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章 招而入代,以谋外族

奉命出使番邦部族,实是个颇为取巧的名头,原因就在于这出使的地点,不在朝廷控制之内。

卫操叔侄等人既是代郡世家,位于边疆之地,早就有所布局,和边疆的几个部族也有交情,更是给过不少好处,人脉、关系具备,早就开辟好了道路。

所以当卫瓘倒台的消息传来,代郡这边虽然遭了灾厄,却还是挽回了一定的损失,让叔侄二人带着部分族人安稳的抵达了部族。

在这之后,尽管朝廷施加压力,但那时北地已有不稳迹象,新汉朝廷在北边的威望逐步消退,还需要拓跋部帮忙牵制匈奴,自是不会逼迫过甚,加上不愿外扬家丑,加上卫操等人与卫瓘的血脉也非近亲,因而未曾赶尽杀绝。

等匈奴崛起,北地各种天灾人祸降临,对卫家叔侄的追捕自是名存实亡,甚至因为种种缘故,在诸多人脉和巧合的作用下,当初卫操出使的任命居然还在,就让这叔侄二人在名义上,还能归于汉廷。

只是这也只是个名义罢了,就算再愚笨的人都知道,卫操叔侄如果真要回归,只要离开拓跋鲜卑的控制范围,或者说离开草原,踏入中原,立刻就会被捉拿出去。

这也是卫雄不愿意出城投降的原因之一,还是不好拿出来,放在桌面上谈论的原因。

不过,既然此刻,卫雄已经是自己的阶下囚了,陈止对卫家也有些想法,因此说话的时候,就少了一些顾忌,直接就提到了朝廷之令。

果然,在经过短暂的不自在后,卫雄便直言不讳的道:“陈将军是明白人,不会不知道其中猫腻,我卫家也算为汉廷尽忠了,但天家最是无情,只因叔祖在朝廷上的几句话,便追究株连,逼得为卫氏举家逃亡,但即便如此,我等在那拓跋族中,也不曾有过侵害天朝的提议。”

“如今,你不就带兵来入寇幽州了么?”陈止摇摇头,不以为意的摆摆手,“说这些都是空的,我既让卫将军进来,自然不是说这些废话的,幽州初定,我这边事情很多,咱们还是长话短说,这次在北地大势已定的情况下,你还据守城池,无非是为了给拓跋六修争取一点时间,好让他完成在拓跋部的大事,是也不是?”

卫雄马上就沉默下来,他并不意外陈止知晓这些,因为自己放在屯城里面的那些书信,已经将这个事说的差不多了,自己既然被擒,屯城也已陷落,那些书信自然也都落到陈止手上,再无秘密可言。

何况,他也知道陈止手下有一个密谍司,消息灵通,拓跋部原本与陈氏交善,内里有诸多人情往来,都是适合安插探子、人手的机会和途径,若说陈止没安排人打探消息,那才是反常的。

见卫雄不语,陈止继续说道:“不久之前,我就接到消息,说是拓跋单于病重,难以理事,族中政务都交给了拓跋六修处理,这段时间,卫将军你收到的命令,都不是单于所发,而是来自拓跋六修吧。”

卫雄终于答道:“此事乃是拓跋部内部事务……”

“内部事务?”陈止笑了笑,摇摇头道:“若是内部事务,又怎会激起拓跋氏的内战?先前你领军过来,那位有名姬澹将军也随行在侧,如今人呢?”

一听这个,卫雄就意识到,陈止对拓跋局势的了解,还在自己原本预料之上。

陈止又道:“姬澹在拓跋部,论战功与你齐名,但因出身其族,境遇要好过将军,更得拓跋氏的信任,眼下几个拓跋别部征讨拓跋六修,如此关键时刻,他就被召了回去,协助守卫拓跋本部,倒是将军你被留下来,幽州攻略固然也很重要,但更多是牵制作用,简而言之,与弃子相似……”

这话直接说到了卫雄的痛处,让他难以反驳。

这亦是卫雄等人难以避免的情况,无论立下多大功劳,毕竟隔着层血脉关系,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可与信任,平时就罢了,关键时刻就会出现分别。

看着脸色阴晴不定的卫雄,陈止看了佟海一眼,后者会意,上前道:“不久之前,拓跋部发生变故,单于拓跋猗卢忽然倒下,生死不知,拓跋六修顺势出面,接掌权柄,拓跋部内自然也有反对声音,却都被他铁腕镇压,一一拔除,原本在族内颇有威望的拓跋郁律,都被逼逃离。”

