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

“王浚……”

听着这个名字,陈止隐隐感觉到了重量,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深究此人的时候,所以又将思绪压下,全神贯注的看着手中www..lā

整个正堂,顿时就安静下来,只剩下陈止翻动卷宗时发出的声音。

杨结安静的坐着,几个仆人则侍候在边上,小心的打量着自家的这位姑爷。

陈止的名号,在杨家仆从之中也有流传,他被确定为养家的女婿之后,更有不少的仆从议论纷纷,但多数都是称赞。

在这些仆从的眼中,杨家的这个选择非常明智,也是合理的联姻,这位新姑爷无论是名声、才华还是势头,都是上上之选,和杨家的势力结合起来,更是天作之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日头升起,屋子里逐渐热了起来。

现在已是夏季,越到中午,温度越高,有杨家管事看了一眼陈止,又看了看杨结,忍不住过去,在杨结跟前道:“老爷,要不先去休息一下?这一时半会的,姑爷恐怕也看不完。”

“不用了,”杨结摇摇头,笑道:“我这个女婿,看书很快,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这一点东西,他很快就能看完了。”言语中,颇有自得之意。

管事闻言诧异,疑惑之下,朝陈止看了过去,注意到那几本卷宗之后,眉头不由皱起了。

这么多的卷宗,正常人来看,怎么也得花费个几天时间吧,哪里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完的?

只不过,他这么一关注过去,终于发现不对的地方了。

“咱家这姑爷,翻看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点?”

原来,陈止翻看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手一起一落,就是一页翻过,几乎不带停顿的。

哪有人这么看卷宗的?这么个看法,能看出个什么?

这管事心里忍不住嘀咕起来,也明白自家老爷为何会笃定,陈止能很快看完了。

照这个架势,根本就不是看,纯翻!当然快,但能看进去多少,就不好说了。

就在他的暗暗嘀咕中,陈止突然停下了动作,然后坐直了身子。

“如何?看出什么了?”杨结正在品茶,见状放下茶杯,笑着问了一句。

陈止点点头道:“幽州的情况不甚好,七个郡,八十三个县,连六万户都不到啊。”

杨结叹了口气道:“人是少,不能与其他州郡相比,北方几个州,司州五十万户,冀州三十多万户,这才是人口大州。”他随口一说,就是重要的数据,这些纪录都很珍贵,旁人轻易难以知晓。

不过,陈止很清楚,自家老丈人坐大司农之位,这些信息经常接触,否则也不可能给自己拿来这么一大卷的资料。

杨结又道:“不过,也是这几年天灾、兵灾不断,很多人背井离乡,还有不少遁入山林的,加上隐户,所以户数锐减,又被分出了平州,严格来算,也还可以,毕竟兖州如今不过八万多户,而豫州则为十一万户。”

兖州和豫州,都在人口稠密、开发完善的中原地带,其人口也就是这些,但考虑到两州的大小,和幽州的情况还有不同。

杨结说着,话锋一转,又道:“这些卷宗其实繁琐,并无统计,里面东一爪、西一片,没有经过官府计师的教授,想要看懂都不容易了,莫要分心,对了,你还看出什么了?”

陈止明白老丈人又想考验自己,不由沉吟起来,将看到的信息,在心里组合一下。

杨家的管事见姑爷沉默,想到他刚才一路狂翻,恐怕也没看到什么,本着不让上位者难堪的心思,想要说些话,打打圆场。

但不等他开口,陈止就先道:“范阳郡下辖八县,有一万一千户;燕郡管辖十县,有户两万九,无论是所管县,还是境内人口,都为幽州之最;北平郡管四县,有户五千;上谷郡管两县,有户四千一;广宁郡管三郡,有户三千九;代郡管四县,有户三千四;最后就是辽西郡了,下辖三个县,为两千八百户。”

杨家的管事听到这些,不由就愣住了。

而杨结,则是点点头,笑道:“不错,除去杂乱的信息,这些个卷宗中,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了,每一个郡内有多少户数,其意义甚大,是将来你施政的重要依据,另外,你现在若是被派往地方,其实有着一个劣势,不可不查啊。”

陈止点点头,很清楚那个所谓劣势,指的是什么,就道:“现在已经立夏,距离秋季上计的时候不远,我若是去往地方郡中,为一郡之守,还来不及开展政务,就要赶上上计之时,难免要替上一任郡守背书。”

新汉朝廷规定,每年秋冬之际,要进行一次户口的检核,生者登录,死者削去,除此之外,更要核对每一户中家庭成员的相貌体征,看是否有不实之处。

检核的结果,就要逐级上报,这个过程就叫做“上计”。

人口户数的多少,是检验一名地方政务官员的重要标准,而上计的结果,更是朝廷中枢的参考标准,是征发徭役、征收租税的重要依据。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眼下乃是夏季,陈止如果现在去一个地方为郡守,那要不了多久,他就要面对秋冬上计,但上计的成绩,却是来自上一任郡守,但要用来评价陈止这个新任郡守的政绩,这种结果,无疑是很不划算,也不公平。

陈止等于是还没干活,想要被人问责,要是再出点什么事,害得被连累。

但新汉制度如此,涉及广阔土地,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就改变。

杨结也深知此点,说道:“所以,你这次去,头两年一定要沉住气,先打好基础,不要想着跃升了,扎扎实实、稳打稳扎,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会为你在朝中打点,争取第三年就将你调动回来。”

陈止自然是道谢了,虽然他心里另有一番打算,但当面拒绝老泰山的好意,都不是一个好选择。

杨结跟着又道:“另外,这部分卷宗,虽然纪录了不少人口户数,但终究不是全部,除了我刚才给你说的,流民和隐户之外,还有不少户数没有被纪录上去,你知道是哪些人么?”

