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

“你们可都听到了,苏辽都点头了,这两册书,就先放在老夫这里了,至于那本总纲,你们可不能私藏,这都是守一的心血,岂能随意外散,赶紧送回来,让苏辽收好,千万千万不可遗失!”

王衍得了允许,登时老怀大慰,对那未见续文的不满、得知缘由的怅然,在这一刻都消退不见了,还乐得做了个顺水人情。

旁边的王览闻言,却是脸色一黑,取出了那本通典总纲,递了过去。

这本书,刚才在台上的一众大家之间传阅,不知道怎么的,就落到了他的手里,还没有捂热乎,就因为王衍的一句话,不得不拿出来了,心里免不了要抱怨。

不光是王览,其他人此时也从悲伤春秋的气氛中回过神来,再次想起了现实问题,看着王衍那笑呵呵的老脸,一个个都是颇为不满的。

就算是您老资历老,也不能做的太过吧,但看苏辽的样子,再看王衍的模样,他们也知道这次的事,不好再坚持的了,再说了,这书如果还给了苏辽,说不定就不好借阅了,在王衍的手上,却还有抄录的可能

这时候,他们已经打起了抄写通典的主意了,毕竟这样的著作,还刚刚诞生,不想办法抄录下来,日后可是要追悔莫及的。

这么一想,众人也不坚持了。

况且那位江都王也正在走过来,眼下这里名义上,可还是佛评呢,不好做的太过。

结果转头一看,那五位为首的僧人,居然已经离开了,而且走的方向还各不相同,再看明法僧等相随而来的僧人,则是一副群龙无首的样子,在原地迷茫。

江都王此时已经走了过来,他看着因为陈止的几本著作,而显得有些混乱的局面,也是心中叹气,却不得不强打精神笑道:“诸位,今日的佛评……这佛评有了佛论,也算是相得益彰,本王的意思,就是要让这洛阳饱学诗书之人,能明佛法,佛论足以让人明了,本王回去之后,会加紧传扬的。”

被人乱了场子,但为了面子,江都王不得不拉出佛论作为遮羞布,否则今日这一场局面,可就丢人到家了。

众人也都清楚江都王的心思,不会不识趣的当面刺激他,于是纷纷拱手,说不虚此行。

这台上的人都表态了,那台下的人也不会落下,也都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说是要回去好生品味。

尽管他们的心里都觉得不尽兴,还想着再听听那位陈监正的通典,但没人给他们念,大和尚又都走了,那首光寺的沙弥在旁边虎视眈眈,一副等着江都王说完话,就要出面送客的架势。

就这样,这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佛评,就这么诡异的落下了帷幕,至少在这首光寺前,这一场继诸评之后,影响力最大的品评,已然停歇下来,原本计划中,随后的几日,同样也有佛评继续的情况,那是不复存在了,因为五位支撑佛评办起来的宗师,都已经隐没了。

但另一方面,当这个消息传到了洛阳城中的时候,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佛评因为一本书,就这么终止了?太可惜了,我本来还想,等明天后者后天,将功课昨晚之后,禀告老师,也去聆听佛法呢,家父与家母,可是最喜佛家之说了,说是可以养生。”

百家茶肆中,一名年轻的士人,在踏入楼阁之后,得知了佛评的消息,顿时就满脸遗憾。

洛阳城中的诸多传闻,两日后就都会汇聚到这家茶馆之中,成为一时话题,而百家茶肆的评论,又会翻过去,影响到城中的舆论和风评。

类似佛评这样的事,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本来就是城中世家一同鼓劲的结果,因而世家士人颇为关注,最近几天的茶肆,也一直在谈论此事,因而这佛评之日的意外,也格外让他们震惊。

众人纷纷表达对佛评终止的遗憾,毕竟论佛如今是风尚,众人之前都表现出推崇的姿态,现在当然也要有所表示。

但在感慨了一番佛评际遇之后,这话题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陈止的身上。

“没想到啊,那位陈监正,人不在洛阳了,还能闹出这般情况,本以为佛评一开,他在诸评上的影响力,就要随着时间而消退,会被佛评之类的取而代之,却没有料到,一下子就杀了个回马枪。”

“这两天城里都传言,说佛评之所以中途难继,就是那佛论卷所写的,远远超出了中土佛家的底蕴,所以五位佛家宗师,都自愧不如,主动终止了佛评。”

“这话就有些不切实际了,那五位高僧各有来历,佛图澄法师德高望重,底蕴何等深厚?佛支佐大师也是历经沧桑,经历了几次般若经的翻译,那比丘首陀行走塞外,苦修多年,乃是真正的佛门行者,而竺法智来自西凉,听闻年轻时就去往西域拜佛求师,同样佛法深厚,就连年龄最小的竺法潜,亦因王家之势,自幼就宝读经书,早早地就读过了诸多佛家名典,这五位在一起,还能被人比下去?”

“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我这边得到的消息,说是陈监正的书,不是一本,而是一套、一部,不光只有佛论,还有其他各家之说。”

“我也听说过,但总觉得不太可能吧。”

“我也是这么觉得的,陈监正确实是才华横溢,但他哪里有时间写这么多呢?”

