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修筑潼关

听完高顺的解释,周飞却在沉思,随后,问高顺道:“主公,当初董卓把凉州交给咱们,一是希望咱们从并州等地调官兵西来,减轻他的军事压力;其次,董卓希望我们陷入凉州战争的泥潭,无暇东顾;我们马上要招降叛军了,在此之前,是不是先从董卓手里索要点好处?”

自从接手凉州以后,调动大军西进,既减少了并州的驻军,又耗费大量的钱粮与羌胡和叛军作战,令朝廷和董卓大为放心,认为他们的阴谋得逞,使得高顺陷入羌汉战争不能自拔;如今听到周飞建议,高顺早有此意,就是想不出想要什么好处,便问道:“索要什么好处呢?想必,只要不太过分的,董太师都会应允的。”

周飞笑嘻嘻的说道:“主公,董卓驻军崤函古道以西的华阴县,其势必是监视我们凉州局势,不若索取秦关,这样,我们在东部驻守少量的军队,便能保关中安全,同时也能保护黄河渡口安全,可腾出更多的兵力用于清缴羌胡,尽快稳定凉州。”

函谷关有两座,西侧一座为先秦时候修筑的,位在弘农县,号称秦关;汉代在其东的新安县新修一座函谷关,号称汉关。

高顺感觉所占地盘太多,且离洛阳太近,若是如此,必将引起与董卓的战争,便笑道:“哈哈,占领秦关,便占了弘农郡大片的地盘,离洛阳近在咫尺,此乃打草惊蛇,必会引起董太师和中原诸侯的恐慌,战争在所难免,何必呢?反正董卓暂时无暇西顾。”

周飞坚持道:“主公,实在不行就直接占领桃林寨,也能起到预警和防御的作用,反正董卓有大兵驻守函谷关,不会影响到他的安全,不危及到董卓的利益,他便不会与我们开战的;而对我们则大不一样,现在关中四关,独缺东部门户,只要卡住崤函古道,我们便高枕无忧了。”

关中四关是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为大散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关中四大关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现在大散关、萧关和武关皆在周飞的控制之中,只有函谷关被董卓控制,他非常不放心关中的安全。

高顺思索一番,感觉把控崤函古道,战略意义非常大,便于自保,只是补给困难,且有董卓的因素,不若在其西修筑一座新关,与河东郡和长安城互为犄角,照样有此功能,更易防守和支援,且占领弘农郡的少量地盘,远离洛阳,不会引起董卓的恐慌。

现在华阴县深入三辅地区和河内郡之间,两地联系的渡口很容易便能被董卓切断,对长安城的防御和支援非常不利。

于是高顺问道:“董太师在华阴县驻有多少官兵?”

“回主公,当初由中郎将段煨驻守华阴县,后来其被调往南阳郡,打击关东诸侯,现在驻扎的是校尉李蒙,仅有两千骑兵,三千步兵。”

高顺心想,就这点兵力,可轻松拿下,便说道:“可派出斥候和建筑大师沿途查看,在风陵渡以东,选择一合适地点,新建一座关城,作为长安城的东部门户,此举占领的地盘更少,不会刺激董太师,且方便建设、补给和支援。”

高顺记得,历史上曹操为防御关西军阀,修筑的潼关,便在风陵渡周边,其后军事意义更大于函谷关,延续上千年的防御使命。

周飞大喜,立即出去安排。

屋里只剩下赵云和高顺,两人继续喝茶聊天。

赵云不解的问道:“内兄,现在的雍州该改名为凉州,而凉州改名为雍州,则会更加符合实情。”

高顺笑道:“哈哈,这是朝廷仓促之下起的名字,一个名字而已,无关大局。”

随后几天,高顺在仓库重地,陆续放出两千四百多骑兵和两千五百多步兵,作为赵云的护卫;仓库重地皆为系统官兵把守,相对安全性较高,不易泄露系统的秘密;并为两千五百多步兵配齐战马,便于赶路,并方便赵云到任后扩充骑兵。

令赵云大为满意,特别是高级骑兵和高级步兵,这与高顺的护卫极为相似了,其他人,包括州牧和军师都没有享受到此等待遇,内心非常激动。

预定时间一到,赵云便率领近万官兵启程,前往武都郡大散关驻扎,准备开拓出一片天地,不负高顺的重托。

至于粮草辎重,可从与大散关近在咫尺的陈仓城支取,非常便捷。

十日后,周飞来报,已选好建立新关的地址,地点在华阴县城东的潼水之畔;前去考察的建筑大师称赞,南依秦岭,有高山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中有禁沟、原望沟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骑,人行其间,俯察黄河,险厄峻极,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高顺高顺大喜,立即命令沮授和周飞,要么招降驻守华阴县城的军官李蒙,要么强行占领,并派人前往洛阳交涉。

相信董卓不会因此而大动干戈。

周飞问道:“主公,那新关以何名字为好?”