陈止顺势就道:“说的可是那屯田民籍?”

“不错!”杨结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你是真的下过功夫了,正是屯田民籍,这部分人的户数卷宗,都在王浚手里,连朝廷都拿不到,具体有多少人,着实难料,你过去之后,可以刺探一番,这群人的卷宗固然拿不到,但人跑不了,还在地方上,一样可以利用,在施政的时候,也可以将他们纳入考量。”

陈止点点头,思考起这个问题,因为这也是他之前在思量的问题。

所谓屯田民籍,包括两种,一种是军屯籍,另外一种则是民屯籍。

在当今的新汉,屯田民籍是一种特殊的民籍,与之相对,正常的郡县民籍,则被称为领民籍。

屯田民籍的来源,多数认为是源自三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魏的屯田政策了,这种位于边疆的特殊生产组织,构建出了不同于基层组织单位,使得其中成员从郡县行政体制中分离出来,被称为“屯”或者“营”。

其中,兵士及其家属的屯民,也就是军屯籍,而民人和半军事化人群所屯之地,则称之为民屯籍。

这种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籍贯种类,代表着的是军事化的管理制度,体现的也是军权入侵政务的表现,屯田民籍的子弟世袭当兵,实际上有利于军阀维持自身的力量。

在幽州这样的边疆之地,少不了屯田民籍,由于两州刺史王浚的势大,也使得朝廷对其掌控范围内的人口、户籍难以尽数管理。

所以杨结才说,不能将这部分人口忽略掉。

陈止点头表示理解,但又颇为不解的问道:“如今天下一统,朝廷力量不小,何以让王浚在北方边境做大?连人口户籍都能隐瞒,不让朝廷得知,俨然是个半独立之地了,朝廷就没有半点手段制约?”

这个问题,他很早前就有,也有推测,既然老丈人提起来了,正好顺势问出,也不显得突兀。

杨结叹了口气,说道:“匈奴之事,朝廷尚且忍着不再发兵,要以怀柔手段,分化瓦解,何况是为朝廷镇守北疆的王浚?王浚在幽州说一不二,朝廷的话,都没有他的话管用,你若去幽州,不可轻视此人,亦不要太过亲近他。”

他看着女婿,微微一顿,似在沉吟,最后还是道:“王浚和匈奴不同,他毕竟没有造反,还是北方屏障,阻挡着胡族南下,不好动手,否则逼反了此人,北方屏障尽去,大汉北方顿时就一马平川了。”

“这么说,王浚还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了?”

陈止明白,历来边将,就不乏有这般情况,因为有敌人,就要用他们,最后根深蒂固,难以轻动,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杨结点点头,又压低声音道:“这事也就你我翁婿说一说,不可传到外面,朝廷这两年越发求稳,不愿轻易动刀兵,也是因为国库空虚,几乎入不敷出,再有个风吹草动,怕是都支撑不住了。”

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杀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纳传谱,贫僧明法第三百零九章 胡临代县第七百五十四章 人未出县陈已知第四百一十八章 坞堡不藏民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军不敌石勒,诸公惦念幽州第九百一十七章 汉殇(下)宗乱之始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给陈止带句话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乡与仙翁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龙,镇冠军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寻皇送圣,违则灭其国!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与传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过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千零九十章 国颓运衰人心乱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长生观气第九百八十一章 “七品单于”第四百四十九章 世家富足,官府缺粮第三百零三章 萧规曹随编成册第五百四十章 分而化之,擒胡直问第二百九十二章 征北将军陈第九百五十二章 惧而乱言,耳鸣至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书生宣,粗汉亦可谈大势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八百三十一章 还没开战,就走投无路了第一千零五章 洛阳隐,家信疑第五百三十六章 种猜忌心,待风声起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北遁南慌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动,家丁成千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扬镳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在拓跋,而在我等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守一骂死王弥 新春快乐!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陈...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尔,无须挂碍第五百七十二章 将军幕僚急阻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征北将军陈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九百三十二章 阵前论礼第二百一十六章 有幸或可访陈君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隐忧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来客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养之,汝勿虑也第四百六十三章 捉摸不透,择一家而言商贾事第一百零七章 劝学茶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里快装不下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第一千零四章 要么现在投降,要么……第三百零七章 正门迎太乐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四百二十九章 寻神仙方,算世家计第三十八章 悔不当初,竹筒复满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匡天下之志,为此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七十一章 留诗杀名拂袖去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请单于往蓟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渔翁,两王立关中第三百五十九章 五榜三才真假评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与代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九百一十一章 两王争,势如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丝剥茧,朝使将至第九百一十四章 汉殇(中)权争哪顾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昔年河边荒草,今日众星拱月第七百五十九章 陈运不过几年,为他人嫁衣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杀之虎初长成第七百五十三章 坏得其名,也不辱使命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第九百六十章 可怖之念,蕴于平凡第七百一十章 开门就言运第八百一十九章 授印予气,耳聪目明第八百八十八章 犹不知战情,只是赶路忙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后,数算机关之杰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慑属方为胜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连第八百零九章 贵人改制,应者转运第一百七十一章 抽丝剥茧,朝使将至第八百六十一章 吾料此乃持久战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驱万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九百七十六章 阳谋离间族相异第二百一十五章 我还来个什么劲啊!第十章 赌约与字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止身边的人脉雏形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第五百六十五章 捷报来第三百三十九章 流言,我所欲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最后一段城墙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何以动世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风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