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两个选择

等赵匡胤离开西苑回城时,暮色已深,刘皇帝倒假模假样地邀他留宿宫苑,但被他婉辞了。若是平日,赵匡胤或许还有些兴趣,毕竟同皇帝亲近的机会也不多,如今,心头挂事,无法安宁。

回府途中,乘坐在车驾内,赵匡胤的神情很是严肃,甚至有几分凝重。经过同刘皇帝一番交谈,他隐约发现了,“韩常案”这把火似乎有烧到自己身上的趋势,自己表现得似乎有些过于积极了......

“爹!”荣国公府门前,赵德昭是亲自迎接赵匡胤,表情认真,禀道:“李、党、刘、王几位叔伯过府拜见!”

“他们怎么来了!”赵匡胤眉头皱得更紧了,问:“来了多久?”

察觉到赵匡胤神情不对,赵德昭道:“不足半个时辰,奉茶于前堂!”

“走!”赵匡胤深吸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也加快了脚步。

赵德昭嘴里的李党刘王,指的是李继勋、党进、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其中李继勋的年纪最长,资历最老。党进是赵匡胤的老战友了,交情深厚,刘、王二人,早年也是其部下,出生入死,多受其提拔,如今也在禁军中任职。

进入堂中时,四人正在品茶饮酒。见到四人,赵匡胤脸上绽放出笑容,一副豁达状,拱手道:“诸位兄弟怎么来了?有劳久候,还望见谅!”

赵匡胤可是“老大”,四人可不敢不拘礼节,因而一同拜见。而后,还是由李继勋说道:“荣公,韩家三郎已经被判死了,此事想来你也知道了,难道就坐视韩德顺这仅存的子嗣被斩绝后吗?”

听其言,赵匡胤反问:“韩庆雄触犯国法,依法论罪,何以指谪?何以更易?以兄之见,当如何?”

李继勋这些人,要说与韩令坤的关系有多好,也不尽然,毕竟他们也只是通过赵匡胤,而有所交际的。如此表现,大抵也是表露一下态度,表示对赵匡胤的支持罢了。

就这一日夜间,赵匡胤的奔走,也没有刻意隐瞒,做得还算堂正。有趣的地方也正在于此,明明有求枉法的嫌疑,但很多人看在眼里,却觉得赵匡胤厚道,有情有义,直得深交......

闻问,李继勋应道:“韩德顺辞世不过数月,就要绝其后,太不妥了。不论如何,他也是大汉的功臣,当年南口大战,也是死战抗敌,重伤几乎亡命,方才迎来反击的机会,大破辽军......”

“功是功,过是过,父之功岂能抵挡子之过?再者,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与朝廷没有酬赏吗?韩家三郎此前所享受的官职待遇,岂非受其父荫庇?”赵匡胤接连反问。

被这话问得,有些哑口无言。几个人忍不住向赵匡胤投以疑惑的目光,这哪里像是要保旱韩庆雄的样子。

察觉到他们的疑问,赵匡胤叹了口气,道:“如今,判罚已下,还能推翻既定的判决吗?”

打量着几人,赵匡胤问:“难道你们有办法?”

党进很干脆地道:“判决是下了,但不是还需上报刑部、大理吗?我等不懂法,却也知道可求赦于陛下。我等有意,联名上书陛下,不求宽恕,只求减刑,服刑、流放全无疑问,留条性命即可!”

听他这么讲,赵匡胤的脸色当即就有些黑了,瞪了党进一眼,斥道:“所幸你们还未如此做,否则遭受斥落的,恐怕就是你们了!”

闻言,党进有些意外,愣愣地道:“此言何意?”

“知道我从何处回府的吗?”环视一圈,赵匡胤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我才于西苑,觐见陛下归来,就是为了此事!”

李继勋顿时道:“结果如何?陛下总要给荣公几分人情吧!”

没有直接应答,赵匡胤略作思吟,又抬头打量着他的“马仔”们,看得几人有些别扭。终于,赵匡胤沉声道:“今夜我就不作招待了,诸位各自回府吧,此事你们不用插手了,也不要妄言!”

“还有!”不待彼等反应,赵匡胤继续开口,表情格外严肃:“今后,如非必要,切勿再如此聚众来访!”

“惹人非议啊!”

听其言,几人互相看了看,有些说些什么,但见赵匡胤那满面的威势,也不敢反驳。一起向他行礼后,也都告辞了。

书房内,侍女换烛,赵匡胤盘腿坐在一张案后,自斟自酌,气氛显得很是沉闷。

“爹!”赵德昭入内,轻声行礼。

“都送走了?”赵匡胤问。

“是!”赵德昭应道:“党叔父托儿转告,您该做的也都做了,倘若事情当真不可挽回,也无需自责!”

