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

王导提出此事之后,气氛顿时就有些怪异了。

此时聚集在王府的,并非是满朝文武,而是真正亲近和忠于琅琊王的部分官员,简单而言,就是利益相关的势力团体成员。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从北方南下而来的。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若是能够回到北地,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只是之前北地战乱,又先后为胡人占据,他们很清楚,在没有足够兵力支撑的情况下,想要返回北方是决然不可能的。

那些诸多胡人、贼匪和叛军,大部分都是不承认朝廷的,不仅立国建制,更多有其他敌对之举,靠着朝廷的名头,亦无法保证安全。

但现在名义上还属于朝廷之蜀的玄甲军,已经基本上重新统一了北方,而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设活动,兼有剿匪之举,一副将会长治久安,再无战乱的模样,似乎这些北地士族已经可以归去了。

只是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局面罢了。

若是过去,这名臣将领收复了失地,那是大功劳,朝廷给予赏赐,然后去了兵权,安养起来,便是正常的驾驭之道了。

可是当前的局面可决然不同,那名臣所占之土、所率之军、所辖之官,无不远远超出朝廷,这般局面下,朝廷要去管制对方,根本就没有道理。

事实上,这天下间的人都很清楚,就算陈止能看在先皇的面子上,愿意放权,但依附于他的势力,却是绝对不会允许着办事情发生的,因为那样就切切实实的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和前程。

更不要说,真要是有人能得这般地位,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放手,那周公、霍光等等,这些人可都是知道一些隐秘传闻的。

因此,对于陈止的心思,江左众臣不敢说是心知肚明,但至少是有些念想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让群臣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私下里,都较少会提及北地局面,那便是陈止对世家的态度——

无论是从他对世家权力的约束,对世家土地的管理,以及对世家佃农的控制,都隐隐含着敌对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目前陈止正在竭力推广的科举制度,对于世家而言,具有莫大威胁,只不过北方世家已经完全被陈止压服下去,没有反抗的勇气和力量。

相比之下,江左的世家还处于一个较为自有的局面下,甚至之前在北地局面尚且没有明了的时候,还时常会有人对此批驳。

有这般宽松的环境,相比之下,自是不愿意北归。

只是王导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必须要搞清楚的态度。

“不知道冠军侯的态度,说不定今日刚登基,那边玄甲军就跨江而来,然后一路平推,最后到底是陈氏称雄,还是将那关中小皇帝作为傀儡供奉起来,都和我等无关了。”

王导神色严肃,一字一句的吐出来,让书房中的气氛陡然间凝重起来。

若是在从前,旁人听了这般分析,说不定要嗤之以鼻。

但现在却没有人敢等闲视之,因为玄甲军已经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了天下势力,他们一般不针对谁,但是只要他们针对了,那对应的势力基本就凉了。

无可抵挡!

这便是如今的玄甲军给天下人的感觉。

“好在王上与冠军侯还有一层香火情!”见众人都是表情凝重,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王导又是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想来冠军侯必然也是倾向于王上的,但关键还是要打消他心中的疑虑。”

“要如何打消?”这时,始终沉默的琅琊王忽然问道。

和几年前相比,此刻的琅琊王已是成人模样,甚至留了胡须,只是脸上尚且存有一些过往的痕迹,但几年执掌权柄、仲裁南北世家矛盾,还是养出了气度,此时一开口,便有威严加持,旁人纷纷住嘴倾听。

唯有被他问到的王导回应道:“需让冠军侯知晓,朝廷对北地是没有念想的。”

此言一出,众皆失音,便是琅琊王也是神色连变,纵有城府在心头,也有些按耐不住了。

王导见得几人模样,便继续说道:“凡事皆需一步一步而来,今日当先得正统之名,统摄江左,毕竟这天下还是以汉家而冠之,日后或有变化,但若是现在这一步踏不出去,这今后的事,却是再也休提了。”

这话近乎明示了——

想要操心北地,那也得有个正统名号,当上皇帝,才名正言顺,而天下正统名义上还是炎刘,只要得位了,日后便有机会,如果没得位,那都是多想的。

众人一下子又没有话可说了。

最后琅琊王点了点头,问道:“要如何想我那老师传达此意?”

