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诸评多榜分排名

“黄思此人,能耐还是有的,他在秘书省做的也算稳妥,不见大过,若是与陈君交善,那肯定要被陈君请教,以入梦军眼下的名望,这一来二去,黄思名声更盛,又可与诸大家结交,更将让位之举传为贤行,得一人情,而当今之世为官,若无家世,就得有名望,两者相辅相成,但单一亦可有所作为,是以我说黄思失去了机会。”

黄通说话的时候,话中有一丝感慨之意,然后话锋一转:“当初的太乐署,冷冷清清,如今炙手可热,当初当差的几个官员,失意潦倒,现在名望皆有起色,他们都知道陈止的作用,所以董绪也好、周傲也罢,当初的一丞四曹,除了徐吉之外,都有所成,董绪与周傲,更是直接跟着陈止,先后调去了秘书省,不仅官品提升了,前途也清了。”

这些事,众人也有耳闻,知道除了秘书丞董绪之外,那太乐署的协律曹周傲,最近也被调往秘书省,接替空缺下来的秘书郎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秘书丞和秘书郎,在陈止刚刚升任秘书监的时候,妄图将陈止架空,但区区小技,陈止轻而易举的就将之破除,随后几人又在黄思的授意下,和陈止采取了不对抗、不合作的态度,想要以此来刁难陈止。

这也算是官场惯例了,可惜陈止也遇到不止一次了,单纯靠着自己的能力,他就足以将多人的工作处理完毕,无非是重演一次太乐署的情况罢了,只是这次,陈止不是初来乍到了,既然几个人不愿意配合,陈止干脆就反过来将他们架空,在完成了初期的工作之后,他更不客气,一方面提拔秘书省的下层官吏,让他们假从上官之事,也就是将那些不合作的官吏的工作,由下面的从属来暂时署理。

同时,联络太乐署的旧部

经过几评之后,太乐署的人对他已是彻底归心,从上到下被陈止经营的好似铁板一样,再加上太常邓蒙的关照,根本不缺人手。

很自然的,想要架空陈止的下属,反而被彻底架空,如同坐蜡,最终黯然离去,由陈止的老部下接替职位。

而且比起他们的上司黄思,这几位忠心的下属,就要凄惨的多了,连保留官品平调的机会都没有,全部都是降级录用,其中还有被直接打入地方为官的。

此事过后,秘书省的风气顿时一变,陈止权威日渐高涨。

现在,百家茶肆谈到了周傲等人的调动,之前又提到了黄思,就免不了提及他的这几个下属了。

“这几个人也是愚蠢,和陈君作对,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么?毕竟连匈奴人都未能在陈秘书手里讨得好来。”

“不错,大典之后,与匈奴的会谈中,匈奴妄图让国朝承认他们的国号、国主之位,直接被广汉王以陈秘书令人捉拿他们的事顶回去了,一国使臣不仅不知礼,触犯了律法,亦要以大汉律惩戒,而刘渊本就是叛逆之臣,有什么资格称孤道寡?刘渊尚且如此,那刘聪不过是刘渊的儿子,还想做个异姓王?岂不可笑?”

“说起来,朝廷到底和匈奴达成了何等约定?到现在还不清楚,似乎只是约定休战,也没说匈奴是叛逆,却也没有给匈奴正名。”

……

话题又慢慢转移到了与匈奴的和战上,这事发生在大典之后,陈止升任秘书监之前。

按着不少人的想法,所谓会谈,怎么也得持续几日,来回多次,乃至发生争吵,最后才能定下来。

但出乎意料的是,真正的会谈前后只有两次,不过三天时间,匈奴使节就迅速离去,然后北疆的战争就此终结,朝廷似是默认了匈奴对并州的占领,但无论是朝廷的公文,还是各种策书、旨意之中,都没有明确提及此事。偶尔,还能从某些渠道,听到有关打压和削弱匈奴的意思。

在这样诡异的局面下,众人都摸不清具体的情况,不过朝廷的官方口径中,依旧在强调并州之事,也不断肯定对并州的所有权,只不过除了晋阳等少数地方,就不再往那边派遣官吏了。

人群中,有一人出言道:“不过,我倒是有些消息,说是北疆一线,尤其是河东之地,其实并没有停战,大战虽然没有,但小战不断,同时在河北之地,朝廷正在集结人马,好像是打算在那边来一场大战,但不知真假。”

wωw ⊙TTKдN ⊙℃ O

此人有不少人认得,知道是勋贵赵家的子弟,消息灵通,但碍于军法,平时不敢多说。他的这个消息,众人是第一次听闻,那黄通更是面色微变。

思虑片刻之后,黄通才道:“莫非是匈奴要东进?不对,兴许是以重兵营造压迫的阵势吧,我觉得朝廷或有用分化拉拢之策瓦解匈奴的意思,毕竟匈奴在并州扎根很深,人口不少,裹挟了不少百姓,若以兵锋攻伐,没个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根本难以实现,这么长的时间,若尽起刀兵,不说每年,每一天、每一个月消耗的钱粮,都无从计算,而且会持续削弱国朝的力量,说不定让其他边族生出异心。”

旁人都点头同意,觉得黄通分析很有道理。

但跟着又有人叹息道:“这些事朝廷的事,咱们想的再多也没有用啊!”

“是啊,要是按着咱的想法,哪里要管这么多,早就带着大军将那匈奴一概攻平!”

