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缺少一个系统的李从益

东京城,契丹人撤去,就如压在帝都臣民背上的一座大山被挪开了一般,不过,并没有多少人感到欣喜。城,还是那座城,只是没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

兵过如梳,匪过如篦,而况于胡人。契丹人给开封留下的,是深入脊髓的创伤,三五年内恐怕是难以完全恢复过来的。

万岁殿内,一名身被龙袍,面相稚嫩的少年坐在上边,面对着御案前的几名臣子,虽然他竭力地克制着,紧绷着脸想要表现出一丝威严,但眉宇间更多的,还是那完全掩饰不住的不经世事的青涩。

这少年,自然就是被萧翰立为天子的李从益了,长相有点普通,只有那双眼睛有点灵动,带着点希冀的灵动。

只有几岁的时候,李从益便经历了皇室之间的权力斗争、兄弟相争骨肉残杀,其后更是亡国。若不是年纪小,再加石敬瑭是他的姐夫,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在后晋一朝的这十余年中,李从益基本都被安置在洛阳,替其父守陵,过着贵族生活,与世无争。

最初,萧翰命人请李从益,欲以国事委之的时候,他第一反应便是拒绝,并且出奔躲起来。但是,是祸夺不过,在刀剑的威胁下,被契丹人押至东京,放到了皇帝宝座上。

当了皇帝,萧翰还帮他建立了一个“朝廷”,中枢各个要职都给他补全了,甚至军队。原本,李从益还是很老实地当着傀儡,不吵不闹,乖巧之极,毕竟胡人凶神恶煞的,从来不与他讲道理。

但是,情况发生变化了,契丹人竟然撤了,将国家与权力全部还给他。这样的情况下,李从益心态也跟着变化了,毕竟是帝位,当一天都是皇帝,哪怕只是自得其乐。

殿中的气氛压抑得很明显,望着面前的几名大臣,李从益努力地稳住有些发颤的声音,希冀地望着他的臣子们,说了句暖场的话:“诸位爱卿,如今山河破碎,社稷凭危,只能靠诸位扶持了。”

在御案前的几名臣子,老的老,丑的丑,不过闻李从益之言,都一时缄默,安静的场面,让少年有点尴尬,只觉面颊生热,坐立难安。

两个宰相,年纪都不小,各自坐在一张椅子上。静了好一会儿,还是由左相王松开口,打破了沉默:“殿下——”

一开口,气氛便向着一种诡异的方向偏去。从称呼便可知,这些人,都没将李从益当成皇帝,甚至,“殿下”的称呼都是给他面子。

“大胆,竟敢如此称呼陛下!”边上侍候着一个太监,突然呵斥道。

李从益的表情,也有点不好看,契丹人刚走,这些人就不将他放在眼里了。不过,却不敢大声说话,见身边的内宦为他说话,莫名地有种安心,在这殿上找到了依靠的感觉。

对李从益,尚能维持着表面的尊重,但这宦官......只见王松咳嗽了一声,冷冷地斥责道:“哪里来的阉宦,这大殿之上,哪有你说话的份!”

阉宦之祸,自古有之,中唐以后,阉人乱政,为大唐的衰落与灭亡也算尽了一份力。对阉人,王松等人都没什么好脸色。一顿不留情面的呵斥,直接让那太监闭了嘴,这个时期的阉人,可当真没什么直面大臣的底气。

“殿下。”王松这才将注意力放到紧张起来的李从益身上,稍稍斟酌了下语言,方才说道:“契丹既去,臣等自当尽力维持。”

“如今太原刘知远,已兵入洛阳,我们当如何应对?”也顾不得王松称呼上的小视,李从益期待地问道。

注意着这少年的神情,王松与右相赵远等人互视了几眼。都看出来了,这傀儡天子,心存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右相赵远,是个极富涵养的人,以一种和善的态度对李从益道:“殿下,而今局势明朗,天下当归刘氏。我等,还当安定人心,维持东京稳定,以候天子驾临。”

态度虽然好,但说的话却让李从益心里凉透了,这是赤裸裸告诉他,别想多了,投降吧。

露出了点自闭的表情,默然几许,李从益还是忍不住问道:“当真难挡?”

见这少年不识趣的模样,底下一名大臣却是站上了前,比起两个宰相,态度要凶横得多,凌厉的目光压迫向李从益:“天子拥兵十万以入中原,契丹人都狼狈而逃,以如今东京的情况又如何挡?辽主逆天而行,称帝于中原,故狼狈北返,身死兵败。殿下自觉有何德才,还敢有所奢求?”

