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

栾城只是个小县,户不过千,口不满万,若不是迁了些流民到此地安置,则还要稀少些。至于那座县城,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个土墙围成的小镇。相较之下,还不如乡野的地主家来的舒服。

整个县城,仅有两个大户,一苏姓,一姓张,县里已开垦的土地,有泰半都是这两家的,且仍在扩充中。土地兼并这种事,任何时期都存在的。刘承祐此前呆的那片田,就是本地张员外的,闻听刘承祐至,主动献出家宅,供其歇脚。

张家庄园,是片园林式的院落,占地不算广,布置却十分精致,各处倒显得古朴,甚至有些稍显刻意的寒酸。

倒也可以理解,在这个世道,若是敢炫富,那可真是找死了。不过,能在这匪盗横行,兵贼当道的时局下保全自身,甚至能躲过契丹人盘剥,这张家主人,也当有些手段。

张员外是个中年人,穿着简单,样貌粗犷,一脸凶相,身体强壮,只是腿有些瘸,不像个土财主,倒似个山大王。不过在刘承祐面前,倒乖巧地似一只小猫。

听闻,此人年轻时候还当真当过山贼,后被招安从军,在后唐禁军打拼过,早年因功当过祁州团练,只是后来在兵乱中受了伤,回到乡里,置办了一些土地,还组织起了一支乡兵。一晃便是十年,且家业越搞越大,成为栾城数一数二的豪强,暗地里肯定干了不少非法的勾当。

人虽长得丑,膝下却有两个女儿,生得水灵,也不知是否被绿了。这厮似乎有点野心,竟然意图将两个女儿献给刘承祐,却是显得毫无自知之明。刘承祐岂是为这点女色所能吸引的?在其姿色远不能逾越身份的限制时,并不值得刘承祐多看一眼。

没有在张宅待多久,刘承祐便毫不留念了离开,准备顺着洨水,到南边的赵州乡野走一圈,看看那边的情况。让他有点意外的是,刘承训竟然也跟着来了。

“大哥,你怎么也来了?”

下马,在刘承祐那一身朴素的穿着上打量了一圈,刘承训一如往常地露出十分温和的笑容:“得知二郎勤政,亲自下乡视察夏收,左右无事,为兄也跟着前来瞧瞧热闹。”

大概是阳光太刺眼了,刘承祐眨了眨眼睛,在暖阳下,表情根本阴不起来,随口应道:“我正欲去赵州,那便一起吧!”

“好!”

赵州辖境内,比起镇州,宜耕土地明显更多些。虽然同样在当初契丹大军北归路线上,受到了影响,粮食出产,比起镇州可要高得太多。

只是让刘承祐不满的是,在平棘、高邑转了一圈,发现夏收的进度很慢,官府看起来并没什么太大的作为。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命人再传令各州,加快动作。

在平棘县待了一夜,接见了一番赵州将吏,勉励了一番,直到第二日午后,方才归真定。

刘承祐的心情,看起来十分不错。在乡野间走了一遭,见了离乱之后的百废待兴、生民困苦,刘承训莫名地坚定的决心,支持刘承祐在幽燕搞上一波,缓解北疆边防压力。

......

堂间,刘承祐再度埋首于满案的公文间,成德节度下的各项琐事,已经让他有些心累了,所幸有魏仁浦等人的辅助,各州上报都经过整理了,再经他批示,倘非如此,他得累瘫了。

“殿下,瀛州防御使何福进,遣使上报,请求真定再拨一部分粮械!”魏仁浦拿着瀛州传来的公文,递交给刘承祐。

这段时间,重点便是夏粮问题。刚刚阅读完冀州张廷翰上报的冀州进展,扭了扭脖子有些发酸的脖子,刘承祐自魏仁浦接过便浏览起来。

并没有什么赘辞,简单而直接,要粮、要钱、要兵、要械,反正什么都要,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此前,刘承祐派何福进去瀛州,可没有太大的支持,基本是让何福进带着百来名士卒前去上任。而这老将,显然还是有一手的,硬是杀了契丹人委任的官员,在河间城站稳了脚跟,还拉起了一支队伍,初步构建了一条防线。

并且在莫州受胡骑侵扰,流民纷逃之时,收拢了不少人。其后,隔几日便向刘承祐要支援了。

“这何福进!诸州夏粮尚未入库,他这又来求取了,倒是选了个好时机......”放下公文,刘承祐小小地吐槽了一句。

“殿下,如何回复?”魏仁浦问。

刘承祐想了想,说道:“瀛州那边,也不容易,适量支援一部分!”

“是!”

“张彦威那边进展如何了?”刘承祐突然问道。

魏仁浦摇了摇头,但见刘承祐面带顾虑,平和地劝解道:“殿下不必太担心,张将军只是率军前往截击,又有河北义军相配合,问题应该不大!”

五日前,探得萧翰那一支胡人,走博州北上,进入贝州,刘承祐立刻决定派军前驱截击。原本是打算让慕容延钊去的,结果张彦威主动请缨,不好拂老将之意,刘承祐还是同意了,不过让慕容延钊做其副手。

军队是派出去了,但刘承祐心里难免有些顾忌。根据萧翰军的动向,其人应该是打算走德州入沧州这条路线,显然是顾忌镇州的刘承祐,刻意避开。距离隔得远,由不得刘承祐不记挂着。

“一有消息,立刻通知我!”深吸一口气,刘承祐叮嘱道。

“是!”

未几,郭荣拜见。

“殿下,燕兵已然甄选完毕!”一开口,便上禀另一件刘承祐最关注的一件事。

最终活下来的燕兵共计万七千余人,聚在一起,总归是个麻烦。在刘承祐不断的收买、挑拨分化手段下,终于给他彻底拆分开了。一部分被委任为州县镇将吏,一部分受刘承祐驻防关卡,剩下的大部分留在真定。

而针对剩下的这部分人,刘承祐仍不放过,让郭荣协同马全义、向训,再度进行了一次遴选甄别。不是所有的燕兵,都是幽燕之人,而这些人,是刘承祐打算留下,收为己用的。

简单地看了看报告,七千马步军燕兵,这大概是刘承祐能给赵延寿的最大兵力支持了。至于将所有降服燕兵都给他,打一开始刘承祐就没这么想过。

略微琢磨了下,刘承祐对郭荣道:“驻守祁州的那一部燕兵,调往瀛州,交由何福进统帅。嗯,你亲自去一趟,看看北边的情况!”

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118章 蒲阴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1798章 宴无好宴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80章 投汉第44章 听政湖湘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298章 对党项策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296章 缺人了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99章 北使南归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339章 走向“词帝”之路第309章 衡酿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73章 解决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177章 小贤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420章 老年丧子世宗篇34 由“劳务输出”引发(等待更新)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章 附议第374章 善待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21章 西巡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5章 马楚内乱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361章 “龙宫”第165章 旧邸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465章 辽奸第118章 查抄第49章 求援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70章 大礼第2105章 太宗篇52 临淄王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370章 刘鋹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81章 功臣阁第46章 不满与警惕第1765章 三郡公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693章 安西王第322章 针锋相对第206章 症结难以解决第28章 下狱第68章 二次北巡第78章 涡口之战(2)第1707章第45章 靖江军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