立刻就把他们灭了,也好让后人知晓,不可如此。”?

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慑万军第八百八十一章 幽州军溃,众叛王氏第五百零二章 长安信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党争,石氏得利第三百二十二章 这可如何是好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来谈玄正神仙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八十一章 恶名养望,快马寻品第四百四十二章 无此助力,陈止如何成事第五十四章 谋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权崩,王入金墉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祥之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灭之,吾不喜此词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袭不成反被袭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陈征北师出有名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三百二十七章 请贤与面圣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先往平州,澄清其境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单于”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改势,敌自变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谋不见多而寡断第二百七十九章 谢谢啊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二百一十二章 来袭!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车路遇兵押囚第二百八十五章 文酿三苏之文第七十一章 留诗杀名拂袖去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四百二十九章 寻神仙方,算世家计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三章 军胜则气盛!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有一阵说与众,前中后尾各不同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七百六十三章 两士相争,或有一走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时攻?第三百五十六章 遗世独立,非我可言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军动兵临城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窑有白釉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四十八章 此人当为友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来投途遇险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与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导,移风易俗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绝之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将行,谁相从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应该是这样的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三百四十七章 赞大师而得其能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陈氏第四百八十章 这就没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张为将,领三百入城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运昌?第五百九十章 走与撤与溃,土崩瓦解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八十七章 莫名敌意,见真变脸第五百七十二章 将军幕僚急阻客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七百六十一章 虚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鹰之志第五百二十九章 见此见彼第七百五十九章 陈运不过几年,为他人嫁衣第五百五十六章 国都事扰不得宁第六百四十一章 袭屯先投毬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丧,从长计议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师道第三章 一支道家签第五百四十三章 当与陈亲善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诸使皆来,却不得入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一百八十六章 始知世上有奇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乱南散,皆不成运第四百七十四章 暂避锋芒两三月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东第七百一十五章 长街灯火书明字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七十四章 见微知著,方知气候已成第七百五十九章 陈运不过几年,为他人嫁衣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