“唉,还是说说这风花雪月、琴棋书画吧。”

几个人正说着,门外又有几人进来。

这几人一来,周围的人都过去给他们见礼,重点都落在那为首之人身上,口称郑五郎。

这位郑五郎生得身材匀称,面容上品,面对众人的称赞,他连连客气。

此人名为郑桦,在家中的排名并非第五,之所以被称呼为五郎,是因为他在先前的丹青评上,得到了终评第五的名次。

“诸评之影响,观之则知啊。”

黄通忍不住感慨起来,旁人点头同意。

大典与和谈之后,占据着洛阳百姓平日话题的,就是诸评了。

所谓诸评,就是包括之前的文评在内,随后的书评,还有音律评、丹青评。

那书评看的就是书法,比拼的是书法造诣,还算是比较直白,各个书院比拼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异议。

其中还有个插曲,就是当时的优胜者、兼善书院的周步,在为自家书院赢得了“洛阳书法第一”的牌匾后,又特地请陈止给自己写了一副勉励的字,说是回去后要装裱起来,倒也成为一时热议之事。

至于丹青评,理解起来也很简单,看的是丹青画技,因丹青多需观景,所以这个品评,不是在太乐署中进行的,而是被放在城郊,太常府动员了人力设了一处讲坛,供大家品评,也让学子们可以观景而坐,同时放在这般地方,更能开拓心胸。

因此,这丹青评,也叫丹青坛。

而音律评,也叫伯牙子期评,据说这个名字,还是当今圣上所取,不过在这个品评上,竞争尤为激烈,因音律之道广博,光乐器就有诸多,各有所长,要在这样的情况中,决定出哪家书院的哪个学子更为出色,难免有人会心存不满,期间发生了不少插曲,还有那不怀好意、不甘心失败的学子,在暗中使劲,闹出了几次小小事故,不过都被陈止和太乐署一一平息。

随着音律评落下帷幕,第一次的洛阳诸评算是圆满落幕,但带来的风潮却没有衰退的意思,在随后的日子里越演越烈,最终甚至出现了诸多排名

百家茶肆有好事者,就说道,该按照诸评最后的排名,给洛阳各书院的学子排号,于是各种榜单有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于是就有这郑五郎一样的称呼。

因为诸评乃是官府组织,更有皇帝赐名,背后有许多势力参加其中,连列卿都牵扯了好几个进去,围绕着诸评更有些许博弈,发展到后来,连书院上层都关注起来,以至于在城中私自争执,被看做是无胆的行为,是不敢在诸评上和人一较高低的表现。

于是,这诸评排名,俨然成为了洛阳年青一代,用来彰显才华的标志,也使得很多人摩拳擦掌,准备在下一届的时候登台亮相,不光是为自己的书院争光,也要为自身正名

实际上,第一次的诸评,还是有不少人看不上,乃至故作清高,不愿意屈尊降贵前往,让人品头论足。

但看着影响,这些人很多都动心了,准备参与进去,可惜按照陈止的规则,他们必须要等到明年。

“明年也好,”谈到这个问题,黄通却有不同的看法,“留下一年时间,让学子们沉淀底蕴,等到来年才能更见功力。”

这时候,茶肆的角落忽然有声音传来

“这位兄台,听你言语,乃是明智之人,可曾听过,倡诸评的陈秘书很快就要外放一地为太守,你觉得是真是假,若是真的,那明年的诸评还能否展开?”

黄通闻言看了过去,入目的却是两个陌生面孔,似乎是从外地赶来的。

第五百四十六章 观盘演兵,武丁慑代郡之家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纸出坊,求书上门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只能先委屈张家了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八百七十二章 临阵当斩徒增疑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畅通第一百零二章 欢谈畅饮谁头筹第九百二十六章 争一方气运主角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禄为士代,原来杨氏望弘农第七百一十六章 灯笼上的百家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幽州出兵,或只是敲打匈奴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五十六章 为民除害,只争朝夕第二百四十六章 东海王之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过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对将,王见王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过人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与幽州世家第六百零九章 砲与毬,初显第四百八十六章 绝地反击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选择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观天下势之洼第四百九十五章 闻书窃听我只怕他不偷!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里快装不下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汝不主杀,便被彼伐第210章 北边酒宴,南边兵急第二百五十章 只对弈,不破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问,匈奴短矣第二十四章 尽在掌握第六百一十一章 灭陈以警他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藏书馆的陈秘书第四百六十五章 慕容皝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囚王传信,北地归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后,金液满三第九百八十六章 击鼓在前,鸣金在后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里快装不下了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五章 不在对错在喜恶第二百九十七章 十二生肖折纸,纸坊谍影重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矿显而测,立世之基今晚无更,大概还有三章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三百三十三章 文章出自人手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四百零六章 想的都很好第三百零八章 两陈合流之始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一百零一章 世间安得两全法第八百八十四章 占范阳而望幽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异族初显迹,朝廷使已至!第五十九章 你服不服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不应其索兵临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这晚宴还开不开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为官,那就与虎谋皮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诸官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议,幽州之本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南方无龙,朝对成空第五百九十二章 陈止的要求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难成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坏事第六百三十八章 钱不在我,以利诱之第七百九十四章 钱粮!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诱士,牧民网罗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带路党先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九百八十八章 急攻寻奇兵,背后有人催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万大军围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杂炼生鍒,生熟衍钢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郁律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见过将军!第四百六十二章 这文章,我要摸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声还不够硬!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蓟县,升龙坛第八百八十五章 运来势涨,世家揣摩以求安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慑属方为胜第八百章 九官何属?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幕启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三百四十九章 陈止行不行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皆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九百零九章 时过境迁,相同之人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