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

过去的几年中天灾不断,尤其北方的几个州,更被多次波及,这点从陈止的家乡彭城也能看得出来。

彭城所处的徐州,先后经历了旱灾、洪涝、地震,后面更有蝗虫等等灾害。

紧随灾害之后的,就是人们流离失所。

但这样的情况,也是滋生野心家和不甘者们的土壤,在几个口号的号召之下,大量的流民转化成了匪兵,在王弥等人的带领下攻城掠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

如此一来,北方不光不能给朝廷提供充足的税赋,反过来,还要吞噬大量的财政预算,而且是一个无底洞。

赈灾、置民、剿匪、修葺、治理等等,这一连串的事,每个都要烧银子,无数的钱财投入其中,才能维持住北方的架子。

“这么多的钱财耗费在这个上面,朝廷的府库几乎已经空了,边军的粮饷都被挪用了不少,更不要说支持大军征讨了,而且这北方的灾祸,让几个主要的兵头势力大增,朝廷要靠他们维持军队,不至于发生更糟的情况,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钱财,又在北疆战事中消耗殆尽,这才不得不转变方式,用安抚的手段,处理边疆几个势力。”

说白了,就是朝廷已经没钱了,既没有钱维持大军,也没有钱支付全部兵马的军饷,这样一来,对边疆的控制力直线下降,自是难以硬气了,只能做出妥协。

陈止已然,他很清楚,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国度,财政预算的细节,都算是隐秘了,杨结愿意告诉自己,也是表明态度。

陈止不由点头道:“止知之,会有所留意。”

“你明白就好,这个时候到地方为太守,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尤其是那幽州,但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如果能做出一番事业,更能凸现出来,未来的发展也会更为顺利,只不过,必须要小心王浚!”

王浚。

翁婿二人的对话,转来转去,又转回了这个人身上。

王浚的发家史,陈止特地了解过,因此才明白,这人确实非同一般。

新汉近几年天灾不断,反映在朝政上,就是掌权者走马灯一样变幻,现如今掌权的乃是广汉王,在广汉王之前是东海王,先后两位都是郡王,而在这之前,多数也是亲王、郡王,乃至皇亲国戚当政,但时间都不长,也就是东海王算是个常青树,却也倒下了。

在执政变幻期间,更有后宫干政和一干政变,金墉城内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王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崛起的,他先后投靠了几位当权者,终于在东海王当政时期,借着收复失地的机会,将幽州一分为二,以军管的名义,治理着整个平州地区,成为事实上的东北王,可以看做是新汉第一的大军阀,连东平侯苟晞都曾经吃过他的亏。

不过,王浚是有真本事的,他先后击败了匈奴、宇文鲜卑和慕容鲜卑,期间用联姻笼络的方法,收服了段部鲜卑,将一大片土地纳入了新汉的名义下加以统治。

北方兵灾的时候,他更联合苟晞,先后镇压了流民军和叛军,击破了石勒构建的羯人兵马,让北方的局面不至于糜烂。

有鉴于此,王浚累功得了司空之位和乌丸校尉,如今升任大司马,也算实至名归,只可惜在这样的过程中,王浚的势力迅速膨胀,滋长了他的野心。

“如今,王浚通过几个渠道暗示朝廷,要将新得的鲜卑土地,划作他博陵公的封地!那可是两个郡的土地,就算是皇亲亲王、郡王,也不过只能食一郡之地,还只是名义上的,封邑的税赋,亲王、郡王也只能截取部分,大头仍归朝廷,至于诸王、公所在县城,官吏的授职权,也在都逐步收拢到了朝廷手上!”

杨结说着说着,冷笑起来:“王浚这个要求提出来,一旦如愿,那地位比之亲王、郡王都要高上几分,以他当下作为,半个幽州、整个平州,乃至整个东北,他就是说一不二的异姓王了,不过没有一个王的名义罢了,比起匈奴叛贼也差不了多少了。”

话里话外,流露出痛恨和嘲讽之意。

陈止却从中嗅到了危险的味道,毫无疑问,这个王浚的心态,已不是人臣之心了,反而有了些枭雄之念,不过当今新汉,还没到四分五裂的地步。

“不过,东汉之乱,本也没那么严重,连董卓专权的时候,整个天下依旧还在体系之中,朝廷权威尚在,真正的动乱源头,是曹操逃回去以后向天下矫诏,才使得天下私兵渐起,令整个东汉彻底失控,这王浚如今握有大军,居于一隅,占据东北,实际上已经有了乱天下的资本了。”

陈止的前世,对局势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始终觉得,董卓虽是乱臣,但即便是他引兵入京,废立皇帝、专权朝廷的时候,东汉的整体结构都没有散乱,就算是那黄巾起义,后世评价诸多,也不过是动摇了统治基础,实际上朝廷的统治情况尚未恶化,东汉这辆马车,依旧还可以前行,当然了,土地兼并的恶果,也在逐渐浮现。

但真正让这辆马车四分五裂、南辕北辙的,其实是天下公卿世家的私兵不再遮掩,是十八路诸侯无视朝廷命令,悍然起兵。

十八路诸侯起兵,虽打着种种旗号,但几乎都是当权阶级、士族的代表,他们出兵的原因,和百姓、苍生关系不大,为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后不了了之,却破坏了东汉的统治环境。

“不管东汉是黑暗的也好、腐朽的也罢,抛开种种定义和个人情感倾向,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东汉的存在是秩序的体现,破坏这个政体的,其实不是董卓,因为董卓占据的是中枢,乱了天下对他来说毫无好处,反而都是坏处,真正的导火索,是矫诏之后边镇军阀的崛起,那来往的刀兵,其实是上层的士族、贵族的一场狂欢,是权力在公卿世家中的转移,这个王浚,会不会重现历史?成为那个导火索?”