“拓跋部作为大族,除本部之外,还有许多别部、从属,其中不乏与拓跋猗卢血脉相近的,有些论起渊源能追溯到拓跋力微时代,如拓跋沙漠汗的后代几脉,或许更有资格继承单于大位。”

“这别部、他部一听说单于倒下,立刻就像闻到腥味的狼一样,摩拳擦掌,又听说拓跋六修大肆排挤、打压异己,逼走不少人,马上就兴奋起来,也不掩饰,直接兴兵而去,打的旗号自是拨乱反正。”

内战就此爆发。

陈止接过话,说着:“本来是六修应对内战,战力吃紧,调了姬澹回去,又逼迫卫将军你速战速决,偏偏还不愿放过牵制我幽州的本意,于是自相矛盾,只能不断给你施压,这也是你行险一搏的重要原因。”

卫雄忍不住叹息,脸色阴沉。

陈止却没有停下话语,继续道:“据我所知,卫将军与贵叔父能在拓跋部立足,主要是靠着拓跋猗卢单于的支持,有这位老单于镇住局面,整个部族才能正常运作,至于拓跋六修,我与他接触不多,但听闻他在洛阳的时候,对汉家之人多有恶语,若他掌权,一时还能忍耐汉家子弟,时间长了,恐怕拓跋部的汉家儿郎便不会有好日子过了,听说北方大部之中,似卫氏这般大族求庇护者不在少数。”

卫雄没有反驳,他很清楚现在这位主公的性子,若非拓跋猗卢的命令,恐怕卫雄根本不会出仕此人。

但听到这里,他也品出一点味道来了,却不敢肯定,便干脆问道:“陈将军到底想要将某家如何?”

陈止沉吟了一下,最后方道:“我有意让卫家归代,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强势面前,何来心机?第九百五十七章 少年膨胀,意气风发入营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幸而陈氏不知玄第八百三十八章 执金铁,亲临沙场第九百二十五章 鲜卑策第四百二十章 太守死,各家人心动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迁怒第八十七章 变脸第八百四十三章 先找个投名状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还就不信邪了!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来投途遇险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议,战已起第二百三十七章 虚张声势第八百九十三章 慌而忙改道,悔不早联陈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与王第四百一十章 假兵退匈奴第三百九十二章 世家一动,家丁成千第二百六十七章 将对将,王见王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溃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九章 来去间,处变不惊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丈夫生当如此!第五百九十三章 马散草原乱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变第五百一十九章 学与财相伴,哪个为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飞扬跋扈,哪堪此时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为使,暂可心安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围洛阳,三王挟真龙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四百二十八章 农家签与墨家签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与传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变!第一百二十八章 名士如陈华,背信名不达!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贼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谋划者,各怀鬼胎第一百零八章 争侄第一百四十五章 捷足先登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虚实乱人心第九百三十八章 来助你一臂之力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七百三十四章 上品当贵!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九百一十七章 汉殇(下)宗乱之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为玄甲兵事以观工坊第八十八章 抽丝论兵势第九百三十六章 枭雄未长成第三百九十一章 花落哪一郡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退兵更比进兵快!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德行以治,则民护其名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错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气盈第三十七章 知我寻法皆传书,使我不得安心读第一百八十章 当除祸根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旧部出使,以攀旧情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两王有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劝人离第八百八十三章 生擒王浚!第六百六十三章 陈止之秘闻?第二百八十章 我到底是不是陈侯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乱!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寻卝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三十三章 闭门家中坐,名从何处来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为官,那就与虎谋皮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于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道来谈玄正神仙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四百一十四章 盒中人头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一千零七十章 战,或是告诫?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长是何等人物?第六百七十一章 敌从何处来?冀州有军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头不对第二百八十三章 请长者赐名第九百五十三章 单于面前诉恐第三百五十八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第八百九十七章 衣锦还乡,亦是名士所求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恸哭第九十八章 城外书院院中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梦中为学第九百二十三章 审鸡而诫猴第三十八章 悔不当初,竹筒复满第七百四十章 死气弥漫,虬影飘忽第六百九十三章 凑一起了第三百五十章 风范气韵,极参神妙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败名,或出于君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变!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一手人才,一手刺杀第八百七十五章 杀进去!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年同往丰阳街第六百四十九章 几窑上下品,文思有惊雷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随人来第六百九十九章 对,我就是要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