众人议论之中,有一个人从门外走进来,就听他笑道:“你们相信不相信,根本都不重要,只要留心一下城中各家的动向,就能知道真假了。”

众人闻言,朝那人看去。

“是黄实,既然是他开口了,那想来是八九不离十了。”

原来,这个进门的人,正是当初那黄姓书生,以预测和讲解闻名,从青州开始便关注陈止,后来更是多有预测,外号不少,最近半年渐渐有百晓生之称。

那黄实也不是他的名字,只是叫的人多了,慢慢就成了黄实。

而他这么一提醒,不少人也都回想起这两日,几个大族确实有不少的动作。

“好像很多人都在去王家拜访,这……”

他们口中的王家,正是琅琊王家在京城的府邸,如今那府中威望和地位最高的,正是王衍。

此刻,这位王家长者,正催促着自家的两个孙子,让他们尽快抄写,而府邸之外,太原王家的王览,已经亲自上门过来了。

“来了!来了!王世叔硬是要过来啊。”

倏的,一个看上去颇为激灵的青年从门外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一进门就忙不迭的说着。

王衍一听,立刻训斥起来:“不是让你派人挡着么?”

那青年满脸委屈的道:“叔祖,王世叔硬是要进来,他的身份摆在那边,孙儿如何敢拦他?”

“也罢,那老夫亲自过去吧,”王衍摇摇头,又对身边两个正奋笔疾书的孙子道:“你们写快些,务必要将这两本通典卷一子不剩的记下来,这样还回去了,老夫一样能时常研读,未来这通典几卷必然传遍天下,研读之人不知凡几,老夫可以占得先机。”

这老先生,此时又不担心自己一只脚踏入棺材了。

说完这些,他便要离去,但人到了门口,又忍不住回头,叮嘱了一句:“你们抄的快归快,可不能潦草,不能有错漏啊!”

听着两个孙儿唯唯诺诺的应下,王衍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留下两个孙儿面面相觑的苦笑,又要速度,又要正确率,时间还很紧,任务更是重,简直是又要马儿跑又让马儿吃草,但面对威严深重的祖父,二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点头应下。

另一边,王衍在半路上,就见到了王览,对面这位丹青大家、太原世家之人,却颇无风度的要闯入内院。

“王览,你这是做什么?”王衍一看,就拉下脸来。

王览则勉强压住情绪,有些抱怨的说道:“世叔咱们不是说好了么,你抄写两日,今日就该给我了,结果六个时辰前,我派人过来,你推脱下去,三个时辰前,我又派人来,还是被打发掉了,三个时辰后又是三个时辰,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可都听说了,其他几家的人也都来了,若我不亲自过来,是不是就拿不到两本通典了?”

“你这都是听谁说的?”王衍眉头一皱,压低声音,“这通典本来就不是老夫之物,答应让你拿过去抄写,也是看在你我两家的交情和渊源之上,现在不知道哪里走漏了消息,所以老夫为谨慎起见,这才压了点时间。”

事实上的情况,是这位老先生拿来通典,看得入迷,耽误了一天时间,这才有所拖延。

王览也不说别的,就提议道:“既然如此,世叔干脆将你们家抄录的两卷,拿给我好了,我抄录完,就送回来,省得拿了原本,万一有了损坏,就不好了,这消息传出去,也不利于世叔的名声。”

“这……”王衍迟疑了一下,看着王览的表情,最后还是点头同意。

只是,他总觉得这两天消息的流传有些古怪,似乎有什么人在背后推动。

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则壮士断腕第五百二十四章 说动则得其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争相抄书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将求起势,有士意莫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飞扬跋扈,哪堪此时第二百四十六章 东海王之死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将满时已到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追穷寇!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动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两进,祖逖居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当时我就料到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梦谁先觉,春秋四季枕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间多有后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进则撺基掇业,退则为王前驱第二百七十五章 王府宴,百家名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带路党先行第八百二十七章 隐秘兵马,半路相逢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绝音,馆外知是张君来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一百六十三章 声东击西 除夕快乐!第四章 守一于道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为主,佛评乱于一书第八百八十九章 这么巧,你也赶路啊第三百四十二章 当日请而不来,今日送贴相召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纸出坊,求书上门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实在是高!第八百九十六章 请先生教我!第八百四十七章 敌乱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扑朔迷离!第五百零四章 洛阳来客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四百七十章 他还能翻了天不成第四百四十八章 税赋有缺,钱粮隐患第六百四十八章 谎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难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九百六十五章 单于衰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守一骂死王弥 新春快乐!第七百八十四章 杂炼生鍒,生熟衍钢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难靖灾,引说立根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因寒蔑,不因品贵第九十一章 学识成书入心中!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窥将军谈,不知谋已知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说久仰,心中暗算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谋不见多而寡断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廊抚琴者,可为我婿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名字好,我碰巧也写过第四百八十三章 论法言史非一卷!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败!第三百七十一章 为国背锅,使人惊惧第五百八十章 陈计有所需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传书为贩纸第五百八十九章 鲍君所遇何时变?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来谈玄正神仙第五百一十四章 出卖要赶早!第四十二章 陈家,我与陈止最亲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筑城,拓跋人至第八百八十章 人散心离力难转第六百四十一章 袭屯先投毬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将满时已到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劲敌第六百七十七章 道道道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惊骇之闻!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幽州的世家与寒门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刚知晋阳落,又闻刘粲囚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两朝之气,天下望科举第八百七十一章 残兵败将求援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动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窥将军谈,不知谋已知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动,家丁成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题发挥,风雨欲来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时皆可赞,与帝言金曲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压陈,愤而出声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异动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动,南已呈乱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皆输,还敢言勇第八百零七章 诡异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结一桩第三百九十章 领民户籍与屯田民籍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阳,传平州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幽马入冀,群贼退避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五百五十七章 我后悔啊!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四百七十四章 暂避锋芒两三月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师而吞气,劫来走一遭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阿瞒之志?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岂能如你愿!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边塞镇,老农不与外乡言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阳急信传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