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动心

自待贤馆出,天色已暗,刘承祐落后半个身位以示尊重,兄弟俩默默地走在街道上,向州衙而去。刘承训背着手,蹙着眉,眼神不是瞥向刘承祐,一脸的踟蹰与犹疑。

“二郎,此事是不是有待商榷?”沉吟许久,刘承训终于开口。

刘承祐带刘承训去见赵延寿,自然将他的想法与计划和盘托出了,并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显然,他这大哥对他的计划并未抱有信心。

行此计划的目的与前后的思量考虑,刘承祐都与刘承训说过了,但见他仍是那副迟疑的模样,刘承祐也没什么意外,只是说道:“幽燕之地,落于敌手,于我中国而言,便是悬于头顶,随时可落下的利剑。国家初立,必定河北,然如欲使社稷安宁,北疆长治久安,务必夺回幽燕,重新构建,北部防线。否则,必将如石晋一般,长期受其侵扰威胁......”

似此类的说法,刘承祐已经同刘承训讲过了,但同样的说辞,重复说来,却有不同的感受。刘承训的神情间,又浮现出了些许忧虑。

“此举,对河北御备,当真有所裨益?”想了想,刘承训问。

刘承祐不知道他这大哥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看着他,沉下声音叙说道:“为家国天下计,为生民百姓计,若非国情所迫,我必提大军北上,驱杀胡虏,兴复幽燕。”

刘承祐这话,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显然,对刘承训还真有点用,停下了脚步,也望着刘承祐,只见他家二郎那张严肃的面庞间竟难得得闪着些激动与希冀。

深吸了一口气,指着离得不远的待贤馆:“可是,那赵延寿可信吗?”

刘承祐摇了摇头,眼神在这一刹那变得深邃起来,悠悠然地说道:“赵延寿,恐怕是想要借助我们的支持,而东山再起。也许,此人在答应我的提议的同时,心里还在暗暗哂笑,这个小儿,竟然还打算利用他!”

听着刘承祐自嘲的语气,刘承训眉毛皱得老高:“既如此,为何要选择赵延寿?即便有意用武于幽州,遣一偏将领军北上即可,岂可将兵马赠与赵延寿?”

说到底,刘承训还是不相信赵延寿,不过,言语间,已然被刘承祐带到他的节奏里了。

“时下,没有任何人能替代赵延寿的位置,除了他,没有人能压服那些燕兵。我们,总不能以晋兵支持他吧?”刘承祐说:“至于此人能否值得相信,仍旧要看局势发展,看实力。日后不敢说,至少现在,此人是可信,或者说可以利用的。”

闻此言,刘承训沉默了,又陷入了深思,过了一会儿:“此事重大,非你我所能做主,还是,上报父亲,让他与朝廷诸公商议,再做决定?”

上报朝廷,那一来一回,估计黄花菜都凉了。甚至于,等朝廷决议,扯皮都够一段时间的,最后的结果还很有可能不如刘承祐之意。

心思转动间,刘承祐说了句:“接下来不长的时间内,也许会是契丹对幽燕掌控力度最低的时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眉头锁得更深了,刘承训又问:“真的有机会吗?赵延寿真的能拿下幽州?”

刘承训的问题,有些多了,也正因为多了,才显示出他是真的在思考这个计划。

自家这大哥初来,显然对幽燕的局势不了解,刘承祐既然存着请其背书的想法,自然不厌其烦地解释着:“我与诸文武仔细商议推演过很多次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契丹国内必有内斗。如若不然,别说赵延寿,就素我军不顾一切,全力北上,也难讨得了好。至于,赵延寿最终能做到什么地步,小弟我却是无法保证了!”

说着,刘承祐叹了口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姑且以作尝试,纵使结果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然而只要成了,日后重夺幽蓟,必将极大减少损失与阻力!”

刘承训下意识地点了点头,神情舒缓下来:“容我再想想。”

“此事还急不得,一切还得看幽州,看那耶律阮的动向!大哥,可以再好好琢磨琢磨!”刘承祐轻声道:“今日四处视察,想必大哥也辛苦,还是先回去好好歇息一阵吧......”

回州衙,并不是很远的距离,兄弟俩硬是走了不短的时间。衙门前,见着大哥缓缓拾级而上的背影,刘承祐嘴角微微勾了勾。

为将来计,刘承祐一力推动幽燕之议。虽说刘知远委他制置河北诸军的权力,但也不好滥用。与赵延寿合作,还燕兵与之,这些事情可真不是刘承祐能够一言尔决之的。哪怕一意孤行,先斩后奏,必有后患,很可能惹得刘知远不满。

魏仁浦提醒过刘承祐,此等大事,必须得给天子一个交代的。陶谷也小心地劝过他,犯忌的事,能不干,尽量别干。

刘承祐倒也不是听不进劝的人,一直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刘承训的到来,立刻让他起了心思。若是他们兄弟俩,一起来推动这个事,那么后患可就小多了,纵使出现什么意外变故,也有他这个大哥来分担压力,承担后果。

这也是,刘承祐这遭如此殷勤招待,耐心解释的原因。来回上百里路,亲自接待,就算是亲哥,也没必要如此。

看现在的情况,刘承训心中虽然有所犹豫,但言语间,刘承祐已能感觉到,他这兄长动心了。

事实上,除了刘承祐那一套“边防战略”的说辞之外,也同样带着点诱惑的意思。幽燕之议,若果能成行,出了效果,那么绝对是一件大功。

自进取中原的战略开启以来,刘承祐领兵南进东出,已经立下了不小功勋,尤其是栾城一战,那是可以吹一辈子的。而他这个大哥,此前一直待在晋阳,虽有守备后方之功,又哪有战场上的功勋来得实在。

刘承训是个君子,这不错,但不代表他无欲无求。尤其是,作为刘知远的嫡长子,新朝的大皇子。

现在的刘承训,已经动心了。

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59章 皇帝与太子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462章 当年善政第1737章 生民百遗一第194章 杨邠案(2)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问题第127章 皇城司第117章 机会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94章 善后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265章 秦凤既定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148章 还京仁宗篇1 正统时代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88章 天子金令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27章 父子座谈第1805章 度日如年,驸马张璟第353章 信使第115章 冬月第70章 大礼第207章 还京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35章 瑶华春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218章 进兵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364章 皇子戍边第35章 杨村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47章 战略所向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57章 提亲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133章 面圣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470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第102章 攻心疲敌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第119章 节度进京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64章 边事不宁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392章 封禅之议,军官学院第1章 柩前继位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21章 矛盾第47章 陶谷自荐第93章 升迁第180章 博弈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42章 难得积极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762章 契丹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