汉末三国,一场狂欢,十室九空,诸多悲剧,如今历史面目全非,但尤有遗留问题,也让陈止失去了对未来的遇见,一切只能自己推算。

当前新汉的局面其实不好,但毕竟持续了几十、上百年,朝廷权威深入人心,寻常的野心家,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正当陈止思索之际,杨结再次开口了,但这一次,这位大司农的神色郑重许多。

“我之前就考虑过,想预测一下,你会被张应外放到哪一个郡。”杨结看着陈止,郑重又有一丝从容,“幽州几郡,环境不同,落地何处,其实大不一样。”

陈止顿时坐正,也不插话,做出一副倾听的样子。

他的样子,让杨结很是满意,后者点点头道:“我先来排除几个,七郡之中,燕郡下辖十县,无论人口,还是规模,都为之最,而且占地最广,位于幽州中心,贯通南北之地,为王浚根本,绝不会让出来,张应也不会挑这个,否则就等于为难王浚,张应不过是想在尚书令的位子上立威,不会触怒这等封疆军头。”

陈止点点头,杨结的这个看法与他相同。

杨结继续道:“然后就是代郡,下辖四县,位于幽州最西边,旁边就是匈奴,可谓凶险异常,下辖诸县,更是复杂多变,难以梳理,你是我的女婿、是陈太仆的孙子,为邓太常、赵鸿胪之友,又与诸多大儒、大宗师交善,张应不至于和我等撕破脸,所以他不会选这样一个地方给你,所以这代郡也可以排除。”

杨结看了陈止一眼,又接着道:“至于范阳郡、北平郡,这两个地方的可能性也不大,先说范阳郡,郡守幽州,也是州治所,管辖八个县,人口众多,直面冀州,这样的重地,莫说张应不会给你,王浚更不会放手让一个外人经营,至于北平郡,一部分土地是王浚从段部鲜卑的地方夺来,是他和段部鲜卑联系的桥头堡,有着幽州第三的人口,所以他同样也不会放手,张应也不会选择这里。”

简单的几句话,可谓抽丝剥茧,体现出杨结对幽州局势的了解,让陈止对这个老丈人的评价,也不由提升许多。

杨结喝了一口水,跟着才道:“这余下的三个郡,辽西郡临海,又与平州相接,是王浚掌控两州的中转之地,他不会轻易放手,而广宁郡、上谷郡,在范阳郡北,代郡和燕郡的中间,地方不大、人口一般,所以这两郡让你过去的可能性最大。”

“广宁郡、上谷郡?”陈止咀嚼着两个名字,若有所思,他知道,这个地方,位于后世的赤城一片,再往北就是诸族聚居之处了,鱼龙混杂,极难治理,但正像杨结说的那样,张应若将他外放,不是让他去享福的,而是要刁难他,让他难以晋升的。

杨结的声音再次传来:“最近,广宁郡、辽西郡两地太守,因故被王浚驱逐,被他换上了自己人,朝廷也有意加派人手过去,考虑到辽西郡的特殊性,你最有可能是往广宁郡任职!”

:。:

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来客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帝不可为,而郡王可为第二百五十七章 尽皆在掌握,无出我意者第五百零六章 太守请你们全家第一百零四章 又来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动啊!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第七十八章 自作孽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壮聚营帐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东莱王弥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文章第一第九十八章 城外书院院中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会开不了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朝押入薪柴堆,他日亲请方可归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随人来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齐了第四十九章 观望间今是昨非第三百八十八章 未雨绸缪,先思回乡第四百八十四章 我还有一本!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石贼尚且不敢攻幽终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议,战已起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边不亮找东边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问兵难入营,家书予诸君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举多得,岂不美哉?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论何在第六百一十七章 军粮生气魄,密林走大军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后路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争第九百三十九章 密谍司的“大敌”第二百零三章 空门为谁开墙上有陈言!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尽失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当为郡守,敌入尚书台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六十七章 执剑赴会第三十一章 祸心露端倪,一宴欲扬名第八百零三章 一言乱世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铁铸甲,搜人提拔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陈代王,何人可以代陈?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画第八百一十四章 袁曹旧日事,今朝亦可行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追悔莫及难为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一百一十七章 视人低者,也有窘迫时第三百六十七章 友人谈与仇人哀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请陈第六百八十一章 既请出山,护送往幽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观氤氲青烟变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世之间心已定第一千二百章 至圣言、管子语,断龙之术第八百九十四章 坏了!这可如何是好!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进军!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时胡作为,今日奇人举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第六百八十四章 冀州乱局,有兵叩门第四百一十一章 陈止,你又算计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为官,那就与虎谋皮第九百一十三章 汉殇(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换识字第六百一十七章 军粮生气魄,密林走大军第六十一章 世兄之才,今日方知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敌而纵胡,聚尸成高冢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阳有敕来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第二百三十四章 圣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一百三十七章 你可有道统可分善恶第二百九十七章 陈家危局第七十四章 此乃陈止所……赠第五百四十一章 厌则整编不顾阀,心腹归来又两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华夏之道,方称之为民第九百九十五章 或可再添一姓第四百三十四章 访吴阶,有谋划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四百一十五章 损兵折将失将位,追悔莫及心难安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养寇者王,难伐者石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独重民也!第四百零三章 王浚与段部鲜卑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学了假学问了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江左琅琊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来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皆等其乱?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于下,佛争于上第五十七章 铜钱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