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

随着州县归附,节镇献诚,镇州以南诸道州的局势相继稳定下来,不过真定这边,聚集起来的难民流民却是越发多了。许多人,都是听说了这边的情况,把真定当成了避难求生之所,陆续来投。

这些流民中,大部分来自于北面的定、莫、泰、易、定四州。这些州县此前一直属于两国拉锯交战处,常年受到战争的侵袭,田畴荒芜,人口流失,本就没有多少人,但粗略的统计下来,此次南投的竟有六万余口,这几乎占诸州三四成的人口数量。

虽然人口一直在不断流失,但出现这种突然集中南奔的情况,显然是有异常的,并且不用怎么费脑子,便可猜测到,定然与契丹人有关。

根据细作探查与瀛州何福进那边的汇报,再加自流民口中得,刘承祐发现,上万胡骑分掠诸州,堕城池,焚房屋,毁农田,一副放弃这些州县,向北收缩势力的样子。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回契丹人没有掳夺汉民丁口以为奴,甚至没怎么杀人,只是抢钱抢粮,驱逐汉民。

契丹人的行动中明显透着蹊跷,经过手下文武集中商讨,群策群力下,得出了一个结论,契丹人这是在防御,针对刘承祐这支军马做御备。在幽州与镇州之间,清理出一片无人区,以防其北上袭取幽州。

随着各州的胡兵陆续北撤,幽州慢慢地集结起了大股军队,耶律阮也有些抚慰军心的手段,士气有所恢复。在这种情况下,该感到紧张的应该是刘承祐才对,然而耶律阮下此命令,显然不简单。

耶律阮准备领军北上夺取辽国帝位了!这是郭荣、魏仁浦几人的判断,刘承祐也是这么想的,这也可以解释其破坏四州的奇怪举动了。

原本,若是耶律阮能完全接手契丹灭晋之师,几十万军在手,他便有足够的实力掌控河北局势,保持威压的同时,还能调动兵马北归上京,夺取帝位。

但是,经过栾城一战,契丹损失惨重,兵力大减。以耶律阮此时手中所握实力,再想要两面兼顾,那是不可能的。如欲北去,兵马是少不了的,那么幽州的防御必然受到空虚。

虽然观天下形势,刘军北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又不得不防。在耶律阮等人看来,刘承祐敢以八千兵袭契丹十几万军,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刘承祐派何福进去瀛州,哪怕采取的防御姿态,仍旧刺激到了幽州的契丹人。真定距离幽州,不过四百余里。

当然,为了集中力量夺取帝位,耶律阮或许可以选择放弃幽州。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年,辽军能够充分发挥出其骑军优势,纵横驰骋,肆意掠夺,便是占了幽燕地利、居高临下而南攻的便宜。

这等战略优势,契丹人中的有识之士又哪里看不出来。这么些年,契丹骑兵基本上都是摁着晋军的头打,骑脸输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到手的优势。

或者,心念家国,顾全大局,为了维持国家稳定,耶律阮可以无私一点,向上京表示臣服。但显然,耶律阮并不能做到,故他只能在争夺帝位的同时,尽量保证幽燕的安全。

耶律阮的心思如何,刘承祐管不着,但猜到了其大致行动方向,却是有些欣喜的。虽然作为敌人,但刘承祐是很支持耶律阮,北上夺取帝位的,对此,他甚至一直心心念念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契丹人在易、定、莫、泰四州的破坏行动,确是给刘承祐添加了极大的麻烦。大量难民来投奔,给真定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尤其是粮食压力,多了几万张嘴,想要满足他们,可没那么容易。

在迎接刘承训之前,刘承祐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其间,管军、管民、管政。

不是没有人提议刘承祐,驱散投奔之民,由其自生自灭,这等事情,在这个乱世并不少见,但刘承祐还是选择了顶着压力,收容之。

虽然过程会很难,但一旦熬过去,收获必然是巨大的。不说名望之类,就冲着那“活人”之恩,此事过后,他刘承祐便能增添数万拥趸,影响的会是数十万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看民心这种看似缥缈的东西。

当然,若不是此前缴获了大量物资,使得刘承祐心里有点底气,他可不敢这么搞。毕竟,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即便如此,真定的粮食消耗也加速,哪怕地普通百姓,一直是紧巴巴供应的。为此,刘承祐也是操碎了心,节流的同时,刘承祐是绞尽脑汁地收集粮秣。

除了组织流民上山下水觅食之外,便是协调其余各州刺史、守将运粮支持,虽然各地日子同样不好过,但总归能给真定这边一些支持的,新归附的各州将吏,大多识趣地给刘承祐面子,支援了些。同时,于民间坞堡、庄园那些大户人家括借钱粮。

哪怕经过胡人的盘剥抢掠,地主家,总归是有余粮的。没有三五处秘密钱粮储库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地主。相比于胡人的粗暴抢掠,杀人越货,刘承祐的手段自然很柔和,很讲道理,并且只要粮食。

说是括借,那便是借。派出了好几名“因粮使”,拿着盖着刘承祐印鉴的借条,寻大户而借。因借条乃是空白,括借之时填写数目,时人呼之“白条”。

不过,以耶律德光此前的“括借民财”政策,各州百姓深受其苦。刘承祐又来这么一遭,虽说是借,总归是让人不乐意的。因此,出现了很多“抗借”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是自然地发生了一些士卒强抢欺压的情况。对此,刘承祐早有准备一般,十分果断将那些违反军纪的士卒全部抓起来,斩首。其后,大加宣扬,此事传开之后,官民赞之,解粮之事,果然容易了许多。

这件事,刘承祐做得很漂亮,可谓一举数得,借得粮,安得民,立得威。同时,再次肃正军纪,震慑三军。此前的扩军,虽然加整饬,但龙栖军的整体素质绝对是降低了的。

那些晋兵,虽然原本是石晋禁军,但军纪可谈不上好,被吞并的短时间内虽然有所改善,但远谈不上严明。此前为稳军心,刘承祐但以抚绥,待局势稳定,借着括粮的事厉行整饬,三军由此肃然。

家有余粮心不慌,在文武臣僚的协助下,真定始终维持着平稳的局势。在这个过程中,刘承祐的理政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很累,但刘承祐甘之如饴,将十数万军民协调理顺的那种感觉,他很享受。

镇州不治,何以治天下,这是刘承祐此前一直坚定的想法。在真定,他是刷足了经验。

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174章 互揭其短世宗篇终 驾崩第471章 劳民伤财第331章 泰来楼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228章 形势危急第145章 了结第1751章 结束了第413章 分食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345章 剥削者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完结感言第243章 向辽阳进军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351章 南粤,危!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48章 最后一仗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337章 特权第45章 靖江军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65章 制举进展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75章 敖莱小城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33章 西巡结束第362章 分封?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72章 磁州贼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9章 武夫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769章 影响力第428章 用心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48章 还京第460章 刘皇帝最大的问题第506章 最后的旅途6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397章 指点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771章 襄阳王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295章 难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30章 “宽刑简政”第68章 撤了第15章 渐不自知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104章 平息第1697章 蠢蠢欲动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9章 连夜南进第21章 老六也长大了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242章 战后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119章 幸西京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321章 驾幸枢密院第13章 市井之声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3章 有人想腐蚀孙将军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浅谈两点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