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五章 癫狂人癫狂事

张苑出行宫后,心情非常糟糕。

他很不甘心,却又无处发泄,想到沈溪的奏疏很可能会呈奏到朱厚照面前,揭破他欺上瞒下的行径,心里就跟针刺着般难受。

“我这大侄子,走到哪儿都摆脱不了他的阴影……”

张苑在恼火中返回自己的院子,这里与行宫之间只隔了一条街,到地方后,马上派人去把臧贤叫来,不曾想臧贤竟然带了几个刚投靠他的地方军将前来拜见。

“你带他们来作何?”

张苑火冒三丈,把几个莫名其妙的将领赶出了房间,然后冲着臧贤就是一通呵斥。臧贤根本就没想过自己带人前来有何不妥,毕竟为了扩大势力,张苑之前一直对此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臧贤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辩驳,低头道:“小人知错了,这就叫他们回去。”

张苑一摆手,道:“等会儿再去安排,你先帮咱家说道说道,看看如何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张苑把之前跟朱厚照会面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君前应答,以及皇帝的要求。不过面圣时说的那些丧气话,他选择了避而不谈。

臧贤听到后沉默下来,凝眉思考。

张苑等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了:“怎么,这次非让沈之厚把行军计划呈递到陛下面前不可?”

臧贤问道:“其实小人不太明白,张公公这一系列举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比方说,是要打击沈大人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直接让他吃败仗被陛下惩处,亦或者让他干脆兵败身死,再也没办法跟公公作对……”

这问题把张苑给问住了,迟疑良久才摇头道:“咱家还没狠心到让一代名臣就此黯然谢幕,毕竟大明要长治久安,离不开沈之厚……咱家只是想给他个教训,让他知道没有咱家相助,什么事都办不成!”

“这个……”

张苑的话把臧贤给难住了。

显然臧贤从未见过张苑和沈溪这样的生冤家死对头,一边拼命打压对方,不让对方有机会接触到皇帝,一边却要保留余地,不想置对方于死地。

臧贤道:“张公公莫非是想留下沈大人对付谢阁老,借此影响朝中那些文官?”

张苑骂道:“自作聪明!好吧,就算是如此,你且说来听听,如何能让沈之厚服软?”

臧贤想了下,道:“要是沈大人在草原上遭遇鞑靼铁骑围困,发函求助于陛下,公公届时可以阻断其上奏之路,若他不对公公表示臣服,就无法得到陛下调兵增援,如此一来沈之厚岂不乖乖就范?”

“嘶……”

张苑想了下,吸了口凉气道:“主意听起来倒是挺不错的,但落实的话似乎不那么容易吧?”

臧贤再道:“这次陛下问沈尚书出兵事宜,张公公完全没必要阻拦,不管几时出兵,沈大人跟陛下都是前后脚出塞……最重要的是沈大人出兵后,断掉他跟陛下间的联系,如此便可稳操胜局。”

张苑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若是咱家找人假冒沈之厚笔迹,进一份错误的行军计划给陛下,是否可行?只是出兵时间对不上,咱家可以让陛下缓几天出兵,到那时……沈之厚所部不就陷入重围了?”

臧贤瞠目结舌,震惊地道:“公公,这么做有极大的风险!万一陛下知道了,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什么欺君,要欺君也是沈之厚欺君,咱家几时欺瞒过陛下?你就说吧,改奏疏之事,可能办妥?”张苑开始对臧贤施加压力。

臧贤一脸为难,就算他做事再不择手段,也不敢私下篡改沈溪的奏疏,尤其是在出兵时间上弄虚作假,一步出错,满盘皆输,一旦大明兵败,砍他的脑袋都算是轻的,很可能是满门抄斩甚至要被挖祖坟的惨痛结局。

“公公,您还是想别的计策吧……以陛下的秉性,中军的行军速度根本达不到沈大人的预期,如此跟您要追求的效果不也是一样的吗?”臧贤苦口婆心劝解道。

张苑怒道:“你当沈之厚不会想到这一层?他肯定把一切都算计好了,指不定给陛下订个行军计划后,自己不按计划行事,故意拖慢进兵节奏,然后算准宣府中军行进速度,到时候他一点损失都没有。”

“咱家就是要打乱沈之厚的计划,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这样才能令其自食恶果,等他陷身绝地依然不肯给咱家下跪求饶,咱家也绝对不会让陛下派一兵一卒援救他,到时候看他怎么死!”