高顺根据他们的描述估计,他们选择的地址应该没错,就是潼关的位置,便说道:“既然新关建在潼水之畔,就叫潼关好了!”

“是,主公!”周飞大喜,事情就这么定下了,反正现在高顺财大气粗,建设一座关城的耗费不足一提。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沮授派出一位长吏前往华阴县与校尉李蒙面谈,劝降;随行的还有中郎将臧霸所率领的一万骑兵,若是劝降不成,立即攻城,务必在使者到达洛阳前占领华阴县。

长吏先是谈及大军前来,希望李蒙不要螳臂当车;其次是叙旧,都是凉州人,投降后定不会为难于他;最后,承诺他此后继续担任校尉之职,所辖官兵不变,不过待遇却会大幅度提高。

李蒙是凉州人,对董卓还算忠心,不过大兵压境,现在回去求援已经来不及了,甚至求援人员未到弘农,这里已被攻克;他担负失土之责,即便逃回去,太师也会砍了他。

经过长吏的恐吓,加上李蒙的权衡利弊,最终李蒙决定投降。

由于此前高顺势力与董卓的军队没有发生过冲突,从长安到洛阳也没有禁行,相互交流不断,驻扎华阴县的李蒙对高顺势力的情况了解的非常透彻,不管是待遇还是提升机制,都让他非常羡慕。

对于那些士兵而言,他们很多乡亲也在冠军侯高顺的手下当兵,回家探亲的时候相互交流,他们更羡慕北疆官兵的待遇;北疆信誉一直很好,善待百姓,而实力更强过太师;且他们的家乡现在变好、变富了,他们更愿意在离家近的地方从军;所以,他们愿意跟随李蒙投靠冠军侯。

李蒙投降,被安排为中郎将麹义的手下,驻守冀县;他们同为凉州人,更容易相处。

接下来的事情便不用高顺操心了,自有州牧周飞安排人员施工和驻防,至于董卓同意与否,都不影响他对华阴县的占领和潼关的修筑。

第68章围敌练兵第573章饮马北海第369章董卓遇刺第651章支持道教第234章高顺惊惧第77章猎杀鲜卑第532章曹操之策第84章朝堂争议第486章黄巾再起第529章大战将起第618章战争再起第81章栽赃嫁祸第526章占领洛阳第456章痛击韩遂第54章马邑密谋第265章一触即发第546章孙权软禁刘备第425章矛盾加剧第35章匈奴情报第566章结亲孔融第298章文丑出兵第94章圣旨到达第68章围敌练兵第336章军政调整第574章王允的策划429李儒的规划(下)第390章袁术的决定第324章政治斗争第222章宁城事务第473章刘表援兵第231章高顺卖马第68章围敌练兵第329章意外投降第25章搬迁葫芦谷第38章游击战术第190章梅花先生第591章伏完的筹划第413章鲁肃拜主第600章益州暴乱第107章乌桓使者第645章大获全胜(上)第79章薛银归心第598章高顺称帝第291章周飞新政第553章处置匈奴人第350章酸枣会盟第565章出征前的准备第583章取消封国第506章秘密协议第647章灭亡鲜卑第330章胡汉对峙第521章孙策遇刺身亡第250章大兵压境第7章初次杀戮第473章刘表援兵第82章张让心思第297章北疆异动第614章连灭四国第535章连弩发威第15章组建护村队(下)第498章占领汉中郡(下)第306章高顺遇刺第535章连弩发威第275章黄忠拜主第26章商业发展第303章商业调整第573章饮马北海第618章连升六级第338章戏志才和郭嘉第298章文丑出兵第577章吕布逃跑第1章穿越汉末第619章和谈第450章黄衍之策第70章屠杀俘虏第58章马邑征兵第556章羌汉谈判(下)第217章围困柳城第139章首战大捷(上)第5章强大的护卫第397章韩馥让豫州第574章王允的策划第398章公孙瓒的崛起(上)第526章占领洛阳第514章世人的选择(中)第238章收复定襄郡第105章整顿军队第185章斩丘力居第229章高顺谋划第487章占领会稽郡第559章经营敦煌郡第533章胡轸投降第229章高顺谋划第618章连升六级第24章系统升级第185章斩丘力居第334章收复朔方郡第244章田丰之策第198章田丰拜主第371章憋屈的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