王导早就等着这一句,闻言便拱手道:“此事当由臣亲自往北,方显诚意。”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阵意外,连琅琊王都下意识的摇了摇头,就要阻止,盖因如今王导乃是他的主心骨,稳定朝政的关键所在,用左膀右臂都不足以形容。

王导却不等其人开口,便解释道:“唯臣之重,可令冠军侯知晓王上真意。”

琅琊王一下子沉默起来。

正因为王导的重要地位,派出去才显得诚意,毕竟在往上说的话,就只能是他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亲自过去了,那于理不合,亦无法成行。

最后,琅琊王权衡之后,终究还是点了点头,只是最后又忍不住嘱托起来:“爱卿北上,一定要保重身体。”

“臣多谢王上关心,必不辱使命!”

Wωω✿ttκá n✿¢〇

王导拜下。

会后,众臣纷纷过来夸赞与嘱托,以显亲近。

王导一一回应之后,这才回返王府。

待得入府,那早就得知消息的族人马上聚集过来,有的埋怨,有的称赞,也有但有的,局面复杂。

最后王导驱散族人,只将几个兄弟叫到了书房,要吩咐离开之后的诸多事务。

族兄王旷忍不住问道:“此番北上,是否有危险,万一冠军侯存着……自立之念,岂非危急?”

王导摇摇头道:“我观冠军侯,或有阿瞒之志,即便不是,或许也能各安一方。”

第一百九十七章 请帖去哪了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征北将军陈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二十九章 一日三变,刮目相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上品!第二百七十一章 刘渊是好对付的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里没点数?第五百八十六章 再收墨者,添火为炉第七十九章 一诗毁名,千夫所指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两朝之气,天下望科举第五百四十四章 鲜卑未见形,已有匈奴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人如挂画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边塞镇,老农不与外乡言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传书为贩纸第二百五十二章 此乃避战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二百二十三章 江东已传其名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择人,军情如火!第三百二十二章 这可如何是好第七百九十四章 钱粮!第五百四十一章 厌则整编不顾阀,心腹归来又两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齐民之术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之怒第五百七十五章 献策鲜卑者,其罪当诛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恶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郑实第七百五十二章 随我同见陈府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军动兵临城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祸乱之根第八百四十九章 临机决断,身陷囹圄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则归心,示士以险则知难第七百九十二章 汉制于其不过工具第七百零七章 当日弃而走,今日无颜归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陈氏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以闻代思,陈氏闲事第八百九十章 得势且肆意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乱?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败名,或出于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陈归乡,一陈假虎第五百一十二章 好一个散财童子!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权掌生死,恩威发乎于一身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十一章 拓石在手,可印学问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说第十九章 得闻七哥书法了得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为饵,驱虎吞狼!第三百四十二章 当日请而不来,今日送贴相召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则归心,示士以险则知难第八百二十六章 兵动!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宁予民,官与兵则待战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岂能如你愿!第二百四十四章 甲乙丙丁走一人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书人第九百五十一章 被吓破胆了第七百零二章 匈奴也难啊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运竹藤,暗度陈仓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梦中为学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杀,便被彼伐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车路遇兵押囚第五十三章 家中岂能寒其心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几分,何人定制?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幽州动,泥塑立第九百三十三章 单于坠第四百零五章 代县之迎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二百八十八章 为拯救陈止而来第九百二十九章 砸一下,慌一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六百零六章 闭眼观势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错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赵王孙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属与有荣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二十三章 不涨不足以平人心啊!第十七章 人往人来皆有由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问,匈奴短矣第五十五章 机关算尽,远望不知身边事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剑,文有口中律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九百二十五章 三代有其名望,井田不见于世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曰九品,两士望公卿第六百七十五章 修仙也要讲忠孝第一百二十三章 佛盛则运衰第四百三十章 称赞求字老人说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闲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来,冀州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