说话的大臣名叫王景崇,此时官居宣徽使,神情冷得让人颇感不适。说的话,也是一点都不留情面,让李从益羞怒异常的同时,诺诺不得言语。

最终,李从益“集思广益”的目的没能达到,反倒被蔑视了个体无完肤,一干臣子,已然全数做好了迎奉刘知远的准备,让他颇受挫败。

“陛下!”群臣散去后,李从益呆呆的,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还是耳边响起此前那名宦官的声音,方才回过神来。

“大臣们都想投降了。”李从益挫败地说道。

“大臣们投降,他们还能在刘知远那边做高官厚禄,但陛下,只恐性命不保啊!”

这太监,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说词,将李从益吓得够呛,又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慌忙请教。

其人显然是有准备的,颇有些自得地道明想法:“眼下,只能请求外兵了。陛下可发诏,给归德军节度使(宋州)高行周,泰宁军节度使(徐州)符彦卿加官进爵,直接封王,赏赐食邑,命他们率兵前来勤王,抵御刘知远。此二人都是大唐旧臣,英勇善战,威名显赫,有他们在,可保无虞!”

高行周与符彦卿的名头,在这个时代还是十分响亮的,李从益也是来了精神,赶忙擦干眼泪,眼神侯又生出了点希望,抚掌高声道:“就这么办!”

“从益不可!”这个时候,一道柔和却透着坚定的声音响起。

抬眼看,只见一名素装中年美妇走了进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年纪虽然不小,但保养得十分到位,仍旧是个看一眼便让人忘不了的美人,可以想见,其年轻时候的绝世容颜。最重要的是,其散发出的那种温婉贤淑,让人感到十分舒服的妻母的气质......

见到来人,李从益赶忙迎了上去,口呼母亲。

美妇人看了看还红着眼的李从益,双眸中闪过一丝怜惜,随即深吸一口气,胸脯起伏,瞪向那名太监:“你这贱奴,是欲害我母子性命?来人,将他拉出去,杖毙!”

立刻有随她而来的内饰,架着其人,便往殿外而去。李从益有些愣住了,听得那饶命求救的呼声,这才反应过来,急忙问道:“这是何故?”

李从益实在不解,一向温柔贤惠,宽和大方的母亲,怎会突然变得如此“心狠”。

面对少年,美妇人叹了口气,美眸中噙着点泪意,对他说道:“从益,在镇州,几十万契丹军队,都被新朝二皇子打败了,你如今凭什么去抵挡刘氏?大臣们都欲降了,你若固执,只怕他们敢执我母子首级以献,求得晋身之资。你欲招高、符二人,他们又岂会乖乖地听你的调遣得罪刘氏,你一孺子,又凭什么让他们为你效力?”

“此阉宦之计,实取死之道!身处乱世,以我们母子的身份,能保全性命,已是奢求,岂可抱有不切实际的野望,自招祸端?”

听完美妇的话,李从益脸色有些发白,听着已经被拉离视线的宦官的呼叫,嗫喏道:“那,儿子当怎么办?”

美妇人深吸一口气,面容间满是严肃:“自削帝号,退出皇宫,立刻派人前往洛阳,送款于刘氏,向其言明前后缘由,道明我母子为契丹人所迫。尔后,于东京城,焚香沐浴,以候御驾。至于能否保住性命......”

说道最后,声音越小,美妇人表情间也流露出一抹哀伤。李从益,显然还是很听养母的话,照做。

事实上,此时的李从益,若是此时觉醒,成为主角的话,那便是地狱开局的设定,也许脑中出现个系统,才能有翻身的可能性。

然而,他并不是。

第57章 朝堂的风波第1694章 盐州第68章 婚宴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3章 东京城内第78章 召还二郎?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693章 安西王第133章 面圣第127章 皇城司第31章 功成第273 王晏镇洛第336章 橐相第225章 恩爱与恩典第432章 人事大权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122章 西南土司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444章 揣测者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45章 了结第20章 威临荆南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06章 诱惑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393章 钱去哪儿了第25章 析分枢密之权第138章 回宫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803章 运动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夺嫡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105章 率意南趋以觅食第63章 朝廷应对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188章 后续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25章 开宝十年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12章 令人陶醉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2章 父母兄弟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1章 今日开宝第80章 京观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47章 谈话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章 柩前继位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91章 今日开宝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00章 御敌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04章 崇政殿内第115章 两则喜讯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334章 交待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428章 用心第189章 燕王南来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288章 殿议总结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