听到这里,臧贤傻眼了,到了现在他才知道,原来张公公做事也跟昔日权擅天下的刘瑾一般癫狂,完全不顾后果。

……

……

就在张苑算计沈溪的时候,沈溪也在琢磨如何应对眼前错综复杂的局面。

本来沈溪定下的出兵之日是五月初九,但到了四月底,朝廷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沈溪在心中盘桓了一下,确认消息至少耽误了六七天,便知道是有人在朱厚照面前阻挠他办正事。

五月初二,沈溪终于接到宣府发来的御旨,正德皇帝询问他具体作战计划。

略一沉吟,沈溪把军中主要将领、两名监军以及幕僚唐寅找来,升帐议事。

北校场,中军大帐。

帐内居中的地方摆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人们围在沙盘前,沈溪先把圣旨内容大概说明,张永一听急了:

“……沈大人,情况不太妙啊,不是说好五月初九就出兵么?这边什么都准备好了,眼看就剩下几天时间,陛下却还在问作战计划,消息一来一回怕就要四五天,如果还是按照既定时间出兵,消息传到九边各军镇时,我等已在关外,若遭遇鞑子主力,可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张永说到这里就顿住了,很多人听了脸上都露出忧色。

不过沈溪手下一帮将领却对自己的主帅有一种盲目的信心,不觉得沈溪会带他们去送死,胡嵩跃不屑一顾地道:“这有何难,大不了就咱一路人马跟鞑子拼命就是,以咱们的战斗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马永成白了胡嵩跃一言,然后问道:“沈大人,有件事咱家一直不知是否该问您。既然您已做好出征计划,不知您准备带多少人马出征?咱们这路人马……应该算是各路大军中牵制鞑靼人最多的一路,如此一来出动的总兵力应该不会低于五万吧?而以咱家所知,您自京城以及地方抽调的兵马,一共只有一万出头,加上民夫也不过两万……您准备在大同镇抽调多少人马随行?”

很多人看着沈溪,显然对这个问题也存在诸多疑虑。

沈溪回答道:“本官不打算从大同地方调兵,就咱们一万人马出塞……”

马永成一听倒吸口凉气,还没来得及开喷,唐寅插嘴问了一句:“沈尚书这么做,是否太过冒险了些?鞑靼人连年征战,抽调十万骑根本不成问题。如此一来,咱们岂不是要以一敌十?”

就算张永和马永成等人看不起被孝宗皇帝勒令不许再参加科举考试的唐寅,可这位当年名动一时的风流才子问题出了口,他们依然忍不住用赞许的目光瞄了唐寅几眼,觉得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沈溪回道:“兵贵精而不贵多,如果光靠堆砌人马数量就能取胜,那战争还有意义吗?直接比谁的人多不就行了?”

张永急了:“沈大人久经战阵,陛下对您也是信任有加,如今将士们士气高昂,只等着跟您建功立业,但您也不能让大家伙儿置身险地啊……现在九边各军镇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动员的迹象,一旦我等出塞后被鞑子合围而援军不至,岂非落得个全军覆没的惨痛结局?毕竟咱们在草原上无险可守!”

“对对,无险可守!”马永成在旁跟着强调。

王陵之着恼地问道:“没险可守怎么了?在平地上咱们就不能跟鞑子打仗了么?你们忘记了当初京师保卫战,咱们是怎么获胜的吗?”

马永成道:“京师保卫战那是在咱大明地界上,就算地势开阔些,但也有城墙、护城河以及部分民居可做障碍,要是到了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四野空旷,管你多少兵马,鞑子四面八方袭来,铁骑突击,只要能扛住沈大人手下火器兵一两轮射击,等到了近处,咱们人数不占先,又没有那么多骑兵和护盾作支撑,这场仗必败无疑!”

马永成行伍多年,对于用兵之道还算了解,虽然王陵之在军中声望很高,但因为没多少头脑,马永成对王陵之这样深得沈溪提拔和重用的将领并不是很看好,因为通常而言猛将都很难独当一面。

王陵之有些不甘心,想出言辩驳却被沈溪伸手打断。

沈溪一抬手:“现在争论怎么打,没多大意义,既然从开始就定下我路人马作为诱饵,那按时出兵就是应当且必须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两条腿跑快一些,进入草原后灵活机动,探查到鞑靼骑兵后适时撤退,等各路人马到齐再展开决战!”

马永成再道:“沈大人,之前咱家一直在外办差,少有跟您争论,不过咱家明白一个道理,战场上一定要扬长避短,这主动出击跟鞑子在草原上交战,本就是暴露短处……据咱家所知,除了开国几位名将,此后我大明再无人出塞攻伐草原部族得胜!”

“如今鞑靼久历战火,留下来的都是百战精兵,咱们跟他们开战,不选择拒城而守,反而主动出击,这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

沈溪反问:“那以马公公的意思,我们就一直守在城塞内,坐等鞑靼人攻击?如此一来,陛下御驾亲征有何意义?不是维持之前数年甚至数十年对鞑靼人的策略?”

马永成还想说什么,但想到有扰乱军心之嫌,便缄口不言。

众所周知的事情,朝廷主和派不在少数,这次战争是朱厚照和沈溪坚持要打的,谁主张撤兵,就等于是跟皇帝作对。

沈溪道:“本官主意已定,出兵延后两日,定在五月十一,传令三军,以此为准。”

“得令!”

在场将领全数抱拳领命。

张永神色间满是无奈,叹息道:“沈大人可真倔强,谁都没法阻止您的出兵计划,不过您可不能让我等去草原上送死,虽说这富贵险中求,但我等都已年老体迈,实在是折腾不动了!”