闻之,赵匡胤笑了笑:“我素知晓,党进其人,粗莽其表,内则精明!”

见状,赵德昭犹豫了一阵,还是忍不住问道:“您去觐见陛下结果如何?陛下拒绝开恩吗?”

看着自己的儿子,那双眼中充满了求知欲,赵匡胤叹了口气,说:“陛下请我吃酒用食,肉还是陛下亲手烤的,味道很不错......”

赵匡胤答非所问,顿了一下,又道:“最终就此事,给了两个选择!”

“两个选择?”赵德昭更疑惑了,做出请教状。

“虽然陛下没有明说,但就是那个意思!”赵匡胤解释道:“姑念韩德顺的功劳,陛下也不愿看其绝嗣,但韩庆雄杀人事实,也不可不罚,否则难服人心!

因而,给出两个解决办法。其一,韩庆雄以杀人罪入刑,弃市伏法,武宁侯的爵位不加剥夺,从韩家近支择一人,过继韩德顺;

其二,陛下法外开恩,留韩庆雄一命,但要流刑戍边,爵职一概削除......”

赵德昭也算是聪明人了,听其言,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但表情也露出几分纠结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一,爵位保留,韩令坤这一脉也得以延续,但就血脉上,不再是其亲传了,不敢是爵位还是财产,终究便宜了“外人”。就这,已然是刘皇帝格外施恩了,大汉的爵位继承,非开国者,除了有降等世袭之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以血脉为基础维系。非

如若没有直系关连,爵位朝廷也要收回的,犯了罪,也是要根据情节轻重降减或剥夺。而有爵者,子嗣从怀孕到诞生,都是需要在吏部登记备案的,还定有一套查验制度,而如有欺瞒作假,只要被查出来或者举报,就是重罪。

老国丈海阳侯周宗死后,因为膝下无成活的儿子,他收养的那个族子,也只继承了财产,爵位则被收回了。不过,看在周氏娘子以及儿女的份上,或许今后刘皇帝会开恩,再赏个爵位。

这就是,如今大汉爵位的价值所在,管理越严格,授赐也更加困难。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体现出来了。

可以想见,今后大汉的贵族们选继承人,除了嫡庶考虑,还要看第三代......

选择二,就更简单了,除了一条命,留不下太多东西。废为庶人,流边受刑,财产估计要赔偿一大笔给常家,剩下的也还需要赡养母妹......

赵德昭思虑良久,忍不住问道:“爹,您觉得该如何选择?”

叹了口气,赵匡胤反问:“你觉得,韩令均兄弟,会做何选择?”

对此,赵德昭苦笑,武宁侯这可是第一等的侯爵,涉及到爵位世袭了,韩令均难保不会从保护侄子的心理,转移到利益考量。

如果从族子家过继,可以肯定,必然是从韩令均的儿子中选,毕竟韩令坤的两个亲弟弟,就他在西京。那样的话,哪怕因为韩庆雄杀人,继承过来的爵位再削个三等,那也是旱涝保收的,没有爵位的韩令均一家可就赚大了......

大概能够感受到赵匡胤心头的少许别扭,赵德昭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趁韩庆雄服刑前,让其府上找些女子,抓紧交配。

虽然,这仍旧有一定风险,比如能不能怀上,比如万一没能生出儿子,如果是那样,那爵位可就真的保不住了。

毕竟,刘皇帝的破例开恩,是没有重复的机会的。

这是一个难做的选择题,考虑良久,赵匡胤对赵德昭吩咐着:“派人,持我名帖,去寻韩令均,让他到洛阳府监狱!”

说着,赵匡胤也起身,命人帮他解下官袍,换上常服,准备出门。这一日夜下来,也是够折腾的了。

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87章 亦有其忧第170章 御宴第99章 两个人才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326章 寻觅终有果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750章 《桃兰赋》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5章 邢州事第76章 大才蒙尘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204章 解决第33章 豪强第1808章 老来丧女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93章 班师第509章 最后的旅途8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41章 小风波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23章 室韦女真一番战终,宗亲无特权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349章 边情第336章 橐相第259章 兵临梁泉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36章 西面来人第61章 南北之争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64章 回鹘汗之死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330章 党侯并不傻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81章 下蔡大捷第99章 两个人才第24章 人事调整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1770章 总要杀些人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73章 日常第399章 还债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亚风云(上)第126章 问罪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95章 玩阴谋第6章 相形见绌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252章 后蜀君臣第70章 大礼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62章 难得迟疑第275章 当与众乐第391章 暗箭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437章 改变的契机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341章 向钱看第239章 南口大战8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84章 教训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33章 纳了第276章 玉如意第347章 谈话第138章 回宫