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鞑子如兽

吴争受困于淮安这半个月里,李过、高一功、刘体仁三人已经合计过不下十次。

他们在衡量着,如果吴王真有不测,他们该何去何从?

高一功执意向大将军府请战北上增援,可李过与刘体仁都反对,理由是,大将军府并非无可调之兵,毕竟第一军有五万之众,尚未调动,何须广信卫出兵增援?

万一由此被大将军府猜忌有异心,那反而不美了。再则,广信卫是北伐军中战力最弱的一卫,因为人数太多,至今才换装了一半,这无形中让广信卫将士,有种不如于人的自卑感,就象感觉自己是小娘养的一般。

所以,李过、刘体仁坚决认为,与其千里迢迢北上增援,不如适时西征,一来牵制江西敌军北上增援,二来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

双方的意见形成对立,几次不欢而散之后,李过提议向此时居住杭州府的“忠义夫人”高桂英讨个方略。

今日,收到了高桂英的回复。

当李过、高一功、刘体仁三人一起找开高桂英回信时发现,信中只有一句话,“自胜者强,自强者王!”

次日,广信卫开始集结,又一个战场被开辟,广信卫的兵锋方向,却不是北,而是西——抚州府府城临川。

……。

邳州之战,是这场战争中,最丑恶的战役,没有之一。

人性的丑恶,完全在这场野战中体现出来。

其实,这场战役并不激烈,相较于淮安城半个月的坚守,逊色了不少。

但,邳州战役,刺痛了人心,特别是江北民众的心,特别是那些甘心当顺民的民众的心。

邳州城东约四十里,是运河会通河邳州段,也叫直河。

直河水域广阔,北接伽河,南通黄河,东连骆马湖,河网密集,故称泽国。

邳州城中清军守军兵力,其实足以抵挡已经弹药匮乏的吴争所部。

而吴争的西攻邳州,其实只是一种姿态,因为从开战至今,吴争都一直认为,此时并非是真正北伐的好时机。

天知道,身后的杭州府眼下在发生什么,吴争只知道,原本准备打十天的,现在已经超过一月。

先不说每天支撑十万多人的人吃马嚼,就说在这一个月中,各卫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二万之众,这个伤亡数字的抚恤,已经可以拖垮原本财力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司。

在吴争心里,如果在停止北伐和打烂整个江南之间做出选择,吴争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为北伐对吴争而言,是一个标志,民族振兴的标志,是目标而非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民族雄崌亚洲、傲视天下。

所以,这三天时间里,吴争对邳州的进攻几乎都是佯攻,意在以战促和,等待着清廷谈判使团南下,以作为谈判桌上,主动权之一。

可,多尔衮却派出了他的铁甲骑。这支铁甲骑,其实吴争并不陌生,在第一次渡江攻入泰州时,吴争见过,准确地说,是交过手。

虽然当时只是三十对三十,但火枪兵全军覆没,才换取了击杀十一骑铁甲。

这个战绩,在常人眼中是非常不错的战果,可吴争的心里,是刺痛的。

这让吴争在随后的日子里,调整了战术操典,不再要求各卫在遭遇敌骑兵时,还须按照操典战术朝廷正面对抗,因为,那真的是找死。

北伐军对骑兵的胜例不少,吴争自己都有过不下三次的胜例,但那几乎都不具可复制性,对战场地形、双方兵力、兵员士气及训练度,有着严苛的要求,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可或缺的运气。

后世人常灌的心灵鸡汤,说,成功靠九十九的努力,再加一分的运气。

这话绝对不可信,事实上,这话反过来,才是真理,那就是成功靠九十九的运气,再一分的努力。

话听着有些邪恶,但,这是事实。

世间蒙头努力的人多了去了,成功的有几个?

真正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后,分享成功经验时,才“大义凛然”地倡导努力,其实他私底下或许就是个在海边捡到贝壳的幸运孩子。

所以,吴争避战。

生生向西后撤了二十里,至直河岸边。

这个战术,得到了所有将领的一致认可和赞同,当然,将领们是认为大将军这是要效仿“背水一战”了。

可吴争心里想的却是,这么好的水域河网不加以利用,怕是老天都得砸个雷给自己,另外,吴争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万一真打不过,渡河西撤。美其名曰,游击战!

就算当时撤退时间不够,仓促之间跳下河,做为江南籍的士兵,也是占了大便宜的。

……。

事实也如吴争所料,北伐军确实没有成建制渡河的时间。

吴争在直河岸边,构筑了三道防线。

不得不说,将士们挖壕沟的速度真不是盖的,三道南北八里,丈宽、深六、七尺的壕沟,从开挖到完成,仅用了八个时辰,这速度,怎么也得入记录了。

三道壕沟相互间隔一里,按理说,吴争的准备是充分的,可战场永远不会按照预告的设想演变。

双方的第一次交战,都是佯攻。

敌军以六十铁骑,缓缓前压,后面约六百弓弩手,分成五行,轮流交替射击前行,以两支各百人游骑护住两翼,进攻北伐军第一道防线。

三百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密集而连贯的税前矢如雨点般砸落,可北伐军防线没有丝毫动静。

清军是认为北伐军不敢迎战铁骑。

可事实上,北伐军将士是在节省弹药。

八十步。

五十步……。

第一道防线上,密集的枪声伴随着袅袅白烟响起。

吴争很清楚,燧发枪的子弹,打不穿敌骑铁甲,最多就是个坑,打断敌人的肋骨。

可防线上,还是开枪齐射了。

是吴争黔驴技穷、没有应对之策了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缺少应对之策,吴争早就闻讯撤兵,至少得撤到直河东岸,以直河为屏障御敌了。

在直河西岸构筑三道防线,吴争用意只有两个字——练兵。

第四百六十章 作战方略第四十二章 你变了,真变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战局发生转变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二百七十一章 吴老爹吐露秘密第三百五十四章 竖子安敢欺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阴谋变成阳谋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实人的疯狂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变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盘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谈判(二)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敌没商量第七百九十一章 后世再无旗袍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军炮击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谁才是真正心中恐惧之人第九百九十二章 吴争到得正是时候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断失误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乌乎不亡?第一百十章 为钱费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放下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问出处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鸣?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误国误君第四百章 必须阻止马士英入阁第一千四百十八章 谈判(一)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复盘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称王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吗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复海州(五)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镇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祸?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银子?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时候动动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圣母皇太后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圣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气性啊?第五百七十章 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吴老爹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吗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沥攻防战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报还一报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没有办法的办法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为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说客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敌没商量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七百十六章 会有奇迹出现吗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复第五百三十九章 温文尔雅的君子吗第八百八十七章 义贞一品夫人第五百十五章 兄长,保重!第六百三十二章 吴争的抱负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红衣大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拥立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鸟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帐!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举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扩大战果第三百九十四章 传国玉玺第六百九十章 多尔衮开始渡河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实话最能动人心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阳镇狙击战(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难以承受的代价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妇人样!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马屁拍得却不够高明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于把握机会的方国安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两不误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侧!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胆!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岛海战(七)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别第九百六十七章 与子同游,动辄覆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蒋全义脱险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胜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军之变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长林招供第一百三十二章 灭掉鞑子前锋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岳小林捡了个大便宜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钱肃乐要请辞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义,我是才德兼备。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长之失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军是纸老虎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复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五十五章 公子,万万不可啊。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从是不从?第三百章 骗鬼呢!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用命换尊严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财”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贷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远矣!第五百十六章 ……哭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疯了吧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