“这一战定能获胜,怕什么?”荆越在旁轻飘飘地说道。

“对,我们跟着大人南征北战,什么阵仗没遇到过?以前大人指挥的都是乌合之众,这次全都是精兵,大部分士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士气高昂,到了战场上绝对没一个孬种,这可都是沈大人的嫡系兵马!”胡嵩跃帮腔。

沈溪听到这话不由皱眉。

如果只是在他面前表明决心,自然不会有何不妥,但公然在两位代表皇帝来监军的太监面前叫嚣,就有点儿过分了。

马永成没再纠结是否出兵的问题,问道:“沈大人确定陛下能及时做出回复?如果有人阻拦奏疏上达天听,陛下得悉时间严重滞后,宣府出兵不及时,届时沈大人可有补救措施?”

沈溪道:“既然已出塞,就不要想退路,至于补救……只要能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补救!”

张永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环顾一周后沉默下来,谓然叹息。

沈溪一摆手:“本官会即刻上奏,请求陛下配合出兵,宣府兵马大概会在五月十五出塞,如果有人蓄意阻挠,责任明确,到时候自然可以追究!至于出塞后的行军路线,本官会在地图上作详细标识,你们先记下来,有不懂的事情尽可来问我!”

“得令!”

在场军将又是整齐划一。

张永、马永成和唐寅等人看到这一幕实在揪心,尤其是唐寅,他一直没打定主意是否跟沈溪出塞,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他比任何时候都能感觉危险逼近,打退堂鼓的意思更为明显。

……

……

军事会议结束,人群散去,只有张永没走。

见左右无人,张永到帐门口探头看了几眼,这才回到帅案前,小声向沈溪说道:“沈大人,咱家琢磨了您的用兵方略,虽说咱们承担着诱饵的作用,兵马数量也严重不足,但若论真实的战斗力,恐怕不比陛下率领的中军差吧?”

沈溪皱眉:“张公公这话是何意?”

张永迟疑半响,最后无奈地问道:“是否沈大人您从一开始就有……让陛下成为鞑靼人的目标,咱们反而变身为猎人呢?”

沈溪眯了眯眼:“张公公这话有大不敬之嫌!”

张永叹道:“沈大人请放宽心,咱家不会出去乱说……咱家只是分析了一下,您从大同出兵,出塞后直接北上,然后折道向西,向河套地区挺进。陛下所部自宣府出兵,行军速度跟不上咱,咱还早几天出发,行的路却少许多……这明显不合情理!”

沈溪道:“这不过只是张公公猜测之言,战场上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岂能尽如张公公所言?本官没那叵测之居心,胆敢算计陛下……这种话,张公公以后还是少说为好!”

第一九二九章 没对比就没伤害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并非薄情人第一八七五章 转变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宫(第二更)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动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献给所有书友)第一九〇〇章 秉烛夜话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一九三四章 张懋的支持第一九〇二章 敛财方法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三六二章 捐赠所得第六八〇章 落难的凤凰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种玩法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盐,我还会造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变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三〇三章 预见(求月票)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过堂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谁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计划第四十章 天花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谋划(求月票)第八九九章 无所不在的陷阱第二四〇三章 人来疯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监国第二〇二一章 这是要造反第二四五一章 断粮道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无心第一八〇九章 心怀社稷第一八〇六章 放权第二五五四章 时机第一三八二章 推广,先从太子做起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题第一七〇二章 疑虑第一〇五五章 关心则乱(第三更)第二三〇一章 闺中事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门路第一八〇一章 说服力第二四三四章 拌嘴第二三二九章 特殊方式第四五一章 大婚无喜(第四更,献书友)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八〇一章 说服力第一七五五章 并无隔夜仇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势力第二四三七章 评理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后?第三六三章 谢老祭酒(第四更)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题(第三更)第一八〇〇章 占尽先机第二二二五章 总攻第八章 启程第一〇一章 早熟的小萝莉第六四八章 算谋(第四更)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并非薄情人第一四四〇章 叛乱扩大第一六〇二章 为官不易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六六四章 尝试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镇抚第二五六章 当头一棒(第四更)第八八八章 大丰收(求月票)第二〇三三章 剑舞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楼第七十二章 给小萝莉当先生第十一章 哥哥还是弟弟第二〇三五章 高风亮节第五二〇章 讲宋史(第八更)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一三五九章 银子换命(求月票)第一八四〇章 得偿所愿第二一五五章 癫狂人癫狂事第一九一三章 中饱私囊第一八七三章 谢迁的乐观第二四七九章 拨开云雾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一〇九四章 主帅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径第一八一六章 谁帮谁第一四四八章 武冈州第一二六〇章 最后的战斗第一三八三章 反感的种子第一四三四章 唯亲是用(第一更!)第一三六七章 改造地方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亲第五一五章 年少壮志未酬(第三更)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一六四二章 将行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贸易第二